“生命·实践”教育学基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教育改革实践土壤中生长出的新芽,它将成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学创建中的一个流派。作者想通过“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创生,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教育学者的声音。
《回望》是第一声“啼哭”,它自然不会优美如诗、惊天如雷。但它是真诚、无忌的,但愿这真诚、无忌的第一声“啼哭”,能打动所有挚爱中国教育和教育学事业的赤子之心。
图书 | 回望/生命实践教育学论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生命·实践”教育学基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教育改革实践土壤中生长出的新芽,它将成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学创建中的一个流派。作者想通过“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创生,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教育学者的声音。 《回望》是第一声“啼哭”,它自然不会优美如诗、惊天如雷。但它是真诚、无忌的,但愿这真诚、无忌的第一声“啼哭”,能打动所有挚爱中国教育和教育学事业的赤子之心。 目录 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叶澜 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叶澜 在实践变革与理论创新的互动中发展中国教育学 ——新世纪我国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2001~2005) …………………………………………………杨小微 叶澜 中国教育学危机…………………………………………吴黛舒 教育研究的中国经验与中国知识………………………李政涛 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实践关注……………………………杨小微 专业化时代教育学者的生存方式与研究立场…………孙元涛 中国学校教育的深层危机与当代新人形象的重建……刘良华 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 ——对“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体悟…………………李家成 彻底的生命关怀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之“教师发展”意蕴浅探…鲍道宏 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 ——叶澜教授访谈录………………………………叶 澜 李政涛 追寻中国教育学重建的原点:“生命·实践” ——叶澜学术思想及研究实践述要…………………………李政涛 中国教育学的反省与新型教育学的生长机制 ——叶澜“生命·实践”教育学创建的思想路径…………卜玉华 在实践中孕育学术生命 ——由叶澜《“新基础教育”论》所想到的………………王 枬 从“冬虫”到“夏草”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生成过程的个人式回望……叶 澜 变革时代的生态式教育学 ——论《“新基础教育”论》的当代价值与意义…………李政涛 教育学原理研究新路径之探寻 ——《“新基础教育”论》述评……………………………张向众 《“新基础教育”论》阅读札记二则:整体的与具体的…李 伟 为了教育学的尊严 ——《“新基础教育”论》读解……………………………孙元涛 《“新基础教育”论》的个性化解读………………………张永 面向幸福和欢乐的学问………………………………………庞庆举 征稿启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回望/生命实践教育学论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叶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336668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07-07-01 |
首版时间 | 2007-07-01 |
印刷时间 | 2007-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6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40 |
丛书名 | |
印张 | 1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240 |
宽 | 168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