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契丹开国皇后
内容
试读章节

大辽应历三年,也就是公元953年,农历六月十九日。

大辽辖下的祖州城。

之所以称祖州,是因为这一方土地是建立辽王朝的耶律家族的祖先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王朝的开创者耶律阿保机也安葬于此,对于契丹人来说,这里是名符其实的祖宗兴起之地。

在契丹语里,这一片故土被称为“世里没里”,“没里”的意思是河,当年这里应该有一条在契丹语中被称为“世里”的小河,但究竟是今天的哪条河流,甚至这条当年的世里河现在还有没有,都已经无从考证了。据说,辽朝皇族的姓氏“耶律”,就是源于这一地名中的“世里”,也就是河名。契丹人原本没有姓氏,各部落的称号都源自其居住地的地名,这一支契丹人因为一直活动在“世里”河流域,因此被其他契丹人称为“世里”部,久而久之,他们也就自称为世里部了,在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开始区别姓氏的时候,部落名称世里也就被这个部落的人们作为姓氏了。只不过后来对这一姓氏的译写习惯上写成“耶律”,或者“移刺”,而不是“世里”。

这一方水草丰美的地方,孕育出一个伟大的姓氏,也孕育出一个伟大的民族。

而在距今一千多年前的953年,辽王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妻子应天太后述律平正孤零零地躺在祖州城中她寝宫里的病床上。睁眼望去,昏暗的宫殿外面是一片迷茫的云烟。她不知道,自己看到的是真的云雾,还是她自己眼中的云烟,可是她清楚,云烟的后面是青青的草原,那是她生于斯、长于斯,不久也将葬于斯的青青草原,她酷爱的地方。

多么渴望能再次跨马在青青的草原上驰骋啊,可是她知道,自己永远没有那个机会了。

述律平已经75岁了,在那个人们慨叹“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岁月里,她绝对是得享高寿的老人了。这一次病重,她知道,自己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她似乎能够感觉得到,生机正在一丝丝地自她体内抽走,死亡的寒意正在丝丝地浸入她的体内。对于死亡,述律平并不感觉到恐惧,对这一时刻,她甚至是有一点点期盼。她向西望去,尽管隔着眼中的茫茫云烟,她什么也看不清,但是她知道,在祖州城西五里的地方,有她的丈夫耶律阿保机的陵墓,那里也有她的右手。

想到这里,述律平忍不住用左手抚摸了一下自己那光秃秃的右腕。阿保机已经去世27年了,在这27年中,实际上是述律平在苦苦支撑着这一新建的帝国,其中的甘苦只有她自己才知道。多年来,述律平养成了一个她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习惯性动作,每当她陷入沉思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抚摸自己的右腕。没有人理解,这个简单的动作中寄托着多少她对丈夫的思念。可是现在,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也耗费了述律平极大的气力,她知道自己真的不行了。

“一切终于都要结束了。”述律平的心中浮过一丝淡淡的解脱感,她似乎看到了祖州城西的耶律阿保机的坟墓,“我就要来陪你了,这些年你可好吗?你可知道我有多少话要对你诉说。”

宫殿外面传来轻轻的脚步声,述律平知道,那是跟随了她大半生的老兵们。当她被软禁在祖州之后,陪伴在这位昔日执掌大辽帝国的太后身边的,就只有这几十名跟随了她大半生的老兵了。

述律平缓缓地闭上了眼睛,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

作为一个回鹘族的姑娘,她辅佐自己的丈夫耶律阿保机,整顿了分成八部的契丹人,在塞外建立起契丹人自己的国家,最终使阿保机成为契丹人建立的辽王朝的开国皇帝——“天皇帝”,她自己也被群臣尊称为“地皇后”。她一手组建的“属珊军”,是除了阿保机亲自统率的大帐皮室军之外辽王朝最重要的军机力量,在漠北草原上,只要听到她的属珊军那源自回鹘人习俗的独特战鼓声,就足以让所有的敌对部族望风奔溃了。她帮助阿保机灭亡了契丹人的世仇渤海国,立自己的长子耶律倍为东丹王来统治渤海国的遗民,在阿保机死于远征途中之后,她一路护送阿保机的灵柩回到了契丹人的发源地,并将阿保机安葬在祖州。也是她,在阿保机去世后,以铁的手腕掌控了契丹帝国的政局,将自己的二儿子耶律德光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可以说,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正是在她和阿保机的共同努力下,自几乎不可能中创建了契丹人的帝国,她的一生,应该是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真的是如此吗?

述律平缓缓地摇了摇头,对此,她自己似乎也没有准确的答案。她只是知道,27年前,她的丈夫耶律阿保机离她而去,17年前,她的长子耶律倍被人害死,6年前,她的次子、大辽帝国的第二位皇帝耶律德光在南征归途中病死。她经历了中年丧夫、老来丧子之痛。现在,虽然执掌大辽帝国的是她嫡亲的孙子,可是她却孤零零地留在了祖州,在病入膏肓的时候,曾经在祖州陪伴她的小儿子耶律李胡恰恰返回了京城,她的身边没有一个亲人。

可是,即使孩子们在这里又有什么用呢?当死亡临近的时候,她不是照样还得死。事实上,这正是述律平希望的结果,否则,她也可以返回京城的,或者是让耶律李胡留下来。述律平在祖州住了6年之后,不愿意离开这里了,最重要的原因是,垂暮之年的她,守着自己丈夫的坟墓,她觉得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踏实感。另外,刚强了一生的述律平,也不愿意让儿孙们看到自己临终前那无助的样子。就像是称雄一生的狮子一样,她宁愿在孤独中死去,而让世人永远记得她的威风。

述律平的脸上微微露出了笑意,也许她应该满足,因为在她的一生中,不如她意的事情真的是少之又少的。这应该感谢上苍给了她一个非常优秀的丈夫。想到这里,述律平似乎又回到了她刚刚嫁给耶律阿保机的时代……P3-6

目录

写在前面

引子

结亲:契丹与回鹘

青牛妪与地皇后

诸弟之乱

盐池会

属珊军与四楼之乐

远征渤海国

选择哪一个儿子

入主中原吗

最后的抉择

尾声

序言

在写完这部书稿之后,忽然觉得有些话想对读者说。

在中国古代,契丹人及其建立的辽王朝声名算不上显赫。若论契丹人,既不如曾与汉王朝血拼数十年、失败后远走欧洲建立帝国并在阿提拉单于领导下进军罗马的匈奴人悲壮,也不如曾拥兵百万、视中原政权如儿皇帝的突厥人昌盛,更不如建立人类历史上最大帝国、三次西征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人豪迈;若论辽王朝,仅仅局限于北中国的半壁江山,不仅各方面的发展与汉、唐盛世无法相比,显然也比不上后来同样是北方民族建立的统一中国的政权——元朝和清朝,其在南方的疆域甚至远小于在其后兴起的女真人建立的金王朝。可是,契丹人和辽王朝自有其特殊的一面。

纵观中国古代王朝的更迭,我们可以发现,自先秦的华夏各国取得文化上的优势,成为中国境内民族融合的核心之后,自西汉至唐,一直就是汉民族建立的王朝居于主导地位。虽然中间一度存在“五胡”立国于黄河流域的时期,但是,这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都是视偏安于江左的东晋政权为正统的,就是后来统一黄河流域的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也是如此。面对发达的汉文化,北方民族一直存在一种文化上的自卑感。可是,在唐王朝以后中国再一次出现南北朝并立的时候,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汉族政权宋,却在政治上从属于契丹辽王朝和女真金王朝。中国第二次南北朝时代,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北朝居于主导地位,这是与第一次南北朝时代最大的差异。此后统一中国的也不是汉族建立的王朝,而是发源于大兴安岭附近的蒙古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又是来自东北地区的满洲建立的。在唐朝以后的中国古代史的后半段时间里,勉强统一了中原地区的汉族王朝仅有一个明朝,还经常无力阻止蒙古人的进攻,以至在“土木之变”中,出现了皇帝成为俘虏的奇闻。可以说,唐以后的中国古代史,是北方民族居于主导地位的历史,而正是契丹人及其建立的辽王朝开启了这段历史。契丹人与其帝国的神奇性也正是在这里。

契丹人有许多新开创,而其中的核心应该是其文化上的自树意识。契丹人不是像其先世鲜卑人那样,将自己的文化与汉文化进行一种不恰当的类比,认为本族文化落后于汉文化,进而出现北魏孝文帝的全面汉化的改革。契丹人已经充分地认识到,扎根于草原游牧经济的契丹文化与立足于中原农耕经济的汉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但并不认为契丹人的文化落后于汉文化,因此,他们努力追求的也不是全面汉化,而是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使之达到一个新高度。创立契丹文字,完善各种制度,都是契丹人在文化方面这种民族自树意识的体现。

另一个我们应该提到的契丹人的创举是“一国两制”。基于对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差异的理解,契丹人已经认识到,用汉人的制度统治草原与用契丹人的制度统治中原同样是不现实的事情,因此,在辽王朝存在其间,一直强调“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就是辽代颇具特色的南北面官制。负责管理汉人州县地区的南面官,在制度上基本是沿袭唐制,连官名、官阶都与唐朝基本一致;而管理包括契丹人在内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北面官,则更多地结合草原民族原有部落组织的特点,发展为部族节度使制度。中央官也分为南北面,甚至出现皇帝上朝,南面官着汉服,北面官穿胡服的多彩景象。

而对北方民族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契丹人开始提倡的民族自树意识,这甚至可以称为是契丹人留给北方少数民族的宝贵历史遗产。此后北方民族都像契丹族那样,不再以汉化为文化发展的必然归宿,而是结合汉文化去努力发展本民族的文化。女真人如此,蒙古人如此,满族也是如此。这不仅使北方民族的文化发展到一个较高的层面,成为中华文明中的一支奇葩,而且也成为北方民族入主中原、在政治上取得主导地位的心理支柱。女真人在打下半个中国之后,堂而皇之地派出使节去册封赵构为“宋帝”,确立起对南宋政权的宗主国地位,蒙古人干脆灭掉南宋,成为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少数民族,而满族则不仅完成了统治中国的伟业,由被统治民族跃升为统治民族,还给中国文化涂上一层浓重的满族色彩,以至于我们今天设计所谓唐装时,都还受到满族服饰的影响。从这一北方民族发展演进的历史脉络中,我们可以看出北方在民族政治上、文化上递进发展的趋势,而这一逐渐走向辉煌的过程,其起点无疑是契丹人和他们建立的帝国。

遗憾的是,由于史料的残缺,我们现在对契丹族与辽王朝的历史研究得并不很充分,历史学家们现在也还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使契丹人完成了这一历史性的转变,确立起民族自树意识,并由此导致了北方民族后来奇异的发展。——如果我们将北方民族的历史,特别是其在中国古代史中所占有的地位,与中国其他地区民族的历史相比较,我们就更可以看出北方民族的特殊性,毕竟没有来自其他地区的民族统一过中国。

而本书的主人公——述律平的神奇性也不次于契丹人及其帝国,作为契丹开国皇帝的妻子,述律平的一生是很具有传奇性的。

契丹人的这个出身于回鹘族的开国皇后,刚毅,甚至是有一点残忍;机智,甚至是有一点狡猾;英明,甚至是有一点专权独断。她用了30年的时间,帮助自己的丈夫将契丹人的八部联盟改造为草原帝国,并完成了统一草原和灭亡渤海国占领东北平原的伟业。在耶律阿保机去世之后,又是她在实际上执掌着辽帝国之舵,使契丹人的帝国成为这个时期中国境内最强大的政权。如果我们考虑到,当述律平嫁给耶律阿保机的时候,阿保机不仅不是契丹八部联盟的首长,甚至他还不是联盟内部其家族所属的迭剌部的首长,我们就可以想象出,述律平后来的成功是多么的神奇。其奋斗历程之曲折、发展之迅速,以及掌权时间之长,在中国历史上,似乎都是很少有女性可以与之相比的。

述律平的性格也具有相当大的传奇性,断腕事件是这些性格的最集中体现。当耶律阿保机去世后,述律平竟然要以身相殉,后来在儿子们的苦苦劝说下,才打消了这个念头。她也意识到,儿子们尚年轻,威望不足以服人,她与丈夫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帝国面临着一场危机,帝国不能没有她,她还不能现在就追随丈夫于九泉,于是她自割一腕,放在耶律阿保机的墓中去陪伴丈夫,而自己活下来,执掌丈夫留下来的帝国。

每当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我都会对耶律阿保机充满遐想:这是一个怎样的男人呢?他竞使妻子对她的爱如此深挚!

我也对述律平感到由衷地敬佩,能自己割下手腕送去陪伴丈夫,且不说她爱的真挚、豪迈,远不是那些卿卿我我、哀怨忧郁的爱情所能相比,就是这一举动本身,又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与毅力,不要说女子,古往今来,号称大英雄、大丈夫的,能做到这一点的又能有几人!我一直在想,在历史上能与之相媲美的,恐怕只有刮骨疗毒的关公了吧?可是关公被称为武圣人,被后世奉为神明,享受中国人的崇拜供奉超过了千年,而述律平呢,现在知道述律平的能有几人?!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约我写一本关于述律平的书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在我的心目中,我似乎是要去圆一个梦,而不仅仅是完成一部书稿,只是我说不清楚,这个梦是述律平的,还是我自己的。

稍微翻一下这本书,读者就会发现,这本书在体例上有自己的特点。

应该说,这是一本通俗性的历史读物,是写给非历史专业的人读的历史书,说心里话,我不大希望研究辽金史的专家来读这本书,对于专家而言,书的内容毕竟过于简单了,在专家的脑海中,历史一向是十分复杂而清晰的,而且我内心中还存在着一种忐忑不安的感觉,害怕专家们会在我的书里看出错误来,虽然我写得很用心,但学识毕竟有限,从事辽金史研究的时间也比较短。

很久以来,我自己一直存在一种疑问,为什么通俗性的历史读物一般都不加注释说明史料来源,而加注释的历史书就一定要搞得晦涩难读?供专家研读的著作必须艰深,这我并不反对,但供普通读者阅读的历史著作就一定要通俗到不需要说明史料来源吗?在我理解,通俗性的历史著作与历史小说、历史故事,以及“大话”、“戏说”之类著作之所以存在区别,就在于前者的内容基本都有史书记载作为依据,而后者尽管也有一些真实的成分,但却是以虚构的情节为主的,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从分类上讲,前者属于历史著作,而后者属于文学作品。所以我想当然地认为,大多数读者可能会欢迎在通俗类历史读物中也能像专业学术著作那样读到史料来源,而不会认为这些相关的注释是多余的。结果,本书的体例就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希望读者朋友们喜欢。

仅想了解这段历史,而不想知道我写作所依据的是哪些史书的读者,自然可以不必阅读注释,但这样一来,也许你会漏掉一些与正文中所写的不一致的历史细节,因为对于记载不同的史书,有些我没有在正文中加以体现,而是正文的叙述选取一种史书的记载为准,而将不同的记载写到注释里边了。对于相关历史问题感兴趣,想作进一步了解的朋友,我很希望你们能在注释中找到进一步阅读的参考书目。

作为通俗性历史著作,本书当然也包含了一些虚构的成分,将之与有史料依据的部分相区别,显然也是注释的功能之一。凡是没有注明史料来源的细节描写,基本都是我的想象,但是,我要说,这种想象是建立在我对这段历史的理解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为了追求情节的丰富而作出的凭空想象。

我知道这种作法当然会受到一些专业人士的指责:存在虚构成分的著作还能称为历史类著作么?每当讨论这一问题时我总是想到司马迁的《史记》,中学时学习那篇“鸿门宴”,读到司马迁对鸿门宴上刘邦、项羽等人物的动作、对话的描写,感觉司马迁好像亲身经历了一样,这些内容能完全符合历史的真实吗?可是没有人会否认,《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

我觉得,学术研究向精深发展,并不一定意味着同时失去越来越多的读者,以排斥百分之九十九的读者为代价以追求学术的精深,这似乎应归结为历史学发展中的一个误区。喜爱历史的读者却不喜欢读历史书,其原因当然不在读者,而在写历史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本书也是在努力进行一种尝试,这种尝试是勉强可以归为成功,还是完全地失败,唯一的评判专家就是读者朋友了,所以我想再一次说,希望你们喜欢。

杨军

2008年9月26日于闲置斋

内容推荐

这是一个女人的历史。她是契丹人的开国皇后,她帮助丈夫耶律阿保机建立草原帝国,又在阿保机去世后,使契丹帝国成为这个时期中国境内最强大的政权。她是女人中的传奇。

这不仅是一个女人的历史,她轰轰烈烈的一生见证了五代辽宋风起云涌、充满杀戮的时代。时代赋予了这个女人独有的霸气与威严,而她也用自己的铁腕和谋略给了这个时代深刻的记忆。

编辑推荐

塞上草原,一位神女逶迤而来。忽然,一个女人出现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神女变色,倏忽而去……

究竟是怎样一个女人,拥有让鬼神都远远躲避的威慑力呢?

她,心怀大志,一手把丈夫推上了九五之尊;她,崇尚武力,拥有自己的私人领地和精锐骑兵;她,自断右腕,换来了男人们梦寐以求的最高统治权;她,谋略非凡,缔造了契丹帝国未来的发展轨迹;她,刚强一生,却宁愿在孤独中死去,让世人永远记得她的威风。

她的名字鲜为人知,她的一生却见证了五代辽宋时期的风云变幻。

她就是契丹开国皇后——述律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契丹开国皇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832556
开本 16开
页数 1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89-49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