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官窑美人
内容
编辑推荐

《官窑美人》是一部具备惊人深度和丰厚知识的古玩收藏小说,异常好看的情节演进,荡气回肠的宏大叙事,开创性诗意文字,无“的”小说实践中文之美。

《官窑美人》通过一个古董商人的故事勾连起来的那些瓷器,都实有所据,每一件物事都有来头,每一款藏品都有根据,每一个与它们勾连的故事也都有根源。

内容推荐

李茗沁出身古玩世家,从小受母亲耳濡目染,对古董有着莫大的兴趣,也一直梦想着能恢复先辈的风光。没想到,他初试身手,竟然买到了价值不可估量的国宝级古董--宋朝官窑贯耳瓶。他平静的生活从此打破,其中更是蹊跷连连。

这件贯耳瓶,先是被人视为天价珍品,但转瞬间一落千丈,被贬为不值铜佃的高仿品;有人对之横刀夺爱,有人设法暗地调包;古玩场上,收藏界内,一个谜团尚未了结,又一桩疑案却又横生枝节。更何况还夹杂着李茗沁与女友皎皎忽冷忽热的波折情感以及他对古月轩神秘莫测的徐楣丽那隐隐然而又无法克制的倾慕。虽然不过是一件玩器,却牵涉到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甚至还有父辈遗留的难解恩怨……

作者是古陶瓷学、文物学方面的专家,也是文学练达、学养深厚的诗人。本书在写作中,前所未有地没有出现一个“的”字,却丝毫不影响语言的畅达。丰厚的古玩文物知识,以及精彩的收藏拍卖内幕,浑然融入好看的情节。

目录

序一

序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试读章节

太阳像一件新瓷器,明晃晃地把老街照得磷光闪闪。

李茗沁靠着窗台,穿一件灰色棉布中装睡衣,衔着蜜蜡烟嘴,手持黄杨木梳子,很有耐心地把头发往后边拢去。一边吐烟,一边懒懒地眺望窗外。白墙黑瓦,房屋趔趔趄趄,其间一排排树木泛着金色,冷冷地,静静地,像一幅油画,又像一帧泼墨大写意,黑白两色,浓淡组合,云气渐渐地化开。

像往常一样,李茗沁早晨起来习惯靠在阳台上,抽一支烟,再回到屋内,靠在床头,读闲书。他最近常翻看《红楼梦》。儿女情长他没有多少兴趣,注意点只在家庭摆设。林黛玉来到荣国府那段文字,他几乎能背出来。……林黛玉进入正内室,见到上有赤金九龙青地大匾,下有大紫檀雕螭案,案上搁着三尺多高青绿古铜鼎,一边是錾金彝,一边是玻璃盆,周围两溜十六张楠木圈椅。正内室东边三间耳房内,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摆着文王鼎,鼎旁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摆着汝窑美人觚……每当读到这些文字,他都艳羡不已,汝窑是北宋官窑,要是拍卖,起码一个亿,顶级文物竟然用来插花,这种境界大约就叫物我两忘。表明拥有者已经超然物外,见出再贵重之物,最终也要役于人,而不是人役于物。不过,到了这时候,大约人也进入了某种虚无状态。李茗沁欣赏这种状态,但深知非常人所能为。

他注视着墙上那幅老洋房照片。照片上,几株法国梧桐,枝桠向天空张开,仿佛是狂草书体,叶子细密,柔软繁茂,与树干之粗刚好形成对比。梧桐树腰端坐落着一幢英式洋房,树枝与屋顶间腾出一小片蓝天,给整个画面增加了些许灵动。这类洋房特征明显,红瓦坡顶,激情似火;红砖筑成门拱,门廊用花式水泥板封顶,两侧墙角采用齿状仿古装饰,硬朗、坚固,让人联想欧洲人之所以凹眼凸鼻,与这种建筑个性大有关系。母亲曾说,父亲很喜欢这幢房子,当年洋房被充公之后,会在梦中叫喊,时常把母亲吓出一身汗。前一阵,李茗沁把洋房照片放大,挂在墙上,母亲反对,说看了心烦。但李茗沁非要挂出来,凭借这种照片,他可以滋生幻想。想当初这洋房里搁满了各类古董,书房里布满黄花梨、紫檀家具,圈椅,琴几等,博古架上陈列着各类瓷器杂项。厅堂里长条案一横,上面雕漆、铜炉、青花瓶——陈列,两面墙上名家画轴,添了书卷之气。虽然格局比不过荣国府,但那气派、那经典摆设已非常接近。李茗沁安慰自己,这一切已离我们远去,但说不定哪一日又会从头开始。不是么,眼下,我只花一千多元就买了一件南宋官窑贯耳瓶,据说值几百万。有了这么一大笔钱,什么都可以重来。

他想起昨晚曾抱着贯耳瓶入睡,噩梦连连,瓶子一会儿被劫,一会儿被认定是假货。一觉醒来,脊背上冒出一大片汗,梦境倒也提醒人,对啊,不要老想着好事,应该来几次反向思维。你说瓶子值几百万,根据是什么?有什么理由推断港商一定会来买?到时候他说东西不对,狸猫换了太子,岂不是竹篮子打水。他把这件事前后经过在脑中走了一遍,才感觉到了麻烦。一件艺术品,有人说真,有人说假,真了,几百万,假了,换一箱咸鸭蛋,到底听谁好?这行当里逞能者不少,好坏都会说,一遇到掏钱买,都缩在一边了。撷英堂胡赖皮就是这样,平日里老夸自己眼光怎么怎么好,一件乾隆粉彩瓶子放在他面前,要他出五万,他不敢买,之后让別人拿走了。別人一转手卖了二十八万,买家立即标价五十万,让聚古堂眼镜蛇见到了,眼镜蛇与胡赖皮一样,也会吹,眼光有一点,曾捡过小漏,花了一万买进一个嘉庆青花碗,随后卖出,赚了十几万。这会儿来了大家伙,要他出五十万,他手脚缩在一起,但嘴巴不肯服输,说如果真是乾隆货,他当然敢买。最后粉彩瓶子让北方一个大老板买走,八十万给了一个美国人,美国人把瓶子偷渡出去,送进纽约苏富比拍卖行,四百五十多万拍出。可见这个行当光吹没用,古玩圈也信这句话: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要想检验真假高手,只有到市场里来,这市场真少假多,而你买真不买假,就是能耐。眼下,李茗沁难以见到这类高手。他放下书,抽出一副纸牌,想测算一下运气。翻了几张,放下了,这玩法太小儿科。又从橱里端出一口明朝青釉投壶,没把没盖,古人作游戏之用,一两公尺距离,投骰子,以命中多少决定胜负。此刻,他却用于判断真假。从博古橱里找出一颗老象牙骰子,如果十次里投进五次,贯耳瓶就是宋朝官窑。他很认真地瞄准,投了第一下,骰子碰到口沿,叮叮当当几声,弹入了壶,在里面跳跃几次,才平息下来。好手气,第一次就中。第二次弹出,第三次又中,接下来连续不中。他傻愣了片刻,拾起骰子连投了五次都飞了出去。

他靠在床上,点燃一支烟,翻看着《红楼梦》,笑自己幼稚,靠这种偶然来预测命运。不过,命运有时也就这么简单,正反组合,阴阳并举,不是正,就是反,柳暗花明突变到山重水复往往就在刹那间完成,当然这突变不仅仅显示偶然,也时时表明了必然。就如同贾家原本是锦屋绣地,一盏茶功夫,整幢房屋就塌了下来。他有点儿困,刚放下书,电话铃响了。

“喂,找谁?”

“你不认识我……”

“什么事?你是谁?”

“别管我是谁,有可靠消息……”

他不容对方再说,就挂了电话。点燃烟一想,其实听听也无妨,顺手又操起话筒,里面传出了声音:“对啊,还是听一下好。”李茗沁打了一个冷战,这家伙竟然一直没有挂机。你到底是谁?对方不吭声,之后说,公安局要来找你。

李茗沁笑道,你什么用意?对方支吾片刻,说想要贯耳瓶,愿意出十万元。李茗沁故意问,十万美金?对方似乎没有料到他这种语气,停顿片刻道,别开玩笑,是人民币。

显然再一次证明这是一件珍品。如果事先不知道这件瓶子值多少,他也许就卖了,不过一个瓶子,一千多元买进,摇身一变,成了十万,但眼下李茗沁想跨越这个十万,要成为百万富翁。“太少了。”

“还少?到时候给没收了,你就得喝西北风。好吧,信不信由你。”对方挂了电话。P001-004

序言

程庸写出了一部非常好,非常好的小说。这不仅仅是程庸一个人的收获,也是上海小说界的一个收获。

程庸曾经是个诗人,对语言有常人不能及的敏感,程庸又是一个文物古董鉴赏收藏家,他对古董文物有非常人能及的知识和挚爱,这两样决定了程庸写小说的时候,会成为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小说家。他的第一部小说《德令哈囚徒》里,他用了他一半的积累,语言的积累;现在,到了他的第二部小说《官窑美人》,他又加上了另一半积累,古董文物的文化积累,他终于倾囊而出,也终于,这部小说没有辜负他。

他是把小说和自己的人生联系起来了,小说和人生成了一个事物,他把自己的全部都放进了小说:这个小说就有了依托,也有了寄托。

他还把上海、上海的历史和现实放了进去,这是一部真正的文化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徐楣丽说过这样一句话:“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也要去追寻,追到一件是一件,即使付出生命代价也值得。”这句话说的是主人公对文物古董的情衷,其实,也可以代表程庸在这部小说中所寄托的追求。《官窑美人》首先不是着力于写人物,更不是着力于写故事,而是着力于写陶瓷,写中国古代的陶瓷文化,灿烂的万花缭乱的陶瓷文化是这部小说的主角。这些主角不是空穴来风,不是由作者虚构出来,《宫窑美人》通过一个古董商人的故事勾连起来的那些瓷器,都实有所据,每一件物事都有来头,每一款藏品都有根据每一个与它们勾连的故事也都有根源。程庸亲自作画,为那些“主人公”画了图。《官窑美人》里所有的插图都是程庸自己画的。他写出了那些瓷器的诡谲和美丽,他也用小说承载了一种文化。

这是一部小说中的小说,让小说家眼红的小说。我自己也治小说,老实说,我看了这部小说是眼红的。他有一个好的大故事框架,故事围绕国宝南宋修内司官窑贯耳瓶展开,它到底是真品还是假货?它有没有被人掉包?李茗沁犹如侦探,一路寻宝、探宝,大故事框架非常完美,但是,作者又没有被这个框架牵着鼻子走,而是放开了手脚,不把笔墨限制在悬疑侦破上,而是撒开了写心性、情趣、物事,尤其是写那些瓷器。

《官窑美人》看起来处处是闲笔,然而又笔笔是故事。这在我看来,是好小说的最重要标准。它不是依靠外在情节,而是依靠笔笔生花的妙处,大处看不到人为的故事痕迹,小处却处处都是机关、是妙悟、是故事,读来不忍释手——这种小说非常中国化,它不是靠大起大落的悲剧或者喜剧,而是靠无悲无喜的生活流,生活流淌着,小说似乎是顺从了生活的散漫无章,但又在散漫无章中提炼了无尽的意蕴,这样的小说是大处平淡,实则每一笔都出彩。

《官窑美人》又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海派小说。上海到底在骨子里是什么呢?《官窑美人》我觉得摸到了上海的风骨,她就是一个官窑美人,有很厚的积淀,很重的历史,很贵的宝气,程庸对上海的体悟和观察,就通过围绕李茗沁的三个女人“母亲”、“妻子”、“情人”体现了出来,也通过围绕李茗沁的生意对手、合作伙伴体现出来,这些人物又围着那不能碰摸的矜贵瓷器转,瓷器让他们的灵魂和身体都在阳光底下晒得透亮了,上海也在这个故事中透亮了。

《官窑关人》的语言是献给上海的诗,《官窑美人》里没有用一个“的”,为什么呢?程庸立志构造一种真正配得上那些陶瓷也配得上海的灿烂、悠远、古雅、沉厚的语言,程庸的这种写作方式,让我想起南方写作或者海派写作早已失却了的传统,那个在韩邦庆的小说中曾经昙花一现的传统。

书评(媒体评论)

《官窑美人》是一个曲折好看的故事,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其中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更是它以文字为桥,引领读者前往那个关涉文物古董收藏鉴赏的深邃世界。主人公李茗沁的名字显然暗喻了“明清”两个字,传递出强烈的对传统文化之美的追求,在今日我们这个日趋现代化的社会里,读读一些启迪人的故事不会忘记回家的路。

面对丰厚的宝藏,除了珍藏在室,更要温习于心。我们不妨一边跟着《官窑美人》去历险,一边也悠然领略中国古代陶瓷器物之美好。若去博物馆能成为我们曰常生活的一种习惯,文化便不再是象牙塔专属之物了,它是我们呼吸的空气,就在身边。

——陈燮君(上海博物馆馆长)

这是一部小说中的小说,让小说家眼红的小说。

它有一个好的大故事框架,主人公犹如侦探,一路寻宝、探宝,框架非常完美,但是,作者又没有被这个框架牵着鼻子走,而是放开了手脚,不把笔墨限制在悬疑侦破上,撒开了写心性、情趣、物事,尤其是写那些瓷器。

作者立志构造一种真正配得上那些陶瓷也配得上海的灿烂、悠远、古雅、沉厚的语言,他的这种写作方式,让我想起南方写作或者海派写作早巳失却了的传统,那个在韩邦庆的小说中曾经昙花一现的传统。

——葛红兵(作家、批评家)

将古玩市场能够写得如此波澜起伏、引入入胜,当今国内长篇小说中,此书大概是第一部。以古玩市场见证上海城市生活,在上海的长篇小说中,这大概也是第一部。我的感觉,《官窑美人》有海派小说的传承气息。

——杨扬(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佳作。作者写尽了古玩收藏异的风云变幻,盛衰沉浮,在颇具侦探故事元素的框架内展示了涉足其间的各色人等命运的悲喜无常。它深藏着对已消逝的传统文化精神的缅怀,这一怀旧的姿态本身便是对喧嚣的当代生活的拒斥。

——王宏图(作家、批评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官窑美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庸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741649
开本 16开
页数 3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9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1.25
印次 3
出版地 上海
230
14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8:4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