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凉拌散文
内容
编辑推荐

《凉拌散文》是从作者黄长江创作的大量散文中选编出的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不同内容、不同写法的数十篇散文作品。“凉”指这些作品的语言多为冷性语言,读来有一种凉凉的平静感;“拌”是一种不讲顺序、不依主次的所谓“编辑体例”。“凉拌散文”要追求的是读者读来有一种夏天吃凉拌菜般的清凉感和可口感。就是说,这部散文集其实就是一道小小的凉拌菜。篇幅长的为主要菜,篇幅短的则是调料或作料。

内容推荐

《凉拌散文》是一本散文集,收入长短作品74篇,包括《卖耗子药发家》、《三山旅行记》、《我家中的书楼》、《王叔的生日》等,题材内容各异,编排不讲归类,就像一道凉拌菜。

《凉拌散文》由黄长江编写。

目录

溪水出山任意流——黄长江散文读后 柳萌/1

散文创作之尝试与思考——自序《凉拌散文》 黄长江/4

A司用人/1

百德/4

背带石/7

补锅匠/9

布依山歌/12

布依村的一幅标语/16

常常想起宋振远先生/22

从文之初/30

从校园到皮鞋店/32

常情凳/34

乘车/36

除额上的字/38

川耗子/44

悼念巴金先生/46

底下坡/49

底下坡被挖走财宝的多处地方/52

底下坡的石岩/55

底下坡那几座山/60

第一次见龙洞河/66

第一次看电影/69

额上的字/71

儿子小博/77

发生在大堡堡的“童趣战争”/85

甫家井/88

父亲分玉米棒子/99

感受月光/10l

给毛主席开追悼会/104

跟父亲去开会/106

故乡的中秋节/109

拐角楼/111

含“金”量/113

耗子/儿4

和尚坡/121

怀念王恩宇先生/124

活到老改造到老——浅谈王蒙先生的《感伤》/126

夹马石/128

京都之旅/131

老家的端午节/149

老家的月半节/152

林村琐见/155

论亲情/157

论文化知识的应用/159

麻雀/161

卖耗子药发家/164

明天的底/168

牛/170

劈夜/171

汽车的屁股/173

清太爷向石板要钱/176

清塘坡/180

人满三十/183

三山旅行记/185

深切悼念马于飞先生/188

狮子山/191

四个同题梦/194

万峰塔/196

王叔的生日/198

我的妻/201

我儿子的名字/204

我和妻的最初相识/206

我家底下坡那块地/209

我家中的书楼/213

闲话北京/216

消洞弯/219

小尖坡/226

写诗者与相亲/229

幸福小学/232

夜浪/236

野柿子/238

萤火虫/240

游花溪公园/242

游黔灵公园/246

与青蛙赛读/262

侄子家小梅/265

后记/267

试读章节

A司用人

A司是X县这几年新起来的民营企业。A司老总即A总以借4000元钱来投资搞个体经营开始发展,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借来的4000元钱在不到十年的时间竟然成了固定资产两亿多的X县最大的公司,也是X县唯一一家集团型公司。

那么,A司是如何这么神奇地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的呢?据说关键是A总会用人。每次人事部招来人后,他总要细心观察或不提防地细心抽查。如笔者耳闻有几件小事可见一斑。

一次A司因业务扩展需要招来一批员工,其中有司机,有办公室文秘,有普通生产、销售员工。A总知道新人已经上岗了,他便抽时间暗作考核。

这一天,A总先到普通员工宿舍,员工们正陆续起床,他注意到其中两位员工下床时,脚先踩到别人的鞋上,然后再穿自己的鞋。饭后他便让人传这两位员工到他办公室。于是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两位大概是A总的什么亲戚,有的说是他的朋友的朋友或亲戚,还有的说老总看中这两位有什么特殊能耐,准是要调他们到技术部或其他行政、文案部门什么的。可谁也没有想到,当这两位员工回来时,却都各自收拾完自己的东西,除羞怯地对大家说一声“后会有期,再见”外,二话没说就走了,这时有人说可能是不让他们在这个公司干了。然而这时公司的一辆轿车停到了门口,并让他们上车,这时员工们又都猜想:大概是安排他们二人到别的分公司去任要职去了。谁料,待晚饭后,员工们问那开车来接的司机,才知道那两位是被开除了,原因很简单:他们下床时先踩别人的鞋再穿自己的鞋。A总说这种人太自私,小心眼儿,常常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践踏别人,不能用。

再就是有一天上班,人事部经理领来两个女孩,说是条件差不多,不知用哪一个好,带来请A总定夺。

这是给A总新招的办公室文秘,以前只有一位男的王助理,没有文秘,由于业务发展需要,考虑到需要有人接听电话、打印文件、做些文案资料管理兼办公室内卫生什么的,就想招名文秘。

人事部经理把这两个女孩带来,分明是给A总出选择题。然而,姜到底是老的辣,两个女孩刚进门不到三分钟,A总就选定了其中的一位。原因是两个女孩中,一位不待A总安排,就振振有词毛遂自荐地向A总介绍起自己的情况来,口才那般的流利,像吐枇杷子般,不,应说像机关枪发射一梭梭子弹一样快捷利索。而另一位则一进门就盯到了电风扇吹到地板上的两张纸和办公桌前倒放着的一把扫帚,趁A总接待前一位而用手势招呼她坐到前方侧面沙发上的瞬间,她忙轻轻地将地上的两张纸捡起放到A总的办公桌上,然后又轻轻地弯下腰捡扫把。当她捡起扫把时,她又看到了扫把下面压着的几团小纸团,于是她又轻轻地将小纸团扫到A总办公桌侧旁的纸篓里,然后,到室内水龙头处文静地净了手才坐到A总刚才示意让她坐的沙发上。

这时,A总一边听应着前一个女孩的振振有词、滔滔不绝的介绍,一边轻轻地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茶。坐在沙发上等候的女孩发现A总透明的茶杯里只剩茶叶了,将眼睛在屋里稍作打量,看到了A总后方墙侧的饮水机,忙拿A总的茶杯去接了一杯热水礼仪性地放到A总的桌面上前左方,然后又去饮水机旁的方桌上的玻璃纸口袋里取出一只一次性小口杯来接上一杯饮用水递给正与A总洽谈着的那个女孩。两分钟后,A总说:“好了,下周通知录用情况。”便送走了先接待的那个女孩,而拿起坐在沙发上等候的这个女孩的简历表看了看,便对这个女孩说:“你今天就能留在这里上班吗?今天5号,工资从这个月的1号开始算,每月8号发工资,按公司的规定,我们给你的工资可能比你要求的还稍高一些。”

还有一次是招聘司机,人事部将两名候选人带给A总,A总得知张司机驾龄15年,吴司机驾龄才2年,便先考核张司机,一上车,A总便兴高采烈、热情洋溢地问起张司机在原单位的情况,汽车近年的发展史及张司机开过的车型等,张司机可说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在A总面前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吴司机接受考核时,A总也一上车就与吴司机畅谈起来,然而不论A总怎样的诙谐、风趣或幽默,自车开动起,吴司机就停止了任何言语,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地开起车来。结果,当然是张司机被淘汰了。

2005年8月25日

P1-3

序言

溪水出山任意流——黄长江散文读后

柳 萌

青年作家黄长江,把他的一部书稿寄给我,让我读后写点感想。

看到书名《凉拌散文》,我就有点不解,再读书的自序,就更有些糊涂了。他说:“有人说,散文写真事,抒真情。我不以苟同。我认为散文所写的内容可以虚拟构设,但情景务必真实。”

就他这书稿的名字,就他这自序的文字,一下就把我老汉镇住了。好歹我还是个老文学编辑,高低我还算个老业余作者,这样的散文书名,这样的散文主张,就我的阅读范围和文学知识,还真有点儿不好说话了。我暗暗佩服黄长江的勇气。

为什么这样说呢?散文的名字历来都比较“郑重”,像他起的《凉拌散文》,如此俏皮,更像杂文书名。至于他的关于散文的虚实说,尽管近年来也时有人讲,但是像他这样大胆阐述的,至少我还未怎么听说过。再一想我们毕竟是两代人,观念的差别是自然的事情,何况这是个“摸着石头过河”的年代,又有什么不可以尝试的呢?如此一想也就接受了。

人说,文如其人。其实,文也如其生(活)。我跟长江相识相交,粗算起来也有十多年了。知道他来自贵州山区,在北京这个茫茫人海中,以文字为舟劈风斩浪前行,其艰难与辛苦可想而知,可是过去很少听他说及。直到事业有成,居住有室,在一次闲聊中他才说。做过什么杂七杂八的工作,住过什么简陋狭小的房舍,吃过什么难以果腹的食品,这时我才算多少知道点儿,这位沉默寡言而厚道的小伙子,为了追求神圣的文学事业,经历了多少艰难的时光。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他把文字汇总成集,命名为“凉拌”不无道理,起码表达了他生活的况味。

长江的这本散文集,收入长短作品74篇,题材内容各异,编排不讲归类,确实像一道凉拌菜,不经意地搅拌到一起,倒也散放出了色、味、香。

强忍着因久坐而加剧的前列腺恶疾的隐痛,断断续续地读完长江的这部书稿,给我总的印象是,文字朴实自然,很少雕饰痕迹,犹如山中淌出的清冽溪水,透着随意自然的态势。以我的欣赏趣味而论。比较喜欢这种朴实文风。散文这种文体的文字,如若装腔作势、虚情假意,给人的感觉总不是那么舒服。长江写家乡和童年的散文,如写“底下坡”的系列篇什,无论说人,抑或记事,还是写景,都极富情趣和纯真,作品中飘散的生活气息,令人感受着艰辛和美好。我的童年也是在乡下度过的,尽管南北农村生活不尽相同,但是那田野的气息、景物都一样,这就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这部分作品我读得比较仔细,我以为是真正意义上的散文,是这道“凉拌”菜中的上品。

至于议论较多的文字,如果按时下文体分类,应该属于随笔更好。至于虚构并略显荒诞的文字,应该当做小小说来读。当然,依照现在的跨文体论来看,这类作品算作跨文体也未尝不可,只是我这个守旧的老年人,却不是很喜欢这样的“跨栏”作品。如同读标榜“新散文”的作品,我怎么也读不出那个“新”字的味儿来,只好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落伍。

我在前边已经说了,长江的文笔还是不错的,朴实中透着清新,平和中偶见灵慧,这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说还有什么希望的话,那就是希望长江写得从容点儿,把该写细致的地方不要匆匆收笔,尤其要注意剔除非文学的语言。再有就是写别人写过的题材时,最好写出自己发王见的“这一个”,而不是重复早已经存在的“那一个”,即使是“回锅肉”也要有自己的特点,不然会给人以阅读的疲劳感。

作为长江的忘年朋友,以上就是《凉拌散文》读后,我要说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希望长江的下一部散文写得更好,不再是“凉拌”,而是道“热菜”。

2013年10月6日

后记

作者的作品,就好比是厨师做的菜,可口不可口当然由读者“消费”后品鉴。作为作者,只管换着花样尽可能做好即可。于是乎,我把20年来笔尖流吐的一些零碎儿或当作料或做主料或做配料地做成的家庭套餐就在心脑中形成了:凉拌散文、小炒诗歌、乱炖小说,并且已经酝酿好几年了,却一直没勇气把它们端上桌来。

幸得爱妻的支持、鼓励,并亲自帮我收集、录入、遴选、编校,才拌出了这一道凉菜来。也算是对我20年来散文创作的一个小结吧。严格说来,这些篇什中未必有能算得上唯美或艺术的散文,但从散文的本性“散”字而言,或许又有了“十足”或者八九分的实在成分,够得上名符其实的“散文”了。

时光如白驹过隙,我们迁到房山良乡已近4年了。房山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地方。除山水秀丽外,这里有点燃人类文明的北京猿人遗址,有周朝燕都,有“僧敲月下门”的贾岛,有名传古今天下的云居寺……还有当代享誉文坛的散文家、小说家凸凹先生,著名方志专家、作家张昊先生等名家、大家。在这样的一个地方以舞文弄墨为生,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倘要不写出一点叫做散文的东西来,恐怕就真是太自愧了。于是,小结过去,从新开始,又成了我对自己的一星冀盼。加之师长及友人们的鼓励,这样本来就散的文字被凉凉地一拌,就斗胆硬着头皮端出来了。

这里,特别要感谢我的恩师、文坛德高望重的编辑出版家、散文大家柳萌先生为拙著作序,要感谢《中国建材报》《地火》《清远日报》《青海湖》《福建文学》等报刊,感谢张庆和、唐德亮、毅剑、杨栈鹰、牧之、陈雪等老师和报刊编辑朋友将我这些年来陆续投去的一些篇什给刊发出来,给了我辑集出版的信心,感谢中国财富出版社为最后的成稿作了认真仔细的三审三校。

 拌也好,散也罢,既然是一道凉菜,就先上桌吧。愿各位“食家”多予以批评指正!  黄长江

2013.11.1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凉拌散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长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749628
开本 32开
页数 2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1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2013249857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8.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3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2: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