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家国何处不入梦(萨苏北宸跨越海峡的通信)
内容
编辑推荐

萨苏、北宸跨越海峡的通信,《家国何处不入梦》——超高人气的历史学者和国民党“立委”的孙女,持续一年半的两岸话题讨论,原汁原味的台湾式解读!对大陆人来说,这本书是了解台湾人、台湾社会的最佳途径。

你懂大陆吗?你懂台湾吗?分开六十年,只有懂得才有爱。

字里行间是两岸几代人的生死离合,不一样的岁月故事,一样的家国梦。

跨越海峡,跨越一切藩篱,松开拳握紧手,倾诉倾听梦里家园。

内容推荐

《家国何处不入梦》——萨苏、北宸跨越海峡的通信。

一对来自大陆和台湾的网友,持续一年半的两岸书。你懂大陆吗?你懂台湾吗?分开七十年,只有懂得才有爱。字里行间是两岸几代人的生死离合,不一样的岁月故事,一样的家国梦。

跨越海峡,跨越一切藩篱,松开拳握紧手,翻阅《家国何处不入梦》,倾诉倾听梦里家国。

目录

宝山,七十三年前的血色丝带

永远的林旺爷爷——一头大象的故事

丹青难写是精神——铁骨铮铮孙立人

故国衣冠与海角七号——日据时期的台湾

从汐止神社到忠顺庙——日本神社在台湾

“解放”与“沦陷”——关于一九四九

在焰火代替烽火的时代——台湾的标语和口号

大浪淘沙——蒋氏父子的台湾岁月

两岸的时间台都是117——电话的故事

照片里的时光——台湾人家的普通日子

把你的翅膀给我收起来!——谈台湾“天兵”

黄埔听训——谈两岸的体罚

一个龙先生,各自表述——谈龙应台

小马哥其实很调皮——谈马英九

孤独的中国女儿——谈邓丽君

相会在北京——北宸的京都随感

我们在创造历史——谈台湾的选举

手牵手,心连心——在汶川地震中

今晚的中国在发光——体验北京奥运

跨越海峡——关于三通的对话

试读章节

宝山,七十三年前的血色丝带

西方有一个传统,把黄丝带系在高处,召唤远行未归的亲人,代表着的,是爱。

如果说七十三年前的那场抗日卫国战争,也为我们留下了一条这样的丝带,牵系我们的每一个同胞,那么它的颜色_定是血色的——那个时代,这个最爱和平的民族的每一个成员,都在为了这片土地,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

宝山,于我而言,就是这样一条丝带。

跨越七十三年,它成为我和一位台湾友人之间意外的牵系。

宝山之一

我这位台湾友人的祖父,或许是最初把我们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纽带。在她的描述里,祖父是一个慈祥、耿直,出身贫寒却一身骨气的西北人。他一生不关说,不取公孥一文,敢和老蒋拍桌子(把全家吓到脸发白),死后以国旗覆棺为荣。

这份清廉和耿介,或许是所有中国人都会钦佩的品格,所以,不自觉地,我对这位未曾谋面的老人产生一种特殊的好感。

于是,我们有时候,也会谈起她的祖父,我知道了老人家爱吃山东大馒头,知道了老人家会舐犊情深地守在孙女床头乡音喃喃。

可是有一天,她的一句话忽然让我惊讶万分。

她说,她的爷爷抗战爆发时,是宝山县的县长,曾召集各界人士支援抗战,运补物资、疏散人民……

她说这句话的时候,只是因为正好看到海外报道抗战的旧报刊上;有关于她祖父的报道。

而我却愣了半晌。

宝山!

相信,大陆读过中学历史课本的朋友大都会记得抗战中有一座宝山城。

中国大陆的历史教科书中,最早提到国民党军在抗日中的顽强抵抗,是淞沪抗战,其中重点讲述的,一个是谢晋元大战四行仓库,另一个,就是姚子青营死守宝山城——“营长姚子青率全营官兵死守宝山县城数昼夜,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大陆的文献中是这样记录姚子青营死守宝山的过程的:

1937年8月31日至9月7日,宝山城记录下500壮士的慷慨悲歌。

8月31日晚,18军98师292旅583团3营500余名士兵,在营长姚子青率领下担任宝山城防。第二天一早,登陆的日军开始向宝山进犯。吴淞口外的日军军舰以宝山城为目标,不断轰击,飞机也不断前来轰炸。在敌人陆、海、空军三方的夹击下,姚营凭城恶战,死伤惨重。面对随时可能被攻破的城防,营长姚子青告诉大家:“我死了,连长接替我指挥,连长牺牲了,排长接替,排长死了,班长接替,班长死了,老兵接替。到时候不用请示报告,自动接替就行。”

7日早晨,东门城墙被日军坦克攻破,日军潮水般涌进城。姚子青和仅存的数十名官兵与敌人展开了激烈巷战。10时,姚子青与剩余官兵全部壮烈殉国,姚子青身中数弹,死前仍然拼尽全力大喊:“弟兄们,杀身成仁,报效国家的时候到了!”

连凶暴的日本人也被中国勇士的精神折服,日军进城后将死者尸体收殓掩埋,并列队鸣枪致敬。后人作诗歌颂姚营壮烈:五百健儿齐殉国,中华何止一田横。

这一仗,宝山外围日军战死一个少将(联队长仓永辰治),一个中佐(支队长饭田),攻城战死一个少佐(大队长关口函),负伤一个大佐(联队长鹰森孝),两个部队长(大队长远藤和另一个不知名的中队长),中国军队只有一名魏姓士兵在最后时刻奉姚子青营长命令带全营花名册突围。

这个士兵带伤完成任务后,仍因“临阵退缩”被打军棍,被打的流泪,打的也在流泪。

那是一个国家危亡,我死国存的时代,无论左权还是谢晋元,都是中国人永远的丰碑。

你的爷爷当时就在宝山县任县长?!

或许他也认识姚子青营长吧?

带着这样的激动,匆匆连通对方的电话,不料她比我还激动,原来她根本没有想到她祖父守土一方的宝山,在抗战中竟是如此悲壮的血战之地。关于她祖父在宝山的情况,她只知道,在战斗开始前,老人家担心兵火殃及百姓,除了支前人员(大多是当地青年和医护人员)以外,将宝山县的居民和政府,迁到了月浦。宝山失守后,宝山的官员被隔断退入租界,他曾积极支持在租界里办报出刊,继续组织和宣传抗战。老人家和姚子青营长是否见过,却是无从得知的。

我想,如果是这样,那日方史料中,也应该有你祖父的影子。

凭借在日本的有利条件,我恰好在日军的史料中,找到了关于宝山之战的记载。于是,我说,你等一等,我翻译给你来看——也给我自己来看。

宝山苦战

(攻占吴淞炮台后),宝山即成为下一个绕不开的目标,因为它与狮子林炮台和罗店镇构成了一个三角。宝山城中预计有三千居民,我军(即日军——译者注)用飞机对守军投掷劝降信,劝其不要作无谓抵抗。但中国军队的回答是高射炮的猛烈还击。  9月4日,从罗店镇出击的浅野部队,在攻占狮子林炮台后南下,从宝山城北侧投入攻击。与之相应,占领了吴淞炮台的鹰森部队挟其余威,也从南面开始进攻,形成了两面夹击之势。

宝山是江苏省沪海道所属的县城,距上海约45华里,这一带以盛产棉花、布匹著称,实际上是一个轻工业小城。从军事角度看,该城扼扬子江咽喉,战略地位重要。其城墙甚高,据说是防范倭寇时代所留。中国军队在城西利用池塘,修建了坚固的工事,形成了城内城外部队相互呼应的局面。

我军(即日军——译者注)的攻击配置,则是以江上舰队的炮火、海军飞机的轰炸、登陆的炮兵构成立体化的火力打击,在狂轰滥炸之后,对宝山县城发动围攻。

P1-4

序言

那一天,北宸给我来信说,台北在放鞭炮。

我说,厦门也在放。

那一天,其实也不是什么特别的日子,民进党在台湾的执政画上了一个休止符而已。

就在这之前不久,风声鹤唳的台湾海峡,这边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件事——

因为一个意外,在从福州到马尾的渔民中,传出了海军即将出征打“台独”的谣言。令人有些吃惊的是,就在那几天,福建沿海的渔船中,有几百艘都把自己的船改成了“亮剑”号。大一些的,到福州去定制铝合金的船铭牌,小一些的,就直接用墨写在船舷上,连一些看起来根本出不了海的小舟,也在玻璃上写满了“亮剑”。

谣言辟除了,但海军留下了一句话——“民心可用”。

在那边也曾经出现过另一件事——

扫黑的台湾警方,从一个蔡姓老大的巢穴中搜出了十几杆各种各样的枪支。面临因为私藏枪支而被起诉的黑老大在被质问为何私藏这样多的枪支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防备老共登陆……

黑老大终于还是被抓起来了,可也留下一段轶事。

就是同样的人民,这时却在同时放鞭炮了。

因为大家明白,至少,海峡的战云正在远去。两岸的人,都不是狂热的战争狂,我们有了握手的机会。

这时候,我和北宸的通信,刚好是一年半的时间。

我出生于北京,而北宸出生于台北。

这一年半的通信,让我们决心把它变成一本书。

在我们通信的一年半时间里,两岸关系发生了很多变化。中国人不会容忍“台独”,但两岸又有着同样不喜战争的人民。从对和平几乎绝望,到海峡终于走向平静,两岸的人,用自己的理智和勇气,才走出了今天的局面。

北宸和我通信的伊始,正是我刚刚写完《大国之怒》,有台湾网友表示要带着炸弹来炸我的签售会之时——因为我在这篇文章中告诉台湾朋友,面对“台独”,大陆人为了捍卫这个国家的尊严会无惧战争,而且结局将完成自己的使命。

从北宸的文字中,我知道她能够读懂我写下这样文章时,心中是怎样的沉重——同胞之间,为何要弄到手足相残的地步?

北宸在这个时刻走进大陆的朋友中间,用自己的声音传达了一个对双方同样重要的事实——台湾人不都是陈水扁,他们大多不过是有一个家,有一所房,有一份辛苦的工作,骈手骈足地努力着,并为自己的勤奋而自豪。“台独”不是台湾的核心,政客挑起的对立终将退潮,中华的血脉,并没有在宝岛上断绝。

当台海危机最为深重的时候,有大陆的朋友在失望之余写道:海峡对岸再无可信之人。

我能够理解北宸看到这句话时的困惑,但我更钦佩她在随后的回复——如果一直攥紧双拳,又怎能双手相握。

我呢,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勇气走进台湾的朋友中间,告诉他们大陆人追求的,不过也是有一个家,有一所房,有一份辛苦的工作,骈手骈足地努力着,并为自己的勤奋而自豪。只是,作为一个曾经饱受欺凌的大国的子孙,我们还有一份维护这个国家的责任,这和党派、观点毫无关系,只是一个中国人最纯朴的思想。

我们在通信中尽力相互了解彼此认知中不同的两岸,也会不忌讳地探讨时局,阐述彼此了解的大陆和台湾人共同与不同的想法。我想,通过这些通信,可以对两岸的异同有更多的了解,还可以促进两岸的交流。我们也很愿意通过自己的文章,让大陆朋友了解一个自己能明白的台湾,让台湾朋友了解一个普通而真实的大陆。

这种交流不时伴随着淡淡的感动,比如,大陆的报时是“北京时间××点整”,台湾的报时却是“中原时间××点整”,这样的事情,是我们在通信中才注意到的。

还有那一天——我们民族的义人欧晋德先生,率领不带任何标志的救援队赶赴汶川,去营救从未谋面的同胞。

仅仅谈乡愁或同胞感情是太浅了,也许可以让海峡这边了解那边,那边了解这边,包括思路,也包括社会状况,了解后,可以理解对方的做法和想法,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我认为,其实两边的人相同相近的地方太多,只是因为过去我们缺乏相互交流,双方才会把对方视作异类。所以,重新认识对方,可以促进双方的认同与和解。而这种认同与和解的彼岸,就是重建国家民族最终和解的基石。

对大陆人来说,希望这是一部用于了解真正的台湾人和台湾社会的书。

对于台湾人来说,我的思想是大陆一部分人的想法,我的经历和写下的内容,是大陆一部分人的经历,也有同样的价值。

有一篇文章,是我们同样喜欢的,那就是丁林的《美国南北战争的最后一幕》,我把它引用如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家国何处不入梦(萨苏北宸跨越海峡的通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萨苏//北宸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19938
开本 16开
页数 2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5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9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