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石破天惊大乾陵/天墓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历代帝陵中,乾陵是最特殊的一个。它凿山建穴,规模宏大,收藏丰富,一男一女,两朝皇帝,合葬一室,且1000多年间,原封未动。而武则天名扬天下,妇孺皆知,更使这座陵墓备受国内外关注。

历数秦地前年宝藏,笑谝兰亭神奇事,探秘乾陵地下宫,评说淫后武则天,风流才子张敏著奇书发怪论。

内容推荐

这是一册集思广益探讨如何科学发掘乾陵的文学作品,不是学术著作。发掘乾陵,让中国惟一的一个女皇帝重见天日,让公元6世纪的丰富地藏再现风采,这件大事,从建国初,就一直撩拨着国人的好奇心。埃及的金字塔和印度的舍利宫,绝大部分都被发掘了,每年成百上千万旅游者给这些国家注入了像河水一样汹涌的金银血液。据懂行的科学家们说,那些法老墓和舍利宫比起中国的唐乾陵来,从规模到藏品都是小字辈。

目录

张探花传奇(代序)

毛诗中谁道鼠无牙 却怎生咬倒了金瓶架一一代前言

引言

第一章 拥衾抱被夜读乾陵

第二章 乾陵为啥迟迟挖不开

第三章 是是非非如是说

第四章 两份挖陵方案揭秘

第五章 明天,发掘乾陵

尾声

试读章节

有些遥远的1958年。

这一年,千奇百怪的稀罕事都接踵而来。春天全民打麻雀,夏天全民炼钢铁,都是让全国老百姓颇为开心的事情。

不是事有凑巧,而是奇事接踵。这一年11月27日,在距西安市西北方向不到一百公里的地方,就突然出了一件本书要说的事情。

那年冬天,西安到兰州的西兰公路动工复修,需要大量石料。乾县附近的农民便到梁山上放炮炸石。这个梁山,不是《水浒》中说的那个梁山。这个梁山位于陕西乾县城北六公里处。北倚群峰,南临广壤,东望九宗,西接翠屏。虽不峭拔,但气势宏伟且林木葱茏。漠谷绕其西,泔河环其东,古籍上一直说,这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自古以来,此处就有着位置显著、水甘树绿、人物俊美、交通便利的优势。秦始皇曾在山上动土木建宫殿,汉武帝又加以修葺扩充。到了唐代,武则天便把梁山辟为丈夫的陵地,起名“乾陵”。乾陵中的“乾”字,是依高宗的尊号、谥号,取“乾为天”之意,别的解释都无用。

那时的乾陵仍是一处人迹罕至的地方。牧童们只要愿意玩,就可以搭人梯爬到无字碑顶上去,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绝不会有人来罚款。如今宽阔的司马道上,那时也是庄稼地。夏天收一季麦子,雨水好了,秋天还可以收些玉米、豆子。诞生不到十周年的共和国,还没有人往这座帝王陵上用心思。虽然饱读诗书的人都知道,一代暴君武则天就埋在这里,但在那政治狂热的年代里,没人敢到这里来凭古吊今。先一年的反“右”斗争,早让有这种思古幽情的人们,懂得如何夹住尾巴做人的道理了。

这是一座石山,据科学家的考证,六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海水。有兴趣的游人,现在到乾陵去,可以在司马道右側那个鸵鸟浮雕的后面,找到六亿年前蕨类植物留在石刻平面上的化石。农民们放炮取石,一是支援国家建设,二是给自家挣点银子。他们也知道这就是埋葬武则天的地方,但那是一座大山,墓室究竟在哪里?不要说他们几个农民了,多少达官贵人,多少笔墨骚客,一千多年来谁都想知道,而谁也不知道。举起造反大旗的黄巢,派了四十万大军,挖了一年半,也没找见墓道口。

他们在距无字碑以北一公里多的山坡上放炮,每天都能炸出几十方石头。一路让石头滚下山去,再装车换钱,在这座山上炸石,和在其他山上炸石,谁也没觉出来有什么两样。

那天下午两点半,农民贺某某又点了一炮。这一炮正好点在乾陵墓道金刚墙外边三四米的地方,所谓金刚墙就是墓道口外边的一道大墙。写时迟,那时快,只听轰地响了一声,半空里飞出几根石条。硝烟散去,贺某某和几个农民跑去一看,只见炮眼处尽是石条。是石条就不是自然石,不是自然石,就让农民们想到了武则天。他们知道大事不好,莫非真把武则天的陵墓炸开了?因为看那石条都是人工打造,上面还有些不太好认的墨笔字,又连着些像钢筋一样筋筋索索的东西,他们都没有念过书,没啥文化,但他们也知道,这些东西绝非蒸馍稀饭,那都是古物呀!

炸开乾陵绝对是一件大事。那时虽然还没有文物保护法,可这几个农民也知道,这等大事必须要立马报告给政府。他们一路小跑.跑到乾县人民委员会办公室,对办公室一位姓杨的干部说,他们一不小心把姑婆的陵墓炸开了。

埋武则天的时候,是她侄子武三思主持的葬礼。武则天统治中国将近半个世纪,普通老百姓早把李姓唐朝忘记了。十万军士抬着武则天.从洛阳向长安迸发,扬起的烟尘有几丈高。老百姓们站在山头上看着:埋谁这么大阵势呀?有人就说,那是武三思埋他姑妈呢!姑妈在秦地方言中也称姑婆。几千年叫下来,附近农民便称乾陵为姑婆陵了。杨干部听几个农民如此这般一说,也惊得张嘴半天合不拢,他不敢懈怠,马上报告给书记、县长。  书记和县长听到报告之后,不相信几个农民就能用土炸药炸开乾陵,因为民国初年的那个孙连仲带了一个团的正规部队,用洋炸药也没有炸开陵墓。话到嘴边,他俩没有讲明,只叫杨干部跟农民去看一下。杨干部一行来到放炮的地方,已经暮色四合了。杨干部看了看,确实有石条。他让几个农民用碎石把炸点盖住后,就告诉农民不准在这里再炸石头了。炸出石条的事也不能张扬。上不告父母、下不传儿女。那时的农民都非常听话,听县政府的公家人这么一说,收拾起工具,立马就走了。那时的干部也很通情达理,放到现在,又不知道要罚农民多少银子了。

杨干部回来后,连夜向县长、书记汇报。县长、书记一商量,就让他放下手头的工作,最近专门管这件事,并让他立即到省城去给主管上级汇报。12月4日,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听了汇报之后,就派杨正兴、雒仲儒等人进驻乾陵陵区,对农民炸石的地方进行勘查。果然是墓道口!不错!随后,杨正兴雇了九个民工,掀去碎石,挖开地皮,乾陵墓道地表便清理出来了。

这是一千二百五十四年来,乾陵墓道第一次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从石条排列的完整迹象看,除了炸点有些人为的破坏之外,其他地方都完好如初。

乾陵寝宮隧道在梁山主峰东南半山腰处,由壕堑和石洞两部分组成。壕堑深17米,葬礼完毕后,全部用石条填塞。隧道呈斜坡形,南宽北窄,全长67.7米,平均宽3.9米。石条由南往北顺坡层叠扣砌,共39层,从平面看,每层约410块,39层共用石条约8000块。

这个数字是刘向阳算出来的。他是大学毕业生,数学学得好。杨正兴是个高中毕业生,他算了几次,只算到4700块。这个数字一直到杨正兴1999年冬天逝世时,还和刘向阳有争论。那些埋在壕堑里的条石,因为没有完全清理出来,至今谁也说不出准确数字。就是将来乾陵发掘了,这壕堑里的条石也是能不动尽量不动,因为那是乾陵墓道口的一大景观。观众可以想一想,六十多米,六层楼那么高,看到眼睛里,大脑该有多么刺激!顺便说一句,六五年出生的刘向阳,目前在乾陵博物馆里上班,日后肯定大有可为。石条左右之间用燕尾形细腰铁栓拉固,这个燕尾形细腰铁栓,听起来很新鲜,游客也不容易看到。其实,如今到乾陵去的观光客如果想看的话,可以在乾陵入口处左边的华表腰身上找到它。左边这个华表,可能是扶立的时候弄断了。那时的工匠们肯定个个都吓得面无人色。肯定有个聪明的领班,就用这种燕尾形细腰铁栓,把华表接起来了,然后给上面抹些灰粉。当朝宰相长孙无忌来验收时,也不太负责,竟没有看出破绽,这等大事就蒙混过关了。如果叫武则天知道了,肯定要把工匠们灭了九族不可。千年风雨过来,灰粉脱尽了。如今那燕尾形细腰铁栓是黑色的,再近视的人往华表下一站,立刻就可以看见。

被燕尾形细腰铁栓固定在一起的墓道石条,上下之间再凿洞用铁棍贯穿,使石条固死,不能移动。石条缝隙之间先洒上少量石灰状粉末,以熔化锡铁汁灌注,与石条融为一体。这真是武则天手下诸位的一个大发明。铁汁灌在石孔里,犹如给水泥里塞上了钢筋。整个壕堑工程就像如今三峡工程的永久性拦河坝一样。中国人在一千三百年前就创造了这样的奇迹,真让造金字塔的埃及人,造舍利塔的印度人和那些黄头发、蓝眼睛的西欧人不能不吃惊!P1-3

序言

张作家叫张敏,又叫张探花。他是西安电影制片厂编剧。有个屡次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叫《错位》,张作家就是这个电影的编剧。导演黄建新拍完《黑炮事件》,想继续往下拍,找到厂长吴天明。吴天明招来张敏,要他一个礼拜之内,为黄建新写个本子。三天头上,早晨上班时,吴厂长在西影厂大门口,见到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的张探花。吴厂长怒道,我给你说的事,你当耍耍哩!话音未落,只见张探花笑嘻嘻地从怀里掏出个三万字的本子。这就是新时期的一部经典电影《错位》剧本产生的经过。为写这个本子,张探花三天三夜淘尽了身子。

张敏有着惊人的才华。有的人成为作家,是经过后天学习得来的,有的人则天生就是作家,造物主打发他来世上走一遭,就是让他的这支辣笔为尘世添一份喧嚣,加一份热闹。张敏就属于后者。

我二十年前读过张敏的《天池泪》、《感君情意重》、《黑色无字碑》,我惊叹于这些小说的鬼斧神工,惊叹于通篇所洋溢的那种激情和才情。记得我当时对人说,这小说的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好像是一口气写成的。

张探花祖籍山东,一生流离颠沛,现定居在西安。用他的话说:受孕在黄河故道,长成在大漠边关。前一句话,是说他落地生根在中原,后一句话,是说他九岁前在新疆哈密。前两年山东老家来人续家谱,写上“编剧”二字后.后面要加个括号,填上相当于什么级别。怎么填,来人说,交三百钱,括号里填一个“探花”吧。古代考官,头名曰状元,二名曰榜眼,三名曰探花。张作家觉得封他一个“探花”,是高抬他了,尤其又喜欢“探花”这两个花花哨哨的字,于是乎从此张口闭口要大家叫他“张探花”了。

张探花平日行为乖张,放浪形骸,脚下常穿一双拖鞋,满世界乱转。一个裤腿长,一个裤腿短,吧嗒吧嗒一路和熟人点头。自号“无聊文人”,又将家中凭稿费堆砌起的一座歪七扭八的三层楼房号称“文牢”。这文牢中每日吆朋呼类,酒气冲天。中国新时期的文化人,从王蒙,到张贤亮,再到初学写作者,来人即是客,秉帚以迎之。大文化人贾平凹,二十年前曾在这东倒西歪的屋里客居过三年。平凹说:嫂子每次做饭时,往锅里给我多添一瓢水,就有我吃的了,这是旧话,不提。

说起张探花传奇,这里单表一件。有一年,中国神秘学会在西安开年会,各路气功大师、预测专家云集西安。爱热闹的张探花,也跑去瞧稀罕。他是著名的长安闲人,走到哪里,大家都认。会议设在省体育场的一个宾馆里。席间吃饭时,言语过往之间,他和一位山东来的气功大师斗起嘴来,他说特异功能是骗人的,他这一生,不敬神鬼,只信自己的一双眼睛。大师说他是孤陋寡闻.见识短浅。说话间,张探花从腰间掏出了个风油精瓶子,再掏个一分钱硬币.说,在坐的各位,谁能将这一分硬币,众目睽睽之下装进风油精瓶子里去,那我就算服了,从此世界观改变,逢人专说气功的好处,并且免费为各位写出大块文章,让各位名播天下。

张探花连说三遍,满座无人敢应。末了,山东来的大师拦住话头,说张探花所谈的这等破事乃小儿科,是市井地摊上的弄法,大师不屑为之。大师说,他要当众表演一道乾坤手,让张作家长长见识。啥叫乾坤手?大师说,张作家你摸摸你的身子,看哪一处长了个瘤子,或起了个疙瘩,或有一个瘊子,你说给我,我一伸手,疾如闪电,快如旋风,这疙瘩就被抓走了,抓走后,你这肌肤光光堂堂的,不留一丝痕迹。张探花见大师这样说,回话道,爹妈生我,通身像个浪里白条,并无疙疙瘩瘩的东西。不过论起疙瘩来,裤裆里倒有两个睾丸。这样吧,大师你伸出手来,取它一个,试试你的本事,也让大伙开开眼界,我立个生死文书给你。就是一命休了,也不找你的麻烦。话撵话,撵到这里,大师摆摆手道,睾丸乃生命之根,要他取这东西,太残忍,太不人道,他不敢取。张探花答道,一个愿舍,一个愿取,周瑜打黄盖的买卖,合理而又合法。况且我如今已有一儿一女在堂,这睾丸于我,已成无用之物,大师你成全我,将这赘物除去了吧!大师摆摆手,说这叫“抬杠”。

饭局结束时,双方议定了另一个赌博项目。大师说了,挑一副农舍的那种木门,隔三步远,他一发功,双掌一推能叫这木门自然闭上。张探花不信。张探花说,气功师能掌心发力,将桌上的餐巾纸吹得微微颤抖,已属不易了,如今要推动这两扇门,谈何容易。双方又抬起杠来,最后说定,赌一万块钱,找一户有木门的人家,当场试验。并请在座的世界射击冠军李忠奇先生当保人。敲定以后,众人发一声喊,分乘几辆出租车,直奔西安南郊草场坡而来。

张探花在草场坡当过九年工人,环境熟悉。大师携一只手提箱,里面硬铮铮是一万块钱大票。张探花也东拼西借,凑够这一万块。张探花心想,老百姓有一句话,叫做“眼见稀奇物,寿增一季”,今天我即就是榆了,一万块钱买一个稀罕瞧,却也值得。

在草场坡里,陪着大师走了几家,终于找到一家大师认为是合适的木门。于是便开始。大师先将木门开咸半掩状态,然后向后倒退三步。众人递上凳子,大师坐了。只见大师闭目敛气,运动筋骨,半晌,突然两掌向前发力,怪叫一声道:“合!”叫声过后,众人看那木门,还是纹丝不动,仍是半掩状态。大师见了,只好又运动真气,再做两次。那门还是纹丝不动。

张探花见了,眼里倒有些怜悯这大师了,于是说,这陈年老门,门轴子有些死了,我给你抹些油,或者浇上一泡尿上去,让它滑溜滑溜。这些做过以后,大师再推,门仍然不动。事以至此,大师也就满脸羞惭,说一声“今天气场有异!”,说罢丢下一万块钱, 自己兀自先一步走了。

一万块钱在手,张探花说,这钱是白捡来的,不花白不花,于是乎吆朋呼友,叫上一大帮子闲人,再加上他的全家,到当时西安最好的宾馆金花饭店消费。餐厅经理问上什么菜,点什么酒水。张探花说什么好上什么。这一千人从下午一直折腾到凌晨两点。后来买单时,张探花将一万块往桌上一扔,问够不够。服务小姐将钱一数,说一共是13888元,这一万块收过,还差3888元。张探花一听,傻眼了。饭店留下张探花的大弟做人质,让他回去取钱,3888块钱取来,这事才算了结。

还有一件事,是张探花在深圳吃“龙虎斗”的事,也算一奇。

1995年,张探花在深圳筹拍一个广告片。他心想深圳的朋友请他吃了几次饭了。临走时,他得回请一下。一拨人来到一家门面非常讲究的饭馆,门前像开了个动物园,下边是水产,上面是飞禽,中间几个笼子里全是走兽。有一小笼中间,卧着一只白猫。这白猫全身雪白,只在两耳尖上,有一圈黑毛。也许是前世里有一段未了之情,白猫冲着张探花喵喵叫个不停。张探花一时动了恻隐之心,走上前来,对那白猫好生爱惜了一番。又手骚,扯住白猫胡子说道,此猫若成盘中之餐,必将是天上人间!大堂经理见了,遂使个眼色,让服务员将这只猫抱到后边去了。

张探花并不觉得有什么蹊跷,走上台阶,又手骚了一回。右手门迎小姐.水色可人,左耳旁长了个“拴马桩”,乃是一个小肉柱。张探花伸根指头,动了一下小姐的肉柱,拍了拍小姐的肩膀,又来了第二声惊呼:哇,好漂亮!

入座不长时间,只见招待生将一只血淋淋的猫皮用托盘端了上来,耳边有黑毛的白猫皮搭在盘子边上,招待生让张探花验货:“先生,你点的这道菜是我店的名菜,我们将派国家一级厨师为您掌勺!”再一问,这道菜叫“龙虎斗”,一只猫配一条五步蛇,乃是这家酒店的镇店大菜,每道3800元。

张探花一听,傻眼了。那天他身上一共揣了五千块钱,心想花两千块钱吃一顿饭,大约能抵挡得住,谁知道这一道菜就三千多块花出去了。张探花咽了咽唾沫,心中有些被人宰了一刀的感觉,于是问道,他何曾要吃这只猫来?前台经理说,你明明是点了这只猫,你指了指猫,拽了拽猫胡子,还高叫了一声漂亮好吃。张探花说,我赞美它漂亮,并不是要吃它,我是作家,赞美生活是我的职责。经理说,这个我们不管,反正这只猫是你点了,你得付钱!

张探花见状,眉头也没皱,就计上心来。说道,我承认,这道菜我点了,不过我点了两道,还有一道,你们没有端来,请把那一道菜也端上来,我一块儿付钱。经理一听大喜,忙问还有哪一道?张探花这一时卖起关于,直夸龙虎斗如何好吃,如何让人大开眼界。弄得满席朋友都一头雾水。其实张探花心中暗自琢磨:这道菜还是要吃,只是不能出这个价钱,不能让人宰了。再者要以智取人,不能让深圳朋友面子上不好看。一番心思过去,好一个张探花,让把那右手的门迎小姐也剥了皮端上来。还要骚一骚那个“拴马桩”。张探花掏出牡丹卡来说,多少钱都不在乎,两道菜今天吃定了。

张探花这一招,让席间朋友大开眼界,纷纷证明,张探花赞美了猫,也赞荚了门迎小姐,应该把两道菜都端上来。牡丹卡上的钱如果不够,大家来凑,千万元都不在话下。

酒店用此法曾宰过不少客人,挨宰的人顾了脸面,心中和阮,钱也得掏。今天碰到长安才子张探花,才知道原来钉子是用铁打成的,一时竟傻了眼。无奈之下,搬来了总经理。总经理漂洋过海, 自然老道,知道今日碰上高人了。一番问答之后,大赞《错位》拍得好,今天他做东,砍去前边那个3,以380元结账,并送一瓶好酒助兴。

酒足饭饱之后,深圳朋友便劝他留在深圳发展,说这等高人,回西北糟蹋了。张探花微微一笑说,西北有老婆孩子,一刻也离不开他们。

张探花夫人的名字叫方方方,三个“方”叠在一起,叫起来怪绕口的,于是张作家擅自做主,让老婆将这“方”字去掉一个,叫成“方方”。叫成“方方”以后,好听是好听了,可是后来,湖北出了个女作家,也叫“方方”。张作家听了,于是征求老婆意见,向中国人传统文化靠拢,叫成“张方氏”了。这一次改名,算是定名,老两口商量好,从此就是再有重名,也不改了。

张方氏是西安市北郊方新村人氏。方新村在大明宫西侧,那是当年李太白醉苹吓蛮书和杨贵妃与唐明皇调情的地方。当年叫舍下省,如今叫方新村。方新村这地名,据说是张作家的母亲起下的。当年这里是城乡结合部,再則被裹在西安城的中心,成为都市里的村庄。张方氏家世代是农民,她的身上.也保留了关中农家妇女所有的优良品质:善良、大气、宽容,典型的中国式的贤妻良母形象。张作家家里所以整日高朋满座,门庭若市,张作家的好客是一个原因,嫂夫人的贤惠更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当年张敏在青海当兵八年,回来后又来咸阳一个国防厂子当工人,眼见得成了一个大龄青年,心里不免着急。猛抬头,看见邻家这个叫“方方方”的小女孩,已经出脱成了一个漂亮的大姑娘了。张敏于是动起心思.看怎么和这个姑娘接近。恰好,方家养了几株玫瑰花招人喜爱。张敏于是有了借口.瞅瞅屋子里只有方姑娘在家,于是壮着胆子走进门,先赞这花艳,再赞这花香,完了说,能不能剪上一枝,回去插在他家花瓶里。一个有心,一个有意,事情就这样成了。出得门来,张敏高叫一声:“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话音未落,方新村吵成一团,大家都说这方姑娘平日老老实实的,高中毕业回家,也不见和生人说话,怎么就让一个“客客子”(外地人)猫叼鸟了。方姑娘听了这话,不为所动,一个月后,自行车一推,进了张家门。

方姑娘进门以后,从方新村带了三分宅基地过来。不要小看这三分地,在西安城里,这三分地就是一件宝物。从此以后,张敏便在这三分地上折腾,来一笔稿费,够买一袋水泥,就买一袋水泥,够买一架子车砖,就买一架子车砖,水泥和砖头买回来了,就往这三分地上堆。先盖座平房,再盖个地下室,再堆个二层,二层上面再堆三层。新时期文学二十年,张敏这二十年,用稿费给这三分地上堆了一堆歪七扭八的三层楼房。楼房四百多平米,在中国作家中,他的住宅面积大约是独一无二。

方新村的地后来已经全部卖完,因此,对张家来说,这几年的基本生活来源,就是靠张敏的稿费。西影厂不景气,张敏于是早早地办了个内退手续,在家专门写稿,当起名副其实的自由撰稿人。哪一个月稿费来得少了,全家就一片惊慌。哪一个月稿费来得多了,张敏就捧着一堆钱发愁,房子已经盖好了,不知道这钱又该往哪里花。于是乎往四处打电话,吆喝人来打麻将,吃饭,他说在他这打麻将是“五个一工程”:打一场麻将;输一千块钱;抽一条烟;管一顿饭;喝一瓶好酒。走后地上留下一堆垃圾。去年国庆早晨,八点多钟,张敏听见大门外有人要退两张西去的卧铺票。裤子一穿,拉着老婆九点多钟就上了火车。这时才发现,两人所带的银两不足,有进程就没有退程了。好个张敏,喊一声拿笔来,就在火车上写起来。到银川写一篇《调侃银川》,到兰州写一篇《黄河之水兰州来》,他朋友多,路子又野,文章送到报社,当时就能拿到稿费.于是,玩了敦煌,又玩了哈密和乌鲁木齐。虽说是受了些罪,一路写着玩着,回来一算,走时带在身上的钱竟然没用完,还让张方氏美荚地坐了一趟飞机,落下了十几个胶卷。

张敏成了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他便有些骄傲。那一次,在他的地下室里,他买了一大堆颜料学画画。画得确实不怎么样,可是旁边的画家们都不好意思说。这时,张方氏进来叫大家吃饭,对着地下画好的小鸡“哼”了一声,这一“哼”,张敏于是大怒,他说:“你敢嘲笑我!我平时进步的慢,就是因为你不支持我,你看看人家贾平凹,高建群的老婆,那毛笔字写得再臭,人家老婆在旁边也一个劲儿说好。”张方氏听了,笑着争辩说,我哪里敢嘲笑,我是感冒了,鼻子有些不通,哼几下鼻子。张敏听了,仍是不依不饶。

还有一次,张敏喝高了。叹息曰:“咱他娘的空有一身才华,至今还成不了大名,这原因就是没有离婚。你看那谁谁谁……”张方氏听了,立刻把大门开圆,说:“你走,你现在就走。我现在有儿有孙子的。看你走了以后,你这个干老汉怎么过?”张敏听了,长叹一声说:“不走了,我老了!”说完用秦腔唱了一句:“老了老了实老了,十八年老了王宝钏!”

张敏和张方氏膝下,有一儿一女,正应了中国老百姓“一儿一女活神仙”这句老话。儿子聪明,女儿伶俐,遗憾的是张敏前些年把钱都用到堆砌楼房上去了,没有用更多的钱作为智力投资,让儿女上大学。好在女儿争气,前几年走读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毕业考试考了全系第一名,成了硕士研究生。如今,张敏的儿子、女儿都已经男婚女嫁,但是,这个大家庭还基本上生活在一起。

说起张作家的儿子来,我这里又记起一个故事。张作家的儿子,前几年台湾人在西安办了个康师傅方便面工厂,儿子便应聘进去当电工。这事很令张作家恼火,台湾人先富了一步,眼睛都长在脑袋顶上,常忘了自己姓什么,欺侮大陆百姓。为资本家干活,太多憋气。后有一日在梯子上查线,台湾一个监工竟嫌梯子挡道,踢了梯子一脚,差点把人掉下来,还口出不逊。陕西冷娃,挥动老拳,将台湾监工打了一顿。儿子回来向父亲汇报,张探花听了,高叫一声“打得好”。立即买酒买菜,为儿子祝贺。儿子说,恐怕在这个厂子干不成了。张探花说,干不成了不要紧,以后你待在家里,老爸给你开工资!这后来有一个意外的结局。儿子惴惴不安,等了几天后,不但没有被炒鱿鱼,还被提拔当7组长。倒是那个台湾监工,被解职回台去了。这其中原委,我们不得而知。很可能,台湾老板对这个监工早有看法,踢电工的梯子,在台湾也是不允许的,便借机将他炒了。

张敏年轻的时候,恃才傲物,是个天不收地不管的角色。他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管我的人还没有出世哩!”而今,老境渐来时,管他的人终于出世了,这就是他的孙女张少阳。大前年秋天在太湖参加笔会,阳阳一个电话:“爷爷,我好想你。”张敏立刻买飞机票,半天之内赶回家。前年在广州巨星公司改电影剧本,亦是阳阳一个电话,张敏忙不迭地,立即叫人把他住飞机场送。去年秋天在罗布泊,刚一回到连木沁镇,可以通电话了,电话那头阳阳一哭,张敏立刻买火车票回家。看着生活在温柔富贵中的阳阳,我感慨地说,张敏七岁的时候,正在新疆的哈密看着溃兵烧城;笔者的我,七岁的时候,正在延安的万佛洞里,父母去上班,将我用一根绳子拴在佛脚上,如今这阳阳七岁了,她多么幸福呀!

2002年间,张敏完成了两件大事。这就是他酝酿多年的两个长篇小说《良家妇女》和《石破天惊人乾陵》双双脱稿,并于2002年9月5日,在北京连续上市。为写这两个长篇,他的头发眉毛全部成了雪白,好听话叫童颜鹤发,不好听他就活像一个老怪物了。我在新疆,每到一个地方和朋友们吃饭,总会有人说,咱陕西要挖武则天的老坟了。这股妖风,就出自张敏的文牢,如今已吹向世界各地了。这两个长篇也许会奠定他在中国文坛重要小说家的位置。

西安是文化古都。文化古都应该出张探花此类文化人物。我常想,张探花此类庄谐并出,令人喷饭的传奇,一些年之后,也许会像我们今天说徐文长的故事,唐伯虎的故事,纪晓岚的故事一样,成为文化人的市井传奇。张探花此类故事颇多,今天这话有些长了,就此打住则个。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石破天惊大乾陵/天墓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太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805466
开本 16开
页数 2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7-09-01
首版时间 2007-09-01
印刷时间 2007-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48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0: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