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矗立于大地上,金黄的颜色、宏伟的宫殿、流淌的河水、天边静卧的山脉,建筑、人、自然结合在一起,使紫禁城发出永久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面对一座伟大的宫城,于是产生了探索它的欲望。这是王子林先生继《紫禁城风水》、《紫禁城原状与原创》之后的第三本关于紫禁城的书,在这本书里,作者希望对紫禁城做更深的研究。在考察紫禁城文化时,采用了前辈和当今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
图书 | 皇家风水(帝王文化的成功演绎) |
内容 | 编辑推荐 紫禁城矗立于大地上,金黄的颜色、宏伟的宫殿、流淌的河水、天边静卧的山脉,建筑、人、自然结合在一起,使紫禁城发出永久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面对一座伟大的宫城,于是产生了探索它的欲望。这是王子林先生继《紫禁城风水》、《紫禁城原状与原创》之后的第三本关于紫禁城的书,在这本书里,作者希望对紫禁城做更深的研究。在考察紫禁城文化时,采用了前辈和当今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 内容推荐 本书认为建构紫禁城存在着两条主线,一条是以《周礼》、《周易》为本来设置紫禁城,使宫殿布局成为二者的载体即符合“王城”之理想,既有制度上的依据,又有精神上的反映;另一条是以风水理论为本来设置紫禁城,使紫禁城处于山河拱载的环境之中,形成枕山襟水,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格局,其背后不仅反映了古代哲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而且也体现了用神秘理论包装的君权神授思想。 目录 导言 紫禁城释名 第一部分 前朝 第一章 遵奉周礼,承袭大统 第二章 一阴一阳,相与共治 第二部分 后寝 第一章 东西六宫,坤顺承乾 第二章 天尊地卑,夫为妻纲 第三部分 中轴 第一章 测影卜天,以求地中 第二章 体象天地,一统江山 第四部分 万岁山与金水河 第一章 山河拱载,生王脉络 第二章 天地相交,大德日生 第五部分 时空结构 第一章 宇宙框架,天道五常 第二章 都城时空,文化支点 后记 试读章节 东一长街以东为东六宫所在区域。从东一长街往北与龙光门斜对的是咸和左门,门内向南者为景仁宫,东侧为东二长街,街南门曰麟趾门,北门日千婴门。麟趾门东为延禧宫、怡神殿,再往东日嘉德左门、苍震门。咸和左门之北,向西与景和门相对者为广和左门,门内向南者为承乾宫,为东宫娘娘所居。东二长街之东为永和宫。广和左门之北向西与基化门相对者为大成左门,门内向南者为钟粹宫。东二长街之东为景阳宫。 千婴门之北并列五所房屋,为乾清官东五所[永乐时为七所]。官正司六尚局[今无存]在东六宫东侧。 西一长街以西为西六宫所在区域。从月华门往北向东与彩凤门斜对者为成和右门,门内向南者为毓德宫即长乐宫,万历十四年[1616年]冬更名为永寿宫。其西为西二长街。街南门日螽斯门,北门日百子门。螽斯门西为启祥宫,嘉靖时,乾清官灾后,帝先移居于毓德宫,后移居于此宫。万历三十年春,圣体不豫,曾召辅臣沈一贯到此宫问政。此宫为嘉靖皇帝的父亲兴献王发祥之所,原名未央宫,嘉靖皇帝入继大统后,至十四年夏,特更名为启祥宫。宫门内立有一座石坊,北面匾曰“贞源茂始”,后更名为“圣本肇初”,南面匾曰“广泽无极”,后更名为“玄德永衍”。咸和右门之北与隆福门相对者为广和右门,内门向南者为翊坤宫,西宫李娘娘所居。西二长街之西为永宁宫,天启时改为长春宫。广和右门之北与端则门相对者为大成右门,门内向南者为储秀宫,西二长街之西为咸福宫。 膳厨门[遵义门]与月华门相对,门内向南者日养心殿。前东配殿日履仁殿,前西配殿日一德轩。后殿日涵春屋,东日隆禧馆,西日臻祥馆。殿门内向北者是司礼监掌印秉笔的值房。后有大房一连,紧靠隆道阁后,按祖制为宫中御膳房,魏忠贤时移膳房于怡神殿,将此房改为秉笔值房。 养心殿西南为祥宁宫,宫前朝北者为无梁殿,系嘉靖皇帝烹炼丹药处。所谓无梁殿即不用一木,皆用砖石砌成。月华门西南为隆道阁,原名皇极阁,后更名为道心阁。 百子门之北并列五所房屋,为乾清官西五所[永乐时为七所]。 未央宫往西为嘉德右门即旧名景福门,门外能望见有两幡杆直插云端的地方,就是隆德殿,原名元极宝殿,隆庆元年夏更名为隆德殿,供安玄教三清上帝诸神。万历四十四年十一月初二日,毁于火,天启七年三月初二日重修。崇祯五年九月将殿内诸神像移送朝天等宫安藏。六年四月十五日更名为中正殿。东配殿日春仁,西配殿日秋义。隆德殿的西北为英华殿,旧名隆禧殿,供安西番佛菩萨像。殿前有菩提树两棵。英华殿南为咸安宫,穆宗继选皇后陈老娘娘居住于此。 坤宁宫后为宫后苑即御花园。钦安殿位于花园北,供奉玄天上帝,崇祯五年秋,隆德殿、英华殿诸像,俱送至朝天等宫、大隆善等寺安藏,惟此殿圣像独存未动。钦安殿前垣正中为天一门,后为承光门、左为延和门,右为集福门。万春亭、千秋亭位于钦安殿东西两侧。钦安殿西侧靠北为清望阁、对育轩、玉翠亭、东侧靠北为堆秀山、御景亭、金香亭。东西两边有鱼池二处,东日浮碧亭,西日澄瑞亭,澄瑞亭东南为四神祠。苑东南为降雪轩,西南为乐志斋,斋南是进入西六宫的琼苑西门,轩南是进入东六宫的琼苑东门。御花园里奇花异卉,禽声和鸣,春花秋月,景色可人。 钦安殿后为坤宁门,嘉靖十四年秋更名曰顺贞门。顺贞门外,则是紫禁城的北门玄武门,报夜更鼓在此处。玄武门里迤东有廊下家十一门,更鼓房在最东头。迤西有廊下家九门。 P31-33 序言 一 解读紫禁城的方法 中国古代帝王官室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只有明清时代的北京紫禁城,其他朝代的宫室俱被毁坏。古人注重帝王宫室的营建,《吕氏春秋》说:“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官城位于天下的中心,以此作为统一天下、高度集权的象征。作为最后两个朝代的帝王宫室,它应是集中国文化之大成者。从这点来说,紫禁城的存在是中国传统文化之大幸! 紫禁城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传统文化又是什么?这是本书竭力要解决的问题。欲了解紫禁城,则必须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因为紫禁城不同于其他建筑,它一方面按照传统之礼仪营建,另一方面又具有与其他王朝的宫室不同的特点。它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吸收了历代帝王宫室所取得的成就、紫禁城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结,所营建之宫室皆所有本和有所寓意。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从汉代开始便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治国安民的正统思想。汉代董仲舒提出“天命论”,唐代韩愈又为儒家思想立了一个道统,经程朱理学的阐释和发扬,儒家思想被尊崇至最高的地位。归根结底这些理论都是为帝王服务的。在另一个方面,它同时又是国家的指导思想,还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准则。紫禁城被这种光芒所笼罩。 中国古代的官职是通过科举考试而取得的,科举考试是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分科[即文科和武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到明代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而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依据儒家的经典来写作八股文,或称制艺,时文,四书文。八股文的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八股文的内容,不许超出《四书》、《五经》范围,要模拟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而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主要是文官体系,文官是构成统治国家的阶层,而这个阶层的顶端是皇帝;由文官所组成的巨大官僚体系,由于他们自身所承袭的是儒家文化思想,从而使儒家文化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文化,而这个主流文化的核心则是帝王文化。帝王文化是从儒家文化中演变而来的,一言以蔽之日集权文化。它包括君权神授、等级制度以及等级观念、终身制度、世袭制度以及宗法观念、家国同构的制度和家天下的观念。这种文化下建立的是君王体制。 紫禁城不仅是皇帝及高级文官处理国家政事的场所,也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因此,紫禁城既体现了文官意志,又体现了帝王意志。而文官所代表的儒家文化,群体庞大,社会基础根深蒂固,它对帝王文化起着制约的作用,指引着帝王文化的发展去向。帝王文化反过来又强化儒家文化。在对紫禁城作文化上的探讨时,儒家文化和帝王文化互相纠缠在一起,很难剥离开来,因此,本书存在着传统文化一儒家文化一帝王文化三者重合的现象。实际上,剪不断理还乱的这三种文化是很难区分开来的。 紫禁城作为集权的核心之地,它是儒家文化及其帝王文化的成功演绎。 根据紫禁城建筑本身所传达的信息即前朝后廷的顺序[前朝是皇帝和文官处理政事的地方,后廷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本书选择一条最佳线路,沿中轴线从南往北,即从象征紫禁城的正统大门大明门[清称大清门]开始,从前朝到后寝,从奉天殿[清称太和殿]到乾清宫,从中轴到万岁山……不同角度地剥离紫禁城的建筑和环境;并依据儒家思想的传承,从明代到周代,从周代到上古时代,为紫禁城确立一条正统之脉。还要从地上到天上,去追寻儒家所尊崇的天道。 二建构紫禁城的两大主线 紫禁城是一座庞大的宫殿群,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房屋有8千多间,如此巨大的规模,必须要精心策划布局周全,不仅要反映建筑的壮丽以重皇威,而且还要传达营建的思想、道统的延续。作为代表儒家文化的礼制经典——《周礼》则是营建紫禁城所要遵循的法则。所以紫禁城最显著的特点是前朝后寝、五门三朝、六寝六宫,这都是依据《周礼》的宫室制度而设置的。但这仅仅是紫禁城最外在的表象,遵奉《周礼》,是为了表示承大统的思想。因此宫殿的命名和特殊的布局,又折射出宫室背后所隐藏的思想。故本书认为《周礼》是营建紫禁城所要遵循的制度,《周易》则是营建紫禁城的思想。 从上古开始,都邑的选址十分讲究,几乎都是靠山面水,这样的区域土地肥沃,万物生长,自然是天下的中心。自汉代提出“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山川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东吴都城建康把四周的山脉当作四象以建构都城的外部环境,使山川上升为形而上的存在。《三国志文类·张■都金陵议》提出“望王气”之说,至元代营建大都城时,风水理论则正式地被纳入其中。刘秉忠说:“自古建邦立国,先取地理之形势,生王脉络,以成大业。”从此帝都的营建又要遵循“生王脉络”的风水法则,使帝都又笼罩了一层厚厚的神秘光环。 因此本书认为建构紫禁城存在着两条主线,一条是以《周礼》、《周易》为本来设置紫禁城,使宫殿布局成为二者的载体即符合“王城”之理想,既有制度上的依据,又有精神上的反映;另一条是以风水理论为本来设置紫禁城,使紫禁城处于山河拱载的环境之中,形成枕山襟水,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格局,其背后不仅反映了古代哲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而且也体现了用神秘理论包装的君权神授思想。 抓住了这两条主线,紫禁城反映的帝王文化就容易看清了。紫禁城的前朝、后寝、东西六宫、乾清官与坤宁宫、文楼与武楼等的设置,万岁山与金水河的设计等,主要包含了五大文化元素: 第一、遵奉周礼、建立国都的“承大统”即“君权神授”思想。 第二、易道治国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 第三、天尊地卑、坤顺承乾的“三纲五常”思想。 第四、辨方正位、以求地中的“天下中心”思想。 第五、枕山襟水、负阴抱阳的“天地有大德日生”的思想。 而“天地有大德日生”的思想,不仅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也是紫禁城帝王文化最核心的思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书认为紫禁城反映的是纯粹的儒家思想,其目的就是要帝王遵循天道,爱民为本,推行仁政。 三紫禁城的特质 中国古人就像一条马哈鱼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游弋,不管是风平浪静,还是险滩激流,它都要溯流而上,回到最初的源头以繁衍子孙。即使它游到了大海,但它还会回来。那里才是它生命的起点,也是它生命的终点。在这个回流中,有多少慷慨悲歌,有多少沉浮起落。不管怎么样,鱼的子孙始终繁衍不绝,这是鱼的理想。 在对紫禁城作文化上的考察时,深感如此。紫禁城所追求的“天地有大德日生”的理想,就是使文化之脉永远地传承下去。 儒家文化的宇宙观具有浓厚的人道特点,它认为天地未有之前,宇宙里什么都没有,鸿蒙空洞,窈然寂静,突然有一股元气出现,至大至刚,充盈于宇宙,不断地搅动,使宇宙发生分离,产生阴阳二气,阳气清轻上升形成天,阴气重浊下降形成地。但天地又是互相感通的,阳气下降,阴气上升,二者交接,云行雨施,品物流行,万物开始出现。所以儒家认为天道是主生的,“天地有大德日生”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因此儒家思想主张人性善,要统治者效法天道,推行仁政。 紫禁城的两条主线,实际上都在讲一个思想。一条主线遵《周礼》,奉《周易》,其核心讲的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强调阴阳合作,事物才能作成功。无论是前朝文、武建筑的设置,还是后寝乾清宫与坤宁宫、东西六宫的设置,都要遵循这个道,因为它被儒家确定为自周文王开始就是以此道治理天下的。可以看出这个道是讲生的。另一条主线是按风水原则设置紫禁城的万岁山和金水河,其目的是把生气引入,藏于乾坤交会之处。这股生气乃是国运长久的象征、帝祚永续的保证。故后寝设置了四座宫门,名日百子门、千婴门、螽斯门、麟趾门,“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有了生气子孙才会满堂,统治才会后继有人。所以这条主线也是讲生的。 紫禁城把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融入其中,注重“生”的思想,就像鱼一样,为子孙而生,为子孙而死。 紫禁城所代表的中国古老的那个时代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行走在紫禁城里时,会深深地感受到那个时代所追求的理想,感受鱼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往前游,又不断地回到起点,即使是到了大海。 后记 紫禁城博大精深,它的每处宫殿都闪烁着古人智慧的光芒。就像太阳的光芒一样耀眼而又无处不在。我们古老文明的起源、发展、繁盛,都能在它的身上找到其踪影,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一座宫城。在它的面前,我常常感到我们古老文明的伟大,在俯首低耳聆听它的心跳时,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仿佛5000年的历史长河流淌于其间,无穷的广阔,永无停息地奔腾。 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当太阳落下去的时候,这种自然现象曾对我们古老的文明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太阳一年,365天的运行中,紫禁城的身上烙印下了它那炽热的光芒,它的光轮反射出永恒的太阳时间。 紫禁城矗立于大地上,金黄的颜色、宏伟的宫殿、流淌的河水,天边静卧的山脉,建筑、人、自然结合在一起,使紫禁城发出永久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面对一座伟大的宫城,于是产生了探索它的欲望。 这是本人继《紫禁城风水》、《紫禁城原状与原创》之后的第三本关于紫禁城的书,在这本书里,希望对紫禁城作更深一点的研究。在考察紫禁城文化时,笔者采用了前辈和当今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感谢出版社的鼎力支持,感谢编辑及同仁为本书出版所付出的劳动。 王子林 2007年8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皇家风水(帝王文化的成功演绎)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子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紫禁城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047801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3 |
出版时间 | 2009-01-01 |
首版时间 | 2009-01-01 |
印刷时间 | 2009-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6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928.74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