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不仅探索历史上个体的生命观与身体观,同时也思考整体文化生命的不息活力,即钱穆先生所谓“生力”、“生原”者;以生命为核心的历史学期待建立中国人古典医学生命力的真实临在,并且促使史学的生机在芸芸众生之中生活化与内在化。
全书共分九章,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新视野,考古发现与任脉学说的再认识,中国古代“禁方”考论,马王堆汉墓帛书“禹藏埋胞图”笺证,《本草纲目·火部》考释等。
图书 | 生命史学--从医疗看中国历史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不仅探索历史上个体的生命观与身体观,同时也思考整体文化生命的不息活力,即钱穆先生所谓“生力”、“生原”者;以生命为核心的历史学期待建立中国人古典医学生命力的真实临在,并且促使史学的生机在芸芸众生之中生活化与内在化。 全书共分九章,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新视野,考古发现与任脉学说的再认识,中国古代“禁方”考论,马王堆汉墓帛书“禹藏埋胞图”笺证,《本草纲目·火部》考释等。 内容推荐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活着。”“不会灭亡的,就是生命。”“凡有气的就是生命。”如果我们从中国历史与中国医学出发,什么才是真正的答案? 本书不仅探索历史上个体的生命观与身体观,同时也思考整体文化生命的不息活力,即钱穆先生所谓“生力”、“生原”者;以生命为核心的历史学期待建立中国人古典医学生命力的真实临在,并且促使史学的生机在芸芸众生之中生活化与内在化。 目录 序 第一章 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新视野 第二章 艾灸的诞生 一、灸法之谜 二、为什么是艾——它的风俗与药理 三、天火信仰与灸法的起源 四、结语 参考书目 第三章 考古发现与任脉学说的再认识 一、从黄谷绘《明堂经脉图》说起——问题意识 二、人体中轴线及其宇宙论的基础 三、任脉与房中——“子午”概念的技术化 四、结语 第四章 王莽与王孙庆——记公元一世纪的人体刳剥实验 附录:中国解剖史的回应与展望 第五章 汉代“移病”研究 一、两个病人——引言 二、病夫易室 三、移病与问疾 四、结语——病夫治国 参考书目 第六章 中国古代“禁方”考论 一、问题意识 二、禁方与师资 三、禁方、秘方与禁术 四、结语 参考书目 第七章 马王堆汉墓帛书“禹藏埋胞图”笺证 一、前言 二、释胞衣 三、为何要埋胞? 四、埋胞图的内容与结构 五、结语 附录一:历代妇产科著作书目 附录二:《医心方》埋胞资料辑佚(共三十条) 第八章 明堂与阴阳——以《五十二病方》“灸其泰阴泰阳”为例 一、问题意识一中国医学的数术风土 二、古穴新探 三、腧穴与数术 四、结语 参考书目 第九章 《本草纲目·火部》考释 一、问题 二、李时珍对火的分类 三、火部药试析 四、结语 附录一:《本草纲目》君火、相火史料 附录二:金陵本《本草纲目·火部》卷6书影 参考书目 后记——念兹在兹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生命史学--从医疗看中国历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建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905853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7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80 |
出版时间 | 2008-04-01 |
首版时间 | 2008-04-01 |
印刷时间 | 2008-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9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0 |
宽 | 166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9-2007-849 |
版权提供者 |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
定价 | |
印数 | 41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