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的学术随笔文集,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是读古书时所生的一些感想,所发的一些议论,有意与“蛊惑人心”谐音,中篇是和学业相关的文集,下篇主要是介绍了西方人如何看东方,外国人如何看中国,文笔幽默谐趣,读来令人深思。
图书 | 纸上尘--历史的表里/高地文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的学术随笔文集,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是读古书时所生的一些感想,所发的一些议论,有意与“蛊惑人心”谐音,中篇是和学业相关的文集,下篇主要是介绍了西方人如何看东方,外国人如何看中国,文笔幽默谐趣,读来令人深思。 内容推荐 在永恒的时间面前,文字是脆弱的,也太无足轻重,像飘飘然的一粒轻尘。中国古人有不朽的希冀,立德、立功、立言,照我看,都不容易,对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这些都是奢望,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不过,即使如此,对我来说,有书照样要读,有感想照样要发,每天都有书读,读丁书还能多少有点感触,自我感觉挺满足的了。 目录 前言 上编 古货纫新 小安子的前辈 曹操杀杨修之后 运租船上走下“一时文宗” 残疾皇帝 宋江杀阎婆惜前后 白战体为什么拿雪诗开刀 霞思天想 旧迹堪寻 鬼的样子 鬼的变化 鬼界速写 鬼怕什么 人鬼之间 说驴 “长”字的两种读法 中编 塔中塔外 闲堂师语 峥嵘岁月征诗史 诗人的诗学 青灯有味 风雨楼诗 幕间随感 江南,你好 郑愁予的古典江南 望江南:想象江南的几个维度 贵妃之死 《浮生六记》中的芸 下编 东张西望 “红毛国”与大清朝的一次接触 关于“旧中国”的三条札记 从哪里了解“旧中国” 清初常熟的一次西学东渐 乌鸦与鹏鸟 维多利亚学究 也说《聊斋志异》被洋人“盗用” 博尔赫斯的分岔小径 魏理与两个女人及一个“恋”字 众里寻她 风流才子高罗佩 通俗小说中的异国情调 这是一个翻译的时代 译名游戏 试读章节 二十多年前,读《史记·佞幸列传》这一段,觉得有趣,这两个贵人,一个侍奉汉高祖,一个侍奉汉惠帝,都深得宠幸,怎么不约而同,名字中又都有一个“孺”字?天下哪有这么巧的事?再看这一句下面注,唐代张守节《正义》云:“籍、闳,皆名也。孺,幼小也。”于是有感而发,在书边上批了一句,“孺盖绰号之类”。 其实,不是绰号,而是昵称,是爱称。眼下银屏中清宫戏正盛行,隔三差五,就会听到慈禧叫唤跟前的安德海:“小安子!”那一声叫中透着熟络和亲热,更显摆着权势。还记得有一年春节晚会上,冯巩和牛群演一出相声小品,演皇帝的牛群,对演宦官的冯巩说:“小巩子,背朕出宫!”我每次听到“出宫”,总联想到另外的语境,事涉不雅,这里只当闲话,暂时按下不提。话说回来,“籍孺”、“闳孺”,如果翻译成大家好理解的话,大概就是“小籍子”、“小闳子”之类吧。 跟皇帝混得这么熟,这么好,混到皇帝用昵称,用爱称,其昵爱程度大大超过后来戏曲中常见的“爱卿”,那是需要智慧,需要本事的。另一方面,要涂脂抹粉,以色事人,也不容易。司马迁说他们“非有材能”,恐怕是有偏见的。以司马迁的性格,以他惨遭宫刑的不幸遭遇,碰上这一类角色,自然不免爱憎形于色。有偏见,正常得很。 魏晋南北朝正史中,管这一类角色叫做“要人”,在那时的政治舞台上,至少在某些出戏中,这些角色确是主“要”角色。现在看来,对这类“要人”的叫法,有两派。照慈禧一派的叫法,汉代那两位“要人”,一个姓籍,一个姓闳。照牛群一派的叫法,这两个姓什么,还不知道呢。 我们知道的是,张守节是牛群一派的。 P3-4 序言 在永恒的时间面前,文字是脆弱的,也太无足轻重,像飘飘然的一粒轻尘。中国古人有“三不朽”的希冀,立德、立功、立言,照我看,都不容易,对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这些都是奢望,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不过,即使如此,对我来说,有书照样要读,有感想照样要发,每天都有书读,读了书还能多少有点感触,自我感觉挺满足的了。 读书不容易,风沙不大,纸页上也容易有积尘,各色各样的灰尘,会模糊我们的视线。北朝人说,校书如扫落叶,旋扫旋生,所以读书先要扫落叶。宋朝人读书,有了比较舒适的桌椅,几案上仍不免落灰,也要时时勤拂扫,莫使有尘埃。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我小学时就读过这条语录。 多年来,我的生活基本上就是读书和写作,写的大多数是所谓学术论文,正襟危坐的;也有一些比较轻松随意一点的涂抹,美其名,大概可以称为学术随笔之类。个人的想法,是舍不得放弃平时的点滴感兴,写下来,还希望这些东西都能言之有物,不发空论,并且,尽可能有趣一些,至少不是面目可憎、言语无味。今年夏天,花一些时间把这些东西编在一起,大大小小的,居然有40篇。 编的时候,把这40篇东西大概分了一下,编成三组。上编是“古货纫新”,是读古书时所生的一些感想,所发的一些议论,有意与“蛊惑人心”谐音,纯粹是为了好玩。中编是“塔中塔外”,不用说,这塔就是象牙塔。这里所收的东西,与我的学业本行相关的,自然属于”塔中”;我有时也不免溜到塔外张望一下,看到的那些东西就是”塔外”。有两三篇是演讲的稿子,介于二者之间。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纸上尘--历史的表里/高地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程章灿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2900189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2 |
出版时间 | 2009-08-01 |
首版时间 | 2009-08-01 |
印刷时间 | 2009-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重庆 |
长 | 230 |
宽 | 165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