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自伽利略之后/前沿科普译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教会审判伽利略事件一向被视为基督教敌对自由思考及科学进步的基本例证。对伽利略的判决,开启了绵延至今的战端。本书以此事件为中心,讲述了亚里士多德、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和牛顿等这些科学史上令人心驰神往的人物的奇特故事,使科学与圣经纠葛的历史情境重现,以最新的观点来介绍科学史、自然哲学与圣经自然观之间的关系。

本书通过对当代世界对于科学与基督信仰之争的误解作一个清楚的阐述,让读者明白许多的冲突并不是因为基督信仰本身中有反科学的因素,而是由于争论双方在基本问题定义上的不清楚甚至是当时的历史政治因素引起的。

内容推荐

本书尝试借由探究科学及圣经的两种自然观的本质、目的及其局限性,以及这两种观点彼此间的相关性,来厘清歧见和误解。

本书第一部分从历史入手,通过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及牛顿的生平及科学成就,描述十六与十七世纪的新兴科学如何从旧有的哲学与宗教权威中得到解放。作者不仅关注革命性的科学思想,也不忽略科学人物的生命历程。

第二部分介绍圣经描述自然的方法。作者尝试检视一些解释不同圣经文体的原则,来解决圣经与科学的“冲突”。

第三部分则把以上的这些领悟应用于当前“创造论科学”与进化论之争上。

作者希望通过本书,激发读者的思考,澄清种种误解,表明科学与神学互补的关系。

目录

作者序

序曲:审讯

第一部 现代科学兴起之概况

第一章 希腊科学:亚里士多德与阿基米得

早期的希腊科学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 

亚里士多德之宇宙观

亚里士多德之科学观

阿基米得(公元前287—前212年)

希腊天文学

托勒密(公元100—170年)

第二章 哥白尼:太阳与地球

早年生活

教士与天文学家

最后的岁月 

从托勒密到哥白尼

“天体运行论”

对天文学之贡献

第三章 开普勒:行星轨道

哥白尼之后

开普勒的早年生活

天文学的发现

第谷

第谷与开普勒

征服火星

神学与科学

科学方法

暮景

第四章 伽利略:物理学与天文学

早年

在比萨与帕多瓦任教

望远镜的发现

风暴将至

侧面出击

伽利略的科学

新科学

第五章 伽利略:科学与神学

科学和圣经

1616年对哥白尼的定罪

科学活动

关于《两大世界体系之对话》

审讯和判决

重心人物

判决中的判决

伽利略的晚年

第六章 牛顿:万有引力

剑桥大学

鲁卡斯讲座教授

牛顿与胡克

原理

科学方法

圣经研究

神学和科学

公众生活

第七章 现代科学:一个新视野

中世纪科学

现代科学

科学发现

科学定见

基督教和新科学

第二部 圣经的自然观

第八章 释经

圣经的启示

历史上的上帝和人

释经

圣经有关大自然的语句

第九章 神迹与科学法则

科学术语

科学理论的地位

创世和护理

圣经中的神迹

神迹和现代科学

第十章 《创世记》第一章:宇宙的起源

解读《创世记》的方法

《创世记》第一章释义

创造日程

《创世记》第一章的意义

第三部 冲突与协调

第十一章 变化的世界:地质学和生物学

进化家谱

达尔文

进化论的冲击

教会对达尔文学说的回应

一个新世界观

第十二章 创造论与科学之争

语汇之定义

创造一科学

万物的起源

《创世记》第一章和第二章

《创世记》第二章和第三章

第十三章 联结:神学与科学

个人知识

委身

异与同

对自然的视野

联结

终曲帕斯卡:基督徒科学家

早年

科学成就

以神学为念

基督徒的委身

索引

试读章节

公元1463年,老哥白尼娶了一位来自德裔望族的富商之女——芭芭拉·瓦贞罗德(Barbara Watzenrode)为妻。他们共育有四个子女:芭芭拉、卡瑟琳娜、安德拉斯,以及生于1473年2月19日的小尼古拉斯·哥白尼。我们对小尼古拉斯前十年生命中之事件一无所知,但我们可以想见,他在其父家与其他托伦领导阶层之家庭来往时,谈论着艺术、文学、音乐、商业,甚至论及科学。

有一位经常出入哥白尼家庭聚会,并对波兰历史与小哥白尼之事业均有卓越影响的人士,此人即小哥白尼的舅父——卢卡斯·瓦贞罗德(Lucaswatzenrode)。卢卡斯为法兰伯克[Frombork,即法奥恩堡(Frauenberg)大教堂之教士(驻堂神父);此教堂所辖为波兰最北之天主教教区。1483年,老哥白尼突然过世,卢卡斯遂负起教养四个孩子的责任。1489年,瓦氏成为瓦尔米亚[Varmia,即埃尔兰(Ermland)]主教;当时,天主教教会将波兰分为四个敦区,以方便行政上之管理,埃尔兰即为其中之一。

15岁时,哥白尼进入佛罗拉维克(wloclawek)的天主教学校就读,学校在托伦城南三十英里处,那里为哥氏的大学教育提供了良好的预备。教授对中世纪宗教权威持人文主义之立场,对当时自意大利向四方扩散之文艺复兴浪潮,亦持开放之态度。有位教授名为沃特加(Nicholas Wodka,Wodka在俄文为“酒”之意),由其“节制者”(Abstemius)的自称,可知其为一绝对禁酒主义者。沃氏为制造日晷之专家,想必是他激发了年轻的哥白尼对日行轨道之兴趣。

1491年,在瓦贞罗德主教安排下,他的两个外甥进入瓦贞罗德之母校——克拉科大学就读。因着进人大学,不仅使他们接受中世纪课程之良好教育,亦使他们得以跻身上流文化与社交圈中。哥白尼以拉丁文学习与写作,以德语交谈,并对波兰有基本的了解。

当哥白尼进入克拉科大学艺术学院就读时,克拉科大学已成数学与天文学研究的重镇,与当时欧洲其他地方并进。1430年左有,赛茨沃教授(Sedziwoj)修正了阿方索星表(Alfonsine Tables,根据托勒密体系之天体计算),哥氏亦购得一份印刷本。当时学校鼓励对哲学提出问题,虽然艺术课程仍循亚里十多德之旧范,然其内容设计已与古代权威背道而驰。克拉科的课程内容与知性思考的风气,对激发那些终于导致哥氏观念上突破的批判性思想,具有建设性之影响。

正如许多同学一样,哥氏并未完成学业,而在入学三年后返乡。1495年,为了外甥前程着想,瓦贞罗德主教安排哥氏入选为大教堂所属修会中负责教区行政事务之16位修士之一。每一位教士均可分得来自修会农田中农民工作之丰富所得。因为哥氏是否中选,当时仍存争议,故哥氏决定继续未完成之学习,并等候教会之决定。

正如当时许多聪明的学生一样,哥氏启程前往意大利。1496年,他进入波隆那大学(University of Bologna)研读教会法规,他的舅父即是在此取得相同学科之博士学位。一年后,哥氏接到令人鼓舞的消息,确定他已中选教士。哥氏虽以教士之职终其一生,却从未真正履职过(此说出自伽利略及其后来之传说,似有误)。

虽然哥氏所学为法律,但他的最爱却是天文学。他成为诺瓦拉(Domenico Maria de Novara)的朋友。诺氏为波隆那大学之天文学教授,为坚定的新柏拉图学派之信徒,致力于由自然界巾寻找简单之几何与算术规律。哥白尼曾有一段时间居住在诺氏家中,并协助其做星球位置之测量工作。两人时常论及校正托勒密理论之问题的方法。1497年3月9日晚11时,哥氏观察到月球接近月蚀的情形,这是他首次记录在案的观测。

我们并不确知,哥氏究竟于何时发展出其彻底全新之日心观点。有可能是在他仍于克拉科就学之时,亦可能是在意大利作研究之时。无论如何,他开始自古代的研究中探索相异于托勒密的体系。他决定学习希腊文,以便能阅读尚未翻译成拉丁文的重要科学原典。

1500年9月课程结束时,哥氏造访罗马,其时正值教皇亚历山大六世(Pope Alexander VI)宣告该年为大赦年。11月6日,哥氏得以观察到月蚀。复活节当日,哥氏与哥哥安德拉斯加入二十万朝圣者的行列,接受教皇之祝福;两兄弟可能是作为瓦尔米亚主教之朝圣代表。

1501年7月,哥氏返乡出席大教堂会议,并正式就任为教士。虽然他三年的学习期限已届满,但哥氏却请求继续两年带有薪俸之学习。他的请求被允许了,主要是因为当时受训中之医生不敷使用,而哥氏又承诺学习医学可增加自己的工作能力。哥氏其实另有动机。在当时,人体各部位与黄道十二宫相联结,医学与星相学是相关的;这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借口,继续其行星观测。他既需要意大利大学知性之刺激,亦需要南方清澈的天空来磨锐他的天文学技术。

哥氏选择了帕多瓦(Padua)——当时最有名之大学。著名解剖学家维萨里乌斯(Vesalius)即于1543年在此出版其伟大之著作——《人体之组织》(Fabrica)。因为在帕多瓦取得医学学位的费用太过昂贵,哥氏遂中断其研究而前往费拉拉大学(University of Ferrara)。1503年5月21日,哥氏终于在此取得教会法规之学位。在哥氏抵达费拉拉前夕,阿拉伯科学家法汉尼(al—Farghani)之《天文学要览》(Elements of Astronomy)问世,这本书推动了欧洲科学的复兴。在费拉拉,哥氏方才有机会阅读它。

哥氏回到帕多瓦,继续研读医学,但其并非计划取得医学学位,因为那要花费他三年的时间。1503年秋天,哥氏离开了意大利,带着当时所能得到最完整之七年的学习成果返乡。哥氏在年届三十时,即于古代经典、法律、神学、数学、纯粹哲学、语言及天文学领域,打下了基础。

P21-23

序言

远自伽利略时代起,科学便已取神学而代之,在西方思想界中占了统治地位。科学和基督教之间曾有过多次冲突,前者终于执了牛耳,后者退居了守势。概念定义不明确,基本问题不清楚,往往是引起不必要的争论乃至冲突的原因。

就解决科学和圣经的冲突而论,我只提出如何辟径前行的愚见,而无从贡献最后的解决之道;换言之,即只管打基础而不管盖楼房。我的基本目的有二:一、激发略具科学知识的一般读者的兴趣;二、以最新观点来介绍科学史、自然哲学与圣经自然观之间的关系。

谨此,向毕生奉献于研究和笔耕这一重大领域的学者,深表敬意。

神学界和科学界诸多好友,曾对本书手稿费神检阅、多方斧正,铭感至切,特表谢忱。

赫梅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自伽利略之后/前沿科普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查尔斯·赫梅尔
译者 闻人杰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7036050
开本 16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N02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宁夏
167
23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0: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