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关心国家统一、民族振兴大业,一生致力于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以望九高龄,仍奔走各地,建立学堂,讲解传授,为弘扬、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之精粹尽心尽力。其成就贡献,举世称誉;其执著精神,感人至深。先生长期精研国学,读书数十万卷,于儒、道、佛皆有精湛造诣,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诸学,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理解,学贯中西,著作等身,堪称一代宗师,在中西文化界享有巨大声望。本书为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二○○五年在大陆为佛学修行者讲解佛学的记录。
图书 |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
内容 | 编辑推荐 南怀瑾先生关心国家统一、民族振兴大业,一生致力于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以望九高龄,仍奔走各地,建立学堂,讲解传授,为弘扬、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之精粹尽心尽力。其成就贡献,举世称誉;其执著精神,感人至深。先生长期精研国学,读书数十万卷,于儒、道、佛皆有精湛造诣,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诸学,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理解,学贯中西,著作等身,堪称一代宗师,在中西文化界享有巨大声望。本书为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二○○五年在大陆为佛学修行者讲解佛学的记录。 内容推荐 本书为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二○○五年在大陆为佛学修行者讲解佛学的记录。南先生用通俗明白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佛法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佛法修行的正确途径,佛法实证的精髓等。这些讲解,不仅对佛法爱好者的修行有重要指导意义,亦对现代社会中的一般读者了解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以此和谐性情,舒适身心,养成行善慈爱的高尚胸襟,皆有裨益。 目录 出版说明 台北老古文化繁体字版《出版说明》 第一天 二○○五年十二月十六日 第一堂 居士与菩萨 杨仁山居士 熊十力的学院 说王阳明 王学影响日本 王学的问题 禅海蠡测的话题 禅堂与香板 第二堂 行香的规矩 谈练武功 修白骨流光的人 练武僧人的经历 第三堂 辛劳工作的僧人 你是发心去做的吗 石头路滑竿木随身 第四堂 佛学院的学僧 少林寺的大柱子 如何念阿弥陀佛 暗藏佛经的人家 二祖觅心不可得 不思善不思恶时 临济和云门的教育 第五堂 佛为什么来 你为什么出家 释迦佛修什么 第二天 二○○五年十二月十七日 第一堂 法器法缘 活罗汉的故事 疑参破定 执著起用 第二堂 身体的问题 正确的姿势 如何用香板 第三堂 印度文化的影响 无主宰的佛法 佛经的纪录 佛学的发展和争论 第四堂 真妄两条路 龙宫的经典 龙树菩萨的中观 拈花微笑的出处 佛教传入中国 第五堂 佛教文化蓬勃 说修行道地经 谁是不迷转世 魏晋南北朝的佛教 道教也兴旺 慧远与达摩禅经 第六堂 达摩祖师与神光 心如墙壁是什么 对无喘的问答 色空的对答 听不懂怎么办 第三天 二○○五年十二月十八日 第一堂 唱念的重要 音声陀罗尼 说气脉 色法心法 鸠摩罗什说色空 跋陀罗说色空 第二堂 六妙门的修法 六妙门的问题 知的重要 息有长短冷暖 奇妙的观 第三堂 十六特胜 如何修呼吸 最快捷的法门 第四堂 念头空空念头 三际托空 乡村大手印 第三踢的方法 第五堂 如何数息 人的出生 呼吸和念头 长养气报身气根本气 第六堂 暖寿识 气和念 把心念拉回来 气结成了块 第七堂 十念的修持 疯师爷 人生的最终 息和风的不同 饮食的困扰 第四天 二○○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第一堂 说梁武帝 身瑜珈 心瑜珈是什么 早晚课的唱念 第二堂 佛学的概论 永嘉大师 离心意识 流注生流注灭 识的现象 六识在何处 五法三自性 八识二无我 第三堂 如何对付妄念 人身上的气派 有形工夫 禅定工夫 第四堂 不漏丹 戒律 打坐的困扰 十六锭金 第五堂 什么是漏 三脉七轮和六道 离别前 试读章节 第一天 二○○五年十二月十六日 第一堂 现在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形式,不是打七,也不是参禅。这次的事情,都是我们的老朋友古道师闹出来的。古道这位师父专门闹事情,都是找我麻烦的。他提倡少林寺要恢复禅堂,因此请大家来,让我们互相讨论一下。 首先要了解,我不懂禅,也不懂佛,什么都不懂,乱七八糟只会吹牛的一个人。他们上当了,听我乱吹。也许我的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人活老了就变精怪了。我自己经常引用孔子讲的话,老而不死谓之贼;人老了,老贼一个。 这次请大家来,是准备做个讨论的。诸位不要搞错了,不是听我讲课哦!我没有资格讲课,也没有资格做老师,不是善知识啊,但也不是恶知识。这一点千万要了解!尤其我们这次很特别,不是你们向我请教,是我向你们请教,这些都要首先了解的,我先交待清楚了。中国的习惯,出家人不喜欢向在家人请教佛法,这是中国佛教很有趣的一个矛盾。我讲矛盾是客气话,应该说这种习惯是非常错误的。你们看中国禅宗,影响佛教比较大的著作,许多都是居士的作品,譬如禅宗最流行的《指月录》,是瞿汝稷居士的作品。换一句话说,出家人没有时间,光管修行就够忙的了,佛教的弘扬却靠居士。 所以当年有一个人这样讲,我是最赞成的,就是欧阳竟无先生(一八七一九四三),诸位听到过吗?我再给你们介绍,他是金陵刻经处杨仁山先生(一八三七—一九一一)的弟子。杨仁山居士的父亲,跟曾国藩是同学,这个一讲一百多年了。那个时候洋文化来了,清朝要垮了,杨仁山居士的父亲就推荐自己的儿子去找曾国藩。正好,慈禧太后派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到英国去做大使,开始中国的第一个国际外交。曾国藩看到杨仁山说,你跟我儿子一起,到国外去吧。那个时候出国,不得了,不是留学哦,是做外交官,就这样一起到了英国。 他到了英国以后,才接触到佛学,在国内反而是不学佛的,而且反对佛教。后来一路跟随曾纪泽转到了日本,日本那个时候,正流行中国的学问。这里告诉出家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日本的明治维新,是靠中国什么学问呢?王阳明的学问。王阳明是明朝儒家里头的禅宗,是最了不起的,中国文化叫“王学”。日本当时也推翻了旧的文化,接受新的文化,他们之所以有今天,用的是“王学”起家的。 现在讲到王阳明,中间岔过来是要大家注意。王阳明年轻时也学佛;究竟是参禅,还是修天台宗什么的,不知道,总归他学佛,也学道家的。他静坐得比我们一般出家的好多了,坐得有了眼通;他的朋友要来看他,半个月以前他就知道了。时候一到,他就去几里外等这个朋友。 “哎,你在这里干什么?” “我来接你啊。” “你怎么知道我会来?” “我早就知道你今天会来。” 他常玩这个本事,道家、禅都玩得很好。最后忽然不玩了,他说,玩这些本事,只是自己“玩弄精神”而已。他是走禅宗明心见性的路线开始,最后他用儒家的话,讲心性之学。 这个事情你们要特别注意,直到现在王学还影响中国,影响东方也非常大。所以到了明朝末年,很多和尚是跟着王阳明学禅的,就是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王阳明学问的重点是“即知即行,知行合一”,意思是说,我们能知之性,有个思想,有个知道,见闻觉知就是心。知道那个对的就该去做,不需要有分别去考虑,即知即行。日本人采用了他知行合一这个原则,融合了西方、东方文化,才有了明治维新,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因为时间关系,我只做简单的介绍,王学还有个道理的,你们这几位大师们,要特别注意啊!你听了这个王学,将来接引知识分子、学者,你们就有本事啦!不然你讲到禅宗,一提王学,什么都不知道,那不行的啊!尤其你们年轻学白话教育出来的,这些都不知道,那是不可以的。 你们学禅,要参考王阳明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第三句话:“知善知恶是良知”,这个良知良能,是《孟子》里头提出来的。譬如我们的知性,大家今天坐在这里盘胳,自己知道在盘腿,现在听到了记录,是自己的知性。第四句话:“为善去恶是格物”,作人是为善去恶,是戒律。这四句教是王阳明学说的主旨,你看他学过禅没有?当然学过禅!对禅很清楚啊。 我现在又岔过来,跳了三四岔了。可是后来我在教这个课的时候,反对王阳明,批评他了;我说他没有大彻大悟,没有见道。他参禅破了第六意识,分别心不起了,第七识影子都没摸到,第八识更谈不上。换句话说,参禅他破了初关了,什么是重关也不懂,更谈不上破末后牢关。 我当年公开批评他时,那是很严重很危险的,因为当时蒋介石委员长,他提倡的是王学,他是校长,我是教官,我上课公开讲王,阳明不对,讲他没有彻底悟道,但我讲出了理由: “无善无恶心之体”是根据六祖慧能来的,你们都知道那句话吧?慧能大师不是拿着衣钵,回到广东岭南吗?我请问你们知不知道?你知道就点头,免得我费事嘛!不知道我就补充一下,不要客气,我们是讨论,随便谈话,都知道就不要解释是吧?当时六祖接引那个什么人?(答:惠明禅师)对了!这样讲话就痛快,了,不要那么严肃。 惠明看到六祖,六祖说,“你为了衣钵,你拿啊!”他拿不动,这一下他就傻了。“师父啊,我不是为衣钵而来,是为法而来。”哦!既然为法而来,他就说法接引他。你们都看过《六祖坛经》吗?(答:看过)下面怎么记载的?这考问你们了。古道师已经告诉过你们,我讲课随时出问答题的啊!不是光讲光听的。P3-6 序言 南怀瑾先生一九一八年诞生于浙江温州乐清一个世代书香之家,抗日战争时期投笔从戎。后赴台湾,执教于台湾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又远赴美国、欧洲等地,考察讲学。门生弟子遍天下。先生长期精研国学,读书数十万卷,于儒、道、佛皆有精湛造诣,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诸学,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理解,学贯中西,著作等身,堪称一代宗师,在中西文化界享有巨大声望。 南怀瑾先生关心国家统一、民族振兴大业,一生致力于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以望九高龄,仍奔走各地,建立学堂,讲解传授,为弘扬、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之精粹尽心尽力。其成就贡献,举世称誉;其执著精神,感人至深。 本书为南怀瑾先生二○○五年为佛学修行者讲解佛学的记录。南先生用通俗明白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佛法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佛法修行的正确途径,佛法实证的精髓等。这些讲解,不仅对佛法爱好者的修行有重要指导意义,亦对现代社会中的一般读者了解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以此和谐性情,舒适身心,形成习善慈悲的崇高胸襟,有所裨益。 承蒙南怀瑾先生独家授权,上海人民出版社依据台北老古文化二○○七年繁体字版用简体字重排出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二○○八年三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南怀瑾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07798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6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8 |
出版时间 | 2008-04-01 |
首版时间 | 2008-04-01 |
印刷时间 | 2008-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46.5-49 |
丛书名 | |
印张 | 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09 |
宽 | 147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