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是人类一种深癖,有追忆于是乎有历史,于是乎是非大兴。本书即是作者对其在抗战时期,前往西北的一段旅程的追忆。
书中记录了作者在西北路上的点点滴滴,作者从一些简单的生活俗事的记录中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从侧面表达作者对于那个战争年代的革命感慨。
图书 | 西北从军记/旅行散记文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追忆是人类一种深癖,有追忆于是乎有历史,于是乎是非大兴。本书即是作者对其在抗战时期,前往西北的一段旅程的追忆。 书中记录了作者在西北路上的点点滴滴,作者从一些简单的生活俗事的记录中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从侧面表达作者对于那个战争年代的革命感慨。 内容推荐 本书描述的是抗战时期,中国独步的基督将军冯玉祥想在封建势力动摇的情况下,开始他三民主义的试验。在一九二五年三月间,他对国民党表示愿意国民党派人到他的军队内去宣传三民主义,于是本书作者变和他的几位朋友开始了他们的西北之旅…… 目录 塞外的初梦 二千里晓风残月 兰城风雨 俄拉草地的蹄迹 别矣皋兰山 时代的黄昏 试读章节 塞外的初梦 过去的一切,和月移花影一样,静悄悄无有痕迹,只有在追忆中迷离恍惚去寻求。追忆是人类一种深癖,有追忆于是乎有历史,于是乎是非大兴。我想人类如果都能健忘,把昨天、前月、去年、当时,昔者等等的旧账,扫数一笔勾销,这样纵不能风调雨顺,也可以天下太平些,但是人类对于自己的历史,终于过分的重视,牢牢地抓住过去的账簿,丝毫不肯放松,甚至于旁人视为平常的事迹,而他自己却当作惊天动地的奇举。我记得有一天,在华阴城中,明月照在县署的西院,我和几位朋友,静听马福祥将军喘吁地背诵一生的历史,这时他因为宁夏的家眷,都被马仲英掳去,房屋也从此付之一炬,悲愤成病,还全愈;但是他这时为叙述自身的经历起见,却娓娓不倦将病魔充军到无何有之乡。所以我说:“追忆终于是人类的深癖。”其中最精彩的一段,是叙述他在庚子年銮驾西行,给西太后扶轿的事实,细密的描写,使我们有读着却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的感想。凡西太后的鞋式鞋尖以及鞋底,都在夹写分写的言词中形容出来,尤其是说到太后温言慰问时,在月光中,我看到他几乎感激得要老泪纵横了。其实给一个老妪扶轿,总不能说是奇事,或者竟是一种羞耻;但是因为这坐轿的老妪,是要称为太后,所以扶轿就会变成一种恩典,而且是一种荣誉,不过我想从恩泽方面而言,扛轿的人.终究比扶轿的人.更来得高厚。如果有一位给西太后扛过乘舆的人,给我来叙述他的“扛轿小史”,我想一定是会更动听的。至于我所要叙述的事实,当然还没有扶轿小史精彩,但是追忆终究是人类的深癖,所以我仍是写着这塞外浪迹的一页。 一九二五年的初夏,红日和去年一样,烘得北京城灰尘涨天。段歪鼻子(指段祺瑞)还是在铁狮子胡同九重高拱着,不过所谓执政府,除是在翌年三月十八日屠杀革命民众,发挥无上威力以外,“高拱”二字,真是恰当的形容词。政权有两个中心,一个是在沈旧,一个在张家口,段祺瑞左右为难的情形,不及他自己的鼻子,有左右偏歪的自由。所以铁狮子的实际,却是一个纸老虎。 黄河流域本是封建势力历史的重心。由蒲坂、平阳、安邑、毫州、镐京、洛阳、咸阳、长安、许昌、汴梁而数到北京,星罗棋布的,留着统治者的残垒。这好像是对于民主主义严肃的威胁,但是黄河虽然依旧无言地流着.革命的暖流,却已经由南海北进,而冲击渤海的东岸,跟着中山先生的北上,而更加激荡,封建势力的庄严宝塔,恰如在剧烈的地震中,不断动摇着。 这种局势,使冯玉祥逐渐了解革命的力量和胜利,于是他开始想做接受三民主义的试验。在当时的冯氏还是全球驰名,中国独步的基督将军.对于革命的态度,颜色灰黯,乃是当然的事实,虽然他对于三民主义,也有浅薄的了解,但是在这时,如果有人,竟希望冯氏为主义来奋斗,这只可说是一种童驛之见。他只是在基督教义的菜羹上,想撒上一点三民主义的“味之素”罢了。 冯氏愿意接近国民党的动机,钦迟中山先生的人格,是其有力的燃料。此外如“只坐汽车,不坐洋车”的吴稚晖,“在火车中自缀衣钮”的徐季龙,都是他所心折的人物。他因为疾恶北京官僚的堕落,同时他所钦佩的人都是国民党员,于是他对于国民党发生良好的印象。在三月问,他对吴、徐等表示愿意国民党派人到他的军队内去宣传三民主义,于是我和几位朋友,受命西行。 P1-4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西北从军记/旅行散记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宣侠父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506464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6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08-09-01 |
首版时间 | 2008-09-01 |
印刷时间 | 2008-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9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6.4 |
丛书名 | |
印张 | 10.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河南 |
长 | 210 |
宽 | 162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