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民间文化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文化,因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啤之中。民间文化还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并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上层文化往往是对民间文化选择、改造和精致化的结果。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传承的文化传统,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有巨大贡献。中国民俗学会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间文化之花越开越艳,为我们祖国、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一个永恒的春天。
图书 | 民间谚语谜语/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民间文化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文化,因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啤之中。民间文化还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并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上层文化往往是对民间文化选择、改造和精致化的结果。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传承的文化传统,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有巨大贡献。中国民俗学会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间文化之花越开越艳,为我们祖国、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一个永恒的春天。 内容推荐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 目录 上编 谚语 第一章 谚语概况 谚语的称呼和定义 谚语的性质定位 谚语的来源与早期记载 谚语发展与“谚海”消长 第二章 谚语的基本特征 谚语的内容特征 谚语的形式特征 谚语的使用特征 第三章 谚语和近邻的区别 谚语和俗语比较 谚语和格言比较 谚语和成语比较 谚语和歌谣比较 谚语和歇后语比较 谚语和惯用语比较 谚语和宣传语比较 谚语和行话比较 第四章 谚语的类别 事理谚 修养谚 社交谚 时政谚 生活谚 风土谚 自然谚 农谚 工商谚 文教谚 第五章 谚语的鉴别、采集和研究 谚语的鉴别 历史上的谚语采集 当代的谚语采集 谚语的理论研究 第六章 谚语的审美欣赏 渊博美 乡俗美 浅近美 雄辩美 极言美 歧义美 俗套美 下编 谜语 第一章 谜语概说 谜语的定义和称呼 谜语的构成 谜语和歇后语、谶语、谚语的区別 第二章 谜语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上古,孕育先秦 谜化汉魏,成熟隋唐 精于两宋,长盛不衰 第三章 谜语的基本特征 隐喻性 谐趣性 韵律性 精练性 变异性 群众性 第四章 谜语的分类 谜面分类框架 谜底分类框架 第五章 谜语例说 第六章 怎样猜谜语 和你一起练练 教你数招技巧 附录一 考你一百零八题 附录二 考题谜底 参考书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民间谚语谜语/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耀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71362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4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00 |
出版时间 | 2008-03-01 |
首版时间 | 2008-03-01 |
印刷时间 | 2008-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7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136.3 |
丛书名 | |
印张 | 14.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7 |
宽 | 156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