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当代医圣裘法祖
内容
编辑推荐

裘法祖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于1914年出生于杭州一个书香世家,早年留学德国,学成归国后为发展我国医学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做出了巨大贡献。裘法祖院士于2008年6月14日不幸逝世,他的一生,是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一生,是诲人不倦、教书育人的一生,是探索创新、硕果累累的一生。

在裘法祖院士逝世一周年之际,我们编撰出版《当代医圣裘法祖》一书以示怀念。本书展现了裘法祖院士传奇的人生和他为我国医学事业奋斗的一生,书中更多的是体现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晚辈的谆谆教诲。此外,还收录了媒体、好友、同行、学生、患者和普通百姓等对他的追忆文章,读来能让我们更为深刻地感受到裘法祖院士的大家风范、高尚医德和崇高精神,获益匪浅。

内容推荐

2009年6月14日,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杰出的医学家裘法祖教授逝世一周年纪念日。裘法祖院士的远去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和医学教育事业的重大损失,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同济医院的巨大损失。但是,裘法祖院士的精神是永存的,业绩是不朽的。在裘法祖院士逝世周年之际,我们编撰出版《当代医圣裘法祖》一书,其主旨就是深切缅怀裘法祖院士的科学态度、精湛医术;永远铭记裘法祖院士为我国外科学乃至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永远追忆裘法祖院士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同济医院的发展做出的不朽业绩;永远学习裘法祖院士的崇高品德和人格风范!

目录

上篇 医学泰斗 传奇人生

 一、母亲的去世让他立志学医

 二、我们是全世界最美满的婚姻

 三、在德求学十年的点滴回忆

 四、裘法祖:医学归于大众

 五、“裘氏刀法”点亮生命之灯

 六、德近佛者

 七、大医裘法祖

 八、裘法祖的传奇人生

 九、裘老最后的日子

 十、三个未了心愿

 十一、怕被“拔高”写自传——裘法祖的未了心愿①

 十二、学术“星光大道”没能交棒——裘法祖的未了心愿②

中篇 难忘教诲 杏林永传

 一、六十年外科生涯的感悟

 二、要像敲钉子一样给自己施压

 三、做人、做事、做学问

 四、寄语青年肿瘤医师

下篇 追忆裘老 大德载医

 一、时代先锋:当代“医圣”

 二、裘法祖:“医学必须要有人的温度”

 三、裘老,让我们再一次走近您

 四、当代“医圣”裘法祖:一息尚存,从医不止

 五、一座矗立在人们心中的丰碑

 六、大医·大师·大爱①

 七、两位医学泰斗的师生情

 八、吴孟超忆裘法祖:师徒情深,肝胆相照六十载

 九、他留下了医者风范

 十、同济医院老院长追忆裘老

 十一、29年收藏裘法祖报道点滴

 十二、60年师风成追忆

 十三、大医·大师·大爱②

 十四、写大字报批判老师但他并未放在心上

 十五、他把摸脓的手“放”进嘴里

 十六、给先生什么荣誉都不为过

 十七、没有裘法祖,就没有中国体外培育牛黄

 十八、“裘氏刀法”不会失传

 十九、一个新闻人眼中的医学泰斗裘法祖

 二十、武汉晨报记者手记“普通医生”裘法祖

 二十一、裘院士最看重的是什么?

 二十二、红砖小楼的见证

 二十三、裘老,有多少患者刻骨铭心

 二十四、裘老,我们永远想您

 二十五、追忆裘老①

 二十六、我是他最后一个病人

 二十七、我们为何怀念裘老?

 二十八、忆裘老

 二十九、我心中的裘老

 三十、缅怀医界泰斗、一代宗师裘法祖院士

 三十一、让裘氏风范的同济精神在同济医学院长存

 三十二、裘法祖院士教我做人、做事、做学问

 三十三、追忆裘老②

 三十四、伟大的医学教育家裘法祖教授

 三十五、忆教诲、育后人

 三十六、继承和发扬裘氏风范,争做人民的好医生

 三十七、永记裘教授的教诲

 三十八、缅怀裘法祖院士二三事

 三十九、缅怀我会名誉理事长裘法祖院士

 四十、不能忘怀的往事

 四十一、我与裘老的忘年交

 四十二、裘老,让我再牵牵您的手吧!

 四十三、永远的怀念

 四十四、怀念裘老

 四十五、平易近人的裘法祖院士

后记

试读章节

在裘法祖身上有着太多的传奇经历:

作为一名医生,他从纳粹的枪口下抢救了几十名犹太人;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和一位德国姑娘演绎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动人爱情;作为外科专家,他开创了中国的器官移植学科……

现在就让我们借由中央电视台的采访,走进裘老的传奇人生。

留学德国。被提升为外科主任

裘法祖出生在杭州的一个书香世家。18岁时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20岁被学校选派到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继续学习,师从著名外科学家布龙纳教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的医学非常发达,德国更以严谨著称。

裘法祖回忆说,“我读书时非常用功,那个时候考试很严格的,我的老师跟我讲,你答得太好了,我只能给你一百分。”

26岁获得博士学位后,裘法祖留在慕尼黑大学的附属医院工作。

裘老回忆说:“那时我的老师没叫我做他的助手,医院雇了一个医生跟着他做助手。”助手去休假了,老师让裘法祖值班。“那时我受宠若惊,我非常勤快,知道病人有什么问题就看书,外科上都是实践的东西,有很多实验的灵感就这样上来了,所以一下子我就成了最得老师宠的一个学生,一个月之后助手回来了,老师不让他做了,让我做了。八个月后,我开了第一个刀,一个阑尾炎。”

但之后,一个病人的意外死亡对裘法祖触动非常大。那位病人在做手术后第5天死了,医院为病人做了解剖,发现开刀没问题,但裘法祖心里难过得不得了。他的老师只说了一句话,“她是一位四个孩子的母亲”。

裘法祖在《旅德追忆》中写道,导师的这句话让他记忆深刻,影响了他日后60多年外科生涯的作风和态度。在这之后,裘法祖工作更加认真,他的勤奋使得布龙纳对他格外赏识。在来到德国的第7年之后,他被提升为外科主任,而由中国人担任外科主任,这在当时的德国史无前例。

纳粹枪口下,救下40位犹太人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裘法祖以医生的身份,在纳粹的枪口下解救了几十位犹太人,被媒体称为“中国的辛德勒”。

当时,美军轰炸德国,慕尼黑附近的达豪有个集中营,纳粹要把关押在里面的犹太人放出来赶到另外一个地方去,途中经过裘法祖所在的医院。“犹太病人都很苦,面色很黄……纳粹士兵还不许他们哭。”裘法祖故意吓唬那些德国士兵,“这些人得的病都是伤寒病,危险得很,你们把他们留下来算了”。裘法祖他们在地下室搞了很多床,让那三四十个病人睡在那里,他们都得救了,否则他们都会枪毙掉。

“当时看到他们,就同情他们,他们没有罪。”裘法祖说。

船上开刀救人,回国就出名

1945年,当中国抗战胜利的消息传到德国时,裘法祖决定回国。虽然在国外生活很好,“但我觉得回来还是好,自己是主人”。

在回国的轮船上他还抢救了一个病人,等船一抵达上海,他立刻成了新闻人物。

当时,有人打架造成肝脏破裂。船上的医生找到裘法祖。裘法祖回忆,“开刀很简单,就是裂口,给他止了血缝起来就好了。一下船,很多医院都来请我,我不去,后来回了母校(上海同济大学)。”

在解放初期,我国的外科还处在只能做阑尾炎等手术的初级水平,能做高难度手术的裘法祖很快名扬上海滩。20世纪50年代末,在跟随同济医学院搬迁到武汉后,裘法祖对人工器官移植进行了最具开创性的研究。他连续做了10多例,全部成功。

自己眼睛开刀时。“也怕得不得了"

裘法祖常说:“只要我的学生都比我强,我就成功了。”他说这是指业务上,“在善待病人这方面,(他们)还不够。”

“我考虑,如果我是病人怎么样。”裘老举了个例子,“我自己眼睛开刀前,像瞎了一样,眼镜两千多度。后来到德国开了刀,眼前完全不同了,我看到老太婆的皱纹。(笑)”在开刀时,“人家叫我签字,我签不下去,怕得不得了……一个病人在全身麻醉之下,让医生开刀,他对医生百分之百地信任。他把生命交给你了,你应该是尽心尽职抢救他,要自己以身作则地想,就比较好。”

善待病人,很多时候就体现在一些小事上。裘法祖告诉记者两件事:“一个老太太来看病,她肚子不好,我扶她躺在床上,摸她肚子,检查完了我拉她起来,她拉着我的手不肯放,她说她跑了五六个医院,没有一个医生摸过她的肚子。还有一个,有一个小儿科医生,有溃疡病大出血,我一看片子,很清楚有溃疡,就没给他摸肚子。他委屈了。可见,这样很容易的小事,对病人影响很大。”

2001年裘法祖荣获中国医学基金会颁发的全国第二届医德风范终身奖,目前全国只有四人获此殊荣。

爱情:对她一见钟情,演绎绝世师生恋

裘法祖说,他在医学上取得这么大成就,跟他的夫人很有关系。

裘夫人原是德国人,中文名字叫裘罗懿。自从60多年前裘老与裘夫人在德国相识,夫人就始终左右相随,两人演绎了一段被称作是绝世爱情的师生恋。

裘老回忆:“1940年我们认识,她是我的学生,她是慕尼黑大学毕业的。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她只有18岁,留个小辫子,她在前面走,我在后面上楼梯,我对她一见钟情。”

“我给她讲医,她帮我忙,开刀、搞化验,慢慢熟悉了。向她表白后,我们慢慢要好了,真正结婚是1945年才结婚的,我们私下结婚的,因为希特勒不许我们结婚,她是真正的日耳曼人。但她家里没有反对这桩婚事。她家人当我是小孩子看,因为我很老实,很规矩,开刀也很不错。”

初到武汉。夫妻俩散步成西洋景

1946年他们回国时,生活条件和在德国时有着天壤之别,但裘夫人却表现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宽容与善良。“到武汉后,晚上我跟老太太(指裘夫人)一起散散步,后面一大堆人跟着跑,纯粹当我们是西洋景。”

裘夫人来到中国后在同济医学院担任医用德语教师。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学校里很多德国人都回去了,她不但没回国反倒加人中国国籍,并谢绝了德国政府授予她的双重国籍。这样她就不再享受外国专家待遇,很多年她的工资每月只有14l元钱。在裘夫人的影响下,他们放弃了本该享受的大房子,孩子回家看望他们时,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这就是爱情”

在家里,裘老叫夫人“妈妈”,“她叫我小老头子。孩子们对妈妈好,我更高兴。我觉得我对不起她,她吃了很多苦。”裘老一直说:“我的老太太对我影响很大。她是我的政委,她教导我很多。她最要紧的就是,要尊重人家的劳动,要关心人家。她对保姆很好,我们有一个老保姆,后来脑出血住院,她到医院里给老保姆擦身洗澡。医院的同事看了奇怪得很,外国人给中国农村来的老妈妈洗脚、洗澡。”

裘老尽量不在外面吃饭,以陪夫人,学生有事找他,都不在晚上七八点钟后给他打电话,因为这时他要照顾夫人。

采访前,记者的同事都说裘老一定有很大魅力,使这样一个姑娘以心相许。但裘老说:“这就是爱情。真正的爱,她喜欢我,我喜欢她,什么都可以牺牲。”P37-41

序言

一代大师、中国现代外科学鼻祖裘法祖院士,离开我们快一年了。在这360多个日日夜夜里,对大师的怀念之情无以言表。近一年来,同济医院3600多名职工传承和发扬光大裘法祖精神,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睹物思先哲,大师在同济医院留下的足迹、身影仍依稀可辨……

裘法祖院士1932年与同济结缘,这期间,他在同济求学、工作、生活,在同济培桃育李、科研创新,在同济展现其巨大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他的一言一行深刻地展示着同济医院的形象和水平,他的每一个成功都夯实着同济医院成长的基石和前进的脚步,他的毕生追求推动着中国外科事业的发展;他已经成为同济医院的一部分,成为同济医院精神的重要象征,成为学术界一个时代的符号。

裘法祖院士始终“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始终教育学生“会做,会写,会说”,始终坚持“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他以自己丰富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实践,向世人展现了他“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卓越风范和崇高理想。做人,他品德高尚,意志坚强,淡泊名利;做学问,他功底扎实,方法切实,学风笃实;做事,他身体力行,一丝不苟,追求完美。正是这种高尚的品德和求真务实的学风与作风,使他为我国外科学的医疗、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历史性贡献。

我是1985年硕士毕业后留在同济医院的,有幸以医学生、医生及医院管理者的不同身份,聆听与感受了裘法祖院士的谆谆教诲与医者风范。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发现他对弟子晚辈总是提携奖掖,甘做人梯,他常常鼓励我不仅要会做手术,而且要会搞科研;当我成为医生之后,发现他对同事和平辈学者总是谦谦君子,虚心求教,切磋砥砺,互为补益,他与同辈学人的深厚友谊,令我们这些后辈赞叹不已;当我走上领导岗位,发现他对后辈领导总是不断鼓励,全力支持,无私帮助,我刚开始不懂管理,他鼓励我边干边学,在工作上给我提出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这是裘法祖院士最大的特点,也是他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人生经验。我曾在《青年医生要读书》中这样写道:我国著名外科学家、中科院资深院士裘法祖教授已经九秩高龄,可他仍然坚持每天晚上八点钟进书房,埋头读书学习写文章,直到深夜一两点钟才上床睡觉;裘老涉猎广泛,博采众长;正是这样不停地学习,这位九旬学人依旧对当代医学科学“耳聪目明”,不仅准确把握当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方向与脉络,而且还在用自己所学为我国的器官移植、脑死亡立法及外科事业的发展等呕心沥血,努力工作;我国外科学界的参考书——巨著《黄家驷外科学》的最新几版,皆由裘法祖教授与同样高龄的吴阶平教授主编,其工作任务之重,除了需要巨大的精力以外,不学习,又怎么能够胜任呢?连裘法祖教授这样海内外学人莫不高山仰止的大家,都在不停地学习,我们青年医生还有什么理由不静下心来认真读书、扎实学习、老老实实做学问呢?

从裘法祖院士身上,我们感知到了榜样的力量,感知到了人格的魅力,感知到了学习的作用。他年过九旬仍然坚持查房,坚持参加会诊。为了高质量完成查房和会诊,他每天晚上都要针对病人的病情查阅大量书籍,与同事进行深入探讨,直到得出满意的方案为止。他的这种工作劲头,使每一个与他共事的同事受益匪浅,都养成了严谨求实、不骄不躁的作风。这些作风汇聚在一起就成了同济特色,就成了同济文化的内核。这样的文化,引领着同济医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他是学有所成的一代医学宗师,他是视患如亲、具有大医情怀的人民医学家,他是视学生如子女、桃李满天下的导师。他的伟业和风范,将永远留存在同济医院,并得以继承和发展。

一刀切开外科史,名垂千古;  两袖盈满哲人风,浩气长存。

谨以此书深切缅怀我们敬爱的裘法祖院士!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 同济医院党委书记 院长

陈安民

2009年6月8日

后记

2009年6月14日,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杰出的医学家裘法祖教授逝世一周年纪念日。

去年的这个时刻,一代大师清魂驾鹤,万人悲歌楚天。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王刚、刘延东、李源潮、张高丽、俞正声、朱镕基、吴官正、李岚清、路甬祥、韩启德、万钢、吴阶平等送来花圈或发来唁电,对裘法祖院士逝世表示哀悼;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等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等万余人送别裘老;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文汇报、健康报、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长江日报、武汉电视台等30多家媒体聚焦江城,大篇幅连续报道悼念活动和裘老的丰功伟绩,在社会各界引起巨大反响。

裘法祖院士的远去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和医学教育事业的重大损失,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同济医院的巨大损失。但是,裘法祖院士的精神是永存的,业绩是不朽的。在裘法祖院士逝世周年之际,我们编撰出版《当代医圣裘法祖》一书,其主旨就是深切缅怀裘法祖院士的科学态度、精湛医术;永远铭记裘法祖院士为我国外科学乃至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永远追忆裘法祖院士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同济医院的发展做出的不朽业绩;永远学习裘法祖院士的崇高品德和人格风范!

此书的编辑和出版得到许多老领导、老教授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他们在百忙之中撰写回忆文章,书中还刊用了多篇媒体文章和报道,在此谨致以衷心的谢忱!

由于本书编辑的时间仓促,加之我们的水平有限,谬误之处请广大读者惠予指正!

编者

2009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当代医圣裘法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安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30240798
开本 16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1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2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