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海泛舟
内容
编辑推荐

锻炼总与痛苦相随,雕琢常与割合同义。烂铁千锤百炼成钢,玩石精雕细刻成器。生命是一首动听的曲,天籁之音,令人荡气回肠;生命是一片洁白的云,飘洒晴空,让人神采飞扬;生命是一座雄伟的山,巍峨挺拔,使人肃然起静;生命是一泓清澈的水,波光涟漪,叫人心潮荡漾;生命是一棵常青的树,生机盎然,给人以愿景和希望;生命是一本耐读的书,回味无穷,给人以智慧与力量!

内容推荐

重新拾起散落在记忆中的点点滴滴,确实艰难,但又意义非凡。静心地回味既往人生历程中的人生玄想、生活感悟、工作心得和专业思考,不仅可以净化和升华自己的灵魂,还可以参悟出新的生命意义。在这无穷不尽的玄思遐想中,你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父亲的赞扬、距离、家风、遗憾、忧患等众多作品。

目录

003/父亲的赞扬

010/距离

015/家风

021/遗憾

024/忧患

029/自信

036/幽默

041/沉默

045/和谐

049/静远

055/机会

059/尊重

063/人生五味

066/“为”与“位”

071/“好”与“坏”

076/“外套”与“内衣”

080/人·狗

084/吃软饭的

088/弱者的生存

091/闲话“胜者”

094/女人最想要的

101/天道酬勤

107/老张的文字

110/无题

117/“疯狂”之后

120/政治辅导员

122/面对“网虫”

125/肯定性谈话

128/学生工作随感

131/回望数学楼

135/懋善先生的画外音

140/常回头看看

143/理想

150/孤独心理解析

159/孤独与寂寞

163/孤独与人际

168/回味孤独

172/生与死

176/晕轮效应

182/“管理”与“文化”

187/“文化”与“人性”

196/对“文科”的初始认识

202/堂皇而无知的偏见

206/“文科”学者确实“烦”

210/陕北行

216/山东行花絮

219/访日杂感

230/浮世断章

254/拾起的记忆(代后记)

试读章节

童年时代,我在外公、外婆身边度过。逢年过节,家父总是带来一些水果或土产看望二老,这似乎成了一种惯例。按理说,无论是父亲的到来,还是面前水果的诱惑,童年的我都应当欣喜若狂。然而,只有外婆偷偷地塞给我一个苹果时,或在家父离开之后,我才可能尽情地满足那份低级的需要。因为,在我记忆深处,“贪婪”的目光曾经招来过父亲严厉的呵斥,甚至无情的巴掌。这便是“严父”留给我最初始的印象。

十一岁,我从冒庄耕读小学正式升入章尖小学就读四年级。也许是班主任夏逊清先生曾经是我母亲的老师,抑或是我的启蒙老师李和先生的极力举荐,我当上了班长。出生在苏北落后乡村的我,尽管不知道优秀干部的准确标准是什么,但要强的性格和虚荣的需求总是驱使着我努力地探寻,寻找成为一名优秀班长的方法与捷径。平日里尽心完成老师交办的各项任务,那是情理中事,自不必多言。但我隐隐觉得仅仅局限于这些,很容易被同学看成是老师的附庸而被孤立。作为一名优秀的班长,似乎还应当学会“笼络”人心。于是,我斗胆从慈祥的外婆私房钱中悄悄地取走了两元,在第二天体育课后,给全班同学每人送上了一根5分钱的糖水棒冰。殊不知,家住邻里的同班女孩很快将消息告诉了我的外公。当晚,我看到了素以沉稳而被乡邻敬重的外公暴跳如雷;见到了慈祥的外婆投给我的怨恨目光……父亲来了,据说是外公让父亲领我回家。尽管后来我并没有回到老家,但父亲却让我第一次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什么叫做“皮开肉绽”。事后,外公照样呵护,外婆依旧慈祥,甚至父亲还时不时给一些零用钱让我自由支配,但“偷过钱”的劣迹,总使我如鲠在喉,以至于而今数钱的时候,哪怕就是领取自己的工资和奖金,我还有些心有余悸!

初中阶段,我离开了外公外婆,寄宿在远离老家的学校。而假期中,我基本上在家中度过。随着年岁的增长,作为农家长子,我也不得不开始承担起一些家务或田间的农活。一次收工归来,父亲顺便从自留地里采上几只香瓜。或许是一种巧合,更确切地讲,这是一种刻意的考验。父亲将五个大小不等的香瓜放在桌上。依照大小顺序,我主动将大的分给了双亲和两个妹妹,留给自己最小的一个。母亲将我拉到身旁,将自己的香瓜塞到我手中。然而,我仿佛已经注意到了父亲那严峻的目光正注视着这一切,我轻轻而又坚定地推开了母亲的手,拿走了属于自己的小香瓜。不知是出于什么心态,我将自己的小香瓜悄悄地藏在书包里,待妹妹吃完后,再拿出来慢慢地品尝,这似乎让我感觉到一种心理平衡!然而,当妹妹的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其讨厌的哭闹声便很快招来了父亲对我的体罚——跪省。不一会儿,里屋传来了父亲呵斥母亲的声音:“……从小不知道照顾妹妹,将来还不知道怎样对待老人呢……”我知道,这是母亲在为我求情!当然,后来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因为母亲也同样知道,这是徒劳的!我实在无法忍受父亲这种不公的态度和粗暴的作风,尤其是看到妹妹此时竟在父亲背上爬来翻去,好不亲热,我甚至怀疑:他,是我的父亲吗?长大之后,从父亲与朋友的闲聊中,我知道了父亲有着自己独特的子女教养方式,这就是“穷养儿子富养女”!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也慢慢懂事了。虽然父亲的呵斥越来越少,但我还是能经常感受到他那严峻而略带抑郁的目光中所流露出的一种失落!也许是倔强性格之使然,抑或是出于一种近乎于绝望的期望——渴望得到父亲的承认和赞扬,无论对待学习,还是对待生活,我总是兢兢业业、孜孜以求……

——1983年8月4日傍晚,我从学校取回高考成绩,欣喜地冲到田埂边,找到尚未收工的父亲,上气不接下气地告诉父亲:“我考了505分。”父亲直起腰来,看了看我说:“我还以为是605分呢!”便继续自己的劳作。我悻悻地下地帮起了农活……直到晚饭时,父亲让我陪他喝上一杯,我那紧张而尴尬的心情才有所释然。我清楚地记得,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喝酒!P4-6

后记

拾起的记忆

(代后记)

虔诚、执著而善良的母亲曾经通过她置信不疑的途径,得知她的儿子一生中将有不少小人纠缠,但在人生的关键当口却有贵人相助。其实,人生在世,谁人经历不是如此呢?无论是贵人相助,还是小人纠缠,说的无非是生活的错综复杂,这种复杂性不仅表现为丰富多彩,更有变幻无常。面对变幻无常,开心与快乐也好,郁闷和苦恼也罢,能够坚持下来,本身就是一种不易,假使能够体验到生活的丰富多彩,那又是何等的幸运!

无疑,我是位幸运者!作为幸运者,我首先想到的是致谢,那些在我“人生的关键当口”给予理解、支持和帮助的“贵人”自然是我首先要感谢的对象,因为他们的无私与关爱,才使得我艰苦的努力获得了相应的回报。人怀感恩之心,原本就是一种天经地义。因此,作为人之常情,过多的表白似乎成为一种多余,而显得有些虚伪,甚至有些肉麻。事实上,在感恩者由衷的情怀面前,人世间再华丽的辞藻也略显苍白!于是,人们便有了“大恩不言谢”的感慨!

智性的人类不仅应当懂得感恩,还应当知道什么是宽容。不懂得感恩的人生是冷漠的;不知道宽容的人生无疑是残缺的。“有恩不报枉为人、有仇不报非君子”,表达的是人性的一种本真,将其演绎成“睚眦必报”,那是芸芸众生庸俗而浅薄的理解。准确地理解和恰当地把握人性的这种本真,并在感恩之余学会宽容,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胸襟!毋庸置疑,宽容的背后一定隐含着别人对自己的误解、非议、污蔑,甚至是伤害,但在和平年代,人际间的冲突能够真正上升到国恨或家仇的境地,实属罕见。绝大部分矛盾与分歧多来自于交流信息的失衡和主观认识的偏差,即便是有意识的污蔑和中伤,那也只是道德的缺失或沦丧,再有便是对法律的无视和挑衅。突破了道德或法律底线,自然逃脱不了道德的谴责或法律的制裁。为了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必要时人们可以运用道德或法律武器,但一味与这样的行为“计较”,其实也是对自己生命的浪费。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人们试图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努力摆脱纷繁,精心营造一种淡定、从容的心境。因此,生活中真正的强者常常会选择放弃,这种放弃不是妥协,更不是软弱,而是一种隐忍与宽容!“和合二仙”曾有过一段精彩的对白,寒山问拾得:“如果世间有人无端的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厌恶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拾得回答说:“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显然,这只是一种隐忍。相对于隐忍,宽容则拥有更高的境界。宽容,不仅包含着隐忍,还凝聚着一种理解,这是一种对无知的谅解,一种对无谓的不屑,一种对自己崇高目标的深刻理解、执著追求与无限热爱!

宽容别人的误解、非议、污蔑,甚至是伤害,不是对自身苦难经历的无原则忘却和抛弃。在经历磨难之后,生活的强者已将苦难当作教训加以汲取,并转化成不懈追求的精神动力和激励人生的宝贵财富。他们“忘却”苦难,是为了营造自己平和的心境;他们“抛弃”恩怨,是为了轻装疾进。从这一意义上讲,我在由衷感谢“贵人”的同时,还十分感谢那些无意或有意赋予我挫折和失败、痛苦和郁闷的人。这不是矫情,更不是虚伪。我珍视这些人,是因为他们总能最早发现我的过失和错误;我尊重这些人,是因为他们总能无情地指出我的不足和缺陷;我感谢这些人,是因为他们的存在,使我不得不时常提醒自己、砥砺自己和完善自己。完美的人生,不仅应当拥有亲情、友情,还应当拥有这些特殊人群所赋予的特殊情感。没有亲情和友情,人生因缺少温暖而变得苍凉和荒芜;但没有了“琢磨”或“关注”,人生也会因缺少挑战而变得无谓和平庸。有这些人与我做伴,我的生活将更为丰富,我的人生也更有意义!  列宁曾经说过:“忘记历史,等于背叛。”确实,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忘却自己的过去——过去所经历的幸福和苦难。铭记幸福,是为了感恩;而牢记苦难,则是为了吸取教训。历史是过去的现实,而现实又将成为未来的历史。事实上,我们每个人无时不在书写着自己的历史。无论过去品尝过何等的幸福或经历过怎样的苦难,但过去的毕竟已经成为历史,生活还得继续,人们必须面对现实、憧憬未来。为了能够轻装疾进,走好现实的每一步,人们又必须学会“忘却”苦难、“抛弃”恩怨。因此,将散落在既往人生道路上的美好记忆和痛苦经历给予一些整理,正是为了铭记与牢记、“忘却”与“抛弃”。通过“拾起记忆”的过程,我们不仅能够为自己营造一份恬静的心境,轻装疾进,还能将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加以总结并形成人生的宝贵财富与不懈进取的精神动力。

重新拾起散落在记忆中的点点滴滴,确实艰难,但又意义非凡。静心地回味既往人生历程中的人生玄想、生活感悟、工作心得和专业思考,不仅可以净化和升华自己的灵魂,还可以参悟出新的生命意义。在这无穷不尽的玄思遐想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

生命是一首动听的曲,天籁之音,令人荡气回肠;生命是一曲悠扬的歌,抑扬顿挫,叫人心旷神怡;生命是一片洁白的云,飘洒晴空,让人神采飞扬;生命是一座雄伟的山,巍峨挺拔,使人肃然起敬;生命是一泓清澈的水,波光涟漪,让人心潮荡漾;生命是一条神奇的路,委婉绵长,令人浮想联翩;生命是一朵鲜艳的花,幽香四溢,使人神清气爽;生命是一棵常青的树,生机盎然,给人以愿景和希望;生命是一篇优美的诗,充满哲理,给人以无穷启迪;生命是一本耐读的书,回味无穷,给人以智慧与力量……

生命是美好的!但在崇尚“实际”的人眼中,美却是一种虚无缥缈而浑然不觉。确实,美就像庐山面目,置身其中的人也许永远无缘拜识。

(2008年12月于钟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海泛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田晓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30339
开本 16开
页数 2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8: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