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选择坚强(汶川大地震中的孩子们)
内容
编辑推荐

为记录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孩子们面对灾难时所表现出的那一幕幕勇敢、从容、镇定、乐观、坚忍的感人画面,本书精心选择了40个具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通过对他们的经历和情感的描绘,叙写和诠释了那些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以后、备受家庭和社会呵护的少年儿童在面对灾难,在自救与救人的过程中,在生与死的时刻所做的选择:坚强。

内容推荐

为记录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孩子们面对灾难时所表现出的那一幕幕勇敢、从容、镇定、乐观、坚忍的感人画面,颂扬中华民族绵亘于千年而永不褪色的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江西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了此书。该书着眼于汶川大地震中孩子们的坚强与坚忍,精心选择了40个具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通过对他们的经历和情感的描绘,叙写和诠释了那些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以后、备受家庭和社会呵护的少年儿童在面对灾难,在自救与救人的过程中,在生与死的时刻所做的选择:坚强。从“敬礼娃娃”的从容、“可乐男孩”的乐观、“微笑宝贝”的勇敢,到“美丽天使”坚忍,孩子们的坚强表现令世人刮目相看。少年强则中国强。灾难让孩子们失去了很多:学校、亲人、家园;灾难也让孩子们收获了很多:坚强、勇敢、乐观、坚忍。我们相信,在灾难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一定能够把中华民族刚毅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火种燃烧得更亮,一定能够托起明天的太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为有这样的孩子而感到自豪。

目录

康 洁:白白地死在教室里,不如拿我的性命去拼一回

郎 铮:长大我要当警察,去救许多叔叔阿姨

林 浩:我是班长

薛 枭:叔叔,我要喝可乐,要冰冻的

杨彬彬:我现在什么都不怕,想喝可乐,想吃遍天下的美食

李 月:我一直想着跳舞,就坚持了下来

黄思雨:不要动手术,我还要挣钱养爸爸妈妈呢

朱付敏:急中生智勇救全班的坚强男孩

何亚军:不顾伤残后仰120次给同学喂水的女孩

陈 浩:老师经常教我们,要有雷锋精神

任思雨:唱歌就不会觉得痛的女孩

许中政:唱国歌坚持下来的男孩

赵 晨:缝针时不打麻药也不哭的小男子汉

唐建华:大骂激意志绝处逢生的女孩

何勇航:我的生日愿望是以后能够帮助别人

段志秀:我想读书

何翠青:后悔的是我没有能救出更多的同学

王 亮:我觉得自己离英雄很遥远

甯加驰:让同学躲在自己肚皮下的男孩

雷楚年:危难时刻连救7人

郑小鹏:为救同学手都刨出了血

高 莹:地震中最美的微笑

邓清清:看书就能暂时忘记黑暗

刘怡雪:宁愿学孟姜女哭长城

马 健:手刨四小时救人的男孩

廖 波:再也不要地震

蒋德佳、廖丽:“生死对话”战“死神”的女孩

邹 雯:帮老师组织同学撤离的藏族女孩

董玉培:10岁女孩带伤救同学

唐富文:为救学友受重伤的男孩

魏 敏:废墟中为同学唱《青花瓷》的女孩

黄月、张杨:生死关头小姐妹握手挺过来

童世强:14岁少年勇救7个娃

杨鹏、赵瑞亮、张博:守望相助救同伴于危难中的英雄少年

杨 琳:救出同学爬出废墟的女孩

张春玲:身残志坚勇救伙伴的“小天使”

李 阳:你是我最好的兄弟,我不想你死

马小凤:我相信,一定会有人来救我的

白乐潇:让开生命通道断臂逃生的少年

张吉万:背妹妹逃出生天的11岁的男子汉

选择坚强 重新起航

后记

试读章节

郎铮:长大我要当警察,去救许多叔叔阿姨

道德在还没有转化为主体的自主意识之前就还是一种异己的力量。小小年纪还没有弄清楚什么是灾难,却懂得感恩,童稚的敬礼中传达了厚重的道德力量。这个让无数人为之动容的孩子有一个与之行为相匹配的名字:郎铮。

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郎铮所在的幼儿园瞬间坍塌,,几百名孩子被埋在废墟中。13日清晨,救援队伍赶到这里,听到废墟里传来孩子微弱的哭声。有孩子活着!救援人员很快发现了郎铮,这时他已被压在楼板下整整一夜,全身多处受伤,身体非常虚弱。

在缺少大型机械的情况下,救援人员靠肩扛手抬,从废墟中扒出了郎铮。可惜孩子的左手臂骨折了。救援人员找来一块小木板做成临时担架,轻轻把他放在上面。准备抬走时,这个稚气的男孩嘴里一边说“谢谢叔叔”,一边艰难地举起右手,向营救他的战士敬了个礼。这感人的一幕被绵阳晚报摄影记者杨卫华的照相机记录了下来。照片在媒体和网络上迅速流传。

被救出来之后,郎铮被紧急送往绵阳市的医院进行救治。医生检查发现,孩子身上有多处外伤,左手手指因为长时间挤压部分坏死,左臂骨折。更严重的是,由于神经受损,郎铮的左臂完全没有知觉。在绵阳404医院,医生们迅速为孩子进行了第一次手术,将他左手的部分手指进行截除。随后,医生发现孩子骨折部位的骨头重叠畸形达2厘米,如果不及时进行第二次手术,孩子可能落下严重残疾。5月21日,郎铮要进行第二次手术。这时,一直没有音讯的郎铮爸爸出现了。作为一名基层派出所警察,地震发生后他一直在一线抗震救灾。21日,因为要汇报救灾工作,郎铮的爸爸才乘直升机到绵阳。郎铮手术后,郎铮爸爸立即奔赴灾区投入抗震救灾。郎铮的母亲吴晓红在地震中受了伤,一条腿一瘸一拐的,走起路来很吃力。思子心切的母亲艰难地从废墟中爬了出来,一心只想找到小郎铮。当她找遍整个北川县城,几度绝望,随后又直奔绵阳仍一无所获时,奇迹出现了,几经周折,母子俩终于相见了。

被解放军解救出来的郎铮坚强地没有哭,但他毕竟是一个只有三岁的幼童。刚到医院时,小郎铮见谁都会敬礼,当警察的爸爸看他时,爸爸喊着口令,他连敬了三个礼。5月23日,温家宝总理到医院看望受伤群众时,在监护室俯身亲吻了小郎铮,调皮的郎铮用手遮住半边嘴巴回答温总理的问题,总理鼓励他向解放军叔叔学习。这期间郎铮向总理敬了一个礼。当天晚上当中央电视台播放这一新闻时,小郎铮指着电视说:“是这个爷爷看我、亲我的。这个亲我的爷爷是谁呀?”逗得病房里的医护人员和伤员大笑不止。一位医护人员说:“这是咱们的总理。”小郎铮望着床头那张总理亲吻他的照片说:“我不知道他是总理,我只知道他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爷爷。”23日,温家宝总理专程到医院看望了小郎铮,称赞他“坚强、勇敢”。

25日晚9时40分,“敬礼娃娃”郎铮在妈妈的陪伴下,从四川绵阳转运至位于西安的唐都医院爱心病区。医生说,由于郎铮的病情还需要后期治疗,特别是灾区缺少治疗神经损伤的药物,因此将他转运至西安,经过三个月神经恢复后,孩子身体将会完全康复。郎铮被转送至唐都医院后,母亲吴晓红渐渐发现孩子的一些变化。“以前孩子晚上要睡十几个小时,地震发生后,他一定要我抱着才肯睡,还时常惊醒,哭闹着不肯再睡。”吴晓红说,而且孩子听见别人说起“地震”、“北川”这些词,他就会说“垮了”、“北川没了”。地震给小郎铮心里留下了阴影。唐都医院专门安排了心理医生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在心理医生辅导下,小郎铮逐渐恢复了一个孩子的天真与可爱,每天除了治疗,他开始和志愿者、心理医生一起做游戏、讲故事。  问他长大后想干什么,郎铮认真地说:“长大我要当警察!去救许多叔叔阿姨。”

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全国人民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经受了心灵的巨大磨难和洗礼,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在与灾难的不屈抗争中再一次进发。小郎铮的敬礼之所以震撼人心,也正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小郎铮的敬礼永远不会褪色,因为它深印在人们的脑海里,镌刻在人们的心坎里。

林浩:我是班长

荣誉是对勇于承担责任者的褒奖,因为荣誉意味着身先士卒,意味着付出,意味着无私奉献。有志不在年高,自卉英雄出少年。

虎头虎脑的林浩才9岁,一笑还会露出小豁牙,他是四川地震灾区汶川县映秀渔子溪小学的二年级学生,是救了两名同学的“小英雄”。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这么做时,小林浩说:“我是班长。”看到他那认真严肃的表情,不禁使人又怜又爱。少年强则中国强,有这样的孩子我们倍感欣慰。

地震发生时大家都往外跑,但被板子砸倒在地。林浩回忆:“当时石板后面传来一个女同学的哭声。我就告诉她,别哭了,我们一起唱歌吧。大家就开始唱学校教的歌。最后一首《大中国》唱完后,女同学不哭了。”

两个小时后,小林浩开始慢慢挪动身子向外爬。由于个子小,他几经努力终于爬出了废墟。逃出生天的他没有跑,而是又爬了回去,连拖带拽地将两个昏迷的同学拉出废墟。

据林浩自己介绍,地震发生的那一刻,他正走在教学楼的走廊上,被上面滑落下来的两名同学砸倒在地。“我使劲爬,使劲爬,终于爬出来了。爬出来后,我看一个女同学昏倒在走廊上,就跑回去了,把她背出来了,拿给校长,校长把她拿给家长了。后来我又跑回去把另一个同学抱出来了,拿给校长,校长把他拿给家长,他也被父母背走了。”林浩讲述救人经过时显得非常镇定。声音很稚嫩,连用几个“拿”字,他就是在平平静静地叙述这件事情,稚嫩的童声带着乡音。

林浩说:“我背得动他们,我开始爬出来的时候,身上没有伤,后来爬进去背他们的时候才受伤的。”林浩就读的渔子溪小学只有31个学生,在地震中有十几人逃生,这当中就包括林浩背出来的两个同学。

在背完同学后,林浩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父母,他14岁的姐姐很快找到了他,同时他的妹妹也跟他们在一起。经过几天的寻找,3个孩子还是没有找到父母,他们开始与映秀镇转移的群众一起朝都江堰走。“我们在路上走了7个多小时,走的全部是小路,桥下面有条小路可以走。”林浩说起艰辛的7个小时显得轻描淡写。19日,小林浩和姐姐、妹妹被送到了四川省儿童活动中心。

从那天起,儿童中心的人都叫他“小班长”。接着林浩被送到成都市儿童医院进行了检查,只是额头和右手有些擦伤。在检查完的那一刻,林浩再次展现了坚强的一面,小孩拒绝了救助站老师帮忙穿衣服的动作,自己翻身从床上爬起来,迅速穿好衣服走出了医院。“真不敢相信,就那样一个小娃娃居然比很多大人还坚强。”给林浩检查的医生说。

9岁小林浩勇救两位同学的英勇行为。不仅绽放出人性的光辉,更是慷慨助人、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写照。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自己说了什么,而在于做了什么:不在于想得到什么,而在于以什么样的标准衡量自己。一句简单的“我是班长”,传达出的不仅是荣誉和责任的召唤,也是一种对困难的必胜信念。万众一心,共克时艰,让我们与灾区的孩子们共勉。P6-12

序言

汶川一震,举国同悲。受伤的人群、无助的眼神、满目的疮痍……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震灾中,那些真情故事、那些感人场面,让我们重新有了信心、勇气。或许,相对于苦难深重的灾情来说,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但爱心无限。施救和被救,都需要勇气,这份勇气就是不到最后决不放弃。因为爱,我们的肩膀变得如此坚强。一路上,灾难中的孩子比谁走得都坚强,他们,给了我们太多感动的瞬间。

在生命安全与道德操守的天平上,当后者的坚守超越了前者的本能,这就是道德的光芒。5月12日下午2点28分的汶川地震波及成都,在一阵剧烈的摇晃后,“快,我背你,我们一起走!”华西中学初二(3)班班长毅然背起了班上一名患有心脏病的同学往楼下的安全地带转移。救灾中,救援人员目睹这样的场景:一名男学生的伤势严重一点,但该男学生却坚持说:“你们先救她!”让救援队员惊奇的是,女学生则说:“不,先救他,他的情况比较重!”

在疼痛与伤害中,孩子们的配合与坚强让人震撼。14日下午,救援队员们在一个幼儿园的废墟下发现了一个被困的小女孩,十多名队员迅速赶了过来。“叔叔,我不怕。你们不要担心。”救援过程中,面对队员的安慰,孩子反倒安慰起了队员们。一块块砖石被移开,队员们才发现孩子双腿被卡,下半身沾满鲜血,从紧咬的牙齿中,不难看出孩子正遭受着剧痛的折磨。“两只老虎跑得快……”工具简单,救援工作十分缓慢,就在大家着急之时,孩子突然唱起了儿歌。“我唱歌就不会觉得痛。”获救后,孩子告诉队员,她叫任思雨。

“叔叔,谢谢你们救我……我看不见你,但可以让我摸摸你的脸吗?”当官兵们将李生秀抬到救护车上时,传出了微弱的声音,在场的消防救援队员们都为小生秀的坚忍、懂事而忍不住流下了泪;战士们从附近找来一块结实的木板,小心翼翼地抬起小郎铮,木板离地瞬间,小郎铮吃力地将右手举过头,向周围战士敬了一个队礼;通往灾区的路上那一块块写着“感谢”的纸牌,有位名叫龙梅的14岁小女孩,带着村里的小孩在捡来的废纸上,一笔一笔地写下这两个字,又一一地摆放在道路边上……月月的腿被截肢,20分钟后,她被救援人员抬出废墟,月月被救出后的最后一刻,她问医生:“叔叔,我是不是最勇敢的?”泪水顿时模糊了医生的眼睛:还有识大体的孩子——在救援同伴的时候,几个孩子还在用微弱的声音交流,小黄劝身边的同学,“不要吵,会影响叔叔救人”

这就是汶川大地震中的孩子,我们中国的孩子。我们疼痛着,但温暖如斯,因为我们不仅看到灾区满目疮痍,更看到了孩子们身上可贵的力量,看到了人间的希望。这一个个场面,这一缕缕光芒,足以驱除面对灾难时的胆怯与懦弱,足以让人们在一丝寒意中感到春天的温暖。孩子们在灾难中释放的坚忍、坚强和勇敢,是战胜灾难的最强有力的号召。有这样的孩子,是中同之福、民族之福。这一场灾难,让我们大手拉小手,坚强走过。

孩子和老人、妇女等特殊人群一样,永远是这个社会肌体中最柔软的部分,同时孩子更是这个社会最有希望的章节。

我们噙着泪水,怀着敬意,撷取汶川大地震中那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身影,那一句句震撼心灵的话语,编撰了这部小册子,旨在记录地震中坚强的孩子们,弘扬中华民族刚毅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感谢汶川地震中的孩子们!祝福汶川地震中的孩子们!

我们深深地懂得,人的血肉之躯远远不如钢筋混凝土坚硬,但我们的心比什么都坚强;

我们深深地懂得,瓦砾划烂了我们的肌肤挑破了我们的血管,但我们的热血终究可以沸腾能够销熔钢铁和顽石:

我们深深地懂得,一次两次千万次天灾人祸可以让我们失去亲人和家园而泪流成河,但我们亿万同胞彼此扶掖同舟共济已经走过了五千年!

让我们彼此温暖,渡过难关,让我们照顾好孩子,让他们走过下一个五千年!

后记

编写这个集子的过程,我们无数次地被感动。灾难中、灾难后,孩子们的坚强都深深地震撼着我们,我们的心灵也经受了一番春风化雨般的洗礼,我们的生命好像得到了凤凰涅磐般的重生。

这个集子凝结着我们辛苦的劳动,更饱含着我们对于灾难深重四川的牵挂之情,寄托着我们对于在地震中不幸罹难的同胞的眷恋和哀思。它不仅是这场浩劫的历史见证,更记录着灾区孩子们为命运不懈抗争的精神。坚强的精神、坚持的信念、勇敢的行为、顽强的品德,他们身上折射的崇高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品质,为身处安适的都市孩子们树立起了榜样。见贤思齐,他们身上有太多东西需要我们学习的了。

本书由江西人民出版社编著。社长、总编辑徐建国对全书进行了策划,提出了明确要求;副社长、副总编辑游道勤和一编室主任余晖具体组织了实施,编辑周伟平、肖生华、徐小荣、陈英、谢晶等承担了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编写工作。周伟平负责全书的统稿工作。李琪为本书配以英文目录。姚腊远、马振江为本书配图。我们深知由于时间紧,在资料的搜集方面、在文字的组织上,均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编写过程中,借鉴参考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等媒体刊发的新闻资料,也到网易、搜狐、新浪等网站上查阅了相关资料,在此谨致谢意。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8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选择坚强(汶川大地震中的孩子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甘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0038627
开本 32开
页数 1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432.62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190
137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7: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