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百年美文(游记卷上中下1900-2000)
内容
编辑推荐

读游记名篇,沉迷于优游自得的情境中,神游于大千世界的五光十色,体悟民胞物与的仁爱心怀,可说是一种美妙的精神游历和审美享受。

从中华大地的锦绣河山到世界各国的风土民情,从自然造化的千姿百态到人文景观的灿烂辉煌,从高山大海的雄伟浩瀚到草木虫鱼的平凡可亲,从原生态的遗世独立到地球村的声息相通,涉笔所记,各逞才情,历历在目,美不胜收。

内容推荐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后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了展示二十世纪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我们特编辑出版《百年美文》系列丛书。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种,里面收录的都是游记散文,作者均为国内散文界数一数二的人物。

目录

汪文顶 王炳中  卷首语/001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001

成仿吾  太湖纪游/009

徐志摩  北戴河海滨的幻想/017

孙伏园  长安道上/020

俞平伯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036

徐蔚南  山阴道上/041

钟敬文  西湖的雪景/043

郑振铎  黄昏的观前街/049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054

傅东华  杭江之秋/061

巴 金  鸟的天堂/066

罗念生  芙蓉城/069

吴组缃  泰山风光/073

刘大杰  巴东三峡/092

沈从文  鸭窠围的夜/097

方令孺  琅琊山游记/104

李广田  扇子崖/118

萧 乾  雁荡行/126

王统照  卢沟晓月 /143

袁昌英  成都·灌县·青城山纪游/147

冯 至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157

钱歌川  巴山夜雨/161

丰子恺  庐山面目/168

碧 野  天山景物记/172

菡 子  黄山小记/179

郭 枫  噢/阿里山啊/183

刘白羽  长江三日 /192

李健吾  雨中登泰山/201

杨 朔  画山绣水/206

徐 迟  黄山记/210

余光中  山盟/216

艾 雯  绿水三千/225

黄 裳  秦淮拾梦记/230

冯 牧  澜沧江边的蝴蝶会/236

施蛰存  在福建游山玩水/241

汪曾祺  桃花源记/247

谢大光  鼎湖山听泉/252

陈冠学  田园之秋/255

刘克襄  大甲溪下游/264

叶 梦  羞女山/269

梁锡华  八仙之恋/274

叶文玲  溯水走黄龙/280

季羡林  游石钟山记/284

斯 好  武夷日记/286

余秋雨  莫高窟/291

吕锦华  总想为你唱支歌/298

尧山壁  陶醉壶口 /303

张昆华  云雀为谁歌唱/306

梁启超  游锡兰岛/313

瞿秋白  清田村游记/315

郭沫若  今津纪游/328

孙福熙  红海上的一幕/339

冰 心  寄小读者(通讯二十)/341

徐志摩  我所知道的康桥/344

凌叔华  登富士山/353

庐 隐  蓬莱风景线/363

朱自清  瑞士/365

刘海粟  游凡尔赛宫/371

李健吾  佛罗伦萨/381

刘思慕  威匿思底水和“水”/388

邓以蛰  斗牛/394

冯 至  罗迦诺的乡村/400

董作宾  飞渡太平洋/405

峻 青  地下水晶宫/409

杨 朔  印度情思/416

林语堂  说斐尼斯/422

粱实秋  尼加拉瀑布/426

杨 牧  纽约以北/428

季羡林  海德拉巴/433

刘白羽  罗马/439

柯 灵  绿色的“南美巴黎”/447

袁 鹰  岚山花雪/451

黄秋耘  双城记/456

何 为  札幌浮世绘/460

周而复  金色瀑布/471

宗 璞  奔落的雪原/476

张抗抗  埃菲尔铁塔沉思/480

赵丽宏  走马好莱坞/484

林文月  步过天城隧道/492

林 非  寻找鲁迅的足迹/499

秦 牧  华盛顿一瞥/505

余光中  德国之声/512

张 炜  梦一样的莱茵河/522

从维熙  巴黎朝圣/527

叶君健  安徒生的故乡 /535

叶廷芳  初登“少女峰”/541

傅天琳  阿尔卑斯山二日/545

吴冠中  北欧行/550

陈嘉农  向晚的华尔腾湖/557

王 蒙  晚钟剑桥/s64

冯骥才  细雨品京都/569

韩小蕙  蒲甘落日 /573

来新夏  五月的温哥华/584

葛剑雄  永远的庞贝 /588

柳鸣九  在圣女贞德的广场上/596

余秋雨  永恒的坐标/603

试读章节

北戴河海滨的幻想

徐志摩

他们都到海边去了。我为左眼发炎不曾去。我独坐在前廊,偎坐在一张安适的大椅内,袒着胸怀,赤着脚,一头的散发,不时有风来撩拂。清晨的晴爽,不曾消醒我初起时睡态;但梦思却半被晓风吹断。我阖紧眼帘内视,只见一斑斑消残的颜色,一似晚霞的余赭,留恋地胶附在天边。廊前的马樱、紫荆、藤萝、青翠的叶与鲜红的花,都将他们的妙影映印在水汀上,幻出幽媚的情态无数;我的臂上与胸前,亦满缀了绿荫的斜纹。从树荫的间隙平望,正见海湾:海波亦似被晨曦唤醒,黄蓝相间的波光,在欣然的舞蹈。滩边不时见白涛涌起,进射着雪样的水花。浴线内点点的小舟与浴客,水禽似的浮着;幼童的欢叫,与水波拍岸声,与潜涛呜咽声,相间的起伏,竞报一滩的生趣与乐意。但我独坐的廊前,却只是静静的,静静的无甚声响。妩媚的马樱,只是幽幽的微辗着,蝇虫也敛翅不飞。只有远近树里的秋蝉,在纺纱似的垂引他们不尽的长吟。

在这不尽的长吟中,我独坐在冥想。难得是寂寞的环境,难得是静定的意境;寂寞中有不可言传的和谐,静默中有无限的创造。我的心灵,比如海滨,生平初度的怒潮,已经渐次的消翳,只剩有疏松的海砂中偶尔的回响,更有残缺的贝壳,反映星月的辉芒。此时摸索潮余的斑痕,追想当时汹涌的情景,是梦或是真,再亦不须辨问,只此眉梢的轻皱,唇边的微哂,已足解释无穷奥绪,深深的蕴伏在灵魂的微纤之中。

青年永远趋向反叛,爱好冒险;永远如初度航海者,幻想黄金机缘于浩渺的烟波之外:想割断系岸的缆绳,扯起风帆,欣欣的投入无垠的怀抱。他厌恶的是平安,自喜的是放纵与豪迈。无颜色的生涯,是他目中的荆棘;绝海与凶嵫,是他爱取自由的途径。他爱折玫瑰:为她的色香,亦为她冷酷的刺毒。他爱搏狂澜:为他的庄严与伟大,亦为他吞噬一切的天才,最是激发他探险与好奇的动机。他崇拜冲动:不可测,不可节,不可预逆,起,动,消歇皆在无形中,狂飙似的倏忽与猛烈与神秘。他崇拜斗争:从斗争中求剧烈的生命之意义,从斗争中求绝对的实在,在血染的战阵中,呼叫胜利之狂欢或歌败丧的哀曲。

幻象消灭是人生里命定的悲剧;青年的幻灭,更是悲剧中的悲剧,夜一般的沉黑,死一般的凶恶。纯粹的,猖狂的热情之火,不同阿拉伯的神灯,只能放射一时的异彩,不能永久的朗照;转瞬间,或许,便已敛熄了最后的焰舌,只留存有限的余烬与残灰,在未灭的余温里自伤与自慰。

流水之光,星之光,露珠之光,电之光,在青年的妙目中闪耀,我们不能不惊讶造化者艺术之神奇,然可怖的黑影,倦与衰与饱餍的黑影,同时亦紧紧的跟着时日进行,仿佛是烦恼、痛苦、失败,或庸俗的尾曳,亦在转瞬间,彗星似的扫灭了我们最自傲的神辉——流水涸,明星没,露珠散灭,电闪不再!

在这艳丽的日辉中,只见愉悦与欢舞与生趣,希望,闪烁的希望,在荡漾,在无穷的碧空中,在绿叶的光泽里,在虫鸟的歌吟中,在青草的摇曳中——夏之荣华、春之成功。春光与希望,是长驻的;自然与人生,是调谐的。

在远处有福的山谷内,莲馨花在坡前微笑,稚羊在乱石间跳跃,牧童们,有的吹着芦笛,有的平卧在草地上,仰看变幻的浮游的白云,放射下的青影在初黄的稻田中缥缈地移过。在远处安乐的村中,有妙龄的村姑,在流涧边照映她自制的春裙;口衔烟斗的农夫三四,在预度秋收的丰盈,老妇人们坐在家门外阳光中取暖,她们的周围有不少的儿童,手擎着黄白的钱花在环舞与欢呼。

在远——远处的人间,有无限的平安与快乐,无限的春光……

在此暂时可以忘却无数的落蕊与残红;亦可以忘却花荫中掉下的枯叶,私语地预告三秋的情意;亦可以忘却苦恼的僵瘪的人间,阳光与雨露的殷勤,不能再恢复他们腮颊上生命的微笑,亦可以忘却纷争的互杀的人间,阳光与雨露的仁慈,不能感化他们凶恶的兽性;亦可以忘却庸俗的卑琐的人间,行云与朝露的丰姿,不能引逗他们刹那间的凝视;亦可以忘却自觉的失望的人间,绚烂的春时与媚草,只能反激他们悲伤的意绪。

我亦可以暂时忘却我自身的种种;忘却我童年期清风白水似的天真;忘却我少年期种种虚荣的希冀;忘却我渐次的生命的觉悟;忘却我热烈的理想的寻求;忘却我心灵中乐观与悲观的斗争;忘却我攀登文艺高峰的艰辛;忘却刹那的启示与彻悟之神奇;忘却我生命潮流之骤转;忘却我陷落在危险的漩涡中之幸与不幸;忘却我追忆不完全的梦境;忘却我大海底里埋首的秘密;忘却曾经刳割我灵魂的利刃,炮烙我灵魂的烈焰,摧毁我灵魂的狂飙与暴雨;忘却我的深刻的怨与艾;忘却我的冀与愿;忘却我的恩泽与惠感;忘却我的过去与现在……

过去的实在,渐渐的膨胀,渐渐的模糊,渐渐的不可辨认;现在的实在,渐渐的收缩,逼成了意识的一丝,细极狭极的一线;又裂成了无数不相连续的黑点……黑点亦渐次的隐翳?幻术似的灭了,灭了,一个可怕的黑暗的空虚……

……

P17-19

序言

上一世纪的百年中,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确如鲁迅所说,中国文坛上“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个中原因,不难揣摩。我国有悠久的散文写作传统,所谓经、史、子、集,其中都有极为优秀的散文,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所无法攀比。

“五四”新文学是中西文化碰撞的产物。其后,欧美文学一步一步地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创作。小说、戏剧的思想内涵、感情色彩虽仍然是民族的,但在形式上,同欧美的则毫无差异。诗歌学西方,读起来是越读越乏味。而散文则相反,虽在情调方面,在韵味方面,也受到西方的影响,然中国的白话散文凭借着几千年的丰厚积淀,含英咀华,吸萃扬芬,吞吐百家,熔铸古今,所以“五四”以来的诸多文体中,散文堪称一枝独秀。留给我印象最深刻最鲜明的有鲁迅的沉郁雄浑、冰心的隽秀玲珑、朱自清的淳朴淡泊、沈从文的轻灵曼妙、丰子恺的厚重平实、杨朔的镂金错彩,其余大家,也是各有千秋。这百年中的散文,特别是其中之美文,不可不读。

所谓美文,即指那些不仅诉诸读者之理智,且足以打动读者之心灵的篇章。美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这二字也可以分开来讲:真,就是真实,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幻造;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分,且感情真挚。

美的散文往往写的是身边的琐事,古今中外有许多这样的名篇。我所说的身边琐事,范围极广,人生旅途中的所历所感,无不包容于其中。在我们这个林林总总的花花世界上,遍地潜伏着蓬勃的生命,随处活动着熙攘的人群,撷取其中一颦一笑,写出那些美好的、悲哀的、能拨动人们心弦的事物,这样的文章能净化我们的感情,陶冶我们的性灵,小中有大,小中见大,平凡之中见真理,琐细之中见精神。

这套分类选编的“百年美文”中,许多作者是我所熟知的,许多文章曾陪伴我多年,可以称作老友;当然,也有不少作者的面孔是陌生的,不少作品是初次读到的,但这些文章都足堪咀嚼,颇耐品味,虽是新交,亦感亲切。古人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这套丛书中的作品多具有较高的艺术性,确为美文,我相信它们足以行远传后。

季羡林

2008.3.1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百年美文(游记卷上中下1900-2000)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季羡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652091
开本 16开
页数 6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64
出版时间 2009-08-01
首版时间 2009-08-01
印刷时间 200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9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6
丛书名
印张 38.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30
168
4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7:5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