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城镇发展史》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工程项目。所述内容上起先秦时期城市的起源和形成,下迄当代城镇的发展,力图较系统地反映出浙江城镇古今演变的全过程。
本书属于通史性著作,重点在于反映浙江城镇发展的历史轨迹和特点,与专题性的研究著作有所不同。书中按时间顺序,根据浙江城镇发展所呈现出来的阶段性,对不同历史时期特定社会环境下的城镇形态进行考察和分析,以揭示其时代特征和变迁过程。
图书 | 浙江城镇发展史/浙江历史文化专题史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浙江城镇发展史》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工程项目。所述内容上起先秦时期城市的起源和形成,下迄当代城镇的发展,力图较系统地反映出浙江城镇古今演变的全过程。 本书属于通史性著作,重点在于反映浙江城镇发展的历史轨迹和特点,与专题性的研究著作有所不同。书中按时间顺序,根据浙江城镇发展所呈现出来的阶段性,对不同历史时期特定社会环境下的城镇形态进行考察和分析,以揭示其时代特征和变迁过程。 目录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序 绪论 几个相关问题的讨论 第一节 城镇是什么 一、城镇是与乡村相对应的社会体系 二、城镇是特定的社会中心形式 第二节 中国城镇发展的历史进程与特点 一、古代城市和市镇的产生与演变 二、近现代以来城镇的发展与转型 第三节 浙江城镇发展的地域环境和历史地位 一、“浙江”地域范围与自然环境 二、地方行政建置的历史沿革 三、浙江在中国城镇发展史上的地位 第一章 缓慢起步:浙江城市的起源和产生 第一节 从原始聚落到早期城邑和城堡 一、原始聚落的产生和演进 二、早期城邑和城堡的出现 第二节 古代城市的产生 一、越国时代区域社会的开发 二、城邑和城堡的大量涌现 三、城市的产生 第三节 早期郡县城市的确立 一、秦汉时期社会发展的相对低落 二、郡县城市体系的初步形成 第二章 持续发展:六朝至五代时期的浙江城市 第一节 六朝时期的社会开发和城市崛兴 一、政治地理开拓和城市数量增加 二、社会开发和城市经济的活跃 第二节 隋唐五代城市发展的加速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的初步兴盛 第三节 杭州城的全面兴起 一、钱唐县城的演变 二、隋唐时期杭州城的快速崛起 三、繁华的吴越都城 第三章 空前繁荣:两宋时期的浙江城市 第一节 社会环境的变化 一、农村经济的高涨 二、发达的交通网络 三、商品流通的活跃和经商风气的盛行 四、人口压力的增大 五、赋税政策的影响 第二节 北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初步兴盛 一、工商业水平的显著提高 二、海外贸易的发展 第三节 南宋时期城市的全面繁荣 一、发展类型的多样化 二、工商业的空前发达 三、市场体系的成熟 四、教育和文化的兴盛 第四节 城市发展的新趋向 一、经济结构的日趋完整 二、工商业形态的变化 三、市民阶层的兴起和社会观念与风气的变化 四、新型街区格局的形成 五、市政管理的完善 第四章 广泛兴起:两宋时期的浙江市镇 第一节 宋代以前的镇和草市 一、镇的产生 二、草市的出现 第二节 北宋时期市镇的初兴 一、镇的嬗变和草市的大量涌现 二、市镇经济的兴起及其局限 第三节 南宋时期市镇的发展热潮 一、地域分布网络的形成 二、工商业的活跃 三、发展形态的分化 第四节 市镇社会形态及其特点 一、人口规模与居民结构 二、街区格局与社会管理 三、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五章 短暂调整:元代的浙江城市与市镇 第一节 城市的发展与局限 一、社会环境的两重性 二、杭州城的继续繁荣 三、其他城市的发展 四、城市发展的局限 第二节 市镇的调整与发展 一、原有市镇的变化 二、新市镇的兴起 第六章 相对低落:明至清前期的浙江城市 第一节 曲折的发展进程 一、明代城市发展的波动 二、清前期的动乱和城市的恢复 三、城市发展的困境 第二节 商人群体的发展和商帮的兴起 一、本地商人群体和商帮 二、外来商人群体和商帮 第七章 走向成熟:明至清前期的浙江市镇 第一节 农村经济和社会状况的新变化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 二、农村社会的分化 三、人口和赋税压力的进一步加重 第二节 浙北地区市镇的全面兴盛 一、个体规模的扩大 二、市场形态的成熟 三、基于专业化分工的多种类型 四、产业体系的发展 第三节 浙东和浙中南市镇的发展 一、宁绍地区的市镇 二、温台地区的市镇 三、金衢处地区的市镇 四、市镇发展水平的有限性 第四节 市镇社会的城市化特征 一、工商业街区和街市的形成 二、市镇市民阶层的兴起 三、文化和教育的活跃 四、充满商业气息的社会生活 第八章 变革前奏:晚清时期的浙江城镇 第一节 内外因素影响下的社会变动 一、社会动荡与近代因素的成长 二、外力楔入与经济波动 三、近代交通的出现 第二节 开埠通商与近代贸易口岸的兴起 一、宁波的开埠与贸易发展 二、温州的开埠与贸易发展 三、杭州的开埠与贸易发展 第三节 城镇经济的新动向 一、城市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二、城市金融业的变化 三、市镇经济的波动 第四节 城镇社会近代特征的发萌 一、近代市政管理的弓I入 二、社会结构的变化与城镇自治运动 三、新式教育和近代文化的兴起 第九章 曲折前行:民国时期的浙江城镇 第一节 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与受阻 一、近代工业体系的初步形成 二、商业和金融业的发展 三、动荡与受阻 第二节 市镇经济的艰难转型 一、近现代交通发展对市镇的影响 二、市镇经济的转型与停滞 三、不同类型市镇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 现代城镇管理体制的初步确立 一、城市政府的出现和市政建设 二、市镇管理的变化 第四节 城镇社会的变动 一、劳工阶层的壮大与城市工人运动 二、城市现代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三、市镇社会的二元结构 第十章 全面飞跃:新中国时期的浙江城镇 第一节 计划体制下的城镇建设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城镇恢复与发展 二、城镇建设的起伏波动 三、城镇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第二节 新时期城镇建设热潮的兴起 一、城市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 二、小城镇的快速增长和发展 第三节 城镇经济的全面飞跃 一、城市经济的繁荣 二、小城镇经济的迅猛发展 第四节 城镇市政建设和社会发展 一、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 二、小城镇的市政建设 三、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余论历史的总结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浙江城镇发展史/浙江历史文化专题史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国灿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杭州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58165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8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615 |
出版时间 | 2008-12-01 |
首版时间 | 2008-12-01 |
印刷时间 | 2008-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9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95.5 |
丛书名 | |
印张 | 3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36 |
宽 | 171 |
高 | 3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