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澜沧江怒江传/华夏江河传记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澜沧江、怒江来自离天最近的地方,从北向南的滔滔江水,显示了这对并行姐妹的独特个性和无穷魅力。她们浇灌着流域的土地,滋润着众多的生命物种,抚育着两岸的儿女,开创着无可替代的历史,汇集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精神。

本书以空间做经线,时间做纬线,从澜沧江、怒江的源头写起,描绘了两江流域的山川自然、社会历史、风俗文化、生态环境,探循了两江的成长历程。

内容推荐

江河是人类的母亲,也孕育了灿烂的文明和古老的文化。一条河流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部鲜活的历史。本书以澜沧江和怒江为主人公,展示了江河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历史的久远、思想的深邃、江河的魅力,表现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绝对精彩,值得一看。

目录

自序/1

一 我们的摇篮曲/1

 她们从哪里来/3

 群果扎西滩上下/8

 跟随扎曲河南行/13

 回眸那曲/18

二 离天最近的地方/25

 不安分的高原/27

 两水汇昌都/32

 北来南往的卡若人/39

 说不完的格萨尔/46

 古道悠悠顺江走/52

三 并行的姐妹/61

 高山的送行/63

 征服不了的卡瓦格博/74

 漫漫转经路/81

 天然的民族走廊/89

 留在峡谷里的族群/95

 时光停滞在山谷/110

 洛克的一路惊叹/119

 溜索上的人生/129

 山与谷的误解/136

四 走出谷底天地宽/141

 怒江第一滩的刺痛/143

 江风送书香/149

 走出峡谷的大江之子/156

 高山大河隔不断/161

 马可-波罗与徐霞客的足迹/168

五 埋葬在中游的悠悠岁月/179

 通往上古的道路/181

 古哀牢的沉木/188

 一个政权的倒影/194

 山川天险何足恃/202

 行者的苦吟/211

六 人与江的歃血之盟/219

 血与水的混融/221

 惠通桥断掉的时候/225

 激流中的“正气歌”/231

 血肉筑成的滇缅路/237

 用生命导航/242

 怒江之怒/248

七 太阳之子的沉思/253

 九曲河道的能量/257

 寂寞的先行者/263

 挫折之后的光明/269

 人与江河携手的巡礼/274

八 两江环抱的边地彩云/281

 走进热带雨林/283

 青翠的生命之树/290

 悠远的茶香/297

 血染的风采/303

 贝叶上的风景线/311

 民族团结的誓碑/316

 十二版纳中的黎明城/323

九 回首望家园/329

 撒下一路宝藏/331

 有滋有味地流淌/338

 石与铜的光彩/345

 来自“王国”的烟火/355

 “不速之客”的光顾/365

 绿洲与荒漠的谈判/377

 瘴疠逐客成谈料/383

 斗拱飞檐苍烟中/389

 拒绝毒品的栅栏/398

 浪花谱写生活乐章/405

 共饮江水的人们/415

十 为了大海的离别/423

 拥抱湄公河/425

 挽起萨尔温江的手/432

主要参考书录/437

后记/440

试读章节

青海,高高地坐落在世界屋脊上面,素有“中华水塔”的美誉,象征中华民族摇篮的长江、黄河都从这里发源,澜沧江也是从这里开始了她生命的历程。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其实是生于同一片高原的同胞姐妹,她们在一起度过了童年的时光。三条大江诞生的“江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东达鄂陵湖出口以东的黄河沿,南界唐古拉山,西临祖尔肯乌拉山、乌兰乌拉山和可可西里山,北至昆仑山和布青山。在这里,雄伟高大的山脉像父亲一般,威严而不乏慈祥,盆地和宽谷仿佛母亲那样,温柔而美丽。高山冰雪构成了巨大的天然“固体水库”,那是孩子们最早维持生命的乳汁。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比起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名气可能要略逊一筹。长江、黄河具有横贯中国腹地的先天优势,又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因而她们获得了“中华民族摇篮”的美誉。千百年来生活在东亚广袤腹地上的人们已经习惯于站在中原的角度,以汉文化为本位,以“华夷之辨”的思维定势来看待四周边陲。边疆,仿佛就是天地的尽头;边疆,几乎成了落后的代名词;边疆,往往被忽略不计。在这样的思维定势下,流过西南边疆、贯穿东南亚的澜沧江——湄公河也多少被汉文化视野的历史忽略了。其实,从水流的径流量来说,澜沧江并不是三条大江中的幺儿。如果与出境以后的湄公河连为一体来看,它是亚洲跨纬度最多的国际河流,南北跨纬度近25度,纵贯六国。随着河流由北向南的流动,所经地域,几乎包揽了世界上除戈壁和沙漠以外的所有自然景观和气候带类型。

澜沧江——湄公河集内河、界河、国际河等多种河流为一体,据最新资料统计,中国境内的澜沧江长2130.1公里,境外的湄公河长2750.2公里,二者相加,这条大江共长4880.3公里,在世界大江大河中,长度排第六位,流域面积排第十四位,年径流量居第四位。从国际河流的角度看,澜沧江——湄公河,在东南亚大河中稳坐头把交椅,除了欧洲的多瑙河和非洲的尼罗河,再找不出比她更长的国际江河了,所以人们称她为“东方多瑙河”。

早在汉代就有了澜沧江的名称,《华阳国志》及《水经》中的兰苍水,又名仓津,即是澜沧江的别名。《汉书》中的劳水,即为云南永平县以上澜沧江水系的统称,明清时期,流经西双版纳的澜沧江河段又称作九龙江。要考证出澜沧江之名的真正来源实在不容易。据说,它来自傣语,傣语称澜沧江为“南咪兰章”,“南咪”指江河,“兰”意为百万,“章”是大象,汉译为百万大象之江。从前,澜沧江两岸森林茂密,地广人稀,茫茫林海之中栖息着不计其数的亚洲象,沿江两岸的傣族农民,都有养象耕田的传统。由于兰章与澜沧语音相近,不识傣语的人,误将兰章读作澜沧,传下了澜沧江这个名称。

澜沧江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的唐古拉山,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然而,唐古拉山脉的山体宽达150公里以上,其水系发育呈树枝状,源区有一级支流五十条,平均每四公里长的干流河段就有一条支流汇入。更不要说还有一百多条二级支流哩。澜沧江源区支流之多,连长江、黄河都望尘莫及。到底哪一支流通达的雪峰冰川才是真正的澜沧江正源源头?虽经中外科学家多次探源,但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随便查一查,就可以汇集出一大堆说法:

一说,源头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西北,唐古拉山北麓的查加日玛山西侧四公里的高地。

二说,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的格尔吉山,即扎那日干山的东麓。

三说,发源于青海省杂多县北部分水岭西侧,唐古拉山西南麓。

四说,发源于扎曲河的上游扎那涌,扎那涌起源于扎那霍霍珠地山。

五说,扎曲为澜沧江——湄公河的正源,它发源于拉赛贡玛山,又名寨措山,或赛措山。

六说,1995年4月30日英国《星期日独立报》报道称,“法国探险家米歇尔·佩塞尔发现澜沧江源头的‘精确位置在海拔4975米高的鲁布萨山口’”。

七说,1999年6月,由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等单位发起主办的“99中国德祥澜沧江源头科学探险考察”认为,澜沧江的正源——扎曲河来自贡则木扎雪山海拔5224米的冰川融点。

如果有心搜集,还可罗列出更多的说法。

正因为没有肯定的答案才更具吸引人的魅力。至今,勇敢的科学探险者一直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

探索澜沧江神秘的源头和源头的奥秘是人们为抚育我们的大江所谱写的一曲曲充满诗意的摇篮曲。

怒江的摇篮曲也同样诗意盎然。

怒江发源于西藏唐古拉山脉南侧海拔6070米高的吉热格帕山,自西向东穿越藏北那曲地区东部。怒江上游藏语叫做“那曲卡”,因此,藏北一大片广袤的地区被冠以那曲的名称。怒江因江水清亮深黑,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把它称为黑水河,它往东流人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岭之间的峡谷中,于贡山县秋那桶流人云南怒江地区。当地的怒族人称“阿怒日美”。“阿怒”是怒族人的自称,“日美”汉译为江,含义为怒族人居住区域的江,故名怒江。又说怒江因深切于高山峡谷之间,纵贯数百公里,由于山高谷深,河床狭窄,滩石众多,水流湍急,水声怒哮震天,由此而得名怒江。

吉热格帕山上雪水聚集成溪,溪流相汇成河,走出了蹒跚学步的桑曲河,一般认为这就是总长度为3059.4公里,流域面积为324000平方公里,纵跨中缅泰三国的怒江——萨尔温江的源头。刚起步的桑曲自东北向西南方向缓缓地流淌。这是一个地势和缓的宽谷盆地,河流在上面行进真够自在自如,无拘无束,就像草原上跑马的感觉。河水清清的,浅浅的;河道宽宽的,微微弯曲着,伴随着长长的谷地平原;平原不宽,平原外的山也不高;有时,青山会远远地退开去,让出一块块平坦的盆地:胖曲、错那、嘎登、拉明错……其中错那盆地最大最宽。在这个青翠的盆地中还镶嵌着两个明镜般熠熠闪烁的湖泊:一个叫错那,一个叫喀隆。过去两个湖泊是常年被水流连为一体的,现在却只有季节性地勾连贯通了。这是由于近年来高原内部气候变干,冰川退缩,水流量减弱所致。专家们担心,如果气候继续变干,湖面进一步退缩,说不定哪一天错那将会变为内陆湖。到那时,怒江的源头就不在吉热格帕山了,怒江的河道将要缩短165公里,怒江的流域面积也将缩小3370平方公里。也许这是我们共同居住的地球在向人们发出的一个重视生态环境的信号吧。

在喀隆湖的东北面流进来一条小河,名叫档青曲。它开始很细很窄,在山间曲折,进入平原以后迅速变宽,当它汇入湖口的时候竟有数千米宽,犹如一把大锥子,每当晨雾如轻纱罩盖湖口,真可谓茫茫不辨涯涘。南面走出来的怒江主流,认准了东进的目标,却偏偏要从南边迂回,转几个大弯,带出一片平坦而水草丰茂的湖积平原。那曲地区所在地的那曲镇就坐落在这一带怒江及其支流才玛荣曲的冲击平原上面。冲击平原四周是一些高寒的丘陵和低山,在这些山丘的东面和南面有念青唐古拉山脉高高昂起的头颅。念青唐古拉山,这是在藏民心目中不得了的神山,被称作财宝守护神,认为它是世间护法神中最重要的一位。来自远方的香客一步一叩挨近它,又一步一回首地依依离去。

怒江与支流才玛荣曲汇合以后依然在平原上悠悠漫步,它先朝东南方向走去,后又转向东北,画出一个美丽的大弧圈,然后与北面流来的波布曲交汇,转向东方。从发轫到这里,怒江已经走了340多公里的路程,一路上还算顺利,就像一个人在无忧无虑中度过了他的婴幼儿时期。然而,从此造化之神的脸色变了,怒江就走进了艰难的历程。不,应该说怒江的风格从这里才真正开始表现出来。怒江之为怒江,没有高山峡谷,没有激流回荡,何以为怒江?它逐渐由高原宽谷变为狭窄深切的曲流河谷。开始,河谷下切还不算太深,在五百到一千米之间,峡谷两侧挺立的雪山与冰川也渐渐变得高峻巍峨。

牧歌似的摇篮曲结束了,造化之手将怒江推进了高山峡谷,让它去经历一番严峻的考验和激情的体验,品尝生命的酸、甜、苦、辣。

P3-7

序言

江河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江河的怀抱里繁衍生息,创造历史。那奔腾不息的江河,充满生机活力,美丽而年轻。千万年来,人类生于斯,长于斯,与江河的关系密不可分,“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那是我们的生命之河,心灵之河。江河哺育人类,也孕育了灿烂的文明和古老的文化。一条河流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就是一部鲜活的历史。与人一样,江河也是有生命的,而且她的生命丰富多彩、魅力无穷。人有生命终结的时候,江河却应与天地同在,万古长流。然而,我们看到流淌了千万年的河流现在已是容颜衰老,身形枯萎,千疮百孔,有的甚至濒临死亡。江河像一位历史老人,伴随我们走过了漫长的途程,阅尽了朝代兴衰,历尽了人世沧桑。我们记述历史,赞颂英雄,却忽视了江河母亲,忽视了江河对人类的命运、生存环境、未来发展以及文化积累和传承所起的重大作用。遗憾的是,我们对江河的生命情感和心路历程,至今还没有完全读懂。那熟悉而又陌生的江河其实与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因为江河既是我们生命所依的物质家园,也是我们精神所寄的文化家园。

自然是人类生命的源泉,社会是人与自然共同构成的整体。但我们对此并没有清醒的认识,有时甚至和自然对立,从而导致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历史已经证明,人类与自然不是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和谐共处、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应该敬畏自然,在此前提下,学会尊重自然,亲近自然。敬畏就不会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尊重就应平等看待,不居高临下;亲近就会关系融洽,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自身。在整个生态环境中,大江大河流域最为重要,也最有代表性,因为这是经济、文化发展的集中区域,她的生态问题也是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古人将日月经天和江河行地并称,都含有永恒不变之意。现在,日月经天还在有条不紊,江河行地却出了问题。江河枯萎、断流、干涸、污染以及洪水泛滥等,这种种现象令人忧心忡忡。江河的生命危机,其实是人类面临灾难的先兆。江河是不能衰亡的,她应该是久远无穷的,因为她是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文化代代传承的载体。

带着这种使命和情感,我们策划编辑了这套《华夏江河传记丛书》。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江河,爱护江河,关注江河的命运。此套丛书2001年至2004年曾以《大江大河传记丛书》的名称出版。出版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好评如潮。本次出版重新增加调整传主,在继承原书优点的前提下,压缩文字数量,力求图文并茂。作者均为长期从事或关注江河工作的专家、学者、作家,既具有深厚的专业造诣,又富有澎湃的写作激情。

考虑到本丛书规模较大,为了保证质量,拟分两辑出版。第一辑六种:《黄河传》《长江传》《珠江传》《运河传》《辽河传》《澜沧江怒江传》,2008年出版;第二辑六种:《淮河传》《海何传》《松花江传》《红河传》《雅鲁藏布江传》《塔里木河传》,2009年出版。

这套传记丛书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历史书或地理书,也不是旅游指南,而是以江河为载体,综合历史、地理、环境、生态、经济、文化、民族、民俗等多个学科,糅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写出江河的共性,又突出每条河流的个性,展示江河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历史的久远、文化的厚重、思想的深邃和江河的魅力,表现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我们真诚地希望读者朋友能用一颗虔敬的心去谛听自然的声音,去感受华夏江河的脉动,让纯净的江河之水流进我们的心田,涤净我们对于自然的自私自大之心,使每个人心中生长出一片希望的绿色。

后记

从很小的时候起,我的心理上就被打上了这样的烙印:爱水又怕水!

那时童蒙未启,家里突遭变故:父亲病故了,母亲——一个天底下最善良的医生,眼泪未干就莫名其妙地成了右派,被管制了起来,偶尔才能回一下家。家里只有外婆领着我们兄弟三人,成天战战兢兢度日子。有一天,我跟着小伙伴到附近池塘里游泳,其实我根本不会游泳,无非就是在塘边浅水里玩玩水而已,回家之后被外婆和母亲知道了,她们责备我不该这样胆大妄为,因为当时溺死人的事件时常发生,开始我不以为然,还与她们顶嘴,后来突然发现母亲的眼睛湿润了,滚出了泪珠。也许就是从那一刻起,我开始懂了点事儿,过早地告别了童年时期。

从此,我只有站在家门口眼巴巴地看着伙伴们成群结队地扛着当救生圈和玩水用的汽车轮胎,手指头上转弄着游泳裤,走向附近的大观河、盘龙江和稍远一些的滇池,我心里羡慕之极,但却不敢跟着去,朋友邀约也多是委婉拒绝。当然有时也经不住水的诱惑,跟着游泳的人到水边,他们在水中游泳,我在堤岸看守衣物,对着滔滔流水和粼粼波光愣神。

我心底里总是有一种跳进波涛的冲动,但却从来不敢付诸行动,至今也没有真正学会游泳。长大成人,当了人父,总希望儿子能够弥补缺憾,成为“浪里白条”。当时看到一则报道,说人类是从水里来的,胎儿在母体中也是泡在水里,婴幼儿天生具有水性,只要投入水中,就可以学会游泳,苏联就有不少小孩在学会走路之前就被培养成游泳“健将”。于是信以为真,在儿子还穿开裆裤的时候就多次将他抛入游泳池,谁料儿子在呛了几口水之后,却害怕起水来,打死也不愿意下水。以后一再送他去游泳培训班学习,也没有培养起他对游泳的兴趣。每当我想起这事,就觉得有几分歉疚,也有几分遗憾。

水,对于我似乎格外神秘,又格外具有诱惑力,特别是江河中流动的水更是让我神往。到郑州,第一件事就是赶很远的路去看黄河;到广州,我曾在珠江岸边徜徉,久久不忍离去;到了重庆,一看见长江就临时决定退了火车票,改乘轮船顺江而下,过三峡,经武汉,下九江……不过对这些江河,我也只有看的份儿,看波光云影,看水鸟翻飞,看百舸争流,看孩童戏水……却难以同她们真正的亲近。

似乎命运注定了我与江河水的一种若即若离、不即不离的微妙关系和奇特心理。每当我被城市的喧嚣惹烦了的时候,就想去看看江河流水,每当我一看到大江流水,心底里就会抑制不住激动起来。

后来,端上了民族研究这饭碗以后,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和理由去看大江,走大江。澜沧江、怒江是我看得最多,走得最长的两条大江。我曾经卷着裤脚在暴雨中沿着河床走呀走,竟然没有感冒;我曾经在溜索上背靠江面、双耳生风地来回溜渡大江,竟然获得了一种特别的美感;我曾经跳上竹筏,把一切交给了老艄公,半闭着眼睛,由他在激流险滩中摆弄手中的长篙,居然顺利抵达目的地;我曾经乘坐汽车在落石如雨的江岸路段冒险前行,居然毫发无损……走着走着,看着看着,我感觉到自己与澜沧江、怒江真正地亲近了起来,结下了一种特别的缘分,我的生命似乎与大江激流不能分开,我从她们身上汲起了许许多多生命的力量和灵感。

澜沧江、怒江总是如影随形般地在我的生命里流淌,不管我走到哪里,她们好像都没有离开我的视野。五年前,我写了一本关于滇西南民族文化探察的书,虽然没有怎样涉及到大江本身,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取名为《大江跨境前的回眸》。因为我想表达这样的感觉:南去大江的情怀在我胸中激荡,南去大江的视角帮助我观察、思考。自幼读熟了“大江东去”一类的诗词,也曾习惯性地以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总是在东去大江的两岸上演。后来在澜沧江、怒江边走多了,听了不少口碑传说,读了若干文字史料,渐渐地学会了摒弃那种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夷之辨”的传统思维定势,总忍不住要为澜沧江、怒江呐喊:大江南去!  后来有一天,接到文京兄的来电谈了《大江大河传记丛书》的设想,读了他为我寄来的《尼罗河传》上下册,我忍不住激动,感觉到大张旗鼓地为澜沧江、怒江呐喊的时候到了。

于是,我又一次背起行囊走向澜沧江、怒江。一边走一边用打油诗记录自己的足迹,现不避丑陋,录一首为证:

来世未占尚远游,

平生几度涉江流。

山川有险添能量,

波浪无痕阻寇貅。

沿岸拾摭多故事,

回眸瞻顾少烦忧。

此行又遇花潮涌,

云水荡胸念悠悠。

其实,这主要是一次神游。不光用腿脚,还用心灵去走,不光凭借田野,还借助了许多前人的积累,我走得很远,很久,从上游走到下游,从今天走进往昔,从外表走进内里。我知道,现在呈现出来的这些蹩脚的文字,无论如何都不能与两条大江本身相称,但毕竟是我多年做田野调查和神游探索的心路记录。

初稿完成后,2003年7月3日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澜沧江、怒江和金沙江流经的云南省西北部的“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因其在久远的地球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典型独特的地貌景观和丰富的自然物种资源(当然还有世界罕见的多样性的人文资源和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正式批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表明“三江并流”不仅是云南的,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碰巧,我的传主——澜沧江和怒江在“三江”中竟占了三分之二。欣喜之余,我仿佛感觉到这是对我的一种鼓励和肯定:对这两条大江的探察或许还具有超出两江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吧。

本书完稿于2002年下半年,经过责任编辑认真细致的编辑,于2004年1月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列入《大江大河传记丛书》正式出版。出版后有幸得到读者的关注和厚爱,一些媒体也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并被云南省政府授予200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同时本书还受到了境外学界和读者的关注,经日本学者大泽香织和加藤千洋三年多的精心翻译和注解,日文版的《澜沧江怒江传》终于2008年5月在日本东京正式出版。这次河北大学出版社将《澜沧江怒江传》列入《华夏江河传记丛书》再次编辑出版,嘱我修改并压缩文字。我又一次认真审读了旧稿,对其中一些文字作了调整和压缩,但由于受总篇幅所限,未能再加入更多的新内容,多少留下些遗憾。不过,在插图方面,我有意地增加或更换一些近年的图片,但愿也能起到些许弥补的作用吧。

虽然是再次出版,我还是要再次感谢河北大学出版社和我的工作单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以及许多朋友给予我的帮助和鼓励,没有他们的支持我寸步难行,不可能有这本书的问世,也不可能有再次的修改出版。由于是再次出版,我还要特别感谢许许多多对《大江大河传记丛书》感兴趣的、我认识和不认识的读者,想必就是他们的鼓励和支持才催生了本书的又一次面世。

作者

2008年7月3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澜沧江怒江传/华夏江河传记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光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0973311
开本 16开
页数 4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6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42
丛书名
印张 28.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236
165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4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