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1917年俄罗斯纪事/外国史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外国史丛书”之一。全书描绘了1917年俄罗斯风云诡谲、波澜壮阔的历史,所涉及到的人物与事件众多,从普通士兵、工人、农民到拉斯普庭、末代沙皇夫妇、普列汉诺夫、克伦斯基、列宁,从二月革命、七月示威、九月科尔尼洛夫叛乱到十月革命,尽收笔下。

本书力求以鲜活的方式表现历史,它将真实感人的人物和事件呈现给读者,让人回味,让人思考。

内容推荐

本书以一种类似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描绘了1917年俄罗斯风云诡谲、波澜壮阔的历史,所涉及到的人物与事件众多,从普通士兵、工人、农民到拉斯普庭、末代沙皇夫妇、普列汉诺夫、克伦斯基、列宁,从二月革命、七月示威、九月科尔尼洛夫叛乱到十月革命,尽收笔下。作者撷取最富于概括力的事件的横断面,以“场景组合”的方式串联起来,全景式地展现俄罗斯当时社会景象。本书细节丰富,叙述生动,图文并茂,一气呵成,但作为专业历史学者撰写的普及读物,又将对历史的阐释寓于叙述之中,引导读者对俄罗斯现代化的历史时间矛盾性及革命的必然性进行思索。

目录

引子

1 垂死的制度

2 二月的风暴

3 两个权力中心

4 列宁走上舞台

5 七月阴云

6 右派政变

7 十月炮响

8 建立革命秩序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试读章节

1917年元旦(俄历1916年12月19日)上午,俄国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夫娜偕王储和四个公主忧郁迷惘地站在皇村(彼得格勒以南约30公里的沙皇驻地——作者注)火车站的月台上,迎接沙皇尼古拉二世自大本营莫吉廖夫回銮。前一天早晨,在距首都七八百公里外的大本营军事会议上,沙皇接到皇村拍来的电报,从电报的字里行间,他已感受到了皇后内心深处的惊恐:“拉斯普庭被刺杀了——在水中找到的。一起为他祷告以缅怀他。愿上帝宽恕我们。亚历山德拉。”

皇后电报中提到的拉斯普庭,全名叫格利戈里·叶菲莫维奇·拉斯普庭,是沙皇和皇后十几年前认识的“圣愚”。

“圣愚”是俄国民间苦修的特殊群体,既秉持了东正教的苦行赎罪的传统,又保持了原始萨满教的仪礼。他们状貌奇特,语无伦次,服饰异类,行为极端,乖张怪诞。据称其精神力量既令人尊敬,又令人畏惧。“圣愚”自称为基督而受苦,但在常人看来却近乎疯癫。然而,被现代医学确诊为有精神分裂症候的“圣愚”,在俄国有几百年被崇拜的历史。11世纪,基辅罗斯就有圣愚的记载。15世纪后,圣愚在俄国更是大行其道。

沙皇是东正教领袖与世俗统治者二位一体的,尼古拉二世的宗教虔诚与对于超自然力的迷信混搅在一起。沙皇夫妇的迷信是出了名的,在结识拉斯普庭之前,他们已请遍了全俄出名的巫师。但拉斯普庭与他们中的任何人都不同,他是一个与1917年沙皇制度败亡密切相关的“圣愚”。

拉斯普庭中等身材,结实而瘦削,脑袋很大,一头乱蓬蓬的头发,脑门上有一块秃斑,在乱糟糟的大胡子上面是长长的大鼻子,耷拉在浓眉下的一双浅灰色的眼睛,眼窝很大并且陷得很深,而眼仁却很小,从远处甚至看不到他的眼睛。正因为这样,有时候竟然很难看清他的眼睛是睁着还是闭着的,只是感觉到似乎有很多根针穿透了你的身子。

在上层人士看来,拉斯普庭是个西伯利亚“乡巴佬”,他的同乡则视其为典型的乡村无赖。一个叫卡尔塔采夫的村民就曾向当局控诉:“有一天他偷干草垛围栏换酒喝被我抓住,我打了他一顿。他恶毒地报复了我:奸污了我的小女儿,又拐走我妻子。我的两匹马也不见了。”

拉斯普庭经常偷盗和胡作非为,在一次偷马被抓住后,村社长老们呈请当局将他遣送外地,而他自动离开了本村。在游荡中,他开始改头换面,穿着一身似僧侣服非僧侣服的衣服,装成可以预示天机的“圣愚”,并参加了鞭身教一个派别,积极宣扬淫乱救赎教义,男女信徒在他的蛊惑下纵情狂舞,恣意群交。他的淫乱恶名替代了本姓,由此传开。在俄语中,拉斯普庭是从“放荡”一词派生出来的。

拉斯普庭浪游到圣彼得堡,在这个达官显贵云集、巨贾鸿商鲤聚的地方,浓重的迷信风气成就了这个昔日肮脏不堪、举止粗俗的人,他很快成了上流社会眼中的神圣长老。他几乎能准确无误地看透人的性格,神奇地预言他们的未来,并借此笼络住了众多神父、主教、将军、贵族、官员、大商人,他们央求他保护自己的命运,祈求他代表上帝给他们祝福和忠告。

1905年11月,经皇叔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夫妇引荐,拉斯普庭成为沙皇夫妇的莫逆之交,经常相谈忘时。他进入皇村也是那么泰然自若,了无拘束,仿佛是回到自家。正是这样的“无知无畏”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只有真正的圣洁,才能使一个普通的西伯利亚乡巴佬超越任何对世俗政权的敬畏。其实,他是一个典型的道貌岸然的阴谋家。他的举止谈吐都视场合的不同而随机应变:在皇村,他以持戒极严、一心侍奉上帝的人的面貌出现;在上流社会的客厅里,特别是置身于女人堆里,他就随便得多;而私下场合与他的同党厮混时,他又本性尽露,放杯痛饮,恣情纵欲。

皇后亚历山德拉是德意志黑森和莱茵大公的女儿,在大学获得哲学学位。她的知识背景虽与迷信不搭界,但那时她正在受着唯一的爱子——阿列克谢皇储——病情的煎熬。阿列克谢患有先天性血友病,身体外部受到轻微碰伤、划伤都可能导致流血不止,内部出血则无法制止,引起外部肿胀,疼痛难忍,以致死亡。王储的赢弱是母亲家族遗传基因造成的,皇后的外祖母——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是血友病缺陷基因携带者,她的女儿们嫁到欧洲各国皇室,把血友病溶入欧洲王室的“蓝血”之中。

母性的愧疚和对爱子病情的焦虑使皇后生活在痛苦之中,儿子一躁动,就引起她更大的惶恐,导致她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拉斯普庭抓住她的弱点,用含糊不清的嘟哝与神秘的咒语先使她镇静,随后一边抚摸孩子的头,一边以严厉的语气让他安静下来,对孩子施用催眠术,使他昏昏入睡。拉斯普庭使阿列克谢养成了依赖他的习惯,只要他走进来,这个孩子马上就停止喧闹,在惊奇的父母面前,孩子在拉斯普庭的催眠下渐渐入睡了。

1912年10月,沙皇一家到波兰斯帕拉镇打猎。八岁的皇储随家人在斯帕拉湖上划船,船快靠岸时,顽皮的小男孩向岸上跳去,不小心碰到船舷,随即出现了内出血症状。两周后伤处出现血瘤,生命垂危。沙皇立刻把最好的御医召到斯帕拉,手术是唯一的救治方案,但血友病患者不能开刀。大夫让沙皇夫妇作最坏的准备,牧师也为他作了最后祈祷。皇后发电报哭求远在西伯利亚家乡的拉斯普庭帮助,他回电:上帝已看到了你的眼泪,听到了你的祈祷。不必痛苦,小家伙是不会死的。病情并不像您想象得那样危险。别再让医生折磨他。几个小时后,皇储的病情竟奇迹般地开始好转,体温下降,肿块渐渐消散。类似的事情被宫廷内外传得神乎其神,革命后知情人士揭露,这些都是拉斯普庭与宫内有关人员串通设下的骗局。

利用沙皇夫妇的迷信,拉斯普庭确立了他在宫廷不可替代的地位。拉斯普庭深知,沙皇天性敦厚柔弱,深爱皇后,并屈从于她专擅的性格。于是,这位“圣愚”与同样需要他的皇后走到了一处,插足进了沙皇统治集团。P13-18

序言

世界历史在今天的中国占据什么位置?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从理论上说,中国属于世界,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中国要了解世界,也应该了解世界的历史。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对中国更显得重要。世界历史对中国人来说,是他们了解和理解世界的一扇窗,也是他们走向世界的一个指路牌。然而在现实中,世界历史并没有起这样的作用,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还不够,对世界历史的了解更加贫乏,这已经影响到改革开放、影响到中国发挥世界性的作用了。其中的原因当然很多,但不重视历史,尤其是不重视世界史,不能不说是_个重要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在许多方面取得进步,但在重视历史这一点上,却是退步了。中国本来有极好的历史传统,中国文化也可以说是一种历史文化,历史在中国话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这几十年里,历史却突然受到冷落,被很多人淡忘了,其中世界史尤其受到冷落,当人们知道一个人以世界史为专业方向时,其惊讶的程度,就仿佛他来自一千年以前的天外星球!

不过这两年情况又有变化,人们重新发现了历史。人们发现历史并不是百无聊赖中可以拿出来偶尔打发一下时间的调味剂,也不是傻头傻脑的书呆子找错门路自讨苦吃坐上去的冷板凳。人们意识到:历史是记忆,是智慧,是训诫,是指引;历史指引国家,也指引个人。人们意识到:历史其实是现实的老师,昨天其实是今天的镜子。有历史素养的人,比他的同行更富有理解力,也更具备处理问题的创造性。以历史为借鉴的国家,也会比其他国家走得更稳,发展得更好。

然而在当今时代,历史借鉴远超出了本国的历史,因为中国已经是世界的中国。中国人必须面对这个现实:在他们眼前是一个世界。世界的概念在中国人的脑子里一向不强,而世界历史在中国人的记忆中则更加淡薄。但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时代已经把我们推进了世界,我们如何能不融进世界历史的记忆中?所以,加强对国人的世界史教育,已经是不可回避的责任,这是一个时代的话题。在许多国家,包括我们的近邻,世界历史的教育已经超过了本国历史的教育,外国历史课程占百分之六十甚至更多,本国历史课程只占百分之四十或更少。外国史教育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教育,中国的公民也应该是世界的公民。

遗憾的是,目前的学校教育离这个要求还很远,所以我们有必要在社会大众中普及世界历史知识。我们编写这套书,就是希望它为更多的人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看到更多的世界,从而了解更多的世界。我们希望这套书是生动的,可读的,真实地讲述世界的历史,让读者思索人类的足迹;我们希望这套书是清新的,震撼的,指点人间的正义与邪恶,让读者体验历史的力量。

大约半个世纪前,商务印书馆曾推出过一套“外国历史小丛书”,其中每一本篇幅都很小,一般是两三万字。那套书曾经有过很大的影响,至今还会有很多人说:那是他们世界史知识的来源。“文化大革命”中,“小丛书”受到无端的批判,许多作者受株连,主编吴晗则因为更复杂的原因而遭遇不测。但这套书没有被人忘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吴晗被平反,小丛书又继续出版,人们仍旧如饥似渴地阅读它,直至它出版近500种之多。

又是三十年过去了,时至今日,时代发展了,知识也发展了,“外国历史小丛书”的时代使命已经完成,它不再能满足今天读者的需要。今天,人们需要更多的世界历史知识和更多的世界历史思考,“小丛书”终究小了一点,而且有一点陈旧。我们编辑这一套“未名外国史丛书”,是希望它能继承“外国历史小丛书”的思想精髓,把传播世界历史知识的工作继续向前推进。

2008年12月于北京

后记

2003年4、5月间,正是北大出版社“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热销阶段,一位著名的大学社社长问我,现在你最想做的书是什么?当时,我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历史系列丛书。”这位社长眼睛一亮,然后又接着问我,“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我几乎不假思索地说:“历史大部分是人物,是事件,可以说历史就是故事(内在地说,历史就是人生),所以历史系列丛书具有天然的大众性。另一方面,同个人要进步、要发展一定要吸取自己走过的路的经验教训,同时要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一样,我们的民族要进步,国家要发展一定要反省自己的历史,一定要睁眼看世界;消除我们封闭的民族心理和缺乏自省的国民性,有赖于读史。”记得当时他赞同地点了点头。

北大出版社年轻的一代领导者,摒弃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以出版家的眼光和文化担当意识,于2005年决定成立综合室,于学术著作、教材出版之外,确定学术普及的出版新路向,以期在新时期文化建设中尽北大出版人的一点力量。这样,我的这个想法有了实现的可能性。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其时,社长任命我为综合室的主任,制定综合室的市场战略、十年规划、规章制度,带队伍,日常管理,催稿、看稿、复审等等事务,使我无暇去实现这个选题设想。综合室的编辑都是非常敬业、积极上进的。闵艳芸是其中的一位,作为新编辑,她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不成熟的地方,但是我欣赏她的出版理念和勇于开拓的精神。于是,我把“历史系列丛书”的执行任务交给她,她从选定编委会主任、组织编委会议到与作者沟通、编辑书稿,做了大量的工作,可以说没有她的辛勤工作,这套选题计划不可能如期实现。

钱乘旦老师是外国史领域的著名专家,让我惊异的是他对出版业又是那样的内行,他为我们选择了一批如他一样有着文化情怀及历史责任感的优秀学者作为编委,并与编委一起确定了具体选题及作者,同时他还依照出版规律对编委和作者提出要求。钱老师不愧是整个编委会的灵魂。

各位编委及作者在教学、科研、组织和参加会议等大量的工作之外,又挤时间指导和写作这套旨在提高国民素质的小书,并且在短短的一年中就推出了首批图书,效率之高令我惊异,尤令我感动。

编辑出版“未名外国史丛书”是愉快、激动的心路历程。我想这是一批理想主义者自我实现的一次实践,相信丛书带给国民的是清凉的甘泉,会滋润这个古老民族的久已干涸的心田……

杨书澜

2008年12月7日于学思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1917年俄罗斯纪事/外国史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云龙//苍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148082
开本 32开
页数 3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8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512.460.9
丛书名
印张 9.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