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为了那渴望的目光(希望工程20年记事)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书全景式地反映了希望工程实施20年来的不平凡历程,是作家对希望工程20年的总结之作。作品视野宽广,立意高远,感情真挚,引人警醒。在回顾希望工程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所经历的风风雨雨的同时,热情洋溢地讴歌了中华民族的仁爱之心。

内容推荐

20年来,黄传会一直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自己的笔跟踪着希望工程。1992年,希望工程实施不久,他便敏锐地捕捉了这一重大现实题材,及时创作出了《希望工程纪实》,其沉重而又感人的内容,引起社会强烈的反响。此后,十几年间,他先后到十几个省(区)的几十个贫困县,进行深入的采访,先后创作出了《中国山村教师》《忧患八千万》《希望工程:苦涩的辉煌》《我的课桌在哪里》等一系列与希望工程有关的作品。正如作者所说:“希望工程是关于命运、关于教育与文化、关于爱心与道德、关于理想与创新的故事,更准确地说,它是关于人的故事。”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托起明天的太阳

第二章 渴望的目光

第三章 创造希望

第四章 圆 梦

第五章 寻找保护神

第六章 让他们带着爱飞翔

试读章节

01 张胜利:两次举起奥运火炬

“祥云”火炬点燃了——7月31日,北京2∞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在河北省最后一站唐山市传递。

第五棒火炬手——当年希望工程资助的第一个孩子、河北省涞源县东团堡乡中心小学副校长张胜利,高高地举起奥运圣火,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说:“今天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倒计时第八天,我的心中既有亲手传递火炬的喜悦,还充满了对北京奥运会的祝福。希望看到五星红旗在奥运会上更多地升起,希望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

张胜利在万众欢呼声中,跑完了自己神圣的一棒。

我们不由得想起12年前,1996年6月12日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传递,三个高举圣火的中国孩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他们是当时受到希望工程资助的全国125万学生的代表,其中的男孩就是张胜利。

在美丽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前,作为中国大陆最后一棒火炬手的张胜利,在异国的土地上一路奔跑。穿行在这座森林城市整洁的道路上,他感觉自己像做梦一般。跑道两侧聚集了越来越多的黄皮肤、黑眼睛的华人华侨,向他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红旗,高喊着“加油!加油!”

见到国旗的那一刻,张胜利的眼睛潮湿了。跑完自己的1000米路段后,他也挥起一面国旗,沿着瀑布又跑了很久,用心体会着“国家荣誉”四个字的含义。他不知用何种语言表达那种感受。他只知道,那一天自己跑了很多路,却没有感觉到累。

回国后,张胜利和另外两个同伴,把三支奥运火炬捐赠给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他们在写给全国125万希望工程受助生的信中说:“我们庄重地将三支珍贵而有意义的火炬捐赠给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此表达我们对所有关心和支持希望工程的人们的谢意,更希望它能激励所有希望工程受助同学茁壮成长!”

希望工程使张胜利两次成为奥运会火炬手;

希望工程改变了张胜利的命运!

历史曾经留下这样的镜头……

张胜利哭了,哭得极伤心,眼泪顺着那张焦黄精瘦的脸颊直往下流——他失学了。

桃木疙瘩村位于韭菜山上,山高气候恶劣,一年80天无霜期,只能种莜麦和土豆,一年打下的粮食只够吃半年。山民们祖祖辈辈体会最深的便是两个字:贫困!张胜利一家六口,父亲常年有病,母亲是个哑巴,底下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父母亲在地里忙乎,累得直不起腰来,还填不饱一家人的肚子。家里穷得除了一铺土炕,一方泥垒的锅台和一只缺了口的水缸,再也找不到一件像样的家具。每学期开学时,父母亲都要为张胜利和他弟弟一二十元的学杂费而发愁。张胜利挺懂事,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什么活都干。他甚至把家里人的头发和指甲攒起来拿去卖,可那又能值多少钱?

该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把张胜利叫到炕前,对他说:“爹实在是供不起你上学了,书,你就别念了,上不上学以后也是种地。”张胜利哀求道:“爹,您就让我把小学念完吧,我实在是太想念书了。”父亲火了,一巴掌打了过去:“都这么大了,你怎么还这么不懂事?”张胜利流着泪,说:“爹,您怎么打我都行,就是千万让我把书再念下去。”早晨,父亲见他又掖着书包往外走,便一把夺过书包扔进灶膛里。张胜利死命从火中抢出书包,抱在胸前,哭着说:“爹,我要念书,我要念书!”

眼看着书快念不成了,他悄悄给两次到韭菜山来过的县政协副主席车志忠写了封信:

车爷爷:您好!

您家里今年打的粮食够吃吗?我爹他们都不让我  上学,因为家里穷,供不起我上学,可我还想上学,

念出书来像您一样做个为国争光的人!

张胜利

四月,父亲病故。不久,母亲改嫁。张胜利单薄的双肩实在挑不起这个破碎家庭的重担,只好把二弟送给了外乡人领养,把三弟和小妹寄养在哑巴六叔家。自己每天帮邻居千点杂活,换口饭吃。

张胜利一失学,三年级只剩下一个吕成山,他也没法念。这中间,由于生活困难,又零零落落流失了七名学生,村小再也办不下去了。

不能念书,张胜利像个木头人似的,整天无精打采。在山上放羊时遇到吕成山,两个小伙伴说着说着哭了一场。

他们不知道专为救助贫困地区穷孩子的希望工程,这时候已经诞生了。

10月,韭菜山上第一次来了那么多的陌生人,他们问张胜利:“想读书吗?”张胜利点了点头,眼泪“刷”地流了下来。

张胜利有幸成为希望工程的第一批救助生,他和12名小伙伴重新背上了书包。许多素不相识的好心人,鼓励他努力学习,长大好建设家乡。一位解放军叔叔来信说:“胜利,你一定要坚持学习,坚持就是胜利。”还有一位姐姐,一直关心他的成长,后来她得了重病,仍然写信给他:“姐不能照顾你了,但有一天姐不在了,姐的在天之灵也会保佑你上学的。”三年后,张胜利升入离家80里地的上庄中学,又得到“希望工程特别助学金”的资助。尽管他学习十分刻苦,但由于原来的学习基础差,生活负担重,初中毕业时,报考师范学校,憧憬着将来能当一名小学老师,却未能如愿。

回到韭菜山上,张胜利成为全村学历最高的年轻人。他在思考着下一步该怎么走?毕竟是念了九年的书了,他不愿像自己的父辈那样,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在韭菜山度过自己的一生,他准备南下打工。就在这时,村小的那位老师请长假外出治病。学生没人教,全散了。张胜利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当年失学的情景,他放弃了外出打工的念头,主动留下来,自己当起了代课老师。由于没受过正规的训练,遇到不懂的问题,他便翻山越岭,找人请教。为了替学生买学习用品,他变卖了自己的所有家当,甚至连房上的瓦片都卖了。P7-10

序言

希望工程已经走进了第20个年头。

希望工程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发起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宗旨为:助农民的后代人人有书读。

希望工程成为社会参与面最广、影响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一项公益事业。

截止2008年底,希望工程共募集资金逾40亿元人民币,资助贫困学生330万名,援建希望小学1.5万所,捐赠希望书库1.4万多套,培训乡村小学教师4000余名。

希望工程记录的绝对不是这些简单的数字,而是关于命运,关于教育与文化,关于爱心与道德,关于理想与创新,更准确地说,它是有关人的故事……

20年来,我一直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自己的笔,跟踪着希望工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为了那渴望的目光(希望工程20年记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传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651978
开本 32开
页数 3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8-12-01
首版时间 2008-12-01
印刷时间 200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09
136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4: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