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包含了炼金术、神经病学、动物保护运动,以及探索诸多超自然现象等元素的一部精彩绝伦又包罗万象的惊险小说。诡术、科学、痴爱、秘史,一齐纠缠在这本惊世骇俗的神秘小说中,讲述了一个有关赞助人制度和谋杀的故事。读之生动真实,却又毛骨悚然。一旦捧起小说,相信不读完最后一个回合,你很难将它放下!
图书 | 幽灵之行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包含了炼金术、神经病学、动物保护运动,以及探索诸多超自然现象等元素的一部精彩绝伦又包罗万象的惊险小说。诡术、科学、痴爱、秘史,一齐纠缠在这本惊世骇俗的神秘小说中,讲述了一个有关赞助人制度和谋杀的故事。读之生动真实,却又毛骨悚然。一旦捧起小说,相信不读完最后一个回合,你很难将它放下! 内容推荐 二○○三年,遁世的剑桥大学历史教授伊丽莎白·沃格桑在她自家果园的小河里溺水而亡,手里还紧抓一片玻璃棱镜。 教授留下一部她用毕生心血写作而尚未完成的书稿。蹊跷的是,似乎正是这部关于十七世纪剑桥大学几桩离奇死亡事件、探讨剑桥大科学家牛顿钻研炼金术的书稿,为她引来杀身之祸。 她的儿子卡梅隆·布朗请求前女友丽迪亚·布鲁克代笔,完成母亲未竟的著作。 丽迪亚搬到伊丽莎白的住处继续写作。很快,她就感觉到周围笼罩着一股恐怖气氛。她开始对卡梅隆感到怀疑。一系列死亡之间究竟有何关联?卡梅隆的真实身份又是什么? 试读章节 过去的两年中,有好多次,我不得不让自己变成你,卡梅隆·布朗。我想从环绕着伊丽莎白之死的迷雾里看出个究竟,可是事实与假象时时纠缠在一起,就像熔岩从海底的地隙涌出,总与咸咸的海水一同翻腾。我变成你,好让自己沿着一条脉络理出个头绪。当时——不,即使是现在也如此——想象你眼里的世界并不费力。在河里发现母亲尸体前的那个下午,你在花园里东走西踱,这些分分秒秒,在我想象中都惊心地真切。我们曾经是那么亲密的恋人啊,那段长长的岁月里,我们的每寸肌肤都那样缱绻难分!太过缠绵,后来竟成了我们的积怨之一。丽迪亚·布鲁克和卡梅隆·布朗啊。亲密无间,竟悄然缠结了我们的感情。 所以,我这样做是为了你,卡梅隆;也是为了我,丽迪亚·布鲁克。因为我连缀起所有碎片,也许便终于能够走出你的躯体,回归我自己。 河水里漂浮的伊丽莎白,那具小小的红色身体,不是这故事唯一的起点。故事的开端还埋藏在其他许多地方,我当时断然发现不了;但现在终于看得清清楚楚:这些起点,全都环环相扣。一六六五年一月五日午夜,有另一个人死去。是夜,一个男人提着灯走上圣三一学院的一处楼梯,推开了门,面向一处漆黑的平台。此人名叫理查德·格里斯伍德,是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的研究员。一阵风忽然吹来,灯罩中的火焰摇曳不止,男人的影子扭曲了,拉长了。鲜血先从他的一侧鼻孔滴答而下,紧接着两侧都开始涌流。他抬起手背来抹了一把,血使一道又一道,印在脸颊上。月亮透过窗扉照进来,洒下苍白缥缈的光影,男人就在这片光影里倒了下去,慢慢地,沉沉地。他的身体抽搐着,在楼梯上、墙上撞得咚咚直响。手里的灯也飞了出去,碰在地上发出金属的脆音,与肉体触木地的闷声竟似相互回应。到早晨,理查德·格里斯伍德静静躺在石铺地板上,已经死去。从他头上的伤口流出的血淌了一地,浸透了地面叫凸不平的沟沟隙隙。守门人说,血迹就像一幅红褐色的地图,绘着从东部沼泽一直延伸到北部的条条水路。守门人手里拿着一把花园门钥匙,钥匙是从死人紧攥的拳头里掰出的。血结成了硬壳,简直跟沼泽地里的淤泥一样厚。 伊丽莎白之死与格里斯伍德之死密切相联。她知道他的死亡,是在她自己死前不久。对此,我们却无从得知。两宗命案都发生在剑桥,中间隔了足足三个世纪,但却互相投下阴影,交错不可分。先是理查德·格里斯伍德,再是伊丽莎自·沃格桑。 伊丽莎白·沃格桑溺水而亡是在二○○二年九月。四个月以后,警方就三起死亡事件展开了一项调查,她就是其中最先一起的死者。警方找到我,让我做了份证词,整个过程有些仓促毛糙。一位名叫卡夫的警佐问了若干问题,我一回答。证词用磁带录了音。时问是二○○三年一月十六日,地点是是帕克塞警察局地下室一处没有窗户的房间。 我跟在警佐身后走过一条灰色的走廊,来到一扇门前,他停r下来,急急忙忙找钥匙。“今天上午所有的会谈室都有人在用,布鲁克博士,”他解释说,“所以我们只好来中心凋查室了。这地方恐怕算不上好,但至少空着没人。今天上午我们有个员工培训会·是关于健康啊安全啊什么的。咱们大概有一个钟头的时间。你知道,这算不上是个正式的问讯,那个以后再说。今天我们只是聊聊。” “没准儿,我了解的东西还说不了一个钟头呢,”我答道。我一宿未眠,脑子里乱糟糟的。仿佛还在暗夜里与你同行,也与自己同行,心中怒气冲冲。但我还没把沉着冷静抛到脑后一这儿是帕克塞警察局,我得十二万分地小心,十二万分地警惕一一莉莉·莱德勒已经被他们逮捕了。 “咱们还得再见面,布鲁克博士。毫无疑问。你可是我们调查的关键人物。”P5-6 书评(媒体评论) 在《幽灵之行》里,我将已有缜密研究的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命案、牛顿的炼金术和他的剑桥同事以西结·福克斯克罗夫特交织在一起,讲述了一个有关赞助人制度和谋杀的故事,这个故事本身是我的猜测,而至于这一猜测究竟是不是虚构,永远也不会有答案了。 ——丽贝卡·斯托特 包含了炼金术、神经病学、动物保护运动,以及探索诸多超自然现象等元素、使这部处女作成为一部精彩绝伦又包罗万象的惊险小说。 斯托特轻松而流畅地展开了她的研究,显示出其对细节的高度重视。 ——《纽约客》 诡术、科学、痴爱、秘史,一齐纠缠在这本惊世骇俗的神秘小说中。读之生动真实,却又毛骨悚然。一旦捧起小说,不读完最后一个回合,你很难将它放下。 ——戴姆·基利安·比尔,剑桥大学文学教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幽灵之行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丽贝卡·斯托特 |
译者 | 向丁丁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2006882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9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0 |
出版时间 | 2008-12-01 |
首版时间 | 2008-12-01 |
印刷时间 | 2008-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561.45 |
丛书名 | |
印张 | 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8 |
宽 | 143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08-5153号 |
版权提供者 | faith evans associates |
定价 | |
印数 | 1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