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坐拥书城
内容
编辑推荐

“我宁愿当一个住在堆满书的阁楼里的穷人,也不愿当一个不爱阅读的国王”,麦考莱这句话道出了多少爱书人的心声。

本书描述了透露主人性情的书房,显示了书卷盈室的书房如何听从创造它的主人去取悦人,去迷惑人。

读者从本书中可看到各位文人雅士的书房;设计师自己设计的雅致书房;还有充满温暖和创意的名流书房。这些爱书人的访谈录除了显示他们的爱书之情,还有不少实用的知识:如何存放书籍。如何搬运书籍、如何建筑书墙、如何把新书旧藏融合、如何营造舒适的读书空间、如何处置多余的书籍,不一而足。

内容推荐

《坐拥书城》是关于爱书人的书,里面记述了四十位书迷;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嗜书如命,所筑的书房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这些爱书人向我们显示了用作闲览的房间,加上放置藏书的种种巧思,就能让任何一个房间变成书房。另有特别撰写的章节,谈及如何对藏书进行整理、分类、编目;如何护理藏品;如何收藏保存珍本;如何搜寻绝版书;以及关于书房家具、照明、书架等知识。

目录

前言

激情澎湃

约翰·斯塔布斯和简·斯塔布斯

西摩·德斯特

德文郡公爵

鲁丝·萨克纳和马文·萨克纳

维克托·尼德霍夫

保罗·盖蒂

洛伦·罗思柴尔德和弗郎两丝-罗思柴尔德

小米切尔·沃夫森

英国乡村书房

书镇海伊

书房美景

罗丽·马利特

伦佐-蒙贾尔迪诺

泰蕾莎·哈里斯和欧文·哈里斯

托马斯·布里特

理查德·明斯基

米歇尔·奥卡·多纳

蒂莫西·莫森

如何整理藏书

藏书入门须知

设计师

迈克尔·格雷夫斯

岁伯特·A.M.斯特恩

比尔·布拉斯

大卫·希克斯

琼·瓦什

杰克·勒诺-拉森

保罗-埃米尔和赫塔-埃米尔

书房的照明

书架的艺术

堆满墙壁的书房

斯坦利·巴罗斯

尼古拉斯·巴克

芭芭拉·克森布拉特一金布利特

肯尼思-杰伊·莱恩

尼尔·史密斯

闲话藏书票

书籍装订和维护技工

文人的书窝

琼·斯坦

理查德·霍华德

约翰-理查森

弗朗西丝·菲茨杰拉德

查尔斯·赖斯坎普

希腊科孚岛“读书社”藏书楼

费茨罗伊·麦克莱恩爵士

罗杰·罗森布拉特

书之敌

书房梯子

独处读书之乐

基思·理查兹

彼得·卡纳尔

华尔特·特肯和简·特肯

基蒂-达莱西奥

弗罗拉-比德尔和西尼·比德尔

迈克尔·凯西和艾琳·凯西

著名的大图书馆

资源指南

善本书商、书店

书市

书籍装订和修复

书房家具

书房照明

书房用品及精品指南

世界著名大图书馆

试读章节

西摩·德斯特是纽约地产大亨,同时也是珍本书的收藏大家。过去三十年间,他收藏的纽约市方面的藏书和资料,堪称当今世上最完善者。德斯特解释道:“我藏书不是因为什么乡愁,而是因为爱知识爱历史。”德斯特收藏一切与纽约市有关的任何书籍和物品。启发他开始收藏的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时在巴黎一个书店的发现。“我看到一本由德国摄影家编写的纽约书籍,心想这个主题肯定会让很多人感兴趣。当时我就决定建起一座藏书楼,专门收藏纽约方面的书籍,先从我原有的藏书开始。”

于是就有了这座老约克藏书楼(Old YorkLibrary):该资料中心藏有书籍、报纸、杂志、期刊、地图、设计图;至于纽约大事记方面的档案,更是独此一家。德斯特坦陈:“我有的东西,纽约公共图书馆也都有。但是两者有区别;任何人想了解纽约的任何东西都集中在这里了,统一集中,容易查阅,全部按照主题来摆放,读者可以直接去到有关的区域,找到想找的东西。”

德斯特的老约克藏书楼的收藏品数量逾一万两千件,也让他五层楼的家改变了模样。居住空间升华成了一个从地下室到屋顶的研究型图书馆,占领了他的家。二十个房间里满满全是书,只留出四间供他自己和孙女安尼塔私用。好几层楼的地板第一级楼梯上,放着等待重新上架的书堆,看样子还要往上面的梯级堆砌。

德斯特并不因有来宾而费力把藏品安置得井井有条。藏书楼里一派自然而然的凌乱气氛,他为那些失而复得的书籍、文献、有关纽约的珍品建起了一个庇护所。里面藏有展示纽约及其著名建筑物的观光指南、游客传单、海报、卡通画、明信片。

关于纽约的城市规划和住宅的书籍按街道和五个行政区分类排列,占了一堵书墙的一部分。其他书架专收印第安人历史,还有一些关于纽约建筑和地形的珍本,包括韦德(Wade)和格卢姆(Groom)所著的一八四七年版《自纽约城观哈得孙河之全景》(Panorama of the Hudsonfrom New York)。而六卷本初版《纽约图像集》(lonography of New York)属藏家大力搜求之书,内含一九一五年前纽约的地图和景观。这个书架上还有对开本的摄影研究,显示了纽约从第五大道到华盛顿广场公园的景观变迁。德斯特还有记录纽约阴暗面的藏书,如古老的警务报和关于纽约犯罪情况的书籍,其中《纽约之罪》(Sinsof New York)和《足本纽约记事》(New YorkUnexpurgated)这两本尤其引人注目,它们描述了曼哈顿黑社会的种种恶行。这些书籍与记录纽约的司法历史书互相对照。

德斯特的藏书楼里,每一层的藏书都是根据主题摆放,好像全部藏书都已经编入了一本目录。有一层楼的藏书以纽约的财政和地产为主,其中有与纽约的发展和扩张关系深远的名人传记。纽约的儿童书籍则放在第一层,而二十世纪纽约作家的作品按组分放在顶层,如拉塞尔·贝克(Russell Baker)、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皮特·哈米尔(Pete Hamill)、盖·特立斯(Gay Talese)、塞西尔·比顿《Cecil Beaton)。旁边还有一个房间专门搜集新闻材料,即所谓的“第四等级”(fourth estate)。德斯特称之为“记者室”,他向我展示了几份报纸,很有点得意。当年刊印这些报纸时,纽约是一个拥有多种报纸的城市,报贩沿街兜售着《纽约美洲人报》(New YorkAmercan)、《电讯早报》(Morning Telegraph)、《纽约先驱报》(New York Herald)。

还有一层楼专收纽约剧院、电影、娱乐方面的资料。四楼的浴室专收色情海报,因为德斯特公司曾拆除了纽约第四十二街的成人情趣商店和成人剧院改建起写字楼,这些就是当时抢救下来的物品。

德斯特所聚之书,有一些搜寻自曼哈顿下城的旧书店,有一些从拍卖会上竞拍而得。此外,斯特兰德书店(strand Bookstore)和天鹅画廊(Swan Galleiies)提供的书目一向是供他猎书的两个来源。如果德斯特觉得需要修复某本书,就会去找一名古巴籍装订工匠,德斯特称其技艺“无人可及”,此人名叫欧达尔多-吉涅斯特(EudaldoGienesta),其先人曾为西班牙王室装订图书。

德斯特所藏的这些图籍档案本会令人生畏,但他却让它们极便于读者查阅。手写的标牌明示了每个区域的图书。每本书都贴着一张德斯特自己设计的藏书票,还有此书的一张“身份证”放在里面,上题评论文字,帮助读者了解此书的内容梗概。目前德斯特正在为其藏书建立电脑系统,而之前则是用放在卡片目录册中的索引卡副本。德斯特买书时常常会多买几本复本,让书店老板觉得很好笑,他的解释是:“省了对照查阅的麻烦。”

P17-19

序言

书可聚人。书的作用并不只是联结读者和作者、联结读者和朋友。书在我们的意识形态和地域的不同世界之间搭建桥梁。古往今来,书一直就有此功用。我们的书房所呈现的不只是学问知识,它们还把我们与过去、现在和未来相连。用获得过普利策奖的历史作家芭芭拉·塔奇曼的话来说:“没有书,历史会喑默,文学会失音,科学会瘫痪,思想会停滞。”

此次应邀为中文初版的《坐拥书城》撰写序言,我深感荣幸。《坐拥书城》是我的第一本书,成书距今已逾十年,发行了十二个版次。此书在世界各地都有读者,说明了书对每个人都有吸引力,书对每个人都有价值;也说明了能丰富生活和装饰住宅的个人藏书室正越来越有必要。我希望借助《坐拥书城》一书,让中国的爱书人与海外的千千万万的男女相联系,一起分享读书藏书、护书理书、与书共处的热忱。阅读拙著,中国的爱书人能看到人与书共处一室的多种方式,他们在生活中为书营造空间的奇思妙想,还有让他们的家显得美观整洁的摆放藏书的别出心裁。

《坐拥书城》于一九九五年首次出版于美国,如今又在造纸和印刷术的故乡中国出版美轮美奂的中文版。《坐拥书城》的初期几个版本发行于英国,后来又发行了意大利文版和德文版。我也收到了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和法国等国读者的来信,让我深信此书在全球都应该有吸引力,有读者。世人成知中国自古是爱书藏书的国度,迄今有增无减。想到今天我或许会收到中国读者的来函,心情很激动。

据我所知,中国人藏书读书已有几千年,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普林斯顿大学中文善本书同际联合目录总编辑艾思仁教授说:“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很快,国际化加速,对中国的书籍和藏书都有深远的影响。很多各行各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周游列国,得以体验外国的书籍文化。因此,有更多人使用外语,熟习外语,对外文书的兴趣和需求因而大量涌现。如今在中国有很多新的外文书籍译本在出版,这本中文版的《坐拥书城》就是一个例子。”艾教授还鼓励我:“这本书会在中国受到欢迎,找到读者的。”藏书热方兴未艾,一些中国城市因为可供购买的书籍又多又好,像磁铁一样吸引着读者、读书人和藏书家。

据我所知,不是所有中国读书人的家里都有很大的地方来特设一个传统书房,即使到了今天也不是人人都能如愿以偿,这和西方爱书人的情况相似。新一代的读书人已不只在家中的书房读书。我们多数人的住处都是小公寓,家里也不宽敞,所以处处是书,为书环绕,触手可及。而我们也会随处读书:卧室、厨房,甚至入厕读书。看看本书的很多图片就可明白了。按书中琼·瓦什的话来说,她形容自己藏书上瘾,最爱在浴缸里读书。她坦承自己在浴缸里读书的妙思,是受到一位十八世纪的德国饱学之士的启迪。此人把荷马的诗篇印在橡胶上,这样在沐浴时也可吟诵。

读书人都爱讲故事。本书描述了四十来位书迷的书房,瓦什就是其中一位。我同合著此书的卡洛琳·西博姆以及摄影师克里斯托弗·赛克斯一起走访了欧美的书迷。他们对自己,对其珍藏和起居同住的书籍,都有故事可说。有人跟我说:“书塑造了我们。”“人为书设立安身之处,书让家成为家。”“书限定了我们的生活。”“书是我们的生命线和时间线。”

爱书人也是评论家、电视节目评论员的罗杰·罗森布拉特告诉我们,柏拉图去世时,枕头下有一本书;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死时,肘放在摊开的书页上。作家弗朗西丝·菲茨杰拉德说过一句话:“磁盘和书不同,你总不能带一张软盘片上床看吧!”她观察到的这点倒是更切合这个时代。

爱书人也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对于地板上高高垒起的几堆书,建筑师罗伯特·A.M.斯特恩能把这些书预想成山水丘壑。他说:“角落里成堆的书不会让我不爽。我心目中的天堂是吃饭和睡觉时都有书环绕……图书馆应该是一个鼓励人与人互动的地方,可让其他人分享学习的经验,交换思想,分享迷失于其他世界的经历。”

是的,爱书人总能让人觉得惊奇。本书中有一张图片,可看到滚石乐队成员基思·理查兹埋首在他数量惊人的十八和十九世纪的小说书里。他说了句心里话:“长年累月在路上,是读书在指引着我。这么多巡回演出是很无聊的。读书可以解闷。”

爱书人也是值得相识的好心人。说起那些点燃读书藏书之情的书籍,他们总会娓娓而谈,生起思旧之情。他们仍留着儿时的第一本书。他们谈到别人朗读给自己听的书——父母、老师、图书馆馆员、邻居或者亲朋介绍他们阅读的书。人的一生,多半与我们在不同时期的藏书和渎过的书籍分不开:卜学时读的书,外出旅游时携带的书,教人烹饪的书,指导我们去爱去学习、为人父母、与人相处的书。我们读书以增广见闻,开阔胸襟,从而熟悉艺术和音乐,了解英雄豪侠的生平。我们读书,从而与我们想了解的错综复杂的人群和万国相连。书让人联合起来!

有读者称《坐拥书城》是一个描述读书和文字的盛典。拙著对于爱书人、藏书家、护书者在保存古今典籍时发挥的重要作用,深表敬意。另外在藏书家的访谈之间还穿插了几个章节,讲述了设计和管理家庭藏书的方法:藏_书入门之法、书之敌与保护神、书架的艺术、书房照明和现代家庭书房装饰的妙法。

中国人爱读书爱藏书,风气日盛一日,与很多美国人可堪媲美。今天的中国读书人能获得购置图书时所需的信息,享受读书的乐趣,为子孙后代保存藏书。诚如我在序言开始所说,知悉上述情况让我感到莫大欣慰。我和大多数美国人一样,对正在推动中国人民前进的巨大变化衷心感佩。希望拙著能起到桥梁的作用,连通中美两国及其人民,并借助两国国民的爱书之情,建立友谊,促进交流,增加相互理解。

埃斯特尔·埃利斯

二○○八年一月七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坐拥书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埃斯特尔·埃利斯//卡洛琳·西博姆//克里斯托弗·西蒙·赛克斯
译者 陈焱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79526
开本 16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1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65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60
16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3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