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同唱革命歌(向守志将军和夫人张玲访谈录)
内容
编辑推荐

读书如读人,阅读这本书,感觉像行走在春天里,有一种美好的感受,而且在增进对向司令员与夫人张玲这对革命伴侣的了解中,对革命理想、信念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内容推荐

向司令员的原秘书方国书是个有心人,他将世纪之交报刊上刊登的向司令员与夫人张玲的有关访谈文章收集起来,汇编成《同唱革命歌》一书,此书具有史料价值、审美价值,自然更有教育价值。

目录

序: 并肩走在春风里

将军的传奇人生

激情燃烧的岁月

夫妻同唱抗战歌

三次当司令的名将

母亲送我当红军

一棍救了数十命

三军会师尽开颜

长征精神永存

长征精神应传承给每个炎黄子孙

让我们一同感悟长征精神

当红军,他没想过当英雄

老将军赋诗忆当年

抚今追昔勿忘历史

胜利建立在脚板上

以智取胜的三场伏击战

依靠人民,我们迎来了胜利

让“铁军雄风”代代相传

老将军忆抗战岁月

向守志和第44师

参加歼灭大陆国民党军最后一仗: 西昌战役

驰骋千里平匪患

激战西方山

难忘那“跨过鸭绿江”的岁月

将军50年后慨言谈抗美援朝

回忆英雄邱少云

正义战争必胜

讲述第二炮兵的创立

大漠弯弓射天狼

向守志两任二炮司令员

将军本色岂止在战场

八年中,他两度担任二炮司令员

日思夜想,我的老首长

深情忆小平

19年后同道一声:“小平,您好!”

语重心长话奉献

司令员教我带好兵

银发将军多壮志

我又带上了“娃娃兵”

热心慈善的老将军

老将军的桑榆情怀

书画凝聚将军情

“蓝军司令”诞生经过

锻炼为现代战争

与时俱进学无止境

将军永葆朴素作风

老将军话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优良传统永远不能丢

老将军深情寄语办报人

把余热洒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跟踪将军的人生足迹

老将军的养生之道

不平凡的女性

忘敌必危

愿把终生献给党

后 记

试读章节

1965年9月,向守志由西安炮院院长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他上任不久,“文革”开始。

烈火识真金,坦荡见忠诚。向守志忠于真理,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的崇高品格,在十年“文革”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1967年4月下旬,“炮院”部分群众因对江青的有关讲话有不同意见,到国务院与“中央文革”联合接待办公室上访,同参加接待工作的干部发生冲突。当时,军委分工负责“文革”工作的领导同志打电话给炮兵负责人,让派一位领导干部将这部分群众劝说回去。炮兵的主要领导指派向守志副司令员出面调解。向守志做了认真细致的工作,妥善地解决了问题,将这部分群众劝说回到了工作岗位。本来这是做了件好事,但后来被林彪一伙颠倒黑白,给向守志戴上了一顶“冲击中央文革”的大帽子,并作为打倒向守志的“罪状”之一。

紧接着又发生了另一件事。1967年6月20日晚,向守志从云南导弹基地检查工作刚刚返京,就接到通知,去炮兵礼堂观看《长征组歌》的演出。这原本是件很正常的事,谁料却又一次触疼了林彪、江青两个反党集团的神经,竞被扣上一顶“目无领导”的帽子,成了后来被打倒的又一条“罪状”。

1967年7月,向守志被任命为第二炮兵司令员。林彪背后搞阴谋,授意叶群给有关人员打电话说:“向守志不是我们的人,靠不住,要想办法整他的材料,打倒他。”炮兵中别有用心的人乘机向林彪、江青邀功,于是,几条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到向守志头上,颠倒是非,栽赃诬陷,把成绩变成罪状,并伪造了一个所谓的“叛国投苏”案,向守志任职仅43天就被撤销二炮司令员的任职命令,而且被打成“反革命分子”,并遭受了非人的折磨。

后来,向守志又先后被押送5个农场监督劳动。他的岳母文丽卿和爱人张玲以及4个孩子受到株连,被赶回四川老家的农村。一别4载,互不知下落。

在农场,向守志被关禁在“牛棚”里,“牛棚”四面透风,棚顶破损。雨天漏雨,雪天落雪。夏季不准挂蚊帐,蚊叮虫咬;严冬只给一条薄棉被,冷风刺骨。向守志在奇冤和困苦中熬过了5个春秋,自始至终坚持原则、坚持斗争、坚信革命真理必定战胜邪恶。直到林彪摔死在蒙古的温都尔汗后向守志才走出“牛棚”。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向守志在政治上得到彻底平反。

1974年,叶剑英元帅亲自过问“文革”中向守志被撤销二炮司令员职务一案,澄清了林彪、江青一伙的诬陷。1975年春,向守志恢复第二炮兵司令员职务,并担任党委第一书记。这期间,他同政委陈鹤桥和二炮党委的其他同志,认真贯彻1975年军委扩大会议精神,学习邓、叶首长重要讲话,对照检查二炮各级领导班子、机关、部队存在的“软、散”和“肿、散、骄、奢、惰”的问题,认真地进行整顿,在抓好思想政治建设的同时,狠抓导弹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的研究,组织建设和导弹基地的勘察、定点、施工、战备等工作。

1976年初,“四人帮”批邓反右。3月下旬,向守志在二炮司令部通信部的会上让秘书拿来邓小平、叶剑英同志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文件,针对二炮存在的有关问题和大家一起学习领会邓、叶首长讲话。向守志说:“我在通信部和同志们进行了学习,这两个讲话对部队建设有利,是正确的。”这期间,在北京三座门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张春桥多次点名批评二炮“批邓不力”。有一次在只有各军兵种司令员参加的会议上,向守志正按稿件发言,张春桥板着面孔说:“不要念了,向守志你不批邓还讲什么?”

1976年10月,“四人帮”垮台。向守志同政委陈鹤桥与党委全体同志,迅即率领二炮官兵投入了揭批“四人帮”的斗争。《解放军报》于1977年3月20日在第一版以黑体大字,通栏报道了二炮揭批“四人帮”的消息:《二炮怒火燃,齐轰“四人帮”》。

1988年,我军恢复评衔授衔时中央军委给向守志的评衔鉴定上这样鉴定:“在重大问题上敢于坚持原则……”这是对向守志将军恰如其分的评价。

P9-10

序言

我与向守志同志早就相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我任福州军区政委,我们经常在北京参加中央和军委召开的重要会议上见面。他高大的形象、真诚的笑容、宽广的胸襟、深刻的见解,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5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福州军区与南京军区合并为新的南京军区,向守志任司令员,我任政委。从此,我们并肩在一起,担起带领千军万马屏障东南的历史重任。面对两大军区在合并中可能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我们以“大局、信任、友谊、谅解、支持”规范自己的言行,处理好各种问题和各方面的关系。两大军区在合并过程中都坚持这样做,各项工作都进行得比较顺利,受到军委、总部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两大军区合并后,首要的任务就是稳定部队,增强团结,安定人心。我们共同商量确定军区党委召开扩大会议,认真贯彻中央军委关于精简整编的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要求合并先合心,领导作表率,服从大局,形成全力,带好部队,以合并促进军区部队各项工作的开展。接着,南京军区党委又召开七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向全区指战员发出“集中主要精力,用三年时间打牢基层建设基础”的号召,把基层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会后,军区党委大力加强基层建设的决心,变成了各级领导的自觉行动。作为军区的主要领导,我们坚持以身作则,深入部队,注重抓基层,打基础,指导部队加强全面建设。我们先后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考察了包括“红军团”、“济南第二团”、“叶挺团”、“洛阳营”、“临汾旅”在内的54个团级以上单位,还考察了“南京路上好八连”、“鼓浪屿好八连”、“硬骨头六连”、“红色尖刀连”、“勤俭创业修理连”、“王杰班”以及爱兵模范王克勤等英雄人物所在连队。我们还走访了地方领导,看望了老红军、老八路、老新四军。到1989年年底,全区连队大致抓了一遍,促进了部队的全面建设。

正是在这些并肩战斗的岁月里,我们增进了了解,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在军区党委班子里,守志同志是老红军,1966年就任第二炮兵司令员。他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抓得实,既有领导才能,又富有人格魅力,是我们德高望重的好“班长”。我们有事总是先在一起商量,统一意见后再和其他班子成员通气,最后在会议上形成决议。我们在一起非常默契,工作非常愉快。机关和部队同志评价,我们这一届领导班子既是创新的班子,更是团结的班子。

我们深知,两大军区合并后的南京军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部队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军事战争准备和全面建设必须抓紧再抓紧。我们经常夙夜难眠,按照军委要求精心谋划如何把军事训练摆上战略位置,深化部队军事训练改革,提高部队的整体素质和合成作战能力,实现部队战斗力的全面提升。在精心指导、反复打磨的基础上,军区总结、推广了某师战术训练改革的经验。总部在该师召开了全军部队战术训练改革现场会,推广了某师深化战术训练改革的经验做法。

我们和军区党委一班人在大抓部队建设的同时,带领军区部队积极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和公益事业建设,参加抢险救灾,为新时期的“双拥”工作增添了新形式、新内容、新经验。向司令员多次指示部队大力支持地方重点工程建设。其中驻闽某团参加援建的国家重点工程福马公路双线隧道施工,许多年来,一直被传为美谈。这个团不负众望,全面发扬邓小平同志倡导的“五种革命精神”,至1987年7月,出色地完成了当时中国最长的公路双线隧道的施工任务。中央军委给驻闽某团记集体一等功。总政治部给向守志司令员和我来电,赞扬参加福马公路双线隧道工程建设部队是很好的典型。福建省委老书记项南几次到现场视察,夸奖这个部队太好了。1986年春节,军委副主席杨尚昆亲临工地视察,并亲笔为“鼓山隧道”题词。1987年7月26日,我与向守志司令员、福建省委书记陈光毅一起出席了主体工程竣工试通车典礼,沿着新修建的福马公路检阅了施工部队,亲切看望了施工部队的指战员。

向守志司令员十分关心年轻官兵的成长进步和学习成才,着力抓好部队学习科学文化、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驻浙江金华某师,贯彻落实军委主席邓小平关于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指示,探索出一条军地两用一体化训练的路子。我们经过调查研究全面了解,认为这个师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推广。1986年5月25日,军区在该师驻地召开军地两用一体化训练现场会。我们共同主持了这次会议,在会议上先后发言,介绍某师训练中政治工作的做法和启示。总政余秋里主任在会上讲话,号召全军普遍推广某师军地两用一体化教育训练的经验。

1990年5月,中央军委决定南京军区领导班子调整,我与守志同志同时退居二线,我们共同表示,军委对军区老班子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这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这几年军区部队取得一些成绩,应归功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军区各级党委、机关和全区指战员的共同努力;我们衷心希望在军区新的领导班子领导下,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为军区部队全面建设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征尘未洗,又投入了新的战斗,一颗老战士的心,永远为国为民而跳动。1991年夏,苏皖两省遭遇特大洪水;1998年国家遭受百年未遇的洪水自然灾害;2003年夏,淮河流域爆发特大水灾;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大地震……我们都一起捐款捐物。一分捐款一份情,一件衣物一份爱心,寄托了我们的“希望”之情、“希望”之爱。“5·12”地震发生后,为鼓励灾区人民振作精神、重建家园,一批词曲作家邀请守志同志题写了《与你同在》11首抗震救灾歌曲,激励了广大军民团结抗灾的士气。

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之后,我们经常一起参加在南京梅园新村和住地街道、社区、学校举办的军民“双拥”共建活动。1994年以来,我们都应邀担任了江苏省扶贫协会顾问、江苏省慈善总会顾问、南京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等荣誉职务,承担了一些为社会服务的工作。我们离休后,经常练习书法。如今,守志同志已91岁高龄。他笔耕不辍,已经出版了数十万字的《向守志回忆录》和《军中记言》两本书。

人生好比马拉松。向司令员一直在全力奔跑,从来都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正像一首传唱了几十年的歌所唱的那样“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爱锻炼,爱唱歌,在参加军区纪念建军八十周年歌咏大会上,唱起《我们在太行山上》,还是那样精神抖擞,歌声嘹亮。他在职时忙,离休后一样忙。但再忙,我们都彼此牵挂在心。节假日,我们都要通通电话,互致问候;每次外出,我们都和在职时一样,总会互相打个招呼,回来时也少不了相互告诉一下。我们还和在职时一样,心从来没有分开过。

向司令员的原秘书方国书是个有心人,他将世纪之交报刊上刊登的向司令员与夫人张玲的有关访谈文章收集起来,汇编成《同唱革命歌》一书,此书具有史料价值、审美价值,自然更有教育价值。这些文章,有些我在报纸上已经读过,有的是第一次看到,生动真实,非常感人,也唤起了我对我们并肩战斗在火红岁月里的美好回忆。读书如读人,阅读这本书,感觉像行走在春天里,有一种美好的感受,而且在增进对向司令员与夫人张玲这对革命伴侣的了解中,对革命理想、信念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先读为快,也算是序言吧!

2008年7月于南京

后记

向守志将军与夫人张玲是德高望重的革命老前辈,共同‘的革命理想使他俩相识、相爱在太行山革命根据地,一位是英勇善战的八路军团长,一位是英姿飒爽的太行女县委书记。在革命的征途上,他们互敬互爱、互帮互学、共同进步。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他们都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对党无限忠诚,对社会主义无比热爱。他们是一对革命伴侣、一对恩爱夫妻、一对受人尊敬爱戴的革命老人。

我有幸于1996年4月至2005年8月任向守志上将秘书。在首长身边工作近10年的时间里,深感他们既是可亲可敬的革命前辈,又是充满爱心、慈祥、和蔼的长者。我从两位革命前辈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他们的崇高品德、精神风范和艰苦朴素的作风使我备受教育、鼓舞和鞭策。在《向守志回忆录》、《军中记言》两本书出版之后,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把这些年来军内外报刊杂志上刊登过的采访首长、阿姨的有关文章收集起来,汇编成《同唱革命歌》一书,以此奉献给我最尊敬的首长——向守志上将和张玲阿姨。我在策划这本书时,首长和阿姨一直很关心、很支持,因二老接受采访的作者较多,他们俩一再表示要特别地感谢书中的所有作者,如果没有他们的采访,这本书是不可能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的。因此,在《同唱革命歌》一书出版之际,我衷心祝愿两位革命前辈生活愉快,健康长寿!向所有的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也希望广大读者能从字里行间品味出革命的道理、做人的真谛,受到革命传统的教育启迪和熏陶。

在这本书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了许多领导的重视和关怀,原南京军区政委傅奎清中将欣然为本书作序;得到了李永春、朱清泽、龚志聪、葛逊、胡忠红等老同志、老朋友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上海人民出版社丁荣生社长和《新民晚报》记者张黎明的大力支持,得到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任学刚同志热心帮助和修饰文稿;蚌埠军分区参谋王海舟同志承担了书稿的打印任务;我的妻子胡玉枝也帮助我一遍又一遍地校对书稿,令我十分感动。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和差错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不胜感谢之至。

方国书

2008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同唱革命歌(向守志将军和夫人张玲访谈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国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80409
开本 16开
页数 2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5
173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25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2: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