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尝沧桑的唐陵保留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映照着李唐社会的重大变革,极富研究旨趣。遗憾的是,唐陵制度在典章坟籍中的记载却寥若晨星,语焉不详。幸有多年的田野考古工作,使得逼近其原貌成为可能。藉此,参较相关史载,或能钩沉发覆,对唐陵做一历史考索。
本书以唐陵布局为切入点对唐陵制度进行探索,并成功地将唐陵布局的空间跟帝国的统治秩序相联系。书中别开生面地以政治史、制度史背景,在动态的过程中展开考古学研究,从而大大拓展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图书 | 唐陵的布局(空间与秩序) |
内容 | 编辑推荐 饱尝沧桑的唐陵保留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映照着李唐社会的重大变革,极富研究旨趣。遗憾的是,唐陵制度在典章坟籍中的记载却寥若晨星,语焉不详。幸有多年的田野考古工作,使得逼近其原貌成为可能。藉此,参较相关史载,或能钩沉发覆,对唐陵做一历史考索。 本书以唐陵布局为切入点对唐陵制度进行探索,并成功地将唐陵布局的空间跟帝国的统治秩序相联系。书中别开生面地以政治史、制度史背景,在动态的过程中展开考古学研究,从而大大拓展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内容推荐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和翔实的考辨,以唐陵布局为切入点对唐陵制度进行探索,并成功地将唐陵布局的空间跟帝国的统治秩序相联系。认为其核心精神是“斟酌汉魏,以为规矩”;唐陵布局及其变化蕴含着帝国的政治及礼制;而汉魏至赵宋帝陵制度延续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则体现着共同的政治伦理,是传统社会共同的历史文化精神影响的产物。本书别开生面地以政治史、制度史背景,在动态的过程中展开考古学研究,从而大大拓展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目录 序 致谢 绪论 一 天子凶礼与唐陵制度 二 唐陵研究的空间 壹 四个陵区 一 唐陵的分类 二 陵区的成因 贰 关中唐陵陵地秩序 一 宗庙礼与陵地秩序 二 关中唐陵陵址的选定 三 吕才与《阴阳书》 四 陵地秩序的讨论 五 余论 附一 西汉帝陵陵地秩序 附二 巩县宋陵陵地秩序 叁 结构与名称 一 释陵 二 神道/御道 三 陵园 (一)司马院 (二)寝宫 (三)蠕垣 (四)下宫与陵署 四 地下部分 (一)埏道 (二)墓门 (三)墓室 (四)梓宫 五 小结 肆 陵园布局的分类及演变 一 陵园的分类及演变 二 “乾陵式”布局的形成——以乾陵为中心 三 小结 伍 昭陵六骏与十四国君长像 一 修筑的时间 二 君长像和六骏的意蕴 三 君长像和昭陵六骏的来源 陆 唐陵陪葬墓地布局 一 陪陵制度的颁定 二 昭陵陪葬墓地布局 (一)调查与研究 (二)昭陵陪葬墓地布局分析 三 桥陵陪葬墓地布局 (一)桥陵陪葬墓名位考辨 (二)桥陵陪葬墓地布局分析 四 唐陵设计思想 五 唐陵陪葬制度渊源 六 小结 附三 陵墓与政治——以永固陵与北朝帝陵为例 一 平城北部方山一带形胜 二 选址方山 三 胡汉杂糅的永固陵 四 永固陵对北朝陵墓的影响 后论 参考文献 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唐陵的布局(空间与秩序)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沈睿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5144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7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35 |
出版时间 | 2009-04-01 |
首版时间 | 2009-04-01 |
印刷时间 | 2009-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3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78.84 |
丛书名 | |
印张 | 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9 |
宽 | 156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