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描绘了自1942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主导潮流的形成与变革历程,力图阐释现代性激进化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文学形成的互动关系;揭示80年代改革开放促使中国文学广泛吸收西方现代思潮发生的深刻变化;呈现90年代以来的文学创新流向与多元化的错综格局。

全书包括了绪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方向与革命、建国初的文学运动、现实主义理论源流及其斗争等二十章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描绘了自1942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主导潮流的形成与变革历程,力图阐释现代性激进化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文学形成的互动关系;在政治与审美的紧张关系中去呈现中国当代文学艰苦卓绝的自我创造;揭示80年代改革开放促使中国文学广泛吸收西方现代思潮发生的深刻变化;呈现90年代以来的文学创新流向与多元化的错综格局。本书视野开阔,以论带史而富有整体气势,语言清峻而犀利,展现出一种崭新的文学史风格。

目录

绪论 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1

一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分期乃

二 当代文学史的性质和叙述观念/9

三 寻求必要的理论参照体系/14

四 现代性与“历史化”/17

第一章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方向与革命

文学的范例/24

一 启蒙运动与革命文学/25

二 革命文艺方向性质的确立与主体的建构/32

三 解放区革命文艺创建的美学范例/38

四 革命文学的历史本质与生活细节问题/43

第二章 建国初的文学运动/53

一 第一次文代会及革命文学的历史确认/54

二 在主流边缘的胡风与沈从文/58

三 关于对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63

四 对电影《武训传》和《(红楼梦)研究》的批判/65

第三章 现实主义理论源流及其斗争/73

一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中国的起源与扎根/74

二 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与文艺批评活动/80

三 左翼阵营对胡风的批判/85

四 对胡风“反党集团”的批判/89

第四章 农村阶级斗争的文学图谱/93

一 农民作为当代文学主体的地位/94

二 赵树理的创作:在观念与本真的生活之间/99

三 历史地与经验地把握乡土中国/104

四 《创业史》:现实主义的典范之作/108

第五章 革命历史叙事的兴起/113

一 重写革命历史的现实依据与现代性动机/114

二 革命历史的重现:宏大场景与英雄气概/117

三 历史的奇迹化:革命传奇与英雄主义/121

四 历史化的叙事与文学的品质/126

五 英雄化与革命传奇:《红岩》/132

六 回避现实的企图:重写历史或边缘性的写作/135

第六章 “双百”方针及其对文学的影响/140

一 “双百”方针的背景与形成/140

二 现实批判性:反官僚主义的文学/147

三 情感的多样性:《洼地上的“战役”》、《红豆》与《百合花》/152

四 具体化的革命史及其个体化/156

第七章 集体想象中的超我表达/169

一 超我的颂歌:时代的代言人/169

二 在自我与时代之间:困境中的自由/180

三 小我的表达,有限的情感流露/188

四 新民歌运动:艺术的祛魅/192

第八章 “十七年”的话剧、散文与儿童文学/197

一 突显时代精神的话剧创作/198

二 风云变幻中的散文创作/209

三 时代夹缝中的儿童文学/216

第九章 “文革”时期的文学/221

一 “文革”的发生与政治化的文学/221

二 “文革”时期的红卫兵文学/228

三 “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232

第十章 “文革”后的伤痕文学及其反思性/240

一 伤痕的展示:拨乱反正后的历史反思/241

二 伤痕的确认:修复历史及其主体/246

三 王蒙的寸草心:对“文革”后的独特反思/252

四 伤痕的深化:人性论与人道主义/257

第十一章 朦胧诗开启酌精神向度/265

一 “地下”的状况与《今天》的诞生/266

二 “三个崛起”与对现实的“回答”/268

三 朦胧的明朗化:从自我到历史/时代/274

四 “归来的诗人”群体/278

第十二章 历史选择中的改革文学与知青文学/289

一 时代主体的塑造:开拓者家族/290

二 现实的期望:改革攻坚战/292

三 知青文学:归来的迷惘/295

四 时代的精神镜像:超越的理想主义/301

第十三章 应对西方潮流的现代派与寻根派/308

一 现代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308

二 现代主义的引介与争论/312

三 现代主义在叙事文学方面的表现/317

四 寻根文学的源起及其代表作/321

第十四章 先锋派的形式变革及其后现代性/338

一 变革的前行者:莫言、残雪、马原/339

二 先锋派的简要历史寻踪/345

三 90年代:先锋派的转向与撤退/355

四 先锋小说的后现代性/361

第十五章 历史祛魅时期的新写实与晚生代乃68

一 王朔的出场与90年代初的文学语境/369

二 新写实:原生态与认同生活现实/377

三 晚生代与当下生活的奇观性/388

第十六章 女性主义写作表征的文化与美学意向/398

一 历史叙事中的女性经验/399

二 自我内在化的女性话语/412

三 时尚前卫的女性写作/423

第十七章 转向语词与叙事的第三代诗人/430

一 第三代诗人的创作流变/431

二 90年代中国诗人在海外的创作/455

三 90年代以来的女性主义诗歌/465

第十八章 新时期以来的话剧、散文与儿童文学/475

一 新时期以来的话剧:现实、实验与小剧场/475

二 新时期以来的散文:个人叙述与宏大历史/487

三 新时期儿童文学:从传统的回归到现代性的延续/509

第十九章 多元分化与“后文学”时代的到来/521

一 多元分化格局与个人化写作/521

二 自在写作的边缘空间/535

三 “80后”与网络写作/545

第二十章 乡土叙事的转型与汉语文学的可能性/555

一 传统精神与审美的重建:《白鹿原》与《废都》/556

二 现实主义的多样性与乡土叙事/565

三 本真倔强的乡土叙事/576

四 新世纪的乡土叙事与本土化问题/583

后记/59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晓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144794
开本 16开
页数 5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83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6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7
丛书名
印张 3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56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4: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