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写给儿童教育工作者、家长和政府官员看的书。
作者用轻松的话,讲深刻的事。
全书处处流露“儿童第一”的本位思想,传达作者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以及对儿童问题的深切关注和深刻认识。文字质朴细腻,是一本每个人都愿意去看、看得明白、看完后还能管用的书。
图书 | 儿童空间--童年无法重来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写给儿童教育工作者、家长和政府官员看的书。 作者用轻松的话,讲深刻的事。 全书处处流露“儿童第一”的本位思想,传达作者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以及对儿童问题的深切关注和深刻认识。文字质朴细腻,是一本每个人都愿意去看、看得明白、看完后还能管用的书。 内容推荐 本书展现的是一位儿童教育工作者、服务者及年轻的妈妈眼中看到的、脑中思考的儿童空间问题,由“儿童空间大有问题”、“谁对儿童空间负责”、“和儿童在一起”三个部分组成,重点围绕政府、教师和家长在儿童空间问题上应担当的责任、具备的资质展开讨论,同时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面临的困惑和问题给出了善意的提醒与积极的建议。本书能给家长和教师在处理儿童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一些启发,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长空间。 目录 序 前言 为儿童做事是一种福气 儿童空间大有问题 我们对空间的追求 “共享空间”的启示 农食住行皆空间 公交车上找位子 儿童空间现状堪忧 总不放心 老生常淡 过优不及 关注六大儿童空间 生存空间 政策空间 服务空间 活动空间 心灵空间 发展空间 谁对儿童空间负责 “儿童第一”的政府 领导和儿童,究竟谁大 小要形式主义 一个消防宜传日 儿意学艺中心 暑假生活准安排 为儿童服务的资格 务实的政府规划 “深思熟虑”的教师 好学校和好老师 自治和法治 教师之于儿童 学校之于教帅 “无人替代”的家长 资质和执照 安全为本 健康为要 心灵为重 和儿童在一起 学生工作室的故事 为了马尼干戈的孩子 “TwinBooks”双子书的故事 我们给了儿童什么 幼儿园老师对家长说 孩子对家长说 后记 试读章节 儿童空间的现状与我们的想象相差甚远,造成“小孩子,大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 我们中间有很多人,他们疯狂地、片面偏执地追求物质和利益,在这样的每一天中,在所谓“爱”的名义下,儿童空间被不同程度地压缩,再压缩。假如儿童空间逐步缩小的客观现实不引起我们所有人足够的关注,得不到彻头彻尾的改变,儿童空间即将在不知不觉中消耗殆尽,当代儿童的童年将带着遗憾瞬间离去,无法重来。终究这些儿童将携带着在童年无法得到满足、无法获得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的种种“伤”和“痛”,进入社会,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痼疾”。 儿童空间现状不容乐观,每一件事情都触目惊心,后果不堪设想。 总不放心 “三鹿奶粉事件”只是掀开了政府对食品卫生安全监管的“冰山”一角,我们中的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去哪里买、买什么东西回去弄给孩子吃,才能够吃得心安。天然、健康、安全的食物是不是只有自己播种、自己收成才是放心的?牛肉、猪肉相继出了问题,进口的和本地产的都没有逃脱。进口的感染疯牛病,本地的不法商贩会昧着良心把死猪肉当活猪肉卖,利欲熏心,哪管别人死活。那一块块看似新鲜的肉,不管是在大型超市里的,还是农贸市场里的,即便是敲了检疫合格章的,不也照样被查出是敲了造假的章?我们当然可以说,这只是一小部分人在这样做,大部分我们还是可以放心的。但是谁能够站出来保证我们今天上街去买菜,就肯定碰不到这样的不法商贩呢? 为能够卖个好价钱,为了致富,人们会做出很多让人瞠目结舌、闻所未闻的事情。比如,给黄鳝吃避孕药,这样可以让它们长得足够粗壮:用漂白剂把乌贼漂白,让它们看上去更加好看:用硫磺熏小黄鱼,让它们看上去足以冒充野生的小黄鱼;往西瓜里注射糖精水和红色素,以增加西瓜的糖分和重量:用装化工原料的废弃铁皮桶烘烧饼:用劣质和反复使用的油煎炸油条,而且为了使油条松松胖胖的,竟然往面里添加洗衣粉…… 有一次,我去一家超市购买酸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秘密”:超市往往把最不新鲜的、快到保质期的产品放在货架的最外面,把当天刚生产的藏在最里面。由于当时这个品牌酸奶的左右还整齐地码放着很多其他品牌的奶制品,要不是我一心想找最新鲜的,拨开“重重包围”,伸手往里“掏”了进去,这才找到了当天生产的新鲜酸奶,不然准保上当了。儿童贴身穿的服装面料是否全棉不得而知,我们购买时往往只能凭手感和经验来判断,如仅仅凭借儿童服装标签上提供的织物成分信息,家长一定会花大价钱买到并非好质地的服装。而服装面料上是否含有甲醛,却是我们无法凭经验来判断的……所有这些安全的问题还不包括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优质水源的减少这类我们身为普通儿童教育工作者和普通家长根本无法为我们的儿童把事情完全逆转过来的大环境。 最近的一项“上海市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基本情况调查”数据显示:现在上海的家长每天接送孩子上学和放学所花费的时间,小学生一共为41分钟,初中生一共为32分钟。而据我所知,我的身边就有很多家长为此花费的时间远比该调查显示的时间要多得多。原因有二,其中首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让孩子独立上学、放学,做家长的不放心。这个现象直指儿童的安全空间。现在普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是整个家庭的延续和幸福。目前的社会治安和交通安全还没有达到一个让家长彻底放心的程度。即使有些孩子住得离学校很近,家长还是会每天接送。交通安全、人身安全始终困扰着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哪里像我们儿时脖子上挂把钥匙,就可以独自上学、放学回家那么逍遥。原因之二是很多家长想方设法让孩子挤进名校,而名校不可能恰好就在家边上,于是我们不惜每天在接送孩子的事情上花费时间和精力,更是牺牲了孩子最为宝贵的睡眠时间和游戏时间,代价惨重。 孩子的事情,总觉得不放心。 不是我们太操心,也不是我们瞎操心,而是社会尚缺少诚信和监管,政府的很多措施抓得不够,或者是还没有马上见效。总觉得不放心,让我们不得不多长几个心眼,因为我们若是缺心眼,苦的就是我们的孩子。 P22-25 序言 斌荣是我的朋友,和她的交情缘于《学生计算机世界》报的合作。那时,我对她的了解仅限于工作上。她当时是这份报纸的执行社长,为办报这份苦“差事”花去很多心思。她是个坚定的人。一个会做事的人。 她从学校毕业后成为教师,到现在从事出版工作,变换过不少岗位,虽然始终在中国福利会这个著名的儿童文化教育机构工作,却有这样一个身份始终贯穿其间,那就是一名儿童教育工作者,也就因此对于儿童的事情,她会格外地多一份关切,多一份领悟。十几年的儿童文化教育的经验经历积累和沉淀,经过梳理和提炼,有了这样一本书,也是一种必然。 儿童发展涉及的诸多问题,若究其根本,则往往回归到“如何换位思考”、“如何以人为本”的基点,这些根本性的东西往往在很多人急功近利的每一天中,被搁置在一旁。才艺、分数、考试、升学成了教育追求的目标,道德良知、社会责任心、人文精神等被推到了教育视域之外:教师习惯于大权在握、耳提面命、一锤子定音,偏离了“传道、授业、解惑”和“平等合作伙伴”的角色。“童年无法重来”。有必要对儿童教育进行深刻反省,并促使其回到教育本源:把实施快乐的启蒙教育、形成儿童良好的品德、培养儿童适应社会所需要的能力作为我们任何行动的前提和基调。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空间,这个空间自然包括我们自己。在这个问题上,这本书对很多人,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教育管理者、教师都是一种警醒。 为一本关于儿童问题的书作序,说实话一开始我是很担心的,颇有些顾虑。一是怕书写得太泛,太平淡,于世人无甚启发:二是同类图书我也看了不少,大都人云亦云,东拼西凑,完全没有个人的见地。看了斌荣的这部书稿,我惊讶于她平时不为我熟知的另外一面。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用灵动、真实、质朴的笔触,把这个关于儿童空间的话题慢慢展开,娓娓道来。在她的笔下,儿童空间这个严肃的话题,时而因她对于儿童的喜爱变得幽默风趣,时而因她对于成人世界中的种种愚蠢言行的愤慨而予以尖锐抨击。正如书的封底上所说的那样:“作者用轻松的话,讲深刻的事。” 这书里讲的一些道理,相信很多教师特别是家长会有所体认,并从中获得处理儿童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我想欣赏这本书的家长最大的收获莫过于从此有了一个可以商量儿童问题的朋友,她会袒露心扉、设身处地。以共同生活者和伙伴的面貌出现。我的建议是,记住她那个印在封底勒口上的工作邮箱,有关儿童的事情可以和她商量,因为她是那种把每一个儿童的发展都当作是自己家孩子那样认真对待的、善良和智慧的人。 后记 即将完稿之际,适逢学校开学,每每这个时候,大都会有关于儿童的新政出台,今年也不例外。我们在拍手赞同之余,更多是由衷的期望,希望好政策不要到了我们孩子所在的学校就转了弯、变了味了。更多的是冷静,无论外部环境怎样地变化,无论是往好里走,还是不如以往,我们还有我们自己。 在政府职能岗位上的,我们用好手里为儿童服务的权限,为儿童扎扎实实地做点事情:在学校担任教师的,我们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别做对不起孩子、辜负他们的事情;更多的是做家长的,全心全意地履行我们的爱,毕竟儿童的童年是那么短暂,不要让孩子的童年在我们的手里白白地流走,不痛不痒,无声无息。这样的努力是任何时候都为时不晚的,不要让我们停留在过去,为没有好好珍惜和儿童相处的时间而遗憾,为错过了儿童最好的发展时机惋惜,从现在开始,从这一秒开始,为儿童做事吧,那是于自己、于家庭、于社会都很了不起的事情。 好好修炼自己吧,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每一个的成就,每一次对于社会的贡献,也将成为儿童空间的一部分。儿童会为我们骄傲和自豪,而因此更加发奋。 因为,我们从来都不愿意让彼此失望。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儿童空间--童年无法重来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斌荣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284828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8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08 |
出版时间 | 2009-04-01 |
首版时间 | 2009-04-01 |
印刷时间 | 2009-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5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61 |
丛书名 | |
印张 | 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0 |
宽 | 143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