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界著名建筑的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一幢建筑的内涵其实更为丰富,它的创意、历史和传承,都构成了它的人文内核。可以说,人文是建筑的强大支撑力。

每一幢摩天大楼的背后,都有着动人的人文故事。真正有生命力的建筑,大凡都是从人文中生长出来的。因此在历史长河中,才能够得以传承。

内容推荐

每一幢摩天大楼的背后,都有着动人的人文故事。20世纪20-30年代经济大萧条期间,建筑史上诞生了一个奇迹:建筑者仅用了一年零45天便建成了102层、高达381米的帝国大厦!而且其质量之优,以至于1945年7月,一架迷航的美国陆军轰炸机不幸撞上帝国大厦,它也竟然纹丝未动……不过,它却屡屡遭到电影导演们的“戏弄”:《金刚》中,那只巨大的猩猩爬上大厦顶端,最后从塔尖处坠下,轰然倒地;《独立日》中,它惨遭入侵的外星人飞船摧毁。不过在《西雅图夜未眠》中,它却把浪漫发挥到了极致,成就了一场美好的爱情……

真正有生命力的建筑,大凡都是从人文中生长出来的。因此在历史长河中,才能够得以传承。特莱维喷泉如此。蒙巴纳斯的咖啡馆如此。帝国大厦也如此。

目录

第一部 时光的掠影

 方尖碑传奇

 欢乐之源:喷泉趣谈

 盛开的水花:世界经典喷泉

第二部 法兰西之光

 欧洲最后的都市乡村:蒙马特

 蒙巴纳斯的盛宴:巴黎文化咖啡馆

 日维尼:莫奈的两个花园

第三部 摩天狂想曲

 现代巴别塔:摩天大楼的故事

 摩天大楼与大众文化

 星条旗下的梦想:纽约摩天大楼的往世今生

 建造里程碑:帝国大厦的故事

试读章节

尼罗河畔,象征阳光的方尖碑

方尖碑是一种高大的四边形纪念碑,通常由一块巨石切割而成。1911年出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这样写道:“现存最早的神庙方尖碑,是(古埃及)第十二王朝时竖立在太阳之城的森乌塞特一世(公元前1917-前1872)方尖碑”(高约20.7米)。

古埃及人把方尖碑称为“Tejen”,原意为“保护”或“防卫”。他们认为,这种针状的方尖碑能刺破云层,消解有形或无形的暴风雨所聚集的负性力量,于是便将其安置在神庙前面,作为石化的光线之象征。而现在英语中的“方尖碑”(obelisk)一词,则源于希腊语中的“obeliskos”(原意为“用于烧烤的叉子”)。方尖碑通常为四边形独立形体,由两大部分组成:碑身与尖顶。碑身是一块长长的巨石,且底部大于顶端,由下朝上逐渐变细,笔直竖起,顶端为金字塔形,象征着阳光光线,古埃及人常常用黄金片将其覆盖起来,据说那闪耀的金光便可刺破乌云,逢凶化吉。碑身通常四面都刻有铭文,有的金字塔形尖顶的某些部分还刻有浅浮雕。

古埃及人通常将方尖碑成双成对地置于太阳神——“拉”的神庙前面的开阔地中心。据推断,至少在公元前3100年以前,方尖碑就作为一种神圣的巨石建筑出现在太阳之城的神庙中(太阳之城是埃及古城,位于开罗以北的尼罗河三角洲,为古埃及人举行祭拜太阳神的活动中心)。这种纪念碑像金字塔一样,与古埃及人对太阳的崇拜息息相关,象征着古埃及人崇拜的太阳神——“拉”所拥有的稳定与创造性力量。古埃及人相信,太阳光线带来了生气勃勃的力量,它甚至可以穿透到坟墓之中,对死者的复活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在法老阿赫纳顿进行短暂的宗教改革期间,人们还认为方尖碑是太阳神变成的石化光束,太阳神就居住在里面。

罗马人入主埃及之后,十分迷恋方尖碑。他们把不少方尖碑运到了罗马,据为己有,以至于如今伫立在罗马的方尖碑竟然比存留在埃及的方尖碑还要多。罗马帝国在耶路撒冷的代理王——大希律王也模仿古埃及人,在犹太地区北部的宏大新城该撒利亚的竞技场上,竖立起了一座红色花岗石埃及方尖碑,但不久它便倒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后来考古学家在遗址上发掘出了那座方尖碑,将它就地重新竖立起来。公元390年,在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从埃及弄来了一座方尖碑,还专门建造了一个特殊基座,将它竖立在那里的竞技场上。在经历了十字军骑士时代和11世纪塞尔柱帝国的风风雨雨之后,这座方尖碑如今依然耸立在伊斯坦布尔的竞技场广场上。

在历史长河中,更多一些古埃及方尖碑从尼罗河畔流失到到世界各地,其中有分别流落到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的“两姊妹”方尖碑——“克莱奥巴特拉之针”,此外还有巴黎协和广场上的那座高达23米的方尖碑。目前,一共有28座诞生于古埃及的方尖碑现存于世界各地。还有一座方尖碑未切割完成,静静地躺在埃及阿斯旺地区的采石场中。

罗马,世界方尖碑之都

意大利罗马是古建筑之都,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方尖碑之都。耸立在这里的方尖碑大大小小,形形色色,一共有13座。这些方尖碑多半是在公元1世纪由罗马皇帝克服了种种运输困难,想方设法从埃及弄到罗马来的。当然,这里还不乏古罗马人模仿古埃及方尖碑的自制之物,但这些仿制品上面却没有铭文或象形文字。在古埃及,方尖碑本来具有深刻的宗教意义,同时也显示着法老的威严,而在罗马,方尖碑则成了权利与胜利的象征,多半用来修饰竞技场、神庙和坟墓,完全忽视了刻满古埃及方尖碑碑身的铭文。

中世纪时,一大批方尖碑不同程度遭到了损毁。教皇西斯托五世于1585-1590在位期间,下令将罗马城遗留下来的方尖碑逐渐修复,同时把一些方尖碑移到城中的枢纽地带,因此,他改变了罗马原来的特征,将它从中世纪城市转变成了巴洛克风格的城市。如今,在罗马的许多广场和其他公共场所,都能见到方尖碑的身影。

在罗马密涅瓦广场中心的圣母教堂前面,耸立着一座特殊的方尖碑,因为它的“身材”相对比较小巧,于是人们便称之为“密涅瓦的小鸡”(Pulcin della Minerva)。尽管它仅有5.47米,并不高大挺拔,可是它的造型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绝无仅有:整个碑身位于一头大象背上,仿佛是大象驮着方尖碑,那栩栩如生的形象吸引着众多游人。它的有名,还来自于它处于一个特殊位置——在具有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圣母教堂前面、鼎鼎大名的罗马万神殿后面。这座方尖碑原来是一对方尖碑当中之一,来自古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的城镇赛斯,由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公元244-311)弄到罗马来,安置在伊希斯神庙附近,后来湮没在时间的尘埃之中,直到1665年才重见天日,1667年,教皇亚历山大七世重新竖立在这里,选择了大象形象作为它的基座。而那大象雕塑,是由著名建筑师吉安·洛伦佐·贝尔尼尼设计、雕塑家埃科尔·费拉塔于1667年雕刻而成的。据说最初设计得比较纤细,但后来经过了重大修改,才形成了现在的样子。选择大象来做方尖碑的基座,据说还有一定的意义,那就是大象犹如坚实的大脑驮着的碑身上的铭文——只有坚实的大脑才能承受如此的智慧。而这对方尖碑中另一座,则流落到了乌尔比诺。

而在万神殿前面,还耸立着一座方尖碑。这座方尖碑原来也是一对,来自古埃及的太阳之城的太阳神——“拉”的神庙,来到罗马后被竖立在圣母教堂附近的伊希斯神庙,后来也被湮没了。1373年,人们在圣马库托教堂附近重新发现了它,将它竖立在卡比托奈山丘山上的天坛圣母堂东边,1711年,教皇克莱门特十一世下令将它移到万神殿前面的一个喷泉(由菲利波·巴里乔尼设计)上面,一直保留至今。它的姊妹——马蒂亚诺方尖碑则要矮得多。

自古以来,意大利人似乎就对方尖碑宠爱有加,可以说几近痴迷,他们不仅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从古埃及弄来了许多方尖碑,而且还自建了不少。自文艺复兴以来,意大利人自建的方尖碑频频出现在罗马的公共广场、私人花园和别墅中。位于罗马附近的托尔洛尼亚别墅中的两座方尖碑,就是这样的例子。1842年,别墅主人阿莱桑德罗·托尔洛尼亚亲王为了纪念他的父母,特意模仿古埃及方尖碑而竖起了两座崭新的大理石方尖碑,所用材料是从意大利北部马焦雷湖附近的采石场开采来的。不仅如此,阿莱桑德罗当时还突发奇想,一心要模仿古罗马皇帝把方尖碑从埃及用船运到意大利的运输方式,不惜耗费巨资,把这两块沉重的大理石材从意大利北部用船运送到了罗马,进行加工、雕刻成型后竖立在别墅中。更有趣的是,由于别墅内缺乏古罗马废墟,他感到与古罗马风情不符,又特意叫人为方尖碑设计了罗马废墟的背景。

古罗马还曾丢失过一座方尖碑,那座方尖碑原本是装饰古埃及生育和繁殖女神伊希斯神庙的,后来竟不知所终,到16世纪时才重见天日,美第奇家族声称它属于自己,于是便弄去安置在自己的别墅中,但后来在1790年,美第奇家族又将它转移到佛罗伦萨的波波利花园中,作为皮蒂宫前的装饰物。

P3-8

序言

歌德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种说法虽然很有道理,但其含义更多地指向建筑优雅的外形之美。一幢建筑的内涵其实更为丰富,它的创意、历史和传承,都构成了它的人文内核。可以说,人文是建筑的强大支撑力。

自古以来,人们就开始把人文融入到建筑中。早在几千年前的尼罗河畔,埃及法老就开始建造并竖立起了一枚枚方尖碑。这些埃及的统治者以太阳神为尊,将方尖碑作为太阳光线的象征。他们的人文在于宗教和信仰。在他们的人文中,那方尖碑可以刺破积累的乌云,消除异化力量。而到了罗马时期,罗马皇帝对方尖碑的痴迷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们不仅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从埃及弄来了各种方尖碑,而且还自制了不少。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教皇一心要把公元37年来到罗马后便沉睡了1500多年的方尖碑竖立在圣彼得广场上,可是凭当时的有限技术,就连大师米开朗琪罗也束手无策。最后还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建筑师丰塔纳挺身而出,靠自己的巧妙灵机才得以解决。他们的人文在于象征,或者纪念。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建筑如雨后春笋。那时,像贝尔尼尼那样的艺术大师们纷纷投身于建筑设计,留下了许多人文建筑杰作,并演绎出它们的公共性质——它们不再是以前那种封闭在某个花园或某座宫殿中的私人建筑,而成了大众均可瞻仰的尤物,这不能不令人感叹。罗马气势恢弘的特莱维喷泉的问世,把古典公共喷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喷泉的公共性演绎到现代之后,随着高科技的加入,人文性进一步加强——美国芝加哥千禧年公园中的皇冠喷泉,就把1000位芝加哥市民的脸谱投射到巨大的玻璃墙上,平民化与参与性都很强。他们的人文是在大众瞻仰中口口相传。

在法兰西,一个号称“欧洲最后的都市村庄”蒙马特,因为别样的人文风情而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这里的一幢本来已经破败不堪的木楼,因为毕加索等艺术大师当年在此栖居过,并创建了“未来主义”这一艺术流派,现在已成为“现代艺术的麦加”,受到年轻艺术朝圣者们的顶礼膜拜。而同样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酒馆,因为毕加索画过一幅画而名声远扬,那幅当年仅值20美元的画,大半个世纪后如今已飙升至4100万美元!而红磨坊这个香艳之地,这个法国民族舞蹈——“康康舞”的发祥地,墙上肯定布满了绘画大师劳特累克那疲惫的身影。这位艺术家不仅把艺术凝固在海报招贴上,还把身心都沉浸在那里的灯红酒绿之中。多年来,这里发生过的许多人文故事被频频搬上银幕。

法国人喜欢喝咖啡,犹如中国人喜欢喝茶。那么跨过巴黎的塞纳河,去左岸的蒙巴纳斯,那里有另一番人文景象。蒙巴纳斯的咖啡馆沉浸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浓重人文气息中。来到这里的某家咖啡馆,或许你一不小心就坐在了当年某个世界级文化名人坐过的位子上:要么是存在主义大师萨特,要么是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要么是“意识流”小说创始人之一、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要么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说不定,你还能隐隐感觉到他们当年留下的体温。更有甚者,一家外貌十分普通的咖啡馆,竟然有10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先后光临,对于相同的建筑,恐怕这个记录永远无法超越了——这就是它的人文。

或者去巴黎郊外,那里有优美的田园风光。难怪当年印象派大师莫奈在火车上对车窗外惊鸿一瞥,便决定要在这里定居下来,亲手建造自己的两个花园。以至于他才能在垂柳依依的池畔支起画架,把自己精心打造的园林景物搬到画布上,因此《睡莲》、《日本小桥》等系列绘画杰作才得以传世。这两个园林建筑及其莫奈花在造园与绘画上的工夫,便是日维尼的人文。

尽管《圣经》中的通天塔已然在上帝的干扰中停工,但人类建造通天塔的梦想却一直没有停息过。19世纪末,在大西洋彼岸的新大陆,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钢架结构问世,使建筑高度的上限得到了突破,再辅之以混凝土、电梯、电话等技术,摩天大楼的不断攀升成为了现实。摩天大楼从此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1871年,大半个芝加哥毁于一场滔天大火,而这个城市却“因祸得福”:此后若干年,它的城市建设开始爆炸性地飞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幢摩天大楼的诞生之地。而位于大西洋边的纽约则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由于曼哈顿寸土寸金,开发商只能向空中拓展空间,成为各种建筑风格的摩天大楼的实验场地,新型高层和超高层大楼纷纷拔地而起,形成了如今第五大道两边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1936年,欧洲建筑大师柯布西耶访问纽约,在鼓励大力发展摩天大楼的同时,把简洁的板状形的现代主义风格介绍给纽约人,渐渐取代以前那种采取壁阶式的艺术装饰型大楼。他们的人文在于在风格中创造。

其实,每一幢摩天大楼的背后,都有着动人的人文故事。20世纪20-30年代经济大萧条期间,建筑史上诞生了一个奇迹:建筑者仅用了一年零45天便建成了102层、高达381米的帝国大厦!而且其质量之优,以至于1945年7月,一架迷航的美国陆军轰炸机不幸撞上帝国大厦,它也竟然纹丝未动……不过,它却屡屡遭到电影导演们的“戏弄”:《金刚》中,那只巨大的猩猩爬上大厦顶端,最后从塔尖处坠下,轰然倒地;《独立日》中,它惨遭入侵的外星人飞船摧毁。不过在《西雅图夜未眠》中,它却把浪漫发挥到了极致,成就了一场美好的爱情……

真正有生命力的建筑,大凡都是从人文中生长出来的。因此在历史长河中,才能够得以传承。特莱维喷泉如此。蒙巴纳斯的咖啡馆如此。帝国大厦也如此。

董继平

2009年3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界著名建筑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董继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448402
开本 16开
页数 1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8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2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U-86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35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