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蒋介石与胡汉民(笔杆子斗不过枪杆子)
内容
试读章节

在孙中山眼里,胡道德学问均佳,蒋性格暴戾知兵

胡汉民(1879—1936年),字展堂,别号不匮室主。广东番禺县人。胡汉民在国民党内的资历较深。自从他1905年加入同盟会以后,追随孙中山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东奔西走,宣传办报,筹款谋划,并且还亲自参加武装起义。因此,他一直得到孙中山的信任,成为孙中山不可多得的助手之一。尤其他在理论上,对三民主义多有阐发,是当时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家和宣传家。胡汉民的文章笔锋犀利,逻辑性强,很富有战斗力。在反对康梁“保皇派”和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与汪精卫合称为革命队伍中的“双璧”。时人把孙、胡、汪三人的关系称之为“胡汪无先生(指孙中山)不醒,先生无胡汪不盛”。也有人把胡、汪加上廖仲恺誉为国民党“三杰”。

孙中山每有重大行动举措,皆请这位可信任的助手参与谋划。1912年4月,胡汉民复任广东都督时,孙中山对胡汉民作了总体的评价:“若论胡汉民先生为人,兄弟知之最深。昔与同谋革命事业已七八年。其学问道德。均所深信,不独求于广东难得其人,即他省亦所罕见也。前革命起时,兄弟约其同到江南,组织临时政府,彼力为多,嗣兄弟蒙参议院举为临时总统,一切布施,深资臂助。迹其平生之大力量,大才干,不独可胜都督之任,即位以总统,亦绰绰有余”。

实际上,孙中山也确实把胡汉民视为左右手。把胡汉民放在和自己分担重任的位置上。胡汉民曾三次代孙中山行使大元帅之职,可见其信任之诚了。有一次孙中山之长子孙科与胡汉民因工作关系闹矛盾,而胡汉民要离职而去之际,孙中山给孙科写信,命他务将胡留住,信中云:“汉民纵不能代我办事,必能代我任过;否则,各种之过皆直接归在父一人身上矣。展堂之用,其重要者此为其一,故不能任彼卸责也。”“汉民去留,甚有关于大局之得失成败也。”

蒋介石(1887—1975年),乳名瑞之,谱名周泰,学名志清,又名中正。浙江省奉化县人。他在国民党内的资历远不如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等人,甚至他在国民党的一大上还未当选上国民党中央委员。他虽然在辛亥革命前就同陈其美接触较多,但直到1914年才由陈其美介绍与孙中山单独见面。

国民党“后起之秀”的蒋介石受到孙中山的重视也较晚。1916年陈其美被暗杀后,作为深得孙中山信赖的陈其美的亲信蒋介石,始日渐受到注意。因为在革命队伍中擅长军事者相继去世或被害,而蒋介石又常常致书孙中山提出军事方面的种种意见。援闽粤军成立,在回广东的作战中,蒋介石展露了军事才能。可是,蒋介石性格倔强,躁而易怒,偶不惬意,辄暴跳如雷,在粤军任职期间,屡屡发生“拂袖而去”之事。孙中山对之既有宽慰又有批评,说他太专横暴戾,如同君主。“兄性刚而疾俗过甚,故常龃龉难合。”并劝慰他,“为党员重大之责任,则勉强牺牲所见而降格,以求所以为党,非为个人也。”

朱执信遇难后,孙中山在军事上的助手已寥寥无几,孙中山致信蒋介石,称“计吾党中知兵事而且能肝胆照人者,今已不可多得。唯兄之勇敢诚笃,与执信比,而知兵则尤过之。”不久,蒋介石母亲王采玉去世,孙中山写有祭文一篇,其中有云:“文与郎君介石游十余年(实际上仅七年而已),共历艰险,出生入死,如身之臂,如骖之缰,未尝离失。”P1-3

目录

一 一升一降话蒋胡

 在孙中山眼里,胡道德学问均佳,蒋性格暴戾知兵

 胡向孙中山建议:援蒋制陈

 胡屡电慰蒋,蒋建议孙中山让胡随侍左右

 在平定商团叛乱中,蒋、胡二人角色不同

 孙中山逝世后,胡走了下坡路,蒋则冉冉升起

 廖仲恺被刺,胡遭怀疑被“贬”,蒋说自己救胡一命

二 一次联合的流产

 胡苏联之行,为自己挽回了政治影响

 蒋成为广州一颗耀眼的新星

 为少一个对手,蒋曾试图阻止胡回国

 胡一厢情愿,蒋未做呼应,流产的联合

三 蒋胡首合作:一个清体、一个清心

 随北伐胜利,胡向蒋发出联合的信号

 胡、蒋合作,反共清党

 蒋、胡合股,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胡不负蒋望,成为反共理论的“旗手”

 徐州会议:胡极力劝冯反共拥蒋

 宁汉之争:胡是蒋的忠实盟友

四 联袂而退,不即不离

 蒋“即刻下野”,胡亦无可奈何

 对国民党中央特委,冷嘲热讽,胡与蒋来往密切

 蒋东山再起,胡不满蒋袒护汪、远游国外

 胡在海外为蒋第二次北伐拉赞助

 胡在海外,不时向蒋提建议

五 再度合作,消灭异己(一)

 胡、蒋再度合作

 胡想做“伊斯墨”,助蒋成为中国的“基马尔”

 裁兵编遣,蒋煞费苦心;舆论宣传,胡全力以赴

 蒋桂战争爆发,胡为蒋立头功

 三全大会被蒋派、胡派所垄断

六 再度合作,消灭异己(二)

 蒋欲“削藩”到底,胡大谈牺牲精神

 改组派反蒋,胡斥之为反党叛国

 蒋、阎电报大战,胡助蒋批阎

 中原大战,胡为反蒋派人物“画像”

 蒋以武力奠基,胡以法制反对独裁

七 蒋胡斗法,胡汤山被囚

 胡想当“伊斯墨”,蒋不做“基马尔”

 胡公开反对蒋当总统

 为总统梦翻脸,胡成为蒋的阶下囚

八 宁粤对立,蒋被迫下野

 汤山事件对蒋极为被动

 胡在被囚中掀起反蒋派第二次大联合

 拥蒋反蒋,双方对抗升级

 “九·一八”事变,胡获得了自由

 宁粤对立转为宁沪粤争权,胡公开反蒋

九 胡拒绝合作,蒋汪合组政府

 胡不满四届一中全会的各部人选

 蒋暗中掣肘,胡坚不赴京,孙科政府夭折

 胡冷嘲热讽,反促成蒋汪合作

十 胡办报组党反蒋,两广暂且偏安

 对蒋的内政外交,胡大加挞伐

 办报组党,胡与蒋对抗

 福建事变:胡既拒闽又拒蒋

 借助西南反蒋,两广暂且偏安

十一 皮里阳秋的终曲

 无奈之下,胡出国“养病”

 归国居粤,胡对蒋缓和

 胡猝然离世,临终前仍不忘反蒋,蒋为其举行国

 两广偏安局面的瓦解

结语 蒋胡关系大透视

内容推荐

作为孙中山最亲密战友之一、国民党元老派“三杰”之首的胡汉民,曾代孙中山三度行使大元帅之职,可见其受信任的程度。然而,当孙中山逝世后,这位道德学问具佳的重量级人物,受到了来自“后起之秀”蒋介石的巨大挑战。胡曾坦言“书生弄军事,终于弄不惯”,但是“即位以总统,亦绰绰有余”(孙中山评语)的政治才华,又使他无法不走上政治舞台去执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推行自己的抗日、反蒋、剿共的政治主张。蒋胡关系的分合亲疏,均对当时中国政局的变化产生过重大影响。

与当时南京政府官员腐败相比,胡汉民不置私产,作风俭朴,工作效率极高,在1928年至1930年担任立法院长的两年时间内,制定了民法、刑法、土地法和劳动法等近二十部法律,对现代中国社会尤其是1949年后的台湾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被赞誉为“一个不流血的绝大社会革命”,“带来中国社会制度的改善”。

编辑推荐

一个是“党国”元老,一个是“党国”新星,一个是笔杆子,一个是枪杆子,胡蒋皮里阳秋,耐人寻味……

《蒋介石与胡汉民(笔杆子斗不过枪杆子)》将从“一升一降话蒋胡”、“一次联合的流产”、“蒋胡首合作:一个清体、一个清心”、“联袂而退,不即不离”、“再度合作,消灭异己(一)”等十个方面为您披露其中的是是与非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蒋介石与胡汉民(笔杆子斗不过枪杆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47218
开本 16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8
出版时间 2009-07-01
首版时间 2009-07-01
印刷时间 200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6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2: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