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
内容
编辑推荐

人民共和国成立已六十年了,六十年又十分自然地划为两个三十年。前三十年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三十年,后三十年是改革开放、进行经济建设的三十年。我国文学理论在前三十年间,曾被当做阶级斗争的风雨表和工具而背弃自身学理,经历了十分艰难的过程。这后三十年,文学理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思想活力和学术发展的空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已成为我国文学理论界的共识。本书是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2008年度年会会刊,全面总结了建国六十年来,尤其是新时期三十年来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的发展,收录了有关文艺理论、文学批评、美学、古代文论、少数民族文学等方面的论文数十篇。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2008年度年会会刊,全面总结了建国六十年来,尤其是新时期三十年来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的发展,收录了有关文艺理论、文学批评、美学、古代文论、少数民族文学等方面的论文数十篇。

目录

三十年间(钱中文)

科学发展观与文学研究(陆贵山)

以人为本:文学发展和繁荣的灵魂(李衍柱)

新时期“文学是人学”命题的重新确立及其理论意义的与时俱进

 ——兼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人学基础(朱立元)

回归历史研究,开拓文论研究的新境界(程正民)

革新一种思路——当代文艺学的问题域(金元浦)

文学研究的学理规则分析(张荣翼)

论新时期文艺理论的开放性(谭好哲)

沦建设创新型国家视阈中的文艺理论创新问题(张伟)

论作品与(超)文本(周宪)

西方知识与本土经验:新时期文艺学三十年(章辉)

中国文学批评三十年(胡亚敏)

从文艺社会学看中国文论三十年(周平远徐春)

新时期语言批评三十年:回顾与反思(郭勇)

新时期人性人道主义文学观的复活(庄锡华)

新理性主义与中国文论建设(顾祖钊)

审美主义的勃兴和式微:20世纪80年代以降文论话语的转型(叶世祥)

文艺学范式的重构及其文化阐释(范玉刚)

文化批评的当代转型与文艺学的学科重建(曾军)

简论文艺创作反映论与文艺理论的实践创新(朱印海)

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的文化生态(马大康)

理解与把握世界中的图像与语言(赵炎秋)

“新批评”派的“范例”及其历史意义(黄光伟)

镜像中的理论狂欢——现代文论话语的引进与误读(李建东)

中国文论研究的间性拓展(薛永武)

跨文化视界中的现代斯拉夫文论(周启超)

当代艺术(文化)经济的研究视角(胡娜)

活态文化及其对文艺学的挑战(张进)

文论创新的“现代”资源——对中国现代人文主义文论的一种期望(刘锋杰)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现代文论资源的发掘与传承(金雅)

文艺学中形式范畴的语义分析(王金龙)

新时期文艺理论界四“癖”之反思(张冠华)

话题疲劳与问题转换

 ——从文学与意识形态关系研究转向文学与社会意识结构关系研究(张开焱)

身份认同问题三论(罗如春)

新时期与新的生态审美观(曾繁仁)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国美学的命运(高建平)

“审美文化史”的写作方法(陈炎)

道言悖反与审美超越——道家语言哲学及其美学意义新探(赵奎英)

“审美文化”概念的分析(姚文放)

从审美文化到消费文化——女众媒介在文化转型中的作用(赵勇)

沟通与对话:审美文化与文学研究(李松)

审美文化史研究的当代意义(周均平)

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的现实关怀与问题意识(王汶成)

转型期中国美学与审美现代性问题(宋一苇)

人文之维及其当代面对——文论美学三十年回望(陈雪虎)

国外生态美学状况(李庆本)

美作为一种更高的法则——论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价值祈向(丁国旗)

谢林美学思想的现代性转向与反思(张政文)

消解与重构:罗蒂后哲学美学的双重文化追求(张清民)

列夫·托尔斯泰的艺术理论与中国文论两种传统(代迅)

西方原型批评的中国化及其与中国古典意象论的互通性(戴冠青 陈晓茹)

弗洛伊德“升华说”对中国古代文艺创作观点的再解读(张颖利)

我们缺少一个什么样的审美?——兼论中西美学对话的基础和前景(王建疆)

解构理论视阈下中外文艺美学的对话与交流(李天道 刘敏)

也谈“美从何处寻?”(刘萍)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践(陆兴忍)

对道拉起源故事中“通过仪式”的分析(徐书林)

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性”意义生成问题(党圣元)

论中国古代文论的中国化道路

 ——对“中国文学批评”学科史的反思(曹顺庆 王超)

失语·转换·正名——对古代文论十年转换之路的回顾与追问(高文强)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基因”与“范式”(杨星映)

“文,心学也”——中国古代的文学表现论(祁志祥)

祈向多元——中国诗学解释学基本阐释向度论(李有光)

比兴与中国现代文艺学、美学的建设(李健)

植根传统对话会通——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王则远)

试论“中国文论”的区别性(牛月明)

金圣叹“腰斩”《水浒传》、《西厢记》文本的深层文化分析(樊宝英)

《文心雕龙》的审美范畴对外来佛教语词的吸收和借鉴(普慧)

浅析陶渊明诗中的“立功”思想(刘焱)

王国维“隔”与“不隔”理论的感悟特质

——感悟诗学现代转型系列论文之一(欧阳文风)

从整一多元看少数民族文艺理论(彭书麟)

试论“两种生产”对青海审美文化的影响(李景隆)

诗态:民族精神的个体呈现(贾一心)

说唱艺术对话藏族现代小说(刘玉丽)

鲜卑诗人元好问文论思想中的民族基质(董平)

土族女诗人李宜晴叹世嗟生类诗词探析(王宝琴)

从民族作家个体意识辨析其文化身份——析扎西达娃的作品(张慧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钱中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477445
开本 16开
页数 6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60
出版时间 2009-07-01
首版时间 2009-07-01
印刷时间 200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9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0-53
丛书名
印张 3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9
185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4: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