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蒙田随笔全集(共3册)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16世纪法国文艺复兴后期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蒙田的代表作。作品内容包罗万象,融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于一体,是16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称。蒙田以智者的眼光,在作品中考察大千世界的众生相,反思探索人与人生,肯定人的价值和欲望,批判教会和封建制度,主张打破古典权威,充满了人性自由、科学知识的人文思想。

作品行文恣肆汪洋,语言平易流畅,旁征博引,鉴古知今,开创了随笔这一文学体裁的先河,奠定了法语作为文学语言的基础,对后世的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国的培根,法国的帕斯卡、卢梭、普鲁斯特、法朗士等一大批文学巨匠都吸收借鉴了蒙田随笔的风格,蒙田因此被后人尊奉为随笔这一文学体裁的鼻祖。

内容推荐

米歇尔·德·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也是一位人类感情冷峻的观察家,1572年开始撰写被称为"16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的《随笔集》。《蒙田随笔》问世400多年来,先后被译成几十种文字,作为一部哲理散文,《蒙田随笔》不仅在法国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散文史上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蒙田随笔全集》共3卷,107章。全集不仅卷帙浩繁,而且使用古典法文写成,其中近1200条的引语,都是用希腊、意大利等国的语言,行文中还频频跳出斯科涅方言、拉丁语的冷僻字眼。理解与翻译《蒙田随笔全集》无疑对翻译家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目录

第1卷

译序“投入智慧女神的怀抱”马振骋/11

蒙田年表/19

原版《引言》/29

致读者/38

第一章 收异曲同工之效/1

第二章 论悲伤/4

第三章 感情在我们身后延续/8

第四章 如何让感情转移目标/14

第五章 身陷重围的将领该不该赴会谈判/16

第六章 谈判时刻充满凶险/19

第七章 我们做的事要从意图去评判/22

第八章 论懒散/24

第九章 论撒谎/26

第十章 论说话快与说话慢/31

第十一章 论预言/33

第十二章 论坚定/37

第十三章 王者待客之礼/39

第十四章 善恶的观念主要取决于我们自己的看法/41

第十五章 无理由死守阵地者必须惩办/58

第十六章 论对懦夫行为的惩罚/59

第十七章 几位大使的一个特点/61

第十八章 论害怕/64

第十九章 死后才能评定是不是幸福/67

第二十章 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70

第二十一章 论想象的力量/88

第二十二章 一人得益是他人受损/97

第二十三章 论习惯与不轻易改变已被接受的法律/98

第二十四章 相同建议产生不同结果/112

第二十五章 论学究式教育/120

第二十六章 论儿童教育/131

第二十七章 凭个人浅见去判断真伪,那是狂妄/163

第二十八章 论友爱/167

第二十九章 艾蒂安·德·拉博埃西的

第二十九章 十四行诗/179

第三十章 论节制/180

第三十一章 论食人部落/185

第三十二章 神意不须深究/197

第三十三章 不惜一死逃避逸乐/199

第三十四章 命运与理智经常相遇在一条道上/201

第三十五章 论管理中的一个弊端/204

第三十六章 论穿戴习惯/206

第三十七章 论小加图/210

第三十八章 我们为何为同一件事哭和笑/214

第三十九章 论退隐/218

第四十章 论西塞罗/229

第四十一章 论名声不可分享/234

第四十二章 论我们之间的差别/237

第四十三章 论反奢侈法/248

第四十四章 论睡眠/250

第四十五章 论德勒战役/252

第四十六章 论姓名/254

第四十七章 论判断的不确定性/259

第四十八章 论战马/265

第四十九章 论古人习俗/272

第五十章 论德谟克利特和赫拉克利特/277

第五十一章 论言过其实/280

第五十二章 论古人的节俭/283

第五十三章 论恺撒的一句话/284

第五十四章 论华而不实的技巧/286

第五十五章 论气味/289

第五十六章 论祈祷/292

第五十七章 论寿命/301

第2卷

第一章 论人的行为变化无常/1

第二章 论饮酒/9

第三章 塞亚岛的风俗/18

第四章 公事明天再办/31

第五章 论良心/33

第六章 论身体力行/38

第七章 论授勋/48

第八章 论父子情/51

第九章 论帕提亚人的盔甲/68

第十章 论书籍/71

第十一章 论残忍/83

第十二章 雷蒙·塞邦赞/97

第十三章 论他人之死/265

第十五章 欲望因不满足而更强烈/272

第十六章 论荣誉/279

第十七章 论自命不凡/293

第十八章 论揭穿谎言/323

第十九章 论信仰自由/328

第二十章 天下没有纯一的事/332

第二十一章 反对懈怠/335

第二十二章 论驿站/338

第二十三章 论做坏事以图私利/340

第二十四章 论罗马的强盛/344

第二十五章 无病不要装病/346

第二十六章 论大拇指/348

第二十七章 胆怯是残暴的根由/35D

第二十八章 凡事皆有其时机/359

第二十九章 论英勇/362

第三十章 论一个畸形儿/369

第三十一章 论发怒/371

第三十二章 为塞涅卡和普鲁塔克辩护/378

第三十三章 斯布里那的故事/384

第三十四章 观察朱利乌斯·恺撒的

第三十五章 论三烈女/399

第三十六章 论盖世英雄/406

第三十七章 论父子相像/413

第3卷

第一章 论功利与诚实/1

第二章 论悔恨/15

第三章 论三种交往/28

第四章 论分心移情/39

第五章 论维吉尔的几首诗/49

第六章 论马车/109

第七章 论身居高位的难处/126

第八章 论交谈艺术/131

第九章 论虚空/153

第十章 论意志的掌控/210

第十一章 论跛子/232

第十二章 论相貌/242

第十三章 论阅历/269

索引/321

试读章节

第3卷

第一章 论功利与诚实

谁都难免说傻话,可悲的是还说得很起劲。

他花大力气去说大傻话。

——泰伦提乌斯

这事跟我无关。我的傻话都是漫不经心时傻里傻气说出来的。想说就说,也随说随忘,毫不在乎。傻成怎样也就怎样对待,决不贩卖。我对着白纸说话也像对着任何人说话。求的是真,有下例事件为证。

虽则提比略拒绝背信弃义而遭受那么大的损失,但是谁对背信弃义不痛恨呢?有人从德国捎话给他,他若认可,可以用毒药把阿尔米尼除掉。(阿尔米尼是罗马最强大的敌人,与瓦鲁斯对阵时曾卑鄙地对待罗马人,曾独力阻挡罗马在这些地区扩张霸权。)他当下答复说:罗马人民一贯手执武器光明正大报复敌人,从不偷偷摸摸使用诡计。他不讲功利,而讲诚实。

你可以对我说,“这是个伪君子。”我相信。他这类人做这样的事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从憎恨道德的人嘴里说来要尊重道德,这意义也不可小看。尤其他受真理所逼说出这样的话,即使内心不乐意接受,至少还要用言辞加以掩饰。

我们的制度,不论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处处都不完美。但是自然中没有无用的东西,即使无用的也有用,这个宇宙中的万物息息相关,无不有其位子。我们人身则有病态的品性黏合而成的。野心、嫉妒、羡慕、报复、迷信、失望,在我们身上与生俱来,难以改变,也可从野兽身上看到其影子。残忍性——这个违反自然的恶行——也如此。因此,我们看到其他人受苦,内心不但不表同情,还会产生一种我说不出来的幸灾乐祸的快感;连孩子也体会得到;

大海中白浪滔天,

生死挣扎的观赏者在岸边。

——卢克莱修

谁能从人身上消除这些品质的种子,也摧毁了我们人生的基本条件,同样在我们的制度中,有一些必要的职能,不但是恶劣的,还是罪恶的。这些罪恶有它们的位子,还竭力在弥合我们的关系,就像我们的健康要靠毒药维持。尤其这些罪恶对我们是必要的,共同的需要也就抹去它们的实质,从而也变得情有可原的了。这样的事还应该让更有魄力、更无畏的公民去做,他们牺牲了荣誉与良心,就像有些古人牺牲生命去拯救自己的国家。我们这些弱者,还是去扮演一些更轻松、更少风险的角色。公众利益需要有人去背叛,去撒谎,去屠杀,我们不该叫那些较听话、较懦弱的人去担当如此重任。

事实上,我经常看到一些法官通过舞弊、许愿或宽恕,使用哄吓诈骗来诱使罪人招供,就感到气愤。若使用其他更合我心意的方法,这对于法律,甚至对于赞成这种做法的柏拉图都是有益的。这种不讲信义的法律,我认为会受到别人的伤害不亚于受到自己的伤害。不久以前我曾回答说,由于我很不乐意为了一位君王去背叛一个普通人,我也就不会为了一个普通人去背叛一位君王。我不但痛恨欺骗,也痛恨人家因我而受骗。我决不愿为此提供内容与机会。

我也曾几次参与君王之间的谈判,在今日令我们相互厮杀的分歧与不和中进行斡旋,我竭力避免他们因我而产生误解,因我的假象而迷惑不解。樽俎折冲的人要不露声色,掩饰自己的心意,装得最中立最迎合别人的观点。而我却把自己最强烈的意见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盘托出。我这个稚嫩的谈判新手,宁可完不成任务也不愿有违于自己良心!

幸好直到今天为止,一切都那么顺利(肯定是全靠了好运气),斡旋于敌对双方的人很少比我受到更少的怀疑、更多的礼遇和亲善。我做事开诚布公,初次交往就深得人心,取得信任。不论在什么世纪,纯朴与真诚总有机会被人接受的。而且,不谋私利的人心直口快,不会遭人怀疑和讨厌,真正可以用上伊比里德的那句话,雅典人埋怨他说话粗暴,他回答说:“先生们,不要看到我直言不讳,而要看到我直言不讳并不是在谋一己之利。”

我直言不讳时,语言激烈,很少顾忌说得过重和刺伤人心,即使在背后也不会说得更加恶毒了,完全是一种坦诚与有感而发的表现,因而也更易让人觉得我不是心怀叵测。我行动时只思行动,不期望其他结果,也不考虑其长期后果也不提长期建议;每次行动都是针对事件本身,成功则好!

此外,我对于那些大人物也不急于表示爱憎,我的意愿也不沾任何的个人恩怨。我只是以正统的老百姓的感情看待那些君王,不因私利而兴奋或泄气。这点我对自己心存感激。我对公义大事态度很节制,不会头脑发热。对于蛊惑人心的假设与私下的许诺也不偏听偏信。愤怒与憎恨都越出了履行正义的义务,这些情欲只是对不以单纯理智来恪守义务的人是有用的。任何合理公正的意图本身就是自然的、温和的,不然就会变质成为煽动性的和不合理的。这使我走到哪里都昂首阔步,心胸坦荡。

说真的,我不怕承认这个事实,遇上必要我会按照那则民间故事中老妪的做法,灵活地把一支蜡烛献给圣米迦勒,另一支蜡烛献给他的对手苍龙,做到双头不得罪。我会为正义的一方赴汤蹈火,但是光是为此而尽我的力量。不妨让蒙田庄园在浩劫中一起毁灭;但是能不这样,我就要感谢命运让它幸免于难;只要我尽责中尚有一线希望,我将努力使它保存下来。清心寡欲的罗马骑士阿提库斯站在正义的一方,失败的一方,在这人事变幻莫测的乱世,不是依靠温和与节制而实行自保的吗?P1-3

序言

米歇尔·德·蒙田(一五三三至一五九二),生于法国南部佩里戈尔地区的蒙田城堡。父亲是继承了丰厚家产的商人,有贵族头衔,他从意大利带回一名不会说法语的德国教师,让米歇尔三岁尚未学法语以前先向他学拉丁语作为启蒙教育。

不久,父亲被任命为波尔多市副市长,全家迁往该市。一五四四至一五五六年,父亲当波尔多市长,成为社会人物,得到大主教批准,把原本朴实无华的蒙田城堡改建得富丽堂皇,还添了一座塔楼。

一五四八年,波尔多市民暴动,遭德·蒙莫朗西公爵残酷镇压。由于时局混乱,蒙田到图卢兹进大学学习法律,年二十一岁,在佩里格一家法院任推事。一五五七年后在波尔多各级法院工作。一五六二年在巴黎最高法院宣誓效忠天主教,其后还曾两度担任波尔多市市长。

蒙田曾在一五五九至一五六一年间,两次晋谒巴黎王宫,还陪同亨利二世国王巡视巴黎和巴勒拉克。住过一年半后回波尔多,世人猜测蒙田在期间欲实现其政治抱负,但未能如愿。

一五六五年,与德·拉·夏塞涅小姐结婚,婚后生了六个孩子,只有一个幸存下来,其余俱天折。一五六八年,父亲过世,经过遗产分割,蒙田成了蒙田庄园的领主。一一五七一年,才三十八岁即开始过起了退隐读书生活,回到蒙田城堡,希望“投入智慧女神的怀抱,在平安宁静中度过有生之年”。

那时候,宗教改革运动正在欧洲许多国家如火如荼地进行,法国胡格诺派与天主教派内战更是从一五六二年打到了一五九八年,亨利四世改宗天主教,颁布南特敕令,宽容胡格诺派,战事才告平息。蒙田只是回避了烦杂的家常事务,实际上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都听在耳里。他博览群书,反省、自思、内观,那时旧教徒以上帝的名义、以不同宗派为由任意杀戮对方,谁都高唱自己的信仰是唯一的真理,蒙田对这一切冷眼旁观,却提出令人深思的隽言:“我知道什么?”

他认为一切主义与主张都是建立在个人偏见与信仰上的,这些知识都只是片面的,只有返回到自然中才能恢复事物的真理,有时不是人的理智能够达到的。“我们不能肯定知道了什么,我们只能知道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其中包括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从一五七二年起,蒙田在阅读与生活中随时写下许多心得体会,他把自己的文章称为Essai,这词在蒙田使用以前只是“试验”、“试图”等意思,例如试验性能、试尝食品。他使用Essai只是一种谦称,不妄图以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作为定论,只是试论。他可以夹叙夹议,信马由缰,后来倒成了一种文体,对培根、兰姆、卢梭(虽然表面不承认)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我国则把Essai一词译为“随笔”。

这是一部从一五七二至一五九二年逝世为止,真正历时二十年写成的大部头著作,也是蒙田除了他逝世一百八十二年后出版的《意大利游记》以外的唯一作品。

从《随笔》各篇文章的写作时序来看,蒙田最初立志要写,但是要写什么和如何写,并不成竹在胸。最初的篇章约写于一五七二至一五七四年,篇幅简短,编录一些古代轶事,掺入几句个人感想与评论。对某些萦绕心头的主题,如死亡、痛苦、孤独与人性无常等题材,掺入较多的个人意见。

随着写作深入,章节内容也更多,结构也更松散,在表述上也更具有个人色彩和执著,以致在第二卷中间写出了最长也最著名的《雷蒙·塞邦赞》,把他的怀疑主义阐述得淋漓尽致。这篇文章约写于一五七六年,此后蒙田《随笔》的中心议题明显偏重自我描述。

一五八○年,《随笔》第一、二卷在波尔多出版。蒙田在六月外出旅游和疗养,经过巴黎,把这部书呈献给亨利三世国王。他对国王的赞扬致谢说:“陛下,既然我的书王上读了高兴,这也是臣子的本分,这里面说的无非是我的生平与行为而已。”

蒙田在意大利畅游一年半后,回到蒙田城堡塔楼改建成的书房里,还是一边继续往下写他的《随笔》,一边不断修改;一边出版,一边重订,从容不迫,生前好像没有意思真正要把它做成一部完成的作品。

他说到理智的局限性、宗教中的神性与人性、艺术对精神的疗治作用、儿童教育、迷信占卜活动、书籍阅读、战马与盔甲的利用、异邦风俗的差异……总之,生活遇到引起他思维活动的大事与小事,从简单的个人起居到事关黎民的治国大略,蒙田无不把他们形诸于笔墨。友谊、社交、孤独、自由,尤其是死亡等主题,还在几个章节内反复提及,有时谈得还不完全一样,有点矛盾也不在乎,因为正如他说的,人的行为时常变化无常。他强调的“真”还是划一不变。既然人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想法与反应,表现在同一个人身上,这些不同人依然是正常的“真”性情。

蒙田以个人为起点,写到时代,写到人的本性与共性。他深信谈论自己,包含外界的认识、文化的吸收和自我的享受,可以建立普遍的精神法则,因为他认为每个人自身含有人类处境的全部形态。他用一种内省法来描述自己、评价自己,也以自己的经验来对证古代哲人的思想与言论;可是他也承认这样做的难度极高,因为判定者与被判定者处于不断变动与摇摆中。

这种分析使他看出想象力的弊端与理性的虚妄,都会妨碍人去找到真理与公正。蒙田的伦理思想不是来自宗教信仰,而是古希腊这种温和的怀疑主义。他把自己作为例子,不是作为导师,认为认识自己、控制自己、保持内心自由,通过独立判断与情欲节制,人明智地实现自己的本质,那时才会使自己成为“伟大光荣的杰作”。

文艺复兴以前,在经院哲学一统天下的欧洲,人在神的面前一味自责、自贬、自抑。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抬头,人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尊严与个性,把人看作是天地之精华,万物之灵秀。蒙田身处长年战乱的时代,同样从人文主义出发,更多指出人与生俱来的弱点与缺陷,要人看清自己是什么,然后才能正确对待自己、他人与自然,才能活得自在与惬意。

法国古典散文有三大家:拉伯雷、加尔文与蒙田。拉伯雷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智慧的代表人物,博学傲世,对不合理的社会冷嘲热讽,以《巨人传》而成不朽。加尔文是法国宗教改革先驱。当时教会指导世俗,教会不健全则一切不健全,他认为要改革必先改革宗教。他的《基督教制度》先以拉丁语出版,后译成法语,既是宗教也是文学方面名著。蒙田的《随笔》则是法国第一部用法语书写的哲理散文。行文旁征博引,非常自在,损害词义时决不追求词藻华丽,认为平铺直叙胜过转弯抹角。对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学、历史教训等无所不谈,偶尔还会文不对题。他不说自己多么懂,而强调自己多么不懂,在这“不懂”里面包含了许多真知灼见。不少观点令人叹服其前瞻性,其中关于“教育”、“荣誉”、“对待自然与生活的态度”、“姓名”、“预言”的观点更可令今人听了汗颜。

城堡领主,两任波尔多市市长,说拉丁语的古典哲理散文家,听到这么一个人,千万别以为是个道貌岸然的老夫子。蒙田在生活与文章中幽默俏皮。他说人生来有一个脑袋、一颗心和一个生殖器官,各司其职。人历来对脑袋与心谈得很多,对器官总是欲说还休。蒙田所处的时代,相当于中国明朝万历年间,对妇女的限制也并不比明朝稍松,他在《随笔》里不忌讳谈两性问题,而且谈得很透彻,完全是个性情中人。当然这位老先生不会以开放前卫的名义教人红杏出墙或者偷香窃玉。他只是说性趣实在是上帝恶作剧的礼物,人人都有份,也都爱好。在这方面,没有精神美毫不减少声色,没有肉体美则味同嚼蜡。只是人生来又有一种潜在的病,那就是嫉妒。情欲有时像野兽不受控制,遇到这类事又产生尴尬的后果,不必过于死心眼儿,他说历史上的大人物,如“卢库卢斯、恺撒、庞培、安东尼、加图和其他一些英雄好汉都戴过绿帽子,听到这件事并不非得拼个你死我活”。这帖蒙氏古方心灵鸡汤,喝下去虽不能保证除根有效,也至少让人发笑,有益健康,化解心结。

蒙田说:“我不是哲学家。”他的这句话与他的另一句话:“我知道什么?”,当然都不能让人从字面价值来理解。

记得法国诗人瓦菜里说过这句俏皮话:“一切哲学都可以归纳为辛辛苦苦在寻找大家自然会知道的东西。”用另一句话来说,确实有些哲学家总是把很自然可以理解的事说得复杂难懂。

蒙田的大半后生是在胡格诺战争时期度过的。他在混沌乱世中指出人是这样的人,人生是这样的人生。人有七情六欲,必然有生老病死。人世中有险峻绝壁,也有绿野仙境。更明白昨天是今目的过去,明天是此时的延续。“光明正大地享受自己的存在,这是神圣一般的绝对完美”。“最美丽的人生是以平凡的人性作为楷模,有条有理,不求奇迹,不思荒诞”。

蒙田文章语调平易近人,讲理深入浅出,使用的语言在当时也通俗易懂。有人很恰当地称为“大众哲学”。他不教训人,他只说人是怎么样的,找出快乐的方法过日子,这让更多的普通人直接获得更为实用的教益。

早在十九世纪初,已经有人说蒙田是当代哲学家。直至最近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法国知识分子谈起蒙田,还亲切地称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贤人,仿佛在校园里随时可以遇见他似的。

蒙田的《随笔》全集共三卷,一百零七章。法国伽利玛出版社收在《七星文库》的《蒙田全集》,内收《随笔》部分共一千零八十九页,全集另一部分是《意大利游记》。这次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蒙田随笔全集》就是根据伽利玛出版社《蒙田全集》一九六二年版本译出的。

《随笔》中有许多引语,原书中都不注明出处,出处都是以后的编者所加。蒙田的用意在《随笔》第二卷第十一章《论书籍》中说得很清楚:

因为,有时由于拙于辞令,有时由于思想不清,我无法适当表达意思时就援引了其他人的话。……鉴于要把这些说理与观念用于自己的文章内,跟我的说理与观念交织一起。我偶尔有意隐去被引用作者的名字,目的是要那些动辄训人的批评家不要太鲁莽,他们见到文章,特别是那些在世的年轻作家的文章就攻击,他们像个庸人招来众人的非议,也同样像个庸人要去驳斥别人的观念和想法。我要他们错把普鲁塔克当作我来嘲笑,骂我骂到了塞涅卡身上而丢人现眼。

此外,引语绝大多数为拉丁语,小部分为希腊语、意大利语和法语。非法语部分后皆由法国编者增添法语注解。本集根据法语注解译出。

注释绝大部分是原有的,很少几个是参照唐纳德·弗拉姆的英译本《蒙田随笔全集》、迈克尔·斯克里奇的《随笔全集》中的注释。注释浅显扼要,以读懂原文为原则。

《随笔全集》中的历史人物译名,基本都以上海辞书出版社《世界历史词典》的译名为准,少数在词典内查不到的,则以一般规则而译,决不任意杜撰。

《随笔》的文章原来段落很长,这是古代文章的特点,就像我国的章回小说也是如此。为了便于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把大段落分为小段落,在形式上稍为变得轻巧一点,至于内容与语句决不敢任意点烦和删节。

此外,原著目录中各章后面只是一个题目,译本中每章题目下尚有取自正文的几句话,作为便于阅读、突出重点而加的导语。

书评(媒体评论)

翻译法国文学经典,有两座难以超越的高峰,一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二是蒙田的《随笔》。蒙田的《随笔》博大精深,可谓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文笔精美。就翻译而言,其人其思其文具有独特个性与魅力,加之古老典雅的语言风格,殊难理解与翻译。

马振骋先生知难而上,以其深厚的中法文素养、丰富的翻译经验和老道的译笔,阐释蒙田,再现蒙田,让蒙田的生命在中华文化语境中得以再生和延续,为中国读者理解蒙田、欣赏蒙田提供了新的可能,开拓了新的天地。

——许钧

就理性、知识加诸凡尘琐事而言,今日报刊随笔、网志博客,均发端于蒙田,他以虔诚之心思考人性,为后世开启现代之门,其丰赡深邃,令后来者尽享其荫庇。

译者马振骋先生,端庄风雅、博学精思,多年悉心研究法语文学,其蒙田中译温润摇曳,使我等后进获益良多。

——孙甘露

“我知道什么?”——这位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用一个简单的问句告诉我们,我们的本性就是多变和不稳定的,差异不仅仅存在于我们和他人之间,还存在于我们灵魂的不同层面之间。因此人类才是真正的可怜:我们不仅不了解这个世界,我们甚至不了解自己。然而随着思想的火花以蒙田的方式从这里跳跃到那里,世界却恰恰在人类绝望的努力中被暂时照亮。

——袁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蒙田随笔全集(共3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米歇尔·德·蒙田
译者 马振骋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789971
开本 32开
页数 11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00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3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63
丛书名
印张 36.1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3
6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2: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