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撒切尔政府劳资政策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在世界上最早成立工会、最早出现集体谈判形式的英国,撒切尔夫人的上台是其劳资关系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以法治、秩序和自由经济为基本要素,融合了政治权威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的劳资观,促使撒切尔夫人彻底放弃了二战后两党的共识政治,并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将这一劳资观坚定不移地贯彻到涉及劳资关系的每一领域。其结果不仅改变了劳资双方的力量对比和战后的劳资关系处理机制,而且对其后任的劳资政策和英国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新的“共识”奠定了基石。

劳资政策是整个撒切尔革命的核心。它积极回应了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社会结构变革的需要,努力扭转了英国的主流社会观念使之与社会变革相适应。然而,表面的稳定不等于和谐。撒切尔政府在重塑自由经济、恢复政府权威的同时,也导致了诸多负面后果。劳资政策的局限性决定了撒切尔政府无法从根本上化解劳资矛盾。

研究撒切尔政府劳资政策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加深对当代资本主义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探寻对中国劳资关系发展有益的启示。

内容推荐

撒切尔夫人以其独特的执政理念和大刀阔斧的“撒切尔革命”著称于史册。在她推行的诸多改革中,劳资关系改革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是整个撒切尔革命的核心。

撒切尔夫人上台是英国劳资关系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她彻底放弃了“二战”后两党的共识政治,其结果不仅改变了劳资双方的力量对比和战后的劳资关系处理机制,而且对其后任的劳资政策和英国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撒切尔政府彻底改革劳资关系的动力何在?其具体的改革措施有哪些?对这些改革措施应该如何客观评价?这些就是本书所要回答的问题。

要搞清这些问题,必须了解撒切尔夫人执政前的英国劳资关系状况。因此,本书首先追溯了英国劳资关系发展的历史。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成立工会、最早出现集体谈判形式的国家。在几个世纪的劳资磨合与斗争中,劳资双方形成了自由集体谈判的传统。政府对劳资谈判基本上持“自由放任”态度,很少进行法律干预。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会力量的壮大,劳资之间的争议内容和斗争形式不断出现新的特征,政治因素越来越多地融入其中,对劳资关系传统造成巨大冲击。

“二战”后初期,为恢复英国经济,工党和保守党在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上达成共识。与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模式相适应,当时在劳资关系解决机制上占主导地位的是法团主义模式。在这种模式的鼓励下,工会的政治地位逐渐提高,影响力日益增长。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凯恩斯主义的失灵,以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居高不下为特征的“英国病”发作了。而与此同时,工会在劳资谈判中不断提高的要价和频繁的罢工更加剧了混乱局面,希思政府和卡拉汉政府因此而倒台,持续三十年的共识政治难以为继,英国民众迫切希望变革。

在如此混乱的形势下,保守党内主张货币主义、反对共识政治的新右派人士逐渐占据了上风,撒切尔夫人就是其中的一员。在新右派人士的支持下,撒切尔夫人当选为保守党领袖,改革劳资关系成为其内阁的战略重点。这一战略是受特定的劳资关系理念——撒切尔主义劳资观支配的。保守主义传统和新自由主义经济理念是撒切尔主义劳资观的理论来源。在国内社会环境变化、新右派人士以及撒切尔夫人个人特质等多种因素的合力作用下,最终形成了以法治、秩序和自由经济为基本要素,将政治权威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结合在一起的撒切尔主义劳资观。

1979年大选将撒切尔夫人推上了执政舞台,也彻底改变了英国的劳资关系。逐步推进的劳资立法、从宏观层面到企业层面的经济政策、强硬的政治手段,所有与劳资关系相关的领域都成为撒切尔夫人改革的试验场,每一个领域的改革都有各自的特征和发展进程。撒切尔主义劳资观被坚定不移地贯彻到每一个领域,从而使每一个领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虽然工会未被彻底征服,但其实力和战斗意志受到了削弱,英国的劳资力量对比和劳资关系运行状况发生了根本改变。虽然十一年中,英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绩效有起有落,但不可否认比从前已经有了明显改善。撒切尔政府的改革开启了新的劳资机制,梅杰政府基本上是沿着其前任的政策轨道依惯性前行,即便是在布莱尔政府的劳资政策中也处处闪现着撒切尔主义的印记。撒切尔主义并没有随着撒切尔时代的结束而终结。

从总体上看,撒切尔政府的劳资政策积极回应了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社会结构变革的需要,努力扭转了英国的主流社会观念,使之与社会变革相适应,因此才能够拥有如此持久的活力。

不过,撒切尔政府在重塑自由经济、恢复政府权威的同时,也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劳资关系表面的稳定掩盖不了劳资之间的根本对立。撒切尔政府无法从根本上化解劳资矛盾,这是由撒切尔政府劳资政策的局限性所决定的,因为任何以维护资本利益为出发点的资本主义劳资政策都无法真正解决这一植根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社会问题。

研究撒切尔政府劳资政策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加深对当代资本主义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探寻对我国协调劳资关系有益的启示,这也是本书的落脚点。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起步阶段,经济、政治、法律、社会保障等体制还存在许多不健全、不完善之处,劳资矛盾比较突出,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阻力。撒切尔政府在制定严格的劳资关系法律、明确劳资双方的权利和责任、使劳资纠纷和争议有法可依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是我国在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法律法规建设过程中可以借鉴的。另外,撒切尔政府劳资政策中一些导致严重社会问题的极端做法,也是我国应该引以为戒的。

目录

导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 基本概念的界定

 四 研究方案

第一章 撒切尔执政前英国的劳资关系状况

 一 传统的积淀与变革的酝酿:1945年之前的英国劳资关系

 二 从自由集体谈判到三方博弈:1945~1979年的英国劳资关系

第二章 撒切尔主义劳资观的形成

 一 撒切尔主义劳资观的理论渊源

 二 撒切尔主义劳资观的影响因素

 三 撒切尔主义劳资观:政治权威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的统一

第三章 撒切尔政府劳资政策实践

 一 劳资立法:在法律框架内解决劳资纠纷

 二 经济改革:重塑自由经济

 三 政治策略:恢复政府权威

第四章 撒切尔政府劳资政策评析

 一 撒切尔治下的劳资关系

 二 撒切尔劳资政策的经济社会绩效

 三 对后撒切尔时代的影响

 四 撒切尔政府劳资改革的历史地位

 五 撒切尔政府劳资政策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英国劳资关系大事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撒切尔政府劳资政策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吕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07296
开本 其他
页数 2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9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49.561.6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4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4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