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不仅是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一代国学宗师,而且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社会学的先驱。他一生积极地奔波于民主思想的传播和反对帝制的斗争,早年提倡维新变法,后又接受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纲领,驳斥康有为以保皇对抗革命和托古改制的主张,大力宣传甚至亲身参与民主革命。在学术研究上,他更是广涉哲学、史学、经学等诸领域,是现代中国学术的前驱者和探路人。他的许多学术思想,对五四新文化运动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书为“大家精要”系列丛书之一,带你走进国学大师章太炎的世界。
图书 | 章太炎/大家精要 |
内容 | 编辑推荐 章太炎不仅是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一代国学宗师,而且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社会学的先驱。他一生积极地奔波于民主思想的传播和反对帝制的斗争,早年提倡维新变法,后又接受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纲领,驳斥康有为以保皇对抗革命和托古改制的主张,大力宣传甚至亲身参与民主革命。在学术研究上,他更是广涉哲学、史学、经学等诸领域,是现代中国学术的前驱者和探路人。他的许多学术思想,对五四新文化运动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书为“大家精要”系列丛书之一,带你走进国学大师章太炎的世界。 内容推荐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浙江余杭人。被称为“有学问的革命家”,鲁迅称赞他“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黄侃称誉他“博综兼擅,实命世之大儒”。许寿裳评价他的学术之大,前无古人,“以朴学立根基,以玄学致广大”。钱穆视他为近世真正爱好民族文化之第一人。 目录 第1章 读书精勤,晨夕无间 一、家世与庭训 二、名师高徒 三、初试锋芒 第2章 七次被追捕,三次入牢狱 一、以天下之大,仇一匹夫 二、风吹枷锁满城香 三、时危挺剑入长安 第3章 民族主义,终有爆发之一日 一、首正大义,截断众流 二、今日之势,惟有一战 三、以提倡民族主义之精神为要 第4章 共和政体不得已而取之 一、今日欲飞跃以至五无,未可得也 二、国家是不得已而设之者 三、恢廓民权,限制元首 四、各省自治为第一步 第5章 用宗教增进国民的道德 一、道德堕废者,革命不成之原 二、善亦进化,恶亦进化 三、以儒兼侠,自无逾轨之事 第6章 上天以国粹付余 一、小学者,国故之本 二、学术万端,不如说经之乐 三、周秦诸子,其堂奥也 四、太炎学之精神,其在史学乎 第7章 悖诲学人,保国学于一线 一、提奖光复,未尝废学 二、辗转讲学,明理述志 三、史志乃今日切要之学 四、饭可不食,书仍要讲 第8章 余岂异邮,好是谔谔 一、余始终不能与彼合也 二、兰之同臭,石之攻厝 三、学术素同,千载一遇 四、三十余年前的旧账,至今不忘 第9章 幼慕独行,好与人异 一、知君思我,我亦思君 二、痴迷事业,不顾其他 三、并非疯子,狂放而已 四、自写墓碑,以待横死 第10章 有学问的革命家 一、集革命家与学问家于一身 二、彻头彻尾的民族主义者 三、思想复杂,学问渊深 四、奖掖后学,造就大师 五、晚年的定位 六、哲人虽去,思想长存 附 年谱 主要著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光绪二十七年(1901)正月初一清晨,正在家中躲避的章太炎得到他的朋友吴保初派人传来的消息,通知他追捕者即到,让他快逃。于是,他连忙跑到一所寺庙中躲了十天。后来又偷偷回到上海,住在吴保初家中。8月,经吴保初推荐,章太炎到苏州东吴大学任教。这可算是第四次被追捕。 在东吴大学任教期间,章太炎利用课堂,抨击政府,宣传革命。他竟出了一道《李自成胡林翼论》的题目,让学生写作文。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首领,在清廷看来是不折不扣的“反贼”,而胡林翼是镇压太平天国的“中兴名臣”,两人岂能相提并论!章太炎的言行引起清朝高层官员的注意,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湖北巡抚端方、江苏巡抚恩寿、浙江巡抚任道镕,函电交加,密谋逮捕章太炎。一时间,章太炎竟成了清政府缉拿的要犯。难怪他原来的朋友孙宝碹为此感叹:“以天下之大,仇一匹夫。” 光绪二十八年(1902)正月初一,章太炎突然收到一份从南京发来的电报,要他立刻回上海。他不知缘由,便发电到上海托朋友吴保初询问。吴保初了解情况后怕寄信太慢,便又派人通知章太炎快跑。同时,东吴大学的传教士也通知他尽快躲起来,杭州的朋友也得知浙江巡抚正在派人抓他,要他立即离开余杭。看来这次清政府要抓章太炎,天下人都知道,除了他自己。2月,章太炎到了上海,第二天东渡日本。这是他第五次被追捕。 章太炎在日本短期逗留后,又回到了上海。光绪二十九年(1903)他参加了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并担任《苏报》撰述。此间,他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为邹容的《革命军》作序而成为清政府的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当时,清廷要捉拿《苏报》同人已是公开的秘密,只是因为《苏报》在租界内不便动手。在其他人纷纷出走躲藏之际,章太炎却不肯逃走,他对邹容说,我已被清廷缉拿多次,志在流血,焉用逃为16月30目,他正在爱国学社账房,工部局巡捕前来抓人,问谁是章炳麟,章太炎用手一指鼻子,坦然答道:“我就是。”遂被捕。这次,章太炎本来可从容逃走,也许是厌倦了逃亡,也许是真准备用鲜血来染红反清革命的旗帜,他没有再逃,从容被捕。章太炎这次赌命壮举不但没有送命,反而由此抱得大名,三年后出狱,一跃成为革命的偶像。 光绪三十二年(1906)出狱后,章太炎到了日本东京,成为革命派舆论阵地《民报》的主编。由于《民报》大肆鼓吹革命,引起清廷记恨,不断向日本政府施压,要求查封。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日本东京警察署以“败坏风俗、危害秩序”为由将《民报》查封。章太炎得知后极为不满,亲自到东京地方裁判所与日本检事对簿公堂。章太炎在法庭上据理力争,质问裁判长:“扰乱治安,必有实证,我买手枪,我蓄刺客,或可谓扰乱治安,一笔一墨,几句文字,如何扰乱。我言革命,我革中国之命,非革贵国之命,我之文字,即鼓动人,即煽惑人,煽惑中国人,非煽惑日本人,鼓动中国人,非鼓动日本人,于贵国之秩序何与?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文明国法律皆然,贵国亦然,我何罪?”面对章太炎咄咄逼人的质问,裁判长哑口无言。但理胜而事不胜,最终东京地方裁判所还是判决《民报》禁止发行,章太炎被罚款115日元。章太炎拒交罚金。1909年3月13日,东京小石川警察署将他拘留,准备押至劳役场,以劳役一天抵充一元罚金。他的学生龚宝铨、周树人等商量,请许寿裳挪用《支那经济全书》译本的一部分印刷费代交了罚款,章太炎才被释放。章太炎这次是在外国坐了一回牢。 中华民国成立后,章太炎这位缔造民国的革命元勋竟然还经历过囚禁或通缉之灾。1913年宋教仁被杀,章太炎从拥袁转向反袁。“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黄兴逃亡国外,而章太炎却在这年8月入京,自投罗网,又被袁世凯囚禁了三年。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5月,上海各团体举行纪念“五四”集会,通过十项决议,有一项竟是请国民政府通缉学阀66人,而章太炎名列榜首。6月,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临时执行委员会呈请中央以著名学阀的罪名通缉章太炎。国民党浙江省党部也闻风而动,命令余杭县立即查抄章太炎家产。章太炎不得不迁出原来的居所,转移到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隐匿起来,靠研读宋明理学来发泄内心的愤懑。1928年11月21日,他参加了招商局轮船公司股东会议,在会上对国民党政府的“以党治国”大加抨击,被人告密,11月24日,上海市国民党特别指导委员会呈请中央通缉“反动分子”章炳麟。国民党的机关报《民国日报》则发表《缉办章炳麟》的社评,称章太炎为老而不死之文妖,要求对章太炎开杀戒。章太炎不得不躲到亲戚家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才又出来呼吁抗日救亡。 P11-1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章太炎/大家精要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云南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153549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00 |
出版时间 | 2008-09-01 |
首版时间 | 2008-09-01 |
印刷时间 | 2008-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8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59.25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云南 |
长 | 228 |
宽 | 154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