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顾炎武/大家精要
内容
编辑推荐

顾炎武(1613-1682)汉族,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尊称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考订古音,分古韵为10部。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他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成果累累;他对切韵学也有贡献,但不如他对古韵学贡献多。

顾亭林学术的最大特色,是一反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的玄学,而强调客观的调查研究,开一代之新风,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顾亭林强调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礼义廉耻,是谓四维”,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卷十三《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内容推荐

顾炎武(1613-1682),江苏昆山人,著有《顾亭林诗文集》,以及《曰知录》、《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等三大奇书,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清初三大儒”,是中国17世纪早期启蒙思想家。在以清代明的历史条件下,他认真总结明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以其远见卓识,汇集中国历史上志士仁人论道经邦的智慧,并加以适乎时代要求的发挥,来建构未来民族复兴的蓝图。他在哲学、史学、道德伦理、经济政治、文学诸方面都做出了新的理论建树,成为继往开来的一代学术宗师。其政治思想,对于晚清的思想解放运动和社会改革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治学宗旨,至今仍是现代人文教育的宝贵精神资源。

目录

第1章 顾炎武的生平事迹

一、家世及青少年时期

二、投身民族保卫战争

三、大江南北秘密活动时期

四、北游与《启祯集》文字狱案

五、生命的最后岁月

第2章 顾炎武的思想

一、哲学思想

二、史学思想

三、道德伦理思想

四、政治思想

五、经济思想

六、文学思想

第3章 历史地位和历史命运

一、历史地位

二、历史命运

年谱

主要著作

试读章节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李白成率农民军攻陷北京,明思宗朱由检在煤山(景山)自缢身亡。农民军进京后,迅速腐败,李自成的一个部将竟然霸占了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宠妾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军入关。李自成出京迎战,大败,不得不退回北京城。四月二十九日,李白成在北京即皇帝位,以该年为大顺永昌元年;在圆了他皇帝梦的第二天,就仓皇弃城西撤,把北京城让给了清军。清军占领北京后,以是年为清顺治元年。远在江南的顾炎武听到崇祯皇帝殉国的消息,十分痛心,作《大行哀诗》。

崇祯皇帝既死,在南方的明朝大臣们又在南京拥立了一个新皇帝。五月初二,福王朱由崧监国,以次年为弘光元年。初五,任命史可法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马士英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十二日,史可法自请督师江北,获准后于二十日出京。十二月,昆山县令杨永言应南都求贤诏,向朝廷推荐了顾炎武,朝廷授予顾炎武兵部主事之职。就职前,顾炎武写下了论军制改革的《军制论》、论用兵之法的《形势论》、论农业和财政问题的《田功论》和《钱法论》四篇论文。又作《感事诗》六首,充满了“《春秋》大复仇”、“一扫定神州”的期盼。

南明弘光元年(1645)春,顾炎武应诏赴南京。途中经过镇江,作《京口即事》诗二首,更洋溢着击楫中流、恢复中原的豪迈情怀。然而,当时执掌兵部大权的是奸臣马士英,顾炎武到南京后,竟迟迟不能到兵部就职,更谈不上他所期望的天子召见、对策于朝廷之上了。

正当顾炎武在南京等待兵部征招的时候,四月十四日,清军已渡过淮河;二十五日,攻克扬州,兵部尚书史可法壮烈殉国。清军大肆杀戮,至五月初二才宣布“封刀”,但实际上杀戮并未停止,故有“扬州十日”之说,八十余万男女老幼惨死于清军的屠刀之下。而南明弘光朝廷中负责南京城防的赵之龙已秘密派人与清军联络,准备接引清军渡江,并将南京城拱手相送,而弘光朝廷的君臣们却还全都蒙在鼓里呢。

顾炎武在南京报国无门,只得回到家中。五月初一是顾炎武嗣母王氏的六十寿辰,归庄、吴其沆、顾兰服、徐履忱四人前来祝寿。这天,他们饮酒至夜半,“抵掌而谈,乐甚,旦日别去”。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此时的扬州,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正在进行之中。

顾炎武为母祝寿后,又去南京就兵部之职。然而,此时形势已急转直下,五月初八,清军趁大雾夜渡长江,次日攻克镇江。十日夜,南明弘光皇帝匆忙逃离南京。清军兵临城下,赵之龙、徐允爵、王铎等一大批高官显贵向清军奉表投降,就连在江南士人中享有很高威望的东林名士、礼部尚书钱谦益,也采取了他后来深以为耻的随波逐流的做法,跟着这批王公显贵降清。十五日,清军进入南京城。顾炎武在赴任途中听到南都官员不战而降的消息,十分失望和悲愤。其《姬人怨》诗二首,大概就作于此时。诗云:

伤春愁绝泣春风,发乱如油唇又红。不是长干轻薄子,如何歌笑入新丰?

云鬟玉鬓对春愁,不语当窗娇半羞。柳絮飞花无

限思,教侬何物得消忧?诗中讽刺降清的官员们如“长干轻薄子”,如随风飘扬的柳絮飞花;而诗中对“伤春愁绝泣春风”的美人的描写,则是借用传统的“香草美人之喻”的表现手法,来抒发其怀念故国的思想感情。看来南京是不能去了,顾炎武遂在苏州从军。

P9-1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顾炎武/大家精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许苏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536670
开本 16开
页数 1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49.1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28
154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5: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