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李清照集(名家选集卷)/中国家庭基本藏书
内容
试读章节

如梦令

题解:

词记溪亭之游情境,或题作“酒兴”(《花庵词选》),系李清照早年作品。

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将此词系定为李清照25岁时(1108年)作,似不妥。

靳极苍先生在《李煜李清照词详解》中,则更将其创作年代推至1128年(时年李清照45岁);靳先生说:“此词和《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一样,同是游大明湖之作。《怨王孙》词因情绪平淡,不似婚后之词有丈夫,故定为婚前作。此词与之同,且很具少女风韵,所以也该是婚前在历城时事。但‘常记’二字,可知非当时之作。顺境重当前,逆境追往事,是人之常情。依此,此词应作于逆境,但不太严重时。”

靳先生所言均人情人理,但所得出的结论却似未必。这也许只是因为先生对“常记”所历时段的过分强调上——先生言:“常记”指发生在很早以前难以忘却的事——其实,所经历过的事,半载一年,说“常记”亦不是不可。

李清照之游溪亭,当在及笄前后,一年多后忆及往事并言“常记”,是可以成立的。

故在此依陈祖美等说,将其创作年代系定于1099年,时年李清照16岁。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新解: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常常想起在溪亭游玩欢饮的情景,天黑下来了,酣醉的人,忘了回家的路。常记:《全芳备祖》作“尝记”。溪亭: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大明湖畔;亦有说泛指溪边亭阁;还有一说是确指一处叫“溪亭”的地名。日暮:太阳将落的时候,即傍晚。

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兴致尽时,回舟已晚,偏偏又把船划进了莲花丛中。藕花:荷花,莲花。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大家都争着往外划,桨声、嬉闹声,惊得一滩鸥鹭都飞了起来。争渡:竞渡,即争着渡。亦有注者解“争”为“怎”,似不如“争”好。唐·王维《从军行》:“笳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唐·刘禹锡《堤上行》:“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鸥鹭:两种水鸟,皆善捕食鱼类。鸥为鸥科水鸟的通称,嘴弯曲,背苍灰,腹白色,常见的有海鸥、银鸥等,常飞翔于海洋或江湖之上;鹭为鹭科水鸟的通称,嘴、颈皆长,常见的有白鹭、苍鹭等,多栖于沼泽之中。这里泛指水鸟。

新评:

少时初读此词便甚是喜欢,但除了觉其明白如话、朗朗上口、情辞酣畅、生动自然之外,确也说不出更多妙处。后来读到古今学人诸多评价并体味再三,才深信小令不小,可谓叙述简约、景象开阔、静动相生、出神人化——溪亭、日暮、藕花、鸥鹭……构成一幅清新淡雅、却又绚丽豪华的荷塘美景图;而回舟、误人、争渡、惊起……则让人仿佛听到了水声、桨声、笑声、鸟声交织和鸣的动人乐章。

也可以说是画中有乐、乐里有画吧。

说这幅画清新淡雅,是因为我们可以把其看作是素描或者是水粉;说绚丽豪华,是因为把它看作是一幅油画亦未尝不可——远处,落日入水、霞光满天;近处是大片的荷花。荷花丛中的小船上美人如玉,醉酒的脸庞艳如桃花,神态娇憨……

此情、此景、此词,或正如前人所云:“横竖都是烂漫。”  

双调忆王孙

题解:

古往今来,在有关李清照词的辑本中,几乎都将此词题作《怨王孙》。这是因为:在现存《漱玉词》最早的版本——宋代曾端白的《乐府雅词》里,便将调名误作此,以致此后以讹传讹。直到1992年,周笃文先生在《李清照作品赏析集》(巴蜀书社版)里方纠其讹,改其为《双调忆王孙》。兹从之。

与《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样,此词亦是词人少女时代的游湖赏景之作。在明·陈耀文所编《花草粹编》及清·沈辰垣等编的《历代诗馀》里,亦被题作《赏荷》;而在《词谱》、《碎金词谱》中,则将其题为无名氏词。或因其故,徐培均先生《李清照集笺注》未录此词,似不该也。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新解: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起风了,湖面上水波浩荡,无边无际。已是深秋时节,湖中荷花凋零,难得见到几朵;荷香亦淡,只剩下几缕残香。浩渺:形容水势辽阔无边。暮:晚,将尽。唐·杜甫《岁晏行》:“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红稀香少:指秋花凋落稀少。红、香,均指代花。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秋水澄澈,青山妩媚,充满灵性和柔情,令人备感亲切,真是说不完、道不尽的美好啊!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莲子长成,荷叶已衰,然而湖边的蘋花和汀草上却挂着水珠儿,就像被清露洗过一般,鲜艳亮丽,清碧一片。蓣花汀草:水中的蘋花,汀上的小草。蘋:多年生浅水草本植物,茎柔软细长,秋季开花,也叫田字草、四叶菜。汀:水边平地或湖中小面积陆地。宋·寇准《江南春》:“江南春尽离肠断,蘋满汀洲人未归。”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那些在沙滩上睡觉的鸥鹭,竟然头也不回,它们肯定是生我的气了,嫌我辜负了这美丽的风光,回去得这般早。眠沙:睡在沙滩上。似也恨:似乎也在埋怨。

新评:

自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问世以来,骚人墨客笔下的秋景便总是显现出悲凉萧瑟的情调:唐·杜甫有“万里悲秋常作客”,南唐·李后主有“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宋·柳永有“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就连李清照自己的名句“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也不能说不包含着浓厚的悲秋成分。然而在这首词中,李清照却既不写“黄花”的惆怅,也不写“梧桐”的寂寞,而是以舒缓淡远、亲切感人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秋之画图。

按说,“秋已暮”了、“荷叶老”了,“莲子已成”,“红稀香少”,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情景时,本该是有些怅惘或感伤的,可是我们却没有,为什么?

因为“湖上风来”,此风不是那“卷帘西风”,不仅毫无萧瑟之气,而且酣畅淋漓,吹得碧波万顷、浩浩渺渺;因为“水光山色与人亲”、“清露洗、蘋花汀草”,绝无感伤之意;更因为“眠沙鸥鹭”都已通晓人性,它们因游人归早怅然不快,是以不愿回首作别……

一句话,是因为词人将自己纯真的情感、青春的活力注入了眼前的秋景,将大自然人情化、感情化,从而也就使得整首词达到了人景相亲、物我两忘、心交神会之境。

这样的秋游之作,在北宋词坛,确是不多见的。

P1-3

目录

前言/001

《李清照集校注》后记(代序)(王仲闻)/001

◎词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001

双调忆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002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004

点绛唇(蹴罢秋千)/007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010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012

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015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016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018

[存疑]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020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022

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024

[存疑]浪淘沙(素约小腰身)/026

庆清朝(禁幄低张)/027

怨王孙(帝里春晚)/031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033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037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041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044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047

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050

多丽(小楼寒)/052

新荷叶(薄露初零)/055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已深)/058

念奴娇(萧条庭院)/060

点绛唇(寂寞深闺)/062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063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068

殢人娇(玉瘦香浓)/071

[存疑]生查子(年年玉镜台)/074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076

蝶恋花(永夜厌厌欢意少)/078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080

青玉案(征鞍不见邯郸路)/082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084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086

临江仙并序(庭院深深深几许)/088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092

行香子(草际鸣蛩)/094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097

忆秦娥(临高阁)/099

孤雁儿并序(藤床纸帐朝眠起)/101

浪淘沙(帘外五更风)/104

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107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109

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113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114

[存疑]行香子(天与秋光)/116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118

长寿乐(微寒应候)/121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125

[存疑]瑞鹧鸪(风韵雍容未甚都)/127

满庭芳(小阁藏春)/130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135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137

永遇乐(落日熔金)/139

怨王孙(梦断漏悄)/144

清平乐(年年雪里)/146

声声慢(寻寻觅觅)/150

◎附录

李清照年谱简编/154

历代李清照词选本举要/160

李清照研究主要著作/161

《李清照集》名言警句/162

序言

仰慕李清照久矣!

孩提时便喜欢上李清照词。自彼至今,许多年过去了,时非昔时,人非昔人:一切似乎都发生了起起落落难以预见(甚或有时是连自己都难以置信)的变异,惟有对于李清照的崇敬却一如既往,或尤更甚。

一次次地寻觅所能寻觅到的版本;一遍遍地阅读所能读到的诗、词、文,乃至和此相关的各色各样的文字:资料、论著、考据、赏析;长的,不长的;深刻的,不深刻的;有趣的和没趣的……阅读这所有的一切,都让我满足,让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是幸福的。

记起1996年。

时年,我受命在晋南的一个小山村“扶贫”,是一套《全宋词》,让我在那里度过了平生最为温馨、最为充实的一年;是宋词,让乡村清寂的夜晚宽大无比、瑰丽无比——

是的,那的确是群星璀璨的词的时代:冲破“花间…‘艳科”樊篱,从内容和形式上解除词之种种束缚,不仅“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而且滥觞“豪放”一派,并最终使词成为“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之文学样式的苏东坡;扭转五代词风、完成由小令向长调转变,以至“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柳永;推陈出新、“将身世之感,打入艳情”的秦观;上承柳永、秦观,下开姜夔、王沂孙的北宋末年“婉约派”集大成者周邦彦;名扬南北两宋、独创“别是一家”的“易安体”,进而同李白、李后主一道被后世并称“词家三李”的李清照;独创“稼轩体”、“于唐宋诸家之外…‘屹然别立一宗”,从而把“豪放派”乃至整个宋词推及高峰的辛弃疾;当然还有将“婉约”“豪放”两种词风融于一炉、进而创建“清劲骚雅”新体的姜夔;还有创作出众多“遗弃旧传统而近于现代化”的“梦窗词”(叶嘉莹《折碎七宝楼台》)之吴文英……

作为词坛大家,他们各自自有令我艳羡之本、之作、之理;但我最喜欢者,却只是个中之三:一是苏东坡,一是李易安,一是辛稼轩。

那是夜半时分,我就站在院内(它是这个山村小学小小的操场)仰望星斗,并把目光长久地投注于“河鼓三星”(民间称“扁担星”:中间一颗俗称“牛郎星”,学名天鹰座α)。我认定离我较远的那颗是苏东坡,中间的那颗是辛稼轩,最近的那颗,是李易安。

这样的认定,当然首先是囿于我对他们“亮度”(就词的成就而言)的认定,但更进一步的理由则是我与他们在感情上的亲疏。

在我的印象中,东坡词确乎倾荡磊落,词超旷而意和平,可谓尽显“王道”;而稼轩词则磊落英多,横竖烂漫:既有不悖王者之“霸气”,或豪壮悲郁,或雄深雅健;又有至情至性之秀骨峭神,丽想奇思。

于是我就喜辛胜苏。于是也就常常想:如果说苏词“全是王道”而辛词“兼有霸气”,那么李词呢?是什么“道”,或者有什么“气”,何以就有如此巨大、如此长久的魅力?后来,我似乎就想通了,是“女孩子气”;是因为李易安以她丰腴的生命、超拔的才华和幽怨的闺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独步千古的“女孩子”!

“女孩子”高贵、典雅、纯真、善良,不造作,无俗态,荡荡然如一泓清水;“女孩子”脆弱而又有些任性,心思空落而又耽于幻想,娇柔而又固执,复杂而又天真;“女孩子”有些个书卷气,喜也纤细,忧也清丽,愁也妩媚……所谓“女孩子”,或者本就可用李易安的词论和词章作注,日“妍丽丰逸”且又有“富贵态”(易安曾批评秦观词“譬如贫家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庆清朝慢)。

……

——正是因为乡村的那些夜晚、那些星斗,因为《全宋词》、因为李清照,我才写下了如上之类的文字。  不过,后来想想,这些文字虽情真意切,但究竟太随意、太不“学术”了。李易安的词给了我许多的幸运;而我的这些文字,却显然不能将我的幸运分给更多的人。

于是也就想步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之后尘,编撰一部在体例、规模、考据、阐发以及在编之用心、文之严谨等诸方面,都大抵不殊的集子。我把书名定为《李清照集评注》并开始搜集资料。

也是因缘,山西古籍出版社正在编一套《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其中“名家选集卷”中的《李清照集》,总编辑张继红兄约我撰稿,于是也就欣然应诺。

我原以为自己是能够早日完成的,没想到随着阅读、撰述的渐次展开,虽亦多有发现的喜悦,但总的来说却仍是愈来愈觉得所知甚少、识见多浅、领悟欠深。

然丛书中其他几本多数问世,继红兄也一再敦促,甚感愧对之馀,也不得不加快节奏。加班加点之后,总算得以完成。

在这里,自然该向继红兄深表谢意: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关照和敦促,我的愿望很可能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实现;当然,同时也该向继红兄表示歉意:误了工期。

在遵从丛书体例的前提下,我尽可能地在如下方面予以格外重视:

一、解评时,尽可能地到位。

二、作品系年。

三、信息量尽可能地大,书末附录“李清照简谱”、“历代李清照词选本举要”、“李清照研究主要著作目录”、“《李清照集》名言警句”(正文中用着重号标注)。

这样一来,篇幅就大了,征得总编继红兄认同,此书仅选词部,诗文及总体评述,留待此后《李清照集评注》一书奉献诸君。

此集以《全宋词》为底本,参考了王仲闻先生《李清照集校注》、徐培均先生《李清照集笺注》;领悟解读时又参引了诸多方家的著述,尤其是陈祖美先生、靳极苍先生的著述。

靳老极苍是我的导师,大学期间曾授教我唐宋诗词,但因我当时年少无知,只热衷创作而多有逃课,以致对靳老及其心中的宋词,都可以说是毫无领会。

也就是说,我对靳老的性情及学识,是在他对李清照的解读中才得以领悟的。

靳老学识渊博,禅悟无拘无束,行文独来独往。许多时候,都很是“小孩子气”,让我艳羡不已。

陈祖美先生尤是,不独有“小孩子气”,更多有“女孩子气”。她才思敏捷,眼光独到,体悟细腻,识见非凡,说理透彻,行文严谨;却也常常显得任性而固执,让你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面对她和她所提出的话题,甚或一次次地“较劲”。

换言之,如果不是他(她)们的启迪、引导和激励,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来做这个“学问”,因而此书(和以后的书)也是万万不可能写出来的。

惟此谨请谅解并深表谢意。

权为前言,实乃小引。

李杜

2005年中秋谨识

2008年8月重订

内容推荐

李清照,自号安居士,宋代独树一帜的著名女词人,在两宋词的发展中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其《懒玉词》具有清新隽爽的独特语言风格,被誉为“易安体”对南宋乃至后世词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本书收录了李清照的经典词作品。

编辑推荐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天才女作家。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本书收录了李清照的经典词作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李清照集(名家选集卷)/中国家庭基本藏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李清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700053
开本 32开
页数 162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22.844.2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29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8:3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