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乌托之邦
内容
编辑推荐

他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成功商人,却防不住同窗知己和心腹下属的阴谋,不得不经受事业挫折的打击。他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糊涂男人,见证了祖父历经百年风雨忠贞如初的爱情,失去了刻骨初恋之后,却将就了一场无语婚姻和一段不齿恋情。他更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哥们兄弟……

一个到处找不到又说不定就撞上的好地方,一个极有可能改变你人生观的悲情故事,献给所有奔走于现实世界仍然寻觅内心乌托邦的人们。

内容推荐

他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成功商人,却防不住同窗知己和心腹下属的阴谋,不得不经受事业挫败的打击。

他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糊涂男人,见证了祖父历经百年风雨忠贞如初的爱情,失去了刻骨初恋之后,却将就了一场无语婚姻和一段不齿恋情。

他更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哥们兄弟,他和他的朋友并肩战斗在激情燃烧的岁月,却没能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留给他的只有永远偿不清的良心债,永远挥不去的淡淡伤感,以及永远道不尽的无言感动……

他和他们的一切,都缓缓地融入了这一段跨越百年的风云往事。

谱进了这一曲历经世纪的人生挽歌,载入了这一部平凡世界的不平凡传奇。

目录

第一章 嘉陵江上

第二章 十年

第三章 乡间路

第四章 风雨操场

第五章 创业史

第六章 乌托之邦

第七章 山城棒棒

第八章 三峡诀

第九章 大河恋曲

试读章节

吴心赶到医院的时候,祖父已经在病床上一声不响一动不动地躺了七天。他苍老浮肿的脸泛着天花板的灰白,稀疏的白发张狂地闪着银光,令他的脸和天花板愈发黯淡。

那时候,窗外正飘舞着2005年入秋的第一场雨,吴心的头发上和衣服上还残存这新鲜秋雨的痕迹。他迟缓地走向几乎与白床单凝为一座山丘的祖父,无声地跪在地上,双手握住祖父冰凉僵硬的手,两滴硕大的眼泪扑落到那双曾经温暖的手上。

缓缓地,祖父艰难侧过头,一双勉强睁开的眼睛对着吴心。吴心望着祖父的脸,看到他的嘴唇似乎竭力想张开,又无力地闭上,空洞而混浊的双眼也同时安静地合上了。死寂的病房里顿时响起各种监护仪器的尖叫,原本空荡的病房里很快挤满了纷乱的人。

吴心把额头贴在祖父的手上,一股彻骨的寒意顿时浸透了全身。

1

吴秉生,是祖父脚板正对的病床铭牌上写着的三个字,那是祖父的名字。几十年来,吴心没听到过别人喊这个名字,但他听祖父讲起过这个名字的来历。

祖父说他的父亲希望通过一个大富大贵的名字让子女长大后飞黄腾达,于是给祖父的大哥取名秉贵,结果秉贵等不及富贵没满一岁就天折了。那位没落的秀才不甘心,又给二儿子取名秉富,但秉富生下来就体弱多病瘦得像个猴儿,看上去与富贵毫不相干。祖父的父亲算是对富贵死了心,于是给三儿子取名秉权,指望他有朝一日大权在握,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小子却天生好逸恶劳惹是生非,一点不通人情世故。祖父的父亲算是没得可想,就给第四个儿子取名秉生,没啥指望了,只希望他有一技谋生就满足了。在秉生之后,还先后有五个弟妹出世,分别是忠厚平庸的五弟秉能,长相毫不起眼的六妹秉凤,身不强体不壮的七弟秉强,天生视力障碍的八妹秉明和弱智儿九弟秉聪。他们的名字尽管朴实到家,但天意还是弄人。

吴秉生小的时候,也没有人叫他吴秉生,男女老幼对他的通用叫法就是吴老四。

吴老四的家境本来不富裕,家里吃食的嘴日益多起来以后,显得更加窘迫。老二秉富弱不禁风是个药罐儿,老三秉权不顾家里吃不吃得上饭都闹着要去读书,担子落到老四肩上,他和父母叔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十一二岁就成了家里的全劳力。

但是,不管一家老小如何拼死拼活地干,也只能勉强糊口,而不断增长的人口使得这种勉强都难以为继。吴家的媳妇们肚子大了,又小,过不久又大了,于是吴家的后代看起来人丁兴旺,实际却过得水深火热。加上几位叔伯的孩子,整个吴家的儿孙最鼎盛时多达三十五六个,从襁褓中的婴儿,到十五六岁的大孩子,全都张着嘴要吃。家里的婆媳都统一分了工,专人负责洗衣,专人负责伙食。家长们则负责给家族成员分派工作,或者忙于调解纠纷。嬉笑声,打闹声,喝斥声与鸡鸣犬吠,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这种明显带有“公社”色彩的生活,吴老四没有过上几年就因为大伯吸食过量鸦片一命乌呼宣告结束。叔伯的儿女长到十五六岁,纷纷成家,家庭关系进一步复杂,原本已很微妙的婆媳妯娌关系愈发难以控制,于是几位叔伯婶婶不得不商量着分了家。分家后,一切划整为零,有不少新成家的堂兄弟也因此举家迁到别处谋生。吴家的老宅从此变得冷清,大人孩子也不在一起吃饭干活,只偶尔串串门,生疏了许多。

吴老四家里分得三间祖屋,一亩三分河滩地,艰难度日。他和五弟秉能跟着父母成天在地里干活,三哥秉权已到钱塘念书,家里就剩下二哥秉富歪在门槛上养病,还只有灶台高的六妹秉凤挑起了操持家务的重担,七弟秉强拖着鼻涕和八妹秉明、九弟秉聪在房前屋后疯跑,泥猪儿一样满地乱滚。

一年夏天,三个小弟妹在院子里办家家。秉明说:“小哥,我要喝水。”秉强玩泥巴玩得正起劲,准备杀了“猪”砍点肉来做家家,就说:“我还杀‘猪’呢!自己去舀。”秉明撅撅嘴对秉聪说:“毛毛,你带我去喝水。”秉聪嘴角挂着口水傻笑着站起来,拉着姐姐的手往院坝边上的水井走。

秉聪带着秉明来到井边,松开姐姐的手示意到了。秉明看不清楚,但她感觉到井里渗出的凉意,往前跨一步,想到井那边的石槽上取打水的桶。秉聪听到“咚”的一声闷响,然后看到姐姐伏在井里,以为她喝得正欢,就说:“我也要喝。”

于是秉强听到井里传来第二声闷响,这才发现弟妹都不见了。他跑到井边,看到秉明和秉聪都在里面,已经没了动静,顿时慌了神儿,跑到门口叫秉富,秉富也吓得浑身哆嗦,不知如何是好。

吴老四和父母赶回家,秉富和秉凤在井边哭成一团。父亲用打水的桶把吴老四放到井里,将已经像冰块的秉明和秉聪打捞出来。秉明额头撞破了,秉聪被灌得像只葫芦。全家人哭得死去活来。

秉明那年四岁,秉聪两岁半。秉强被父亲打得半死。家里多了两位亲人亡故的悲哀,同时也少了两张嘴吃饭的烦恼。秉强自秉明和秉聪出事后,做事心不在焉,吃饭也打不起精神,父母把他过继给了远房的一家没有子女的亲戚,是后再没音讯。

秉富眼看过了成家立业的年纪,但谁会嫁给一个药罐子?秉权继续在外打着读书的幌子混日子,不挣钱的人花钱时从来不知道挣钱的辛苦。父亲接到他的信就直接塞进灶里烧掉,这位中国末班秀才内心的苦,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

2

来年春天,吴老四伙同邻近的几位同乡,在金子沱找到了别的出路。他们在几位年长的筏工带领下,把金子沱山上砍下来的树扎成木筏,满载木材,顺嘉陵江而下,放到百里外的合州,交给那里的木材商贩,可以拿到一笔种地种不出来的血汗钱。

一次放木筏的有五六个人,其中由一两个经验老道的长者指挥掌舵,三四个年轻小伙撑篙卖力。第一天,一伙人在江边扎起三五支大木筏,再把其他木材码在上面,用绳子绑好,然后回去足足地睡上一觉。第二天天还不大亮,就赶到出发地集合,把满载的木筏顺江放下,三五只木筏浩浩浩荡荡连成一线,煞是壮观。一般一组木筏后面还拴一只空载的木筏,上面备有小炉具,可以烧茶水,煮稀饭,还搭有小草棚遮风避雨,睡觉时挡挡露气。负责指挥的长者跷脚坐在小炉前,泡着茶,衔着叶子烟杆,看到前面有情况了,才站起来冲几个小伙儿指手画脚地吼上一阵子。

因为木筏只能随波逐流,筏上的人大多数时候无事可做,听天由命。小伙子们先还觉得很新鲜,只穿一条短裤在几支木筏之间溜来溜去,在水面宽阔平静的地段,便窜到最后的木筏上,以喝茶抽烟为名,跑到老者身边,要他讲“荤段子”。

祖父多年以后都还记得,他跟着放筏的长者姓周,挺干巴的一个老头,头发胡子花白,笑起来脸上挤满皱纹,老是乐呵呵的。周老头在这条江上漂了几十年,没结过婚,没有孩子,吃喝拉撒基本上都在这江上,他说这条江就像他亲娘。

从金子沱到合州城,一路要经过好几个乡镇,每个乡镇前都有一片开阔的水域形成的河滩,像泥溪嘴、云门嘴、渠江嘴都是放筏人最喜欢经过的地方。尤其是泥溪嘴前,更是这些“水上漂”的乐园。P1-P3

序言

近二十年前,路遥完成了《平凡的世界》,兴奋地对老乡贾平凹说,这个世界就要发生惊天动地的大事。果然,《平凡的世界》成就了不平凡的路遥。

三年前,我写完这个故事,世界依然平凡。

那一年,我平静地从闲居了大半年的广州回到重庆,平静地到一家报社继续以文字谋生,平静地在业余写点想写的东西,读点想读的闲书。间或有关于出版的话题提起,都不了了之。

我知道,这样干净的故事,理所当然难以吸引大多出版商的注意。这个浮华躁动的年代,这个利益驱动的世界,哪里容得下乌托邦似的梦想?

抑制不住的CPI和恩格尔系数,使我们无暇他顾。老板告诫:应该8小时工作24小时思考;同事提醒:职场如战场,得到晋升的机会越多,成为炮灰的机会越少;朋友通报:今年单位要分两套房,明年打算换台车;老婆念叨:房子该换了,车子该买了,孩子该考重点了;孩子暗示:同学都配上专职保姆和司机了……

在现实世界疲于奔命,也许就是现代人前世的诅咒,今生的宿命,来世的预演。我们梦想或空想的乌托邦,到底在哪里?

2003年末,频繁更新工作的我,不得不离开服务了三年的那家公司。那个许多异想天开者的现世乌托邦,稍后就在现实风雨中无声坍塌。翌年春,我随AMY南下。那时候,两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二人世界,生计还没被我们看作头等大事;三年后出生的朗朗,也只是我们不敢提上议事日程的计划而已。

寓居广州的时节,晒够了山城稀缺的春日阳光,看够了大都市的繁华与土著的世故,也听够了隔音效果极差的寓所里邻居肆无忌惮的私生活。为打发过于闲散的时光,我找到一份极轻松的文案工作。就在那个拥挤闹腾的写字间里,往事如溪泉般渗出,浸润我久已麻痹或疏懒的神经,终至于激起了写作的冲动。

这个故事,就是多年来我一直想写的那种故事。几乎跨越百年的传奇往事,一如江河奔涌,或沉缓大气,或激昂张扬,浩浩汤汤,绵延流淌。我放弃对文字技巧的雕琢与卖弄,还原小说的叙事本能,那些超越自身经历的体验,则自然而然源于祖辈或父辈的讲述。可以说,我有生以来耳闻目睹的人和事,都成为了这部作品天然的原材料。长江、嘉陵江及其滋养的那片土地,为这个故事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和空间。

故事完成后,漂在北京的老友曹晨导演成为第一位读者。那天半夜,他打电话将我叫醒,说他控制不住,花了一整天守在电脑跟前一口气读完了这个故事。听得出来,他情绪激动异常。他说,如果把这个故事拍成电影,就是一部中国的《美国往事》,或者《教父》。

我受宠若惊,诚惶诚恐。让这个故事变成能与更多读者分享感动的图书,或者拍成影视作品,都不过是另一个乌托邦式的梦想罢了。

2007年春,女儿朗朗诞生,平静的二人世界变成了不得安宁的三口之家。我此前谋生的那家报社——一个典型文人乌托邦——已经倒闭半年有余。创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朗朗同时,我也炮制了一些其它可有可无的文字。尽管那个故事被搁置一旁近三年,它给我带来的感动依旧鲜明而深远。

直到2007年末,金海先生决定让这个《乌托之邦》变成现实,我才将文稿翻出来,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修正了一些错误或疏漏之处,但其中某些表述仍让我自认为是神来之笔,一些情节也依旧让我泪流满面。

这,就是我的《乌托之邦》!也是属于更多人的《乌托之邦》!

几年过去,21世纪逝去将近1/10,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吴心和他的原型们,以及他们所代表的1960年代和1970年代出生的人们,仍然奔走在现实世界,寻觅着内心的乌托邦。他们亲历过文革,亲历过上山下乡,亲历过改革开放,亲历过下海下岗。他们是运动年代的见证者,也是中国20世纪末经济复苏的参与者;他们是世俗的财富追逐者,也是纯粹的乌托邦缔造者;他们有过大多数中国人都能切身感受的爱与痛,也有过属于自己的纯情与忧伤。

跟我们一样,他们不得不继续活着,活在现实世界,也活在乌托之邦。

这个故事曾经命名为《重庆往事》,后来更名为《后纯真年代》,最终定名为《乌托之邦》。它能以图书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首先得感谢金海先生和他的团队所做的大量工作,还得感谢这个故事在天涯连载时关注过它的朋友,感谢你们的鼓励与支持。

最后,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祖父萧秉生先生,以及所有为这个故事提供原材料的人们;献给对我的创作予以理解和支持的AMY,献给为我的人生带来无尽快乐与烦恼的朗朗;献给所有奔走于现实世界仍然寻觅内心乌托邦的人们。

萧闲

2007年12月28日于重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乌托之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萧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海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654885
开本 16开
页数 3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60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4: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