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王朝中兴((中国二十王朝崛起兴盛全景图解珍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其固有的特点,但又是陈陈相因的有机整体。对自身历史的顾怀、辨别和确认,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在这个世界上能走出多远。我们可以从数千年连续不断的辉煌历史中吸取智慧和力量,我们还怕走得不远么!

内容推荐

本书选取了中国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20个王朝,对其崛起和中兴的标志与方略进行了较系统的概述。由此我们惊奇地发现:历代王朝创造繁荣的过程大体相似,衰亡的轨迹也基本相同。兴盛王朝的基本特点是:第一,至少有一位或多位开明的君主,他们励精图治、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甚至事必躬亲,精心打理自己的“家国天下”;崇文好学,崇俭戒奢;为政廉洁,表率群臣。第二,在政治方面,实行开明政策,不抱残守缺;善于吸取历朝历代的治国经验,接受衰亡王朝的教训;严加管束皇亲国戚、家奴宦官;国君亲贤人、远小人,善于纳谏,能听取不同的意见和观点,甚至是逆耳的忠言;倡导廉风,惩治贪官。第三,在经济方面,实行与民休息政策,减租免税,爱惜民力,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发展经济;打击豪强,分配土地,保护生产和经营;在自然灾害降临时,国家安置流民,倾力救济。第四,在国防方面,积极发展武力,增强边防,构筑防御设施,力求稳定边疆,甚至以和亲等方式换取边境安宁。第五,在民族政策方面,充分尊重不同民族之间的风俗与信仰,力求民族之间、政权之间与国家之间和谐友好相处。第六,在外交方面,睦邻友好,积极发展和平关系,表明中国历来是礼仪之邦,从不轻易发动对外征战,唐遣使出塞通西域,明郑和七次下西洋便是典型的例证。

目录

前言

一、废禅建制:夏朝崛起与中兴

废除禅让,推行世袭

编制军队,制定刑罚

勤于政事,体恤民情

武功治世,促进繁荣

二、内外兼治:商朝崛起与中兴

区划统治,内服外服

王位改革,稳定政局

协同劳作,发展生产

迁都袭位,殷商繁荣

三、以蕃屏周:西周崛起与中兴

东征平乱,解除威胁

营建东都,安置遗民

屏藩周室,加强统治

制定宗法,维护王权

健全官制,以稳政权

施行德治,缓和矛盾

四、集权中央:秦朝崛起与中兴

创建新制,巩固皇权

厚今薄古,焚书坑儒

经略边疆,共同繁荣

深化改革,促进发展

五、儒术安邦:西汉崛起与中兴

改革体制,巩固皇权

轻赋薄役,重农抑商

大开仕途,招揽贤才

削藩割疾,打击豪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北伐匈奴,巩固边疆

拓土辟疆,广开三边

外交远征,沟通西域

盛世修典,史传千古

六、以柔治国:东汉崛起与中兴

扫平群雄,一统天下

革新政体,总揽权纲

怀柔治世,稳定政权

招才募能,礼贤下士

友好匈奴,稳定边疆

七、与民生息:西晋崛起与中兴

击灭东吴,三国归晋

宽以待人,兼听谏言

休养生息,以解民困

弘扬文化,保护贤能

八、韬光养晦:东晋崛起与中兴

推行仁政,弥补裂痕

内修政务,蓄意发展

北定中原,意求统一

削弱王氏,巩固专制

九、革故鼎新:北魏崛起与中兴

颁行俸禄,惩治贪污

推行均田,建立三长

南迁都城,推行汉化

择能任贤,虚怀纳谏

十、励精图治:隋朝崛起与中兴

南伐北和,维护统一

改革官制,整顿户籍

创立科举,刑律兵制

均田租赋,筑仓积谷

统一货币,平衡度量

赏罚严明,节俭治国

严以治官,宽以待民

开凿运河,沟通南北

十一、偃武修文:唐朝崛起与中兴

创立新制,加强集权

任人唯贤,从谏如流

戒奢崇简,轻徭薄赋

重视刑赏,以身作则

崇尚儒学,兴办学校

统一边疆,实现团结

十二、因俗而治:辽朝崛起与中兴

灭唐亡晋,二度登基

调整官制,加强治理

重用汉官,仿汉治国

稳定边疆,澶渊和议

十三、戢兵睦邻:南唐崛起与中兴

广招贤人,振兴文教

节俭惜用,拒受尊号

颁布法典,除暴安民

重文轻武,整肃吏治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戢兵睦邻,稳定国家

十四、除弊兴利:后周崛起与中兴

崇俭戒奢,整顿吏治

减租轻赋,宽宥刑罚

招抚流民,组织生产

重视城建,兴筑开封

减少寺院,毁像铸钱

治理水患,兴修水利

十五、外和内安:西夏崛起与中兴

审时度势,与金通好

推行文治,提倡汉化

注重法制,推行直言

完善政体,力禁贪奢

发展经济,鼓励垦荒

十六、抚内攘外:金朝崛起与中兴

拨乱反正,稳定政局

镇压起义,维护统治

仁政王道,与民生息

唯贤是举,不避亲疏

整顿吏治,调整关系

睦邻友善,稳固边境

金宋议和,加强交流

戍边筑壕,抵御外侵

十七、强干弱枝:宋朝崛起与中兴

杯酒释权,治军有术

责之既严,待之亦优

削弱相权,官不久任

减轻徭役,奖励农耕

重振儒学,文化统治

科举取士,保任纳才

保境息民,减缓矛盾

扫除割据,推进统一

十八、弃牧从耕:元朝崛起与中兴

南下灭宋,结束分裂

平定叛乱,保疆固权

仿效汉法,改元建制

削藩夺权,强化统治

驭臣有术,器重汉将

广开言路,善于纳言

开疆拓土,经略西藏

弃牧从耕,劝课农桑

十九、威德并施:明朝崛起与中兴

消除藩权,迁都北京

友好邦交,遣使西洋

威德并施,加强团结

御驾亲征,保疆安民

休养生息,恢复生产

确立内阁,巩固发展

二十、文治武功:清朝崛起与中兴

运筹帷幄,力削三藩

知人善任,收复台湾

抗击沙俄,签订条约

废除圈地,鼓励垦荒

崇儒纂书,重视科学

整治水患,灌溉粮田

用兵边疆,平息叛乱

打击腐败,惩治贪污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夏朝的前身是尧、舜、禹等担任首领的部族联盟。那时,部族联盟首领的产生方式是所谓的“禅让制”,即在各氏族部落中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尧年老时,向各氏族部落酋长征询继任人选,一位叫放齐的酋长推举尧的儿子丹朱,尧马上表示,丹朱“顽凶”,不可用;又一位叫■兜的酋长举荐共工,尧认为共工巧言乖僻,也不可用。接着尧自己探问一位叫四岳的酋长,看他是否能继任,四岳却谦虚地推辞了。最后众人一致推选一位“有矜在民间”的贤人舜。经过大家反复协商,又用各种办法加以考查,最终确定了舜的接班人地位。

尧、舜时期,民间最大的祸害是洪水泛滥。如不治理水患,则会危及部落联盟的巩固。鲧、禹分别受部族联盟首领尧、舜的委派从事领导治水。这对于部族联盟的所有成员来说,无疑是一项公共事业。由于这项工程的艰巨性和长期性,需要组织众多氏族部落的广泛参与,要对各部族的人力、物力进行统一调配、指挥与管理。在这个过程中,禹(包括他的父亲鲧)难免要利用联盟所赋予自己的职位与权力对各氏族部落施加更多的影响,甚至强制干预,这就势必使原来松散而较为缺乏约束力的部族联盟机构发生权力逐渐集中的倾向,并使之逐渐凌驾于众氏族部落之上,以至最终过渡到把各氏族沦为自己臣属的、具有专制性质的国家权力机构。

禹在长期担任这一要害公职的过程中,树立了自己及自己家族的权威,于是,禹继承舜成为了部落联盟的首领。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以“禅让”的方式完成的。这种制度无疑是“大同”社会“选贤举能”的做法。

但是,自禹以后,“禅让”制便受到了新形势的挑战。虽然禹一开始还不太明确自己身份所发生的变化,打算按老规矩将国君的位置传授给来自东夷的部族首领皋陶。但是,皋陶还未接位便病亡。之后,众部落首领举荐伯益。然而,禹却将自己的儿子启及自己家族的势力引入了朝廷中的各级权力机构。禹以自己家族之人掌管各权力部门,无异于在营造自己“家天下”的势力。

自此之后,这种新的权力结构形式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巩固,其实质是王权已不可能再转让给本家族之外的人。久而久之,大部分诸侯百姓习惯了由一个家族实行的统治。故在禹去世之后,启直接继承了王位。

启继禹世袭为王,破坏了部落联盟的民主推选制,自然遭到伯益等部落首领的激烈反抗。经过多年战争,伯益兵败被杀。至此,部落联盟时期原始民主的“禅让”制已名存实亡,氏族社会那种“天下为公,选贤举能”的“大同”世界已经结束,取代的是“父传子,家天下”。

这种世袭制相对于今天民选制来说,显然是落后的,但对于当时还比较原始的夏王朝来说,却是一种比较进步的制度,因为在这种体制下,父业子承,王业可以得到很好的继承。在那时,王朝的各行各业建设需要很强的连续性,公共设施、防卫设施建设一般需要若干年,民众也需要持久团结在以一个家族为核心的周围,否则,各联盟就将分崩离析。正因为夏王朝建立了世袭制,才使其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有许多具有王朝特征的建筑、实物、传说等流传下来),并推动了夏王朝后来的崛起和中兴(这当然是针对那个时代而言的)。

P3-4

序言

我们正在亲历、感受着这样一个伟大的现实:中华民族走向和平崛起,久违了的民族复兴将要到来。但如何加速发展,促使国家繁荣昌盛、长治久安,怎样才能使国民居安思危、保持国力长盛不衰呢?这不仅是政治家们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历史学家们正在探讨和研究的问题,而且也是广大民众正在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泱泱大中华,悠悠五千年,她曾经历过数十次的振兴与衰落,其中有一大笔遗产值得殷鉴,有海一样的智慧值得吸取,有丰硕的文明成果值得享用。这就是说,我们可以从丰盈而久远的历史中寻求规律,感悟真谛,得到持续进步的动力。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西周初年,周公旦一再叮嘱成王“不可不鉴于有夏,亦不可不鉴于殷”,于是,周成王等采取了一系列利国厚民的措施,才使西周出现了奴隶制时代的盛世——“成康之治”。汉高祖刘邦令陆贾著书,记述秦之所以先天下,汉之所以得天下,及历来国家兴亡成败的原因,名其日《新语》。汉室君臣在《新语》指导下,力反秦之弊,结果出现了“文景之治”。唐太宗为了“览前王之得失,为在身之龟镜”,敕命魏徵等大臣集中力量修史,并特别重视以隋亡为鉴,使唐朝出现了封建时代的盛世“贞观之治”。宋英宗命司马光将历代君臣治国事迹编为一书,“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以为是书”,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才赐名为《资治通鉴》,这对北宋经济发达、商业兴盛、科学先进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三项即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都源于北宋。清代康熙帝为了清朝的长治久安,下令“文武各官皆须读书,于古今得失加以研究”,一时百官读书学史蔚然成风,对清初“康熙盛世”产生了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可见,创造盛世与借鉴历史经验关系很大,特别是保持了较长时间盛世的王朝,均可谓是借鉴历史经验而成功者。诚然,览尽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包括盛世王朝,都没有逃脱兴起、衰亡的命运,都没能跳出这一历史周期率。因此,中国共产党人未雨绸缪,并坚定地认为,过去的历代封建王朝与今目的共和国,已不可同日而语,共和国一定可以跳出这个周期率。1945年7月,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在延安曾与毛泽东讨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黄炎培说,中国历代王朝更替频繁,兴一衰一兴一衰的发展周期,有政怠宦成的,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但都没能跳出这一周期率。他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许多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他请教毛泽东有什么方法跳出历史兴替的周期率?毛泽东答道:“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把王朝周期率的原因归结于政府腐败,归结于专制,归结于对统治者(官员)队伍的缺乏有力的监督与制约,是颇有见地的。

确实,从那时毛泽东与黄炎培的这一对话到今天,60多年已过去了,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不仅没有重蹈历史的周期率,而且走上了更加民主、富强的道路。不过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早日实现民族复兴,并要保持长治久安、长盛不衰?这自然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其中重要的一点,如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我们要更加重视历史知识,善于从中外历史上的成功失败经验教训中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律,认识和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提高治国理政的才干。

本书选取了中国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20个王朝,对其崛起和中兴的标志与方略进行了较系统的概述。由此我们惊奇地发现:历代王朝创造繁荣的过程大体相似,衰亡的轨迹也基本相同。兴盛王朝的基本特点是:第一,至少有一位或多位开明的君主,他们励精图治、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甚至事必躬亲,精心打理自己的“家国天下”;崇文好学,崇俭戒奢;为政廉洁,表率群臣。第二,在政治方面,实行开明政策,不抱残守缺;善于吸取历朝历代的治国经验,接受衰亡王朝的教训;严加管束皇亲国戚、家奴宦官;国君亲贤人、远小人,善于纳谏,能听取不同的意见和观点,甚至是逆耳的忠言;倡导廉风,惩治贪官。第三,在经济方面,实行与民休息政策,减租免税,爱惜民力,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发展经济;打击豪强,分配土地,保护生产和经营;在自然灾害降临时,国家安置流民,倾力救济。第四,在国防方面,积极发展武力,增强边防,构筑防御设施,力求稳定边疆,甚至以和亲等方式换取边境安宁。第五,在民族政策方面,充分尊重不同民族之间的风俗与信仰,力求民族之间、政权之间与国家之间和谐友好相处。第六,在外交方面,睦邻友好,积极发展和平关系,表明中国历来是礼仪之邦,从不轻易发动对外征战,唐遣使出塞通西域,明郑和七次下西洋便是典型的例证。

当然,由于社会文明发展程度不同,每个中兴王朝不可能尽善尽美,更不可能以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并且,崛起和中兴是相对而言的,夏朝的废禅、商朝的青铜业、西周的分封制等均为中兴的标志之一,这显然是相对于当时世界各国来说的。

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其固有的特点,但又是陈陈相因的有机整体。对自身历史的顾怀、辨别和确认,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在这个世界上能走出多远。我们可以从数千年连续不断的辉煌历史中吸取智慧和力量,我们还怕走得不远么!

作者

2008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王朝中兴((中国二十王朝崛起兴盛全景图解珍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庆山//张伟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26166
开本 16开
页数 3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20.7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3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3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