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由始至终(一切的本质)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对于人类所身处的这个世界进行更深一步探究的书。书的内容推翻了经典,突破了人们原有的思维,将这个世界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大家。探讨的是生命、人、社会的共性,从而引起人们对哲学的思考,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体会智慧和快乐人生。

在书中大量采用讨论的描写方式。在书中的描写没有针对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任何民族。书中所探讨的是生命、人、社会等的共性,所以也适用于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任何民族。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对于人类所身处的这个世界进行更深一步探究的书。书的内容推翻了经典,突破了人们原有的思维,将这个世界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大家。

书名“由始至终”所指的是生命的一个过程,小标题是“一切的本质”。关于什么是本质?在存在主义中有一句名言“存在先于本质”,为了解释这句话,萨特举出一个例子。在我们面前有一把裁纸刀,它的本质在它被制造出来以后才出现,但它的存在在它被制造出来以前就出现在制造它的工匠脑中。由此得出存在先于本质的结论。看了这个关于存在的解释,使我想起《红楼梦》书中的一个场景——“晴雯撕扇”。买扇子的目的是为了用来扇风,但晴雯买扇子的目的有点怪,仅仅是为了听撕扇子的声音。现在有个问题,如萨特所说被制造出来的裁纸刀是本质,那么被制造出来的扇子也同样是本质。扇子的存在同样先于本质出现在制扇工匠的脑中。但出现在制扇工匠脑中的扇子会是被晴雯撕成碎片的扇子吗?显然工匠是没有如此高超的预见能力的。在他脑中出现的仅仅是一把用来扇风的正常扇子,不可能出现被晴雯撕成碎片的扇子。现在就有两把扇子,一把是被晴雯撕成碎片以前的扇子,一把是被晴雯撕成碎片以后的扇子。这两把扇子拥有的物质完全相同,只是形态被晴雯改变了。但问题是只有第一把扇子出现在工匠的脑中,却没有第二把扇子的存在。那么第二把扇子的存在为何没有先于本质?当然萨特可以强词夺理地说第二把扇子的存在已经先于本质出现在晴雯的脑中了。那么请回答完整的扇子与被撕碎的扇子哪一个是本质?假如完整的扇子是本质,而被撕碎的扇子不是本质。这样我们就会得出一个荒唐的结论,当扇子被晴雯撕碎后本质消失了。原来本质是会消失的,那么会消失的本质还是本质吗?假如完整的扇子是本质,而被撕碎的扇子是另一种形态的本质。那么扇子在被制造出来以前还是纸张与竹子时,就应该是另一种形态的本质。这样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本质先于存在而不是存在先于本质。这与存在主义响亮的口号完全不符。其实在萨特所举的例子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在工匠脑中存在的裁纸刀是一把锋利的裁纸刀,而不会是一把布满铁锈无法裁开任何纸张的裁纸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布满铁锈无法裁开任何纸张的裁纸刀必然出现,这同样会陷入:或者本质消失,或者本质先于存在的矛盾中。问题出在哪里?其实就出在“存在先于本质”这句话是错的。正确的说法是“存在先于用途”。萨特正是利用偷换概念的方法建立了所谓的存在主义。这与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很类似。也就是说存在主义提到的本质并非真正的本质。那么真正的本质是什么?本书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本书所形成的思想体系源自于道家思想,又不完全相同于道家思想,可以称之为新道家思想。在本书附记——“道与道家思想,还有道教”这一篇中详细说明了道家思想。而且这篇文章还有助于读者对整本书的理解。本书篇幅不大,但涉及的范围很广。在每一篇的思想中都具有独立性与创新性。本书没有引经据典,并不像一般的哲学作品隐晦难懂,而是通俗易懂。但所针对的道理、蕴涵的内容却有相当的深度。

在书中大量采用讨论的描写方式。在书中的描写没有针对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任何民族。书中所探讨的是生命、人、社会等的共性,所以也适用于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任何民族。

哲学其实就在每个人的身边,问题就在于如何去看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带给读者一个智慧的人生,一个快乐的人生。

目录

生命

哲学

社会与政治

金钱与经济

性与爱情

知识与艺术

未来

结束

附记

试读章节

生命的发展是严格遵循规律发展的,而不是无序地发展,要证明这一点并不困难。根据生命从无到有的过程,发展到今天物种的多样性。生命应该发展出各种各样的形态。但让我们将两种动物大象与猪进行对比,通过观察就会发现大象的鼻子很长,而猪的鼻子很短,这是它们之间的不同点。但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地方,它们都有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这是与人类一样的特征。

再回到人类自身,亚洲、欧洲、非洲的各人种之间有不同的肤色。但他们都有相同的特征,都是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难道物种的多样性在这里失效了吗?为什么没有出现亚洲人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欧洲人一只眼睛、五个鼻子、三张嘴;非洲人四只眼睛、两个鼻子、两张嘴。根据进化论优胜劣汰的原则,拥有比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更多器官的人种应该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同时,也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地球上曾经出现过不是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的人类种群,由于无法适应环境而消亡。当然我无意否认达尔文的进化论。但这说明在达尔文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之上应该还有一个自然法则。

这个法则就是“生命是严格按照自身的内在的规律生存和发展的,这个规律不会因为物质世界的不同而发生任何变化。”我将其称为第一自然法则。而只有在第一自然法则的基础上,才适用达尔文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个第二自然法则。如何理解第一自然法则,比较形象地说,就是当生命面对物质世界的环境时,只有两种可能的结果。当环境适合生命的生存时,生命就诞生和发展。当环境不适合生命的生存时,生命就消亡。生命不会向物质环境妥协而改变自身内在的规律。

只有在遵守了第一自然法则才会有达尔文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个第二自然法则。也就是反过来说只要有生命就说明物质环境达到了生命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规律的要求。而当物质环境不符合生命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规律的要求,就不可能有生命。根据第一自然法则的规定,我们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假定现在所有生命全部消失,现在的物质环境显然是符合第一自然法则的要求的,生命会诞生和发展。再经过漫长的发展,由简单的生命形态发展成复杂的生命形态,是否会出现人类这个物种不一定。但只要发展出人类这个物种,这个人就一定是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而且排列顺序也与现在的人类完全一样。这种循环重复一百次,只要出现人类结果就一定是完全一样。

生命建立在物质世界基础上。因为这个原因,生命必须遵守物质世界的规律。

这里引出一个问题,生命世界是否拥有自己的规律?答案是生命世界拥有自己的规律。因为这个规律是建立在物质世界的基础上,所以这个规律绝对不可能违背物质世界的运行规律。

这样的答案,引出一个有趣的概念。既然生命世界拥有自己的规律,同时还是严格地按照这个规律运转的。那么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界上发生的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其内在的发生规律的。如果这个概念成立,那么我们是不是完全可以对明天的世界进行准确地预测?举例来说,也就是在美国“9·11”事件发生以前,我们就可以预测出将要发生的“9·11”事件。当然我这里预测的含义,不是指某些评论家所说的,在美国单边主义下的行为,引起阿拉伯民族的不满,为恐怖组织提供了生存的土壤,而最终导致“9·11”的发生。我这里所说的预测是指,如同火车将于几点几分到达车站一样,在9月10日准确地预测出在9月11日几点几分将有哪一架飞机撞击到哪一个点上。而这个事件将会造成多少人死去的准确数量。假如在9月10日准确地预测出这一切,那么“9·11”事件是否可以避免?再比如,明天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哪一个会涨?哪一个会跌?涨会涨多少?跌会跌多少?在哪一分哪一秒会涨?又在哪一分哪一秒会跌?假如这一切都在今天作出准确的预测,那将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拥有这个能力的人将会富可敌国。这可能吗?从理论上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实际上对未来作出如此准确的预测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对未来作出准确的预测,仅仅掌握了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的规律是不够的。对你所要预测的事情,你还要了解有关这件事的所有信息,只有当你掌握了所有信息以后,你就可以用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的规律对尚未发生的事情作出准确的预测了。但是人类所能掌握的信息,永远是所有信息中的很小很小一部分而已。

既然生命世界有自己的运行规律。那么,生命世界的运行规律是什么?我将其称之为三重欲望。生命就是严格按照对三重欲望不断满足的轨迹运行的。P9-12

序言

小的时候,我常常在晚上睡不着觉,跑到阳台上看着夜晚的天空发愣。

有的时候,当我拥有一件自己非常喜欢的物品时我会希望永远地拥有它,不希望它们被别人占有。但我马上就会发现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发现就算我非常努力地保存这些物品,也只能在我还拥有生命的时候,才可能拥有这些东西。当我失去生命时,也就自然失去对这些东西的拥有,哪怕我再喜欢也没有办法永远地拥有它们。它们终将属于别人。这时我就会思考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我无法永生”。那些我现在看来如此喜欢的东西由于我本身无法永生也就没什么可值得珍惜的。

有的时候,在看一部精彩的电影时,我会随着影片的情节发展变化,心情起起落落,时而激动、时而紧张、时而快乐,当电影结束时,我看着空白的银幕不禁茫然,原来刚刚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一切与我之间没有一点关系。那我是谁?就如同庄子梦蝶茫茫然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庄周还是蝴蝶。

我非常想知道所有的一切真实的回答是什么,因此我对哲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由始至终(一切的本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138176
开本 32开
页数 1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4
出版时间 2008-05-01
首版时间 2008-05-01
印刷时间 200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1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49
丛书名
印张 5.2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03
139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3: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