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史记智慧新解
内容
编辑推荐

《史记》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元狩元年,纵横三千年。全书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自汉至清,关于《史记》的研究专著达101部,论文1435篇,囊括了名物典章、地理沿革、文字校勘、音韵训诂、版本源流等诸多领域,不见于世的零散评论则不可胜计。本书以原文、译文互动的形式编辑而成,可以成为读者朋友学习《史记》,进而学习中国历史,探究华夏五千年的伟大历程的开端。即使无力专研史学,也希望读者朋友可以在茶余饭后翻阅本书,从一叶而知秋,领略司马迁这位忍辱负重,发愤著述的圣贤为我们留下的这部珍贵遗产的博大与精深。

内容推荐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铸体通史,其中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共130篇,记述了自远古皇帝至西汉武帝约三千年的历史。史料广泛可信,论断精辟,文笔优美生动。

《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通过五种不同的体例和它们之间相互配合和补充而构成了完整的体系。

《史记》是一部取材广泛、采择审慎的实录。其中资料来源有经传典籍,又有档案资料;有官方记录,又有民间口碑;有文字资料,还有实物依据,全书蕴集百家,包容万代,使之成为双跨文史学界的不朽巨著。

本书四大特点

意义深远:《史记》是中国第一部通史,是构建中华文明阶梯的重要典籍。

实用性强:用中国先贤的智慧来指导言行,让人时刻魅力四射。

古今通用:以中国古代的治乱兴亡为背景,追求“历史与人性”,影响至今。

回味无穷:精挑细选,每一篇文章都闪耀着迷人的光彩,让人回味无穷。

目录

五帝本纪

秦始皇本纪

项羽本纪

高祖本纪

越王勾践世家

孔子世家

陈涉世家

萧相国世家

留侯世家

管晏列传

老子韩非列传

孙子吴起列传

伍子胥列传

商君列传

孟尝君列传

平原君虞卿列传

魏公子列传

春申君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屈原贾生列传

刺客列传

李斯列传

淮阴侯列传

游侠列传

滑稽列传

试读章节

【原文】

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居郁夷,日呖谷。敬道日出,便程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中春。其民析,鸟兽字微。申命羲叔,居南交。便程南为,敬致。

【译文】

帝尧命令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谨慎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另外命令羲仲住在郁夷,那个地方叫呖谷。恭敬地迎接日出,分别步骤安排春季的耕作。春分日,白昼与黑夜一样长,朱雀七宿中的星宿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春之时。这时候,民众分散劳作,鸟兽生育交尾。又命令羲叔住在南交,分步骤安排夏季的农活,谨慎地干好。

【原文】

日永,星火,以正中夏。其民因,鸟兽希革。申命和仲,居西土,日昧谷。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星虚,以正中秋。其民夷易,鸟兽毛毯。申命和叔,居北方,日幽都。便在伏物。日短,星昴,以正中冬。其民燠,鸟兽毹毛。岁三百六十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百官,众功皆兴。

【译文】

夏至日,白昼最长,苍龙七宿中的心宿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夏之时。这时候,民众就住在高处,鸟兽毛羽脱落。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土,那地方叫做昧谷,恭敬地送太阳落下,有步骤地安排秋天的收获。秋分日,黑夜与白昼一样长,玄武七宿中的虚宿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秋之时。这时候,民众移居平地,鸟兽再生新毛。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那地方叫做幽都,认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冬至日,白昼最短,白虎七宿中的昴宿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冬之时。这时候,民众进屋取暖,鸟兽长满细毛。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帝尧真诚地告诫百官各守其职,各种事情都办好了。

【原文】

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尧曰:“吁!顽凶,不用。”尧又曰:“谁可者?”罐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尧又曰:“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日鲧可。尧曰:“鲧负命毁族,不可。”岳曰:“异哉,试不可用而已。”尧于是听岳用鲧。九岁,功用不成。

【译文】

尧说:“谁可以继承我的事业?”放齐说:“你的儿子丹朱通达事理。”尧说:“哼!丹朱愚顽、凶恶,不能用。”尧又问:“那么还有谁可以?”鹱兜说:“共工广泛地聚集民众,做出了业绩,可以用。”尧说:“共工好讲漂亮话,心术不正,貌似恭敬,欺骗上天,不能用。”尧又问:“唉!四岳啊,如今洪水滔天,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民众万分愁苦,谁能去治理呢?”大家都说鲧可以。尧说:“鲧违背天命,毁败同族,不能用。”四岳都说:“派他去吧,试试不行了,再把他撤掉。”尧听从了四岳的建议,任用了鲧。鲧治水九年,没有取得成效。

【原文】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岳应曰:“鄙德忝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日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器,弟傲,能和以孝,蒸蒸治,不至奸。”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于二女。

【译文】  尧说:“唉!四岳: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谁能顺应天命,接替我的帝位?”四岳回答说;“我们的德行鄙陋得很,不敢玷污帝位。”尧说:“那就从所有同姓异姓远近大臣及隐居者当中推举吧。”大家对尧说:“有一个单身汉流落民间,叫虞舜。”尧说:“对,我听说过,他这个人怎么样?”四岳回答说:“他是盲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愚昧,母亲顽固,弟弟傲慢,而舜却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好,使他们不至于走向邪恶。”尧说:“那我就试试他吧。“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两个女儿观察他的德行。

【原文】

舜饬下二女于妫油,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文祖者,尧大祖也。

【译文】

舜让她们降下尊贵住到妫河边的家中,遵守妇道。尧认为这样做很好,就让舜试任司徒,谨慎地理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人民都遵从不违。尧又让他管理百官,百官的事因此变得有条不紊。让他在明堂四门接待宾客,四门处处和睦,从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恭恭敬敬。尧又派舜进入山野丛林大川草泽,遇上暴风雷雨,舜也没有迷路误事。尧更认为他十分聪明,很有道德,把他叫来说:“三年来,你做事周密,说到做到。现在你就做天子吧。”舜说自己的德行还不够,不愿接受帝位。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庙接受了尧的禅让。文祖也就是尧的太祖。

【原文】

于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舜乃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袒于六宗,望于山川,辩于群神。揖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班瑞。

【译文】

这时,尧年事已高,让舜代理天子之政事,借以观察他做天子是否合天意。舜于是通过观测北斗星,来考察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是否有异常,接着举行临时仪式祭告上帝,用把祭品放在火上烧的仪式祭祀天地四时,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名山大川,又普遍地祭祀了各路神祗。他收集起公侯伯子男五等侯爵所持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五种玉制符信,选择良月吉日,召见四岳和各州州牧,又颁发给他们。

【原文】

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遂见东方君长,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归,至于祖祢庙,用特牛礼。

【译文】

二月,舜去东方巡视,到泰山时,用烧柴的仪式祭祀东岳,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各地的名山大川。接着,他就召见东方各诸侯,协调校正四时节气、月之大小、日之甲乙,统一音律和长度、容量、重量的标准,修明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规定诸侯用五种圭壁、三种彩缯,卿大夫用羊羔、大雁两种动物,士用死雉作为朝见时的礼物,而五种圭璧,朝见典礼完毕以后仍还给诸侯。五月,到南方巡视;八月,到西方巡视;十一月,到北方巡视:都像起初到东方巡视时一样。回来后,告祭祖庙和父庙,用

【原文】

五岁一巡狩,群后四朝。遍告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肇十有二州,决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过,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静哉!

【译文】

以后每五年巡视一次,在其间的四年中,各诸侯国君按时来京师朝见。舜向诸侯们陈述治国之道,并公开考察他们的业绩,根据功劳赐给车马衣服。舜开始把天下划分为十二个州,疏浚河川。规定根据正常的刑罚来执法,用流放的方法宽减刺字、割鼻、断足、阉割、杀头五种刑罚,官府里治事用鞭子施刑,学府教育用戒尺惩罚,罚以黄金可用作赎罪。因灾害而造成过失的,予以赦免;怙恶不悛、坚持为害的要施以刑罚。谨慎啊,谨慎啊,可要审慎使用刑罚啊!

【原文】

罐兜进言共工,尧日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骀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译文】

鹱兜曾举荐过共工,尧说“不行”,但鹱兜还是试用他做工师,共工果然放纵邪僻。四岳曾推举鲧去治理洪水,尧说“不行”,而四岳硬说要试试看,结果是没有成效,使天下百姓受害不浅。三苗在江、淮流域及荆州一带多次作乱。这时舜巡视回来向尧帝报告,请求把共工流放到幽陵,以便改变北狄的风俗;把鹱兜流放到崇山,以便改变南蛮的风俗;把三苗迁徙到三危山,以便改变西戎的风俗。把鲧流放到羽山,以便改变东夷的风俗:这样处置这四个人,天下人都悦服了。

P6-9

序言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史学。以清乾隆年间修订的《四库全书》,有“经史子集”四部,就将史书独立为一部,列在作为封建正统的儒家经典之后。而古代史书中,除了作为经典的《春秋》,则以司马迁的《史记》居首,真正建立了史学独立地位。这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我国史学史上划时代的标志。

司马迁,字子长,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十岁能诵古文,弱冠之年开始游历四方,足迹遍及全国。在游历途中,他不断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后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汉武帝元封八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为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蒙冤入狱,深受酷刑。出狱后任中书令,以极大的意志力完成了这部史书的撰写,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以司马迁的官职“太史”,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后人逐次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久而久之,省略而成书名为《史记》。

历史总是纷纭复杂的,司马迁在前人的基础上,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结构,创造性地探索了以人物为主体的历史编纂学方法。

“本纪”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日“本纪”,正所以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的缘故。

“世家”是记载诸侯王国之事的。因诸侯开国承家,子孙世袭,故称为世家。

“列传”记载身份低于诸侯的各种历史人物,有一人一传的单传,有记二人以上的合传,有以类相从,把同一类人物的活动,归到一个传内的类传。司马迁把当时我国四,周少数民族的历史情况,也用类传的形式记载下来,如《匈奴列传》、《朝鲜列传》、《大宛列传》等,为研究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来源。

“表”按年代谱列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书”记录了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其史学价值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历史研究之外者而言,显然没有传记引人注目。

以记传而撰史,恰恰表现出司马迁反天命、强调人是历史的中心、重视人的历史作用的进步历史观。司马迁也很重视物质生产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把经济状况同政治上的治乱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还强调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以史为镜、鉴往知来的思想。由于司马迁在历史编纂学上的伟大创造精神,他的进步的史学思想和严谨的治史方法,使《史记》成为我国史学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

《史记》作为传记史学的确立,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比欧洲传记文学的开端、有“世界传记之王”美誉的古希腊的普鲁塔克的标志性著作50篇《希腊罗马名人传》足足早了几乎两个世纪。

《史记》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我们在此精选出最优秀的二十五篇,使读者可以管中窥豹,领略《史记》之风采。古今语文大有不同,为了读者能够便捷地阅读,我们将《史记》原本翻译为浅显的白话文。但是我们没有进一步将其改写为“史记故事”之类成熟的白话文章,是希望读者能够尽量领略司马迁文笔之精妙。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其艺术手段特别高妙。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他都措置得非常妥帖,秩序井然,再加以视线远,见识高,文字生动,笔力洗炼,感情充沛,信手写来,莫不词气纵横,形象明快,使人“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即使费尽心力改写,不仅难以锦上添花,反而会有喧宾夺主之嫌。

值得注意的是,历代统治者耻于自己的丑恶行径被后人所知,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力控制史书的编修。司马迁秉笔直书,难免言语中得罪好大喜功的汉武帝。据说武帝读《史记》后,对其中几篇感到愤怒,既憎之,又重之,阅读范围限制于朝廷上层的极少部分,又下令加以删削。所以流传于世的《史记》是残缺不全的,历代多有续补。或认为续补《史记》者有十五家之多,以西汉褚少孙为最。然而这些续补并没有显著增加《史记》的史学价值,其文字立论又与司马迁相去甚远,不免使人有狗尾续貂之感,所以本书将可以明确为续补的部分一概从略。

《史记》取材广泛,记事翔实,内容丰富。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地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司马迁又创造性地把文史熔铸于一炉,留下了一部形象生动的历史。在这座人物画廊里,不仅可以看到王侯将相的英姿,也可以看到妙计藏身的士人食客、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舍生取义的刺客、已诺必诚的游侠、富比王侯的商贾,以及医卜俳优、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的风采。所以鲁迅先生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元狩元年,纵横三千年。全书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自汉至清,关于《史记》的研究专著达101部,论文1435篇,囊括了名物典章、地理沿革、文字校勘、音韵训诂、版本源流等诸多领域,不见于世的零散评论则不可胜计。希望这本书可以成为读者朋友学习《史记》,进而学习中国历史,探究华夏五千年的伟大历程的开端。即使无力专研史学,也希望读者朋友可以在茶余饭后翻阅本书,从一叶而知秋,领略司马迁这位忍辱负重,发愤著述的圣贤为我们留下的这部珍贵遗产的博大与精深。

——编者

书评(媒体评论)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通史,但此书的真正意义不在史而在文。司马迁满腔孤愤,发而为文,遂成《史记》。时至今日,不可一世的汉武帝,只留得“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而《史记》则“光芒万丈”。

——著名学者 季羡林

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唯有此作。

——南宋史学家 郑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史记智慧新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西汉)司马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35291
开本 16开
页数 4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60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6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4.2
丛书名
印张 2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0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7: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