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破译口腔密码(做自己的口腔医生)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口腔的主人”——牙齿说开去,涉及唇、咽、颊、腭、舌、唾液腺和颞下颌关节。张元坚主任医师用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和真实的医疗案例,让我们知道了牙痛有时不是牙病。作者在叙述这些科学知识中,贯穿的唯物辩证法,不正是在启发人们运用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来思考问题吗!作者还专门辟出一节用于揭露和批判关于口腔、牙齿的愚昧迷信说法,从而弘扬了科学精神。因而张元坚主任医师创作的《做自己的口腔医生——破译口腔密码》真是一部非常精彩的科普精品。

内容推荐

人的口腔乍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因而人们对它不够重视,民间流行着“牙病不算病”,“拔掉牙齿镶一幅假牙就行了等说法。其实口腔有着很复杂的结构,与全身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得人们不易了解,不能破解这个密码:以至有病不能早治,又可能引起其他器官发病,损害身体健康。本书以口腔的主人牙齿为主角,涉及唇、咽、颊、腭、舌、唾液腺和颞下颌关节等器官,通俗地介绍它们的结构、功能、常见口腔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帮助人们解开这道密码,使人们了解口腔、牙病的防治知识,对付实施,提高健康水平。这是一本对口腔、牙齿的保健读物。内容通俗易懂,文章插入了一些实例典故,增加了趣味性,让读者能在轻松的心态下阅读,从中也可以大有收获。

目录

◎管好自己的口腔

◎口腔的结构

 1 口腔的门户——嘴唇

 2 口腔的后门——咽部

 3 口腔的两侧壁——颊部

 4 口腔的顶盖——上腭

 5 口腔的“地板”——口底

 6 口腔内的“红地毯”——舌头

 7 华池之水话源头——唾液腺

 8 口腔的主人——牙齿

 9 咀嚼的支点——颞下颌关节

◎口腔的功能

 1 消化的第一道工序一曰嚼

 2 食物的传递——吞咽

 3 口腔各部的协奏曲——语言

 4 灵敏的分析器——觉

 5 喜、怒、哀、乐的表达——表情

 6 鼻的辅助作用——呼吸

 7 牙齿的特殊功能——身份鉴别

◎掌握牙齿相关的知识,走出认识误区

 1 生出“豁嘴儿”是祖先缺德的报应吗?

 2 老人长牙非“吉”非“凶”

 3 长了“虎牙”真的会克夫吗?

 4 长智齿并不能长智慧

 5 嘴歪不是“鬼吹风”引起的

 6 婴儿出生时长的牙齿不是“鬼牙”

 7 “老掉牙”之说不科学

 8 “一人牙痛,万人丧命”毫无根据

◎口齿能辨病

 1 口腔黏膜是个“气象预报站”

 2 舌头——人体健康的寒暑表

 3 口眼喁(歪)斜细辨因

 4 味觉异常可能是疾病信号

 5 看嘴唇能知病

 6 小心笑里藏病

 7 心脏病引起的“牙痛”

 8 鼻咽癌的口腔表现

 9 别把三叉神经痛当牙痛

◎口腔与其他系统的相互联系

 1 口腔病灶

 2 牙齿与人体健康

 3 早老性痴呆可能与掉牙有关

 4 常喝纯净水、矿泉水的孩子易患蛀牙

 5 母亲有心脏病,小儿易患蛀牙

 6 牙病可能引起男性不育,女人早产

 7 剖宫产婴儿的口腔健康差

 8 接吻的利弊

 9 口香糖的作用

 10 红酒与牙病

 11 长期服用避孕药会增加患牙病可能

 12 终身无恒牙的人

 13 蜂蜜有防龋作用

 14 口腔不洁可致命

◎我国口腔医学的四大贡献

 1 用砷剂失活牙髓

 2 银汞合金充填牙齿

 3 发明植毛牙刷

 4 假牙修复

◎五花八门的口腔黏膜病

 1 令人烦恼的复发性口疮

 2 怪病——贝赫切特综合征(白塞病)

 3 长久不愈的溃疡要警惕

 4 不速之客——黏膜血疱

 5 两种不同的疱疹

 6 “白雪”怎么到了口腔?

 7 口腔里生的“癣”是怎么回事

 8 警惕口腔黏膜白斑

 9 危险的红斑

 10 口腔色素沉着不用怕

 11 槟榔好吃口难开

 12 用药谨防过敏症

◎唇病种种

 1 反复发作的慢性唇炎

 2 恼人的烂口角

 3 下嘴唇的小泡泡

 4 危险的唇痈

◎形态各异的舌病

 1 宝宝长了个地图舌

 2 舌头为何有了裂沟?

 3 黑毛舌

 4 舌痛寻因

 5 舌系带过短与说话不清

 6 “结巴”的成因与防治

◎防病勿忘唾液腺

 1 唾液腺也会长石头

 2 两种腮腺炎

 3 舌下腺囊肿

 4 口干和干燥综合征

◎难闻的气味——口臭

◎颞下颌关节病

 1 关节弹响

 2 下巴为何会掉下来

◎“兔唇"与“狼咽”

◎口腔也会长肿瘤吗?

◎口腔三大病

 1 不是虫蛀的龋病

 2 易患难治的牙周病

 3 错铪畸形

◎治牙四法

 1 补牙

 2 拔牙

 3 镶牙

 4 正牙

◎各阶段的口腔保健

 1 准妈妈的口腔保健

 2 婴幼儿的口腔保健

 3 青少年的口腔保健

 4 中老年人的口腔保健

 5 口腔四时保健

◎口腔卫生

 1 刷牙

 2 漱口

 3 牙签与牙线

 4 洗牙

◎寻医问药

 1 口腔科怎样挂号

 2 口腔科常用药物

试读章节

管好自己的口腔

人的嘴巴也就是口腔,是用来进食和说话的。乍看这条题目,有人以为我在讲饮食营养和预防胃肠疾病的知识,其实不然,我这里讲“管住你的嘴”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的。嘴就是口,是动物赖以生存,用以摄取食物的器官;动物从口内传出的声音,与另一群体进行联络。人类还用嘴讲话,进行交流;用语言、表情来进行交往,增进友谊;人们的喜怒哀乐表现在嘴巴上,口腔每天总是在不停地工作。如果你没有忘记的话,相声大师马季同他的弟子们在春节晚会上曾表演过一出“五官争功”的群口相声,把口腔的功劳讲述得淋漓尽致,小孩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第一次哭声就是从口里发出的,宣告他来到了世上。他用嘴来吸奶,才能开始生长发育。人类赖以生存的养分,是通过口腔牙齿的咀嚼,进行的第一道消化。人类特有的语言,是口腔的各个器官组合而成的,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语言使人类进行广泛的交流,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总之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口腔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人们的表情更容易显露在口上,每个人某个时候的高兴、愤怒、悲伤、都会表现在口上。在中国,并不是人人都习惯接吻,但是在外国,它却是日常的礼仪,是一种见面礼,可以说,接吻是友谊的升华,爱的体现。亲嘴、吻颊、吻手背等动作都是用口来实现的。歌声给人带来欢乐,歌唱家的成功表演,是口腔的劳动成果。纵观这些,有人把人的口腔比喻为脸上热闹非凡的战场,我看一点也不过分。

口腔能担负那么多的功能,是由口腔的各种组成的器官共同协作来完成的,口腔是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健全与健康,影响着全身。但是口腔不是孤立的,它同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交往、进食各种饮料和食物,对口乃至全身都可能存在不同的影响。口腔内还有数以千百万的微生物栖生,它们在口腔内休养生息,相争养料,既可能相互依靠,又可能相互拮抗,它们的存在维持着口腔的健康,但一旦它们内部的“战争”扩大化,造成某方的过分消亡,也就是医学上称的菌群失调,那么,得势的一方很快就会造成口腔的疾病。这时就需要牙医进行治疗。哲学家重量级老教授陈先达如是说:“这个世界没有哲学家可以,没有牙医不行”。牙医是心灵的守护神,绅士加工厂,这表明了牙科医生的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减少口腔疾病的重要。所以每个人都要管好自己的嘴。要管好嘴,就得了解口腔的结构,知道如何去保护,使口腔无病或少患病以保障身体健康,玟就是写作本书的目的。

口腔的结构

字义上的解释,“口”的字形是由四个周边围成一个空腔(图1)。形象点说,它像一个盒子,更像间屋子,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座大楼,口腔就是其中的一间房子。在这座屋子的构建中,颌骨是构成屋子的骨性支架,它包括上、下颌骨。上颌骨固定不动,是屋子的上部,构成这间屋子的顶盖;上颌骨体中央有充满空气的上颌窦;下颌骨可以活动,分为下颌升支、下颌角和下颌骨体部,伸向各方向的肌肉附着于上下颌骨,内面衬以黏膜,外面覆盖皮肤构成了口腔的两个侧壁。口腔的前面是嘴唇,它就像这间屋子的大门,从嘴唇这扇大门入口进入这间屋子,前面便是环形的“护城河”——口腔前庭,其后面整齐地排列着最多32个“小主人”——牙齿,通过“红地毯”——舌头,就可以到达“大厅”——固有口腔。还可以经后门经过咽峡通向咽部,食物流经此处而进入胃肠,那就是另一个部门的管辖范围了。屋子的地板是口底。口腔内水源这些水的构成就是唾液不断,它的源头是口的唾液腺,即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以及诸多小唾液腺,它们都开口于口腔内,唾液保持口腔的湿度,使其不会干燥。

P1-2

序言

2008年仲春,正是红棉花盛开时节,军旅科普作家张元坚主任医师莅临办公室,让我为他的新著《做自己的口腔医生——破译口腔密码》写个序言。我欣然受命。

张元坚主任医师在科研方面卓有成就,其科研成果分别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奖和全军科技进步奖;在临床医学方面,他是一位杏林圣手。20世纪20年代曾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委派,前往赞比亚共和国担任我国驻该国的医官,为军民服务两年。而他尤其热心于科普创作,自1965年发表了第一篇医学科普文章《欣闻广州市自来水加氟》以后,佳作迭出。1979年广东省科普作协成立时,他成为创建协会的首批会员,并在1984年举行的首届广东省优秀科普作品评选中,以《吸烟与口腔粘膜白斑》一文荣获优秀科普文章奖。张元坚主任医师坚持科普创作四十余年,发表科普文章上百万字,出版科普著作10部,其中《补牙、拔牙、镶牙、正牙》等多篇科普专著和文章获奖,是一位资深科普作家。

本书以牙齿为“主角”,而牙齿是人的重要器官,历来深受人们的重视,这种重视已凝炼为许多美好深刻的成语流传于世。例如,“牙牙学语”透露的是婴儿的稚嫩可爱;“伶牙俐齿”形容的是少男少女的灵话乖巧;“明眸皓齿”比喻美女亮丽美艳,而“唇亡齿寒”更上升到了国家层面,揭示的是邻国之间的休戚相关……

本书从“口腔的主人”——牙齿说开去,涉及唇、咽、颊、腭、舌、唾液腺和颞下颌关节。张元坚主任医师用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和真实的医疗案例,让我们知道了牙痛有时不是牙病,而可能是三叉神经痛反射到了牙齿上了,所以拔去了痛牙,旁边的牙又会痛起来;而另外一些时候引起牙痛的可能是心脏病,如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还有时候,引起牙痛的甚至是鼻咽癌……

以上是牙齿被“冤枉”的“冤案”,不过,牙病本身也可能带来其他疾病。比如,掉了几颗牙,有可能引起失忆症,以至早老性痴呆;再如,患上牙周炎,又有可能导致心脏病或者中风……这一个个病例真是让人觉得太奇怪了。作者在叙述这些科学知识中,贯穿的唯物辩证法,不正是在启发人们运用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来思考问题吗!作者还专门辟出一节用于揭露和批判关于口腔、牙齿的愚昧迷信说法,从而弘扬了科学精神。所有这些都说明,张元坚主任医师创作的《做自己的口腔医生——破译口腔密码》真是一部非常精彩的科普精品。

广东省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原《广东科技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吴伯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破译口腔密码(做自己的口腔医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元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123799
开本 16开
页数 1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78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