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永远的萨克斯/冰波抒情童话精品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著名童话作家冰波的最新中篇童话自选集,收录的作品均为作家积淀多年的中篇童话代表作。作品风格典雅,境界幽远,是不可多得的原创抒情童话,弥足珍贵。

因为创作这类唯美、精致的作品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冰波曾被无限崇敬他的读者亲切地称为“童话王子”。

内容推荐

作者的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都曾经像树上的叶子一样,它们出世的时候通体鲜活,充满了自信和骄傲。然而,它们现在依然也是。就像它们刚刚出世时一样。

在这样一个时代,依然怀有文学梦想,酷爱文学的人,他们都是天使。天使永远就是天使,他们飞在天上,平时不会被人看到,但当他们有一天被人看到之时,人们会说:“看,一个天使,一个天使!”

目录

钟声

九叶草

蛤蟆的明信片

丁零零

你赔我的呼噜

一路平安

夏夜的梦

窗下的树皮小屋

永远的萨克斯

秋千,秋千……

淡绿的星

神秘的眼睛

绿色的帆船

冬瓜藤的音符

狮子和苹果树

神奇的颜色

毒蜘蛛之死

老蜘蛛的礼物

火龙

如血的红斑

蓝鲸的眼睛

我变,故我在(代后记)

附录一:冰波主要获奖记录

附录二:冰波主要作品出版年表

试读章节

从小螃蟹住的小泥洞口望出去,那一片晚霞,那一球夕阳,都是血一样的红。面前的小池塘,闪着一片片的红光,仿佛池水很浓很浓。

小螃蟹特别喜欢傍晚。

“多么安宁啊,如果一直是这样,那该多好……”小螃蟹叹了一口气,轻轻地说。

远处,传来了一种特别的声音:

“空……空……空……”

天哪,这个声音又来了!小螃蟹的心猛地抽了一下。

这个声音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的,抖抖的,沉沉的,听起来好像很寂寞,很烦闷,又很悲伤。

每次听到它,小螃蟹的心情就会变得特别沉重,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怎么会这样的?听到这个声音,就会那么难过?”

小螃蟹自己也不明白。

小螃蟹发现,住在周围的小动物们,听到这个声音,也都显得很不安。小鸟在树上跳来跳去,小兔子的耳朵紧张地一扇一扇,小刺猬蜷成一团,躲进了树洞里……

小螃蟹向那个树洞走去,问小刺猬:“喂,这是什么声音?”

小刺猬很神秘地小声说:“嘘——那是住在老石洞里的老乌龟,又在敲他的钟了……”

小刺猬说完,立刻就钻进树洞里去,好像害怕似的。

老乌龟?敲钟?

小螃蟹想起来了。在这个地方,一直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只住在一个老石洞里的老乌龟,他的行动总是很神秘,白天在洞里睡大觉,一到了天黑,就出来到处爬,像个游魂似的。他从来不说话,从来也不看谁一眼。他身上的大背壳,长满了褐色的苔藓,看起来永远是又冰凉又潮湿。

老乌龟为什么要敲钟呢?

“空……空……空……”

那声音还在传来,听得小螃蟹心里一阵阵地发虚、发冷。

“可是,我一定要去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钟,会发出这么怪的声音……”小螃蟹想。

天已经很黑了。

小螃蟹吸一口气,向发出怪钟声的方向爬去。月亮也跟着小螃蟹走,好像鬼鬼祟祟似的。

离那“空空空”的声音越来越近了。小螃蟹的心跳得很厉害。

小螃蟹已经到了老石洞口了。他躲在一块石头后面,偷偷向前看。

淡淡的月光下,可以看见老乌龟黑黑的影子。他一手抱着大钟,另一只手一下一下,慢慢地往大钟上敲:  “空……空……空……”

每敲一下,老乌龟就掉下一滴眼泪。眼泪在月光里闪一下亮,掉在他抱着的那个大钟上。

小螃蟹再仔细一看,吓了一大跳。老乌龟抱着的那只大钟,竟是一只大大的螃蟹壳!那螃蟹壳颜色红红的,看起来很干,很厚,硬硬的。

啊,用螃蟹壳来做大钟!小螃蟹感到一阵难过。

“空……空……空……”

那声音,还在一下一下地响着。

又一个传说,在小螃蟹的耳边响起来了。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老乌龟,他有一个乌龟孩子,是惟一的一个,动物们经常能看见这一老一小,在草丛里慢慢地散步。可是有一天,在傍晚的时候,老乌龟的孩予不见了,听说,他是被一只很大的螃蟹用钳子钳死,然后慢慢地吃掉了。从此以后,老乌龟就不会说话了。每天晚上默默地爬来爬去,不知在找他的孩子,还是在找钳死他孩子的大螃蟹……

P1-4

序言

某些人的存在,是会具有历史价值的。

某些人则是不一定的。

我这篇短文的预设阅读对象是文学界的成人,如果儿童读者也看一下的话,那我在这里谈的是关于冰波叔叔的童话作品所具有历史性的艺术价值——历史?满大的嘛?不错,有的作家及其作品就是必须把它放在一段中国历史、一个特殊的时代之中去看出它的意义。那么,冰波童话,就与郑渊洁童话相对应而特别地峙立于当代大陆儿童文学的时代风景之中,同时,我认为这两位所分别代表的童话之意义将最具有童话史的历史价值。这种所谓的“历史价值”是什么?就是现在的人们心里已经很明白,以后的人们一谈到也必将就提到他(和他们)。也就是,或许会省略掉很多人,而某些人的意义和价值则会日益清楚的。

(因为“现实”有时一片糊涂)

比如我认为“冰波的意义”,也是可以这样来说:假如这个时代没有冰波这样一个作家和他的冰波童话,那事情就会有点不对。或者说,这个时代幸亏有冰波的存在。有的人存在不存在,是有历史意义的——要是这个时代只有郑渊洁和他的“热闹派”童话,而没有了冰波和他的“抒情派”童话,那就不见得是好事情。实际上,当代的好事情正在于有着这两者的对应结构,幸亏“热闹派”童话的对应面还有着“抒情派”童话,否则,中国儿童的情感结构(及阅读结构)将有缺失。

某种重大的缺失是什么?

那就是当代中国儿童情感的“粗糙”。

——冰波的意义,就在于有一位作家以他的艺术心灵和童话美感来滋润着童话世界及读者,呈现着一种童话梦境,引导着一种精致的感觉系统,以至于影响着儿童读者的感觉器官的审美敏锐性和美感的丰富性。我认为,这就是冰波童话的一种纠偏一个“粗糙”儿童情感世界的文学意义。这种价值,置于历史中将更为重大。

我对冰波童话的评价一直极高,可以说是相当早期的时候就特别推崇,例子之一就是在一九八七年有一本《探索作品集》的“总论”之中,我已曾有“最有艺术荣耀”的观照点。我正是针对于时代而言。这个时代有很多作品并不能从“艺术”上去看取。在儿童文学中体现了一种“艺术性”,这才是我对冰波童话的最大好感和推重。其实我不太认同仅以“抒情派”来指称冰波童话,我觉得本质是在“艺术性”,以及一种“艺术感觉力”的传达。

而这,对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来说都是十分的缺乏。缺乏到大家都不大敢提它了,要提,也常是走歪了的,比如,所提的其实是社会性、历史文化感、教育功能等等,但也都冠以“艺术”。我理解,有时候“艺术”就是“艺术”,而不是什么别的。

——因此,当时我们一些艺术同仁也曾有过将冰波童话誉之为“唯美”的,把握于一种“新感觉主义”,也就是想凸现出这种“艺术气息”,虽不尽周全,但其意义在此。回想一九八六年、一九八七年际的中国大陆“江南”的儿童文学艺术探寻气息,我是不会忘记的,朋友们曾“驰奔”杭州参加第一次冰波作品研讨会,所谈的“美感”、“感觉”、“密丽”与“精致”等等话题,其话语背景无不正是针对于时代儿童之精神格局和心灵感觉的简单、粗糙的状况。我们这一代作家自我之冲动极想去感染一代少年儿童。

冰波创造出的一系列童话梦境,就是一种重大的表现力之呈现。是的,“梦境”,冰波的童话梦境,出现在一大片大吵大闹、笑得要死、稀奇古怪的童话世界之中,这个世界才可以让孩子们去肆意与狂放地闹腾,因为不怕,我们还有另一片美感梦境存在于孩子们的面前,“世界”将不至于突兀变形。

“风格”,其实是相对应才具有意义。

但令人遗憾地看到,这个时代的评论界喜欢制造这样的判断误区,那就是常常造成“美感”的不如“热闹”的有阅读效应、“艺术”的不如“现实”的有文学市场这一误导,我说这是误导。因为事实远非如此。冰波童话正是驳难这种判断的一个事实。童话梦境的潜入程度,敏锐视角的心理感触性,冰波那种“氛围”的慑人感……已获得极强的阅读感染力。真要说市场的话,那叫人不得不想要说出这样一个“严酷”的事实,那便是某种只有热闹、当时现实感的作品在时光之流中出现消淡、远去的命运,而长生的将是艺术性作品。

冰波并没有看低过其他有如热闹型的童话,因为他本人也能大写这类童话。我也没有看低过,原因是我们都可以把握它,大写一通没什么难的。这里,我有点挑战性观念——纯热闹型的作家很少能进入感觉型的创作,而反之的创作现象却具有事实。其实我并不想挑战什么,而只是想凸现一点这个意思,即如冰波这种“艺术性”的创作心灵更值得艺术评论行为去推重。我们这个时代不能亏待艺术行为。

冰波童话从来是被好评的。

我只是推出它还会在历史中更被凸现。

后记

我写的童话,向来是被归入抒情一派的。

“……其创作风格抒情、细腻,语言优美、恬淡,讲究作品的结构、气氛和意境……”

这是对我的创作比较典型的美誉。

然而,上述美誉只说了我的优点。全面地说,后面还应该有一个“但是”。

“但是,他的作品由于上述原因,故事性相对较弱,可读性不强……”

这是事实,也是我的苦恼。

更深的苦恼在于,当时我对自己早期的抒情童话已经开始不满意了,有个别篇什或者一些段落,颇有为抒情而抒情的味道。我开始追求有内涵的、有意境的抒情童话,而避免频繁使用甚至堆积华丽的辞藻。然而这种追求非常之难。

当我再读一遍自己写的那篇《夏夜的梦》,不禁连连告诉自己:不能再这样写了,不能再这样写了,得变变。

于是,我写出了长篇童话《狼蝙蝠》。这真的是我倾尽心力写的一部作品,到现在自己仍然满意。不知道可不可以这样说:这部作品,既保持了我的抒情风格,又具备了较强的故事性。它获得了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这是多年之前的事。

我一直希望能在童话创作上有新的突破,央视的动画片剧本给了我这个机会。一百三十多集动画片剧本,写得我天昏地暗。两年时间,几乎都在写剧本。写剧本的初衷是我想改变原来的创作思路的一种方式,另外还想强化训练一下我的“故事性”,当然,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回到“原味”的文学创作中去。剧本和文学性创作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路。

等到剧本全部弄完,坐下来想再构思童话,意外地感到,原来轻灵飘逸、玲珑剔透的童话意境居然已荡然无存。脑子里除了情节还是情节,我好像找不到别的感觉了。

这种感觉是很可怕的。就如同被一下砸昏了,等到苏醒过来,发现自己的手没了。

我需要恢复。

我开始停下来读童话,同时我要思考一下童话到底应该怎么写。

我当然读到了一些好作品,但是,我也读到了一些不好的作品。好作品在这里就不说了,我想提一下所看到的一些不好的作品。

有的童话,故事是随意胡编的。情节的发展不在一个结构框架里,矛盾可以随时出现,也可以随时解决,中间不需要任何铺垫。——读这一类作品,我想象不出作者是“走脑子”在写的,常常会令我读到后面就忘记前面是怎么说的,那么,作者本人真的很清楚自己所编故事的脉络吗?

这类童话的误区:谁敢胡说八道、漫无边际地编故事?小说它敢吗?报告文学它敢吗?我敢,因为我是童话。

有的童话,想象是没有道理的。想上天就上天了,想入地就入地了,完全没有逻辑可言。比如,我很难苟同这样的想象:有一天,电脑里的病毒变成一只凶恶的大乌,从屏幕里飞出来了。

误区:想象本来就是无中生有的东西,既然是想象,咱拼的是一个大胆,只有做不出来的,没有想不出来的。  有的童话,人物是没有个性的。或许作者想要告诉孩子的意念太多,而活生生的的人物因为它不具有直接的故事元素,而常常被忽略。而正是这被忽略的人物个性,恰恰是整个文学最灵魂的特质。

误区:孩子们不就是要听故事吗?编就是了。

也可能是时值童话创作最不景气的时候,也可能是童话作家实在太少了,仅有的童话作家又太忙了,不少童话读了之后.我获得的感受是一个字:赶;两个字:太赶。

上面说的这些,很带些情绪。实际上,这些情绪也是针对自己的,我需要反思自己的作品中也同样存在的问题。

我没有能力系统严密地来表述童话到底是什么,只是朴素地想:童话,它是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就该有感染力,就该当时读了心里会有一动,以后又可以经久回味,回味时仍然心里会有一动。

这里,要借用方卫平教授在演讲时常用的一句生动之极的话,他常常在读感人的作品时,会稍作停顿,然后喃喃地说:“……读到这里,我的心都碎了。”此时,台下的听众也全体“心都碎了”。

让我们为之“心碎”的童话,真是太少了啊……

几年前,关于童话,我想的就是这些。

我想,假如我来写童话,它应该有这几个要素:

结构。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结构,它是一篇童话的骨架。故事的每一个情节,都有它内在的合理性。情节的每一环,应该像关节那样,紧紧套住却又能灵活转动。情节的发展,它是一种有节奏的、自然的脉动。

逻辑。想象以及故事情节必须具有逻辑性。之所以这样,一定是因为那样。正因为那样,所以才这样。我“疯狂”地认为:没有逻辑的想象,它与神经错乱者何异?

幽默元素。幽默是一种智慧。幽默可以增加阅读快感,同时,也可以启迪想象力的发展。语言的幽默,是机智的细节,而人物行为的幽默,则是通过结果来造成幽默效果的情节。

反映现实。童话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或者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现实。只有反映现实,才能更有效地获得读者的共鸣,也更具有在娱乐的同时起到教育的作用。

这样,我写了《阿笨猫全传》。

我想我做到了自己想做到的。

朱自强老师曾经评价我的《阿笨猫全传》是重复式的故事。这评价真让我窃喜:重复式的故事,其开头和结尾,几乎是清一色的,是一种模式。要在这种模式里变化出种种不同,其实难度会更大些。非常感谢朱老师给我鼓励。

安武林曾经赞扬这本书的智慧价值。

孙幼军曾经赞扬这本书的幽默价值。

至此,我已暴露无遗:我对《阿笨猫全传》的故事性得意不已。

然而,就在这一瞬间,我的心又猛地一沉:

“……其创作风格抒情、细腻,语言优美、恬淡,讲究作品的结构、气氛和意境……”——这些原本属于我的风格,现在它又在哪里了呢?

我想我又得再“变”了。

我爱童话,或者说,我也只会写童话。追求童话的境界,永远是我的情结。

我的下一部作品正在写作中,我敢斗胆说:它将会以一种全新的风格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敬请期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永远的萨克斯/冰波抒情童话精品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冰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644481
开本 32开
页数 2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7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2
出版地 江苏
210
146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4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