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是一个热爱航海的冒险家,在他的航海旅行中,他到过很多奇怪的地方,遭遇了一系列离奇的事情:在小人国,他是威力无比的巨人;在大人国,他成了矮小的宠物;在马国,他是卑微的野胡……
主人公奇特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神秘离奇、生动滑稽、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
图书 | 格列佛游记/世界文学名著权威新译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格列佛是一个热爱航海的冒险家,在他的航海旅行中,他到过很多奇怪的地方,遭遇了一系列离奇的事情:在小人国,他是威力无比的巨人;在大人国,他成了矮小的宠物;在马国,他是卑微的野胡…… 主人公奇特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神秘离奇、生动滑稽、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 内容推荐 这是世界文学中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之一。是一部令人爱不释手的奇书。书中描写了冒险家格列佛医生出游“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驷国”的奇特故事和他异乎寻常的冒险经历。作者用神奇的想象、夸张的手段和讽刺而幽默的笔法,把主人公遭遇的种种千奇百怪的事情演绎得惊心动魄,惟妙惟肖。《格列佛游记》于1726年问世之后,立即震惊了当时的英国社会,也震动了世界文坛,出版后一星期,所有存书便被抢购一空。时至今日,它的足迹遍及整个世界,在世界文学之林中,获得了应有的地位,并放出永恒的光辉。 目录 第一部分 《小人国游记》 第二部分 《大人国游记》 第三部分 《飞行岛(磁浮宫)、科幻国、巫师国、长寿国、日本国游记》 第四部分 《神马国游记》 试读章节 我们收卷起斜风帆,因为发现它很可能被风刮掉;同时站在旁边,放下(或译:收卷)前风帆;但是觉得天气恶劣,我们就先去查看船上的炮是否都拴牢,然后才放下了(收卷起)后风帆。后来,船偏离航道太远了,所以我们认为,与其这样小心地试探着行驶或者收起风帆随波逐流,还不如面对大海,乘风破浪。我们缩小前风帆面积,然后将它升起(或译:安装好),随后将风帆拉向船尾。船舵艰难地掌握航向,船尾勇敢地迎风向前。我们把降风帆的绳索拴在桩子上;但是风帆被风吹裂了,我们只得把挂帆的横杠(或译“帆桁”。“桁”与“横”同音。译者注)拉了下来,解下它上面所有的东西后,把帆布放进船舱里。这是一场很凶猛的风暴;大海变得陌生而可怕。我们拽着套在舵柄之上的绳索,帮助舵手掌舵。我们不想把船上最高的风帆(或译:“中桅”)放下来,而是让它昂首挺立,因为它在海上迎风奔驰,安然无恙;我们也知道,它高昂地耸立在船的中央,船就显得比较健康安全,可以比较好地飘洋过海,我们在海上也就看到了希望。当风暴过去,我们装上前风帆和主风帆(或译“中风帆”),并且把船停下来。然后我们装上后风帆、最高的主风帆和前风帆。我们的航向是东北偏东,风向是西南。我们将前风帆和主风帆在右船舷前下角的绳索拉到船上,扔掉了天气观测架和起重机;我们安装了避风架,用天气观测滚筒把避风架往前拉,而且拉紧,拴在桩子上,再把后风帆前下角的绳索拉过来迎着风,这样使船尽可能靠近航道满帆前进。(原文这一段里,许多普通词汇用作航海术语,或用于其他不常见的意义。因此,应该借助词典准确地了解它们的含义,但又不能生搬硬套词典的译法与解释。有些当时的航海设备,后来早已淘汰,现代的词典里已无记载,就只好由译者酌情翻译了。详见《译后随笔》)在这场风暴中,据我估计,我们已被风暴向东方吹了大约一千五百海里,风暴过后又刮了一阵西南偏西的狂风;就是船上最年长的水手也不知道我们是在世界的哪个地方了。我们的粮食还能维持到底,船也坚固,我们船员的健康也都好,但是我们深感缺水之苦。我们认为,最好还是坚持原来的航道,继续向东,而不要向北转,那样会把我们带到鞑靼大帝国的西北部,甚至带进“冻海”。(原文Frozetl Sea以大写字母开头,可见是专有名词,我们译成“冻海”。但在《世界地名词典》里未见有“冰海”或“冻海”之类地名。“鞑靼大帝国”指当时的蒙古帝国。详见《译后随笔》) 1703年6月16日,看管最高船桅的一个小伙儿发现了陆地。17日,一座大岛,或者是大陆(因为我们不知道是不是大陆)完全进入我们的视线。陆地的南边是一个小海峡(neck或译:狭长地带,像人的“小脖子”)伸人海中,还有一个小港湾(creek或译:小河),但港湾太浅,无法驶入百吨以上的船只。在离港湾不到3海里的地方我们抛锚停船。船长派了一打(或译:十二名)全副武装的水手,坐一只长舢板,带着容器,希望能找到一些淡水。我请求船长让我和他们同去,我想看看这个地方,能不能发现些什么。我们上岸后,既没看见有河流或泉水,也没看见有人居住的任何迹象。我们的水手因此在海岸附近来回寻找淡水;我独自一人在另一边走了大约一英里,观察四周,发现这个地方一片荒凉,全是岩石,看不到任何使我好奇的东西,我开始感到无聊和扫兴,于是漫步回小港湾。大海一览无余,我看到我们的水手已经上了长舢板,正拼命朝大船划去。我正要向他们呼喊(尽管这已经不起作用),这时我看出有个庞然大物(或译:巨人)在海上快速地追赶他们。他在水里迈着大步,海水稍微没过他的膝盖。但我们的水手在他前面有一海里半,又因为这一带海里到处是尖锐的礁石,所以那怪物没能够追上小船。这情况是我后来听说的,因为我当时不敢呆在那里观看这个惊险的场面;我当时在原先走过的路上拼命地跑,后来攀登上一座陡峭的小山,从那里我多少能鸟瞰到这个地方。我发现它到处是耕地,但首先使我感到惊异的是那草的高度;那一片片土地上还没有收割的草,大约有20英尺高,看来是为了牲口过冬的干草而留在地里的。 我下山来到一条大道;我认为这是一条大道,其实对当地人来说,那只是一块大麦田里的一条小径。我在这路上走了一些时间,路两边却几乎看不到什么;因为快到收获的时候,麦子长得至少有四十英尺高。我走了一个小时才到这块地的尽头;它四周围着篱笆,至少有120英尺高;树木高耸入云,我简直无法估算其高度。从这片地到下一片地,要过一个台阶。台阶有4级;你到了最高一级之后,还要跨过一块石头。我不可能爬上这个台阶,因为每一级有六英尺高,而最上面的那块石头高约二十英尺。正当我努力在篱笆上寻找缺口,这时发现下一块田里有一个居民,正朝这个台阶走来;他跟我看到的那个在海上追赶我们小船的人一样高大。他看上去有普通教堂的尖塔那么高;他走近时,我能估计,他迈出的每一步大约有十码。我惊恐万分,就跑到田里的麦子里躲起来;我看到他站在台阶的顶端正回头看他右手边的那块麦田,也听到他在呼唤,声音比喇叭筒还要震耳(直译:“响许多度”或“响许多音阶”),那响声来自我头上高空,起初我真认为是雷声哩。紧接着就有7个像他一样的怪物向他走来,他们手里拿着收割用的弯钩,每一把约有我们6把长柄镰刀加在一起那么大。这些人穿的不如第一个人好,像是他的仆人或者雇工;因为听他说了几句话之后,他们就来到了我躲藏的这块田里来收割麦子了。我尽可能躲他们远一点,但我不得不克服极大的困难移动位置,因为粗壮的禾苗之间有时相距不过一英尺,以至我几乎无法挤进去。然而我还是设法往前移动,一直走到麦子被风雨打倒的地方。这里我就不可能前移一步了,因为粗壮的禾苗纠缠在一起,我无法从中间爬过去,而被打落在地上的麦穗,又硬又尖的麦芒穿过我的衣服,刺到肉里。与此同时,我听到后面割麦子的人离我不到一百码远了。我现在筋疲力尽,完全被悲伤与绝望压倒,就在两道田垄间躺下来,但愿在这里结束我的一生吧。我想到我孤苦无依的妻子和两个没有父亲的儿女,悲伤不已。我悔恨自己的愚蠢和任性,不听所有亲友的忠告,硬要再进行一次航行。在这种可怕的激动心情下,我不禁想到小人国,它的居民把我看成世界上出现的第一号庞然大物;在那里,我一只手就牵走了一支皇家舰队,此外我还完成了一些那样的大事,(看来“我”不好意思明说自己撒尿扑火的行为。译者注)这些将永载帝国的史册;不过后人还是难以相信这些虽然为千百万人见证过的事实。我来到这个国家,就像一个小人国居民单独来到我们这些人中间一样,会显得微不足道。这一点对我来说,将是一种多么大的羞耻!但我想这只是我最小的不幸,因为据说人类动物的野蛮和残忍随着他们身躯的高大而增加;要是这一伙巨大的野人中有一个最先将我抓到,我只能成为他的一口美食了,此外还能指望什么!毫无疑问,哲学家们说的对:不通过比较,万物都无所谓大小。如果能让小人国的居民找到这样一个国家,那里的人比他们还要小很多,就像他们比我们小很多一样;这样的巧事也许只能由命运安排了。同样,甚至身躯如此高大的种族也可能被世界上某个遥远地方的人比下去——谁知道呢?不过这样的地方我们至今还没有发现。 我当时惶恐不安,心乱如麻,禁不住这样胡思乱想下去。这时一个割麦人向我靠近,离我躺着的田垄不到10码远了,使我意识到:他再走一步,我就会被他一脚踩死,或者被他的弯钩镰刀砍成两半。所以,在他又要向前移动的时候,吓得我拼命地尖叫。随着叫声,这庞然大物忽地停住脚步,他朝脚下四周看了好久,终于发现我躺在地上。他考虑了一会儿,那小心翼翼的神情,就像一个人努力去抓住一只危险的小动物而又生怕被它抓、咬一样;我自己在英国有时就这样对付过黄鼠狼。后来,他终于大胆地从我后背,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我的腰部,将我提到离他眼睛3码以内的距离,这样他就可以比较清楚地打量我的形状。我猜到了他的想法,幸亏当时我还颇有心计,决定不做丝毫挣扎,听任他把我拿在离地60英尺以上的空中,捏得我腰的两侧难以忍受(因为怕我从他的指缝中滑落)。我敢做的一切,只是抬眼对着太阳,双手合掌,做出哀求的姿势,哭丧着脸,低声下气地说了几句适合我当时处境的话,因为我时刻担心他会把我扔到地上,就像我们通常有意摔死一个可恨的小动物一样。可是我福星高照,看来他喜欢我的声音和手势,开始把我看成一件稀罕物;发音清晰的语言他虽然听不懂,但还是感到非常好奇。这时我却忍不住呻吟和流泪,同时把头向腰部两侧转动;尽可能让他知道,我被他的拇指和食指捏得好疼啊。他好像弄懂了我的意思,只见他提起外衣的下摆,把我轻轻地放了进去,立即带着我跑到他主人那里。他主人是个富足的农民(farmer或译“农场主”),也就是我在田里看到的第一个人。那农场主听了他仆人报告我的情况后(我根据他们的谈话猜想是这样),拾起一根小的麦秸,约有手杖粗,挑起我外衣的下摆;他认为这外衣仿佛是大自然赐给我(或译:我生下来就有)的一种外壳。他把我的头发吹向两边,想好好看一下我的脸。他把雇工们叫到身边,问他们在田里是否看到过像我一样的小动物(这是我后来知道的)。然后他将我轻轻地四肢平放在地上,不过我立刻站了起来,并且前后来回地、慢慢地走着,让这些人知道我无意逃跑。他们全都围着我坐了一圈,为了能更好地观看我的举动。我摘下帽子,向农场主深深地鞠躬。我双膝跪倒,举起双手,抬起双眼,尽可能大声地说了一些话;我从口袋里掏出一袋金币,谦恭地呈献给他。他接过来,放在一只手掌上,然后拿到一只眼睛跟前,看它到底是什么,然后又从他衣袖上取下一根别针,用针尖把钱袋翻来覆去地拨弄了好几次,但还是一无所知。于是我向他做手势,要他把手放在地上,我于是拿起钱袋,打开后将金币全部倒在他的手掌上;除了二三十枚小金币,这里有6枚西班牙大金币,每一枚价值4个皮斯托勒(原文pistole,西班牙的古金币;每枚皮斯托勒等于葡萄牙货币两枚escudo“埃斯库多”。译者注)我见他把小指的尖端在舌头上润湿,拿起其中一块大金币,接着又拿起另一块,可是他看来完全不知道这是些什么。他对我做了一个手势,让我把金币再收进钱包,再把钱包放进口袋。我几次给他,他都不收;我想,最好还是按他的意思做吧。 到这时,农场主已经相信我一定是个有理性的动物。他多次和我说话;但他的话音像水磨的声音一样刺耳,不过发音相当清楚。我尽量提高嗓门,用几种不同的语言回答他,他也多次将耳朵凑近到离我不足两码处,但这一切全都白费,因为我们彼此完全听不懂。后来,他打发仆人们去干活,自己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帕,叠成双层,铺在自己的左手上;他把左手平放在地上,手心朝上,做手势要我踏上去。我很容易就踏上去了,因为他手的厚度不超过一英尺。我想,服从是我的本份儿,又因为怕掉下去,我于是伸直身子,躺在手帕上。为了更安全,他用手帕余下的部分将我兜起来,把头露在外面。就这样,他将我带回了家。到家后他叫来了妻子,把我拿给她看;但她吓得尖叫,转身就跑,如同英国的女子见到了一个癞蛤蟆或蜘蛛。但是过了一会儿,她见了我的行为举止,见我很听从她丈夫的手势,很快就放心了,还渐渐地变得对我非常温和。 P113-118 序言 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是英国启蒙运动的先驱,反对专制、主张共和的激进民主派领袖人物,是英国18世纪前期政论文的写作高手和杰出的讽刺小说家。他的文学名著《格列佛游记》,与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在当时就并驾齐驱,媲美文坛。《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我’”,即小说主人公格列佛(Gulliver)多次航行中在海船上任专职医生,其中一次临时代理船长职务,最后一次航行中是正式船长。书里写他四次航海遇险、流落、因而也就“游历”了几个岛国。其中“小人国”和“大人国”是译者同时代人所熟悉的,这显然要归功于这两个岛国名的意译。如果把它们也分别音译成“利立普特”(Lilliput)和“布罗布丁纳格”(Brobmlgnag),大概就达不到同样好的效果了。因此我们这次重译,特意把其他各国也分别意译成“科幻国”(包括“飞行岛”和“磁浮宫”)、“巫师国”、“长寿国”、“神马国”等,其实这些岛国的《游记》也很有趣,与《小人国游记》、《大人国游记》相比,毫不逊色。特别是第四部分《神马国游记》,集中地、全面地反映和表达了作家本人的世界观与人类观,他的社会学与政治学理念,以及他的文学观点。 《格列佛游记》里,前三部分游记比如《小人国游记》与《大人国游记》当然也常常穿插有揭露人性堕落与人类社会(当然包括当时的英国王朝)弊端的内容。比如《小人国游记》第四章写内务大臣对“我”的一次长篇谈话,就涉及到“小人国”的内外形势:内有党派纷争,外有强敌入侵。这位大臣谈了许多具体情况,诸如:凭鞋跟的高矮划分党派;根据吃鸡蛋的方法,即从哪一端打破鸡蛋而分成“大端派”和“小端派”;皇帝拉一派打一派;皇帝凭个人的喜好用人;皇帝因某种个人原因规定与颁布法令,甚至为此挑起国内争端与引起叛乱,最后爆发两国间的流血冲突和长年的战争等等。如果说这只是对英国当局的讽喻,那么在《大人国游记》的第三章,作者借“大人国”皇帝之口,指名道姓地批评了当时的英国朝政了。 虽然如此,但只有《神马国游记》才是直接、公开地讽刺当时的英国王朝,全面、彻底地揭露人类社会的各种问题:战争、法律、权力、金钱、政府、政党、教育、文化、婚姻、家庭、腐败、人性、真理等等(真可以称作一部“社会学百科全书”)。比如“人性的残暴”与战争,比如“外战打败后打内战”的癖好,比如昏君重用奸臣的事例,比如爱财如命的守财奴,比如“吃了原告吃被告的律师与法官”,比如“违反自然或人性的欲望”(即所谓“兽欲”),比如中国古代寓言“鹬蚌相持,渔人得利”一样的情节等等,无不揭露得淋漓尽致,而又幽默风趣。在这里,读者可以感到一个志士仁人的忧国忧民之心。作者“我”借“神马国”这个乌托邦寄托自己的理想,“我”崇拜、羡慕“神马”的美德、痛恨“野猢”的“野性”,“我”甚至不愿回到人性堕落的人类和“野猢”们当家作主、发号施令的祖国(英国)——这些也都反映了作家斯威夫特的激进民主派的思想。尤其是《神马国游记》的最后一章(第十二章),既是《神马国游记》的结束语,其实也是全书的结束语,也就是《跋》(所以译者逐段地附上原文,供英汉对照欣赏)。它写了本书作者的写作原则与写作宗旨。他开门见山,斩钉截铁,观点鲜明,态度坚决:“我坚决要求自己永远遵守一条准则:严格遵守真实”;“我写作是为了一个崇高的目的:教导(或译:告知与指导)人类”。作者还表明了自己反对侵略战争的鲜明立场:“但是我不会建议去征服那样一个高尚的民族,反而希望他们能够或者愿意派足够数量的‘神马国’居民来开化欧洲,把荣誉、正义、真理、节制、公心、刚毅、贞洁、友谊、仁爱、忠诚等基本原则教给我们。”作者最后还着重批评了骄傲自满这个对个人、对团体、对国家、对民族关系极大、甚至生死有关的毛病、罪过、或罪恶。当然,作者“我”不分青红皂白、全盘否定人类的一切,包括人间的真情、友情、甚至亲情;作者“我”爱马胜过妻子与儿女,对人类的前途表示绝望,把理想仅仅寄托于“神马国”之类的“乌托邦”或“世外桃源”,这显然是一种过激行为与病态心理,这也许是作家斯威夫特本人也会承认的;看来这种写法本身就暗示作家斯威夫特并不完全同意小说主人公“我”的这种过激行为与病态心理。虽然飓风、地震、洪水、火灾、战争、暴力、疾病、腐败、偷盗、抢劫、凶杀等天灾人祸,至今还在时刻威胁着人类,特别是战争这个人类互相残杀的“怪物”愈演愈烈,“人性腐化堕落”这种社会毒瘤,有增无减,的确令人忧心如焚,痛心疾首;但人毕竟为万物之灵,能用理智挽救自己,人类社会总在不断地进步,人类的前途永远是光明的。年轻的朋友们,你说对吗?另外,作者“我”把人类社会的各种问题与弊端都只归咎于“人性的腐败堕落”,这种唯心主义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从理论上看,比如战争这种“怪物”,就有其更深刻、更复杂的原因。必然与偶然、内部与外部、客观与主观、物质与精神、人与自然、个人(比如帝王)与大众、政治与经济、国防与科学等等,诸多因素交错,互为因果。战争有千种百样。它们有共同的、一般的原因;但每一次具体的战争又有其具体的、特有的原因。上述诸多因素在不同的战争中起不同的与不同程度的作用。当然,对于这样复杂的问题,我们不能、也不应该苛求于此书的作者斯威夫特。 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出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他父亲是定居爱尔兰的英格兰人,早在他出生前七个月就已去世。斯威夫特由叔父抚养长大,就读于著名的都柏林“三一”学院(该神学院以天主教的“三位一体”命名);但斯威夫特并不喜爱神学(这从小说里读者也可感觉到,小说几乎不提“上帝”与“天意”),而喜爱历史和文学。他离开神学院后,到母亲的远亲邓波尔爵士家当私人秘书,不久就显露了文才,后来专门为哈利首相的亲信和英国女王写演说稿。他淡泊名利,安于清贫,不改书生本色。他始终没有官衔;给报社审稿不取报酬;不接受首相的奖赏,耻于做御用文人。他愤世嫉俗,忧国忧民,反对侵略战争,著文抨击朝政,写书教导人们,最后因此被当局逐出伦敦。他到都柏林后积极投入爱尔兰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接连发表了战斗性极强的论文,深受爱尔兰人民爱戴。斯威夫特晚景凄凉孤独,78岁逝世。他的墓碑上刻着他自己用拉丁文撰写的题词:“他走了,狂野的怒火再不会烧伤他的心。”这就是乔纳森·斯威夫特一生最好的写照!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格列佛游记/世界文学名著权威新译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斯威夫特 |
译者 | 曾冲明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长征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04149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4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07 |
出版时间 | 2006-01-01 |
首版时间 | 2006-01-01 |
印刷时间 | 200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561.44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2 |
宽 | 122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