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泡沫(金融大动荡时代的生存之路)
内容
编辑推荐

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为什么会爆发、有没有办法根治?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是不是两种根本不同的危机?经济危机与泡沫是什么关系,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在这样一个泡沫的金融大动荡时代,普通的平民百姓如何更好地生存呢?在这样的大动荡时代,我们到底应当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希望郝一生的这本《泡沫(金融大动荡时代的生存之路)》能对您的选择有所助益。

内容推荐

《泡沫(金融大动荡时代的生存之路)》由郝一生著。泡沫(金融大动荡时代的生存之路)泡沫,就是经济躯体的一种癌症。迄今为止,由于不知道什么是泡沫,也就一直不知道如何度量泡沫。以致经济活动中的几乎所有动荡、颠簸、萧条、失业、收入减少、莫名其妙的破产等等,都找不到原因。泡沫计算方式的完成,不仅可以度量泡沫,而且可以帮助我们辨识泡沫与经济周期、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关系。

目录

第一章 泡沫跌宕密史

第二章 度量泡沫

第三章 经济危机:投机泡沫的私生子

第四章 挑战泡沫:格林斯潘错在哪

第五章 泡沫崩溃前的征兆

第六章 泡沫时代:谁会是最后的赢家

第七章 凯恩斯和哈耶克谁错了

第八章 直面《经济泡沫法》

第九章 金融大动荡时代:适度泡沫与政府

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郁金香传奇

人类最早的泡沫犴潮,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诞生前的欧洲。

在市场经济早期的1637年,荷兰商业投机引发的郁金香泡沫拉开了人类经济泡沫的序幕。当时,欧洲人不再是为了养殖观赏,而是为了转手套利疯狂抢购这种从土耳其引进的花卉。虽然所有新人行的人,会被讥讽为“窑子里新来的姑娘”,但还是几乎所有人都想在这种球茎价格的疯狂飞涨中一掷千金。

1634年年底,原来每盎司仅1.5荷兰盾的这种花卉植物,一粒郁金香球茎的价格冲到了相当于20吨黄油的价格水平。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在三年后的1637年,售价高达6700荷兰盾。这笔钱相当于当时一个荷兰人44年的工资,并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人们纷纷将财产变换成现金,投机这种花卉的球茎。

到1637年,郁金香的价格涨幅达到5900%,。不是郁金香值这么多钱,而是人们觉得炒作它可以赚更多钱。到后期,郁金香的所有交易变成了全凭信用凭证的“空气交易”,永远不可能真正兑现,因为它们根本不存在。

极端总是崩溃的开始,当所有人都感到危险的时候,泡沫在一瞬间崩溃。仅仅7天后,郁金香的价格平均下跌90%,一些普通品种的价格甚至不如一颗洋葱的售价。混乱之下,荷兰政府于1637年4月决定终止所有合同,禁止所有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千家万户随之倾家荡产。

经济危机著名专家加尔布雷斯推断:郁金香价格的崩溃以及因之导致的赤贫,给荷兰以后数年的经济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用现在的术语来说,是使之陷入了经济大萧条。但在郁金香泡沫崩溃后,荷兰的房地产价格只是回到了泡沫之前的原点,似乎当时并没有发生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危机。

泡沫的这次癫狂给予投机狂潮重重一击,也给当时的其他欧美国家打了一次预防针,此后欧美的经济泡沫安息了差不多一个世纪。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也出现过一次花卉泡沫——君子兰热,原本一株几元钱的普通花卉,被炒到最高数万元,全国上下一株难求。

君子兰热与郁金香泡沫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在那个官本位的极盛期,满足不断扩大地给某些政府官员送礼的需求,而后者只是为了金钱而投机。虽然权钱交换最后也可以折算为金钱,但仅从行为出发点比较,后者也许还是比前者干净些。

南海泡沫:赌风的回报

一百年后的1720年,英国的南海公司股票疯涨狂跌导致的泡沫崩溃,给当时所有投机者再泼了一盆冰水:以政府担保为背景的商贸公司也会破产。

英国的股票交易作为“金融革命”和1688年的“光荣革命”几乎是一对双胞胎。经济上的富裕带来的投机交易热,与政治上的权钱交换一样,以和平的契约交易方式展开。

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在背后帮衬。其背后,是威廉政府利用民众的赌博心理来筹措军费对抗法国,于是就有了1694年发行的第一张英国政府彩票——“百万大冒险”。中头奖的人可以连续16年,每年领取1000英镑,没有中奖的人每年也可领取1英镑。10英镑一张的彩票很快被抢购一空。

正如笛福一针见血地判断:“股票买卖就是赌博,……都是掷骰子的游戏。”可怕的是:“当政治人物变成股票经纪人时,国家就有可能被当成股票卖掉。”

当时,在稍微有点钱的人们中间,赌风相当盛行。在交易胡同的咖啡馆里,为了某一件公共或私人事件而下注打赌随处可见,从赌徒向投机家的转变成为当时有钱人的典型特征。

P4-6

序言

人类还不能治愈的疾病,大多是因为不知道病因,包括癌症。泡沫,就是经济躯体的一种“癌症”

迄今为止,由于不是真的知道什么是泡沫,人们也就一直不清楚如何度量泡沫。以致经济活动中的几乎所有动荡、颠簸、萧条、失业、收入减少、莫名其妙的破产等等,都找不到原因。

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睿智地说:“泡沫?没有崩溃之前就不是泡沫。”这句看似充满智慧、经验和哲理的名言,实际上本身就存在着无法解释的内在矛盾。

如果在崩溃之前不是泡沫,那么就意味着泡沫是其他东西,突然一下子就变成了泡沫。那么,这种东西是什么,为什么会突然变成泡沫?如果崩溃之前始终存在泡沫,那么泡沫是什么,有多大,如何度量?

对泡沫的无知,使整个社会,包括政府始终不能做出理智的判断和抉择,因此也就每每被泡沫欺凌得束手无策。

泡沫,如果像一个装满金币的钱袋,直到金币把这个钱袋撑破一定是有一个过程的。而且从总量上说,如果社会上的这么多金币,都进了这个钱袋,怎么可能没有迹象、没有动静?怎么可能无法察觉?

本书就是要首先完成对泡沫流量和存量的计量。这不仅可以度量泡沫,而且可以帮助我们辨识泡沫与经济周期、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内在关系。

自1636年荷兰“郁金香泡沫”以来,泡沫就没有停止过兴风作浪;自1825年以来近200年,经济危机就一直折磨着人类,让人觉得市场经济就像在波澜起伏的茫茫大海上颠沛流离、跌宕起伏的一条小船。

那么,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为什么会爆发,有没有办法根治?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是不是两种根本不同的危机?经济危机与泡沫是什么关系?是否存在因果关系?1990年泡沫崩溃后的日本经济为什么在25年内一蹶不振?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为什么在美国爆发?

所有这些问题,一直纠缠和困扰着我,多少年来虽搜肠刮肚,却百思不得其解。

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再一次告诉人们,世界性经济危机还会再来。也正是这次危机,帮我们推开了破解经济危机的大门,让我如梦初醒。

当醒悟到“原来如此”的那一刻,我的心脏怦怦地跳得像一个初恋的孩子。

从一开始,我就深深知道解开这些难题的难度之深、工作量之大,所以不敢有半点疏忽、不曾有一日懈怠,直至搁笔,也未能如释重负。

感谢上帝给了我好奇心、求知欲和刨根问底、怀疑一切的秉性,让我没有轻易放弃完成这部书的勇气。

挑战丈量泡沫、揭秘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根源,这么巨大的课题,并非我的初衷。2008年以来,冥冥之中似乎有一只手,牵着我走到今天。回头看来,在多数人的冷眼中,我倒觉得自己像一个虔诚修行的苦行僧。

那么,在这样一个泡沫的金融大动荡时代,普通的平民百姓如何更好地生存呢?在这样的大动荡时代,我们到底应当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希望本书能对您的选择有所助益。

也许,如果我们真的弄清了泡沫和经济危机的病因,那么距离彻底根治这种癌症,也许就不那么遥远了吧。

后记

201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颁给了对泡沫观点完全相反的两派代表人物,也为世界留下了一道“哥德巴赫猜想”级别的经济学世纪难题。

他们分别是怀疑泡沫存在的芝加哥大学的尤金·法玛和拉尔斯。彼得·汉森教授以及耶鲁大学预言到经济危机爆发,并坚持认为存在泡沫的罗伯特·席勒教授。

那么,到底泡沫是否存在、泡沫有多大、泡沫膨胀到崩溃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泡沫与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是什么关系?

2012年春天,把《经济危机新论》的书稿交给三联出版后,本来觉得自己对经济危机有了新的理解、信心满满。但在此后的两个多星期里,我差不多每天都处于失眠状态。因为,泡沫与经济危机到底是什么关系,心里还是似是而非。如何判断泡沫有多大,依然没有找到好的办法。入不得门,寻不得路。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泡沫如影随形、无处不在。它时而飞扬跋扈、兴风作浪,时而萎靡不振、风平浪静。不论人们是否认识泡沫,300年来它的存在,始终成了导致人类经济生活跌宕起伏的最深根源。泡沫是经济危机的最终根源,而经济危机又是除了战争和天灾人祸之外,对人类经济生活最具杀伤力的凶器。

迄今为止,上到总统、首相下至新闻媒体、平民百姓,世界上很多人都在谈论泡沫,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精确地说清泡沫是什么,因为没有人知道泡沫如何计算。

在整理参考书籍的过程中,偶然再次翻到《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波动和政策》一书,读到涉及索洛模型“资本存量的变化等于净投资”的段落时,我突发奇想:资产增量大于净投资的部分是不是就是泡沫?

就是说,如果资本增量等于净投资,资产增量就应当等于净储蓄增量(Y=C+I,总储蓄一总投资)。那么,资产增量大于投资(储蓄增量)的那个部分,会不会就是泡沫?

如梦初醒的我,马上翻身起床整理了美国、日本和中国的数据,结果显示与实际泡沫的膨胀和萎缩过程完全相符,资产泡沫的计算公式由此诞生。当然还是首先要对有形资产泡沫和金融资产泡沫分别计算更贴近现实。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泡沫存量这张窗户纸一经捅破,整个经济学的一扇未知领域的大门,就被一下子轰然打开了。泡沫与投资、泡沫与危机、泡沫与经济周期等,过去让无数经济学家伤透了脑筋的几乎所有难题,现在都似乎可以迎刃而解了。闭上眼睛,似乎听到了整个经济学大厦脊柱断裂的咯咯作响之声。

在弄清泡沫与经济周期关系的过程中,泡沫跌宕起伏的300年的万花筒,使二元经济学的思想框架,慢慢地在我的脑海里一层层清晰起来。  市场经济本身是由两大块组成,一块是本来意义上的商品生产,另一块则是金融投机。投资与投机时常会混杂在一起,但两者之间却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投资是一种生产方式,投机则是一种赌博方式。投机并不会为这个世界带来新的价值。因此,对于投资和投机也就不能用一种经济理论去解读。

用古典经济学的经济规律去解释金融投机造成的动荡、混乱和危机,马上就会变得软弱无力。相反,把对付经济危机和经济萧条的思路和政策,强加给非危机时期的正常经济过程,也会张冠李戴、画蛇添足。

这也就是争论没有结果的原因:哈耶克在说人的正常机体应当如何运转,而凯恩斯却在说发病期如何治疗癌症。他们两个人讨论的事情风马牛不相及,不在一个领域。

泾渭分流,天清地明。只要将经济过程分为实体经济和金融投机,分而论之,经济学的许多争论不休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凯恩斯和哈耶克之间80年来未竟的争论,也就有了答案。

感谢上帝,没有让我在完成《经济危机新论》之后手懒,没有找个理由随波逐流、放纵自己,没有在一念之差当中,让如此重要的一个计算方法和公式,从自己手边滑掉。

虽然,不知道本书的这些观念何时才会为人们所接纳,但我坚信,世界最终会理解二元经济学的基本逻辑及其政策结论。因为泡沫带来的动荡和颠簸、经济危机造成的摧残和破坏,会越来越严酷地折磨着人类,直到人类的忍耐达到极限。

郝一生

2015年初夏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泡沫(金融大动荡时代的生存之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郝一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84574
开本 16开
页数 3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2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52
CIP核字 2015221014
中图分类号 F113.7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9: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