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理论批评卷(上下1977-2000)/中国广播电视文艺大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在20世纪的最后四分之一时段,神州大地发生了延续至今的具有伟大历史性意义的改革开放。在这场伟大的历史变革中,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的发生,形式多样的广播电视文艺逐步从文化消费的边缘走向中心。与广播电视文艺相伴而生的批评和理论研究迅速成长,影响着受众的审美价值取向,更直接作用于该领域的学科建制与学术体系的建立。《中国广播电视文艺大系·理论·批评卷》即试图通过对有代表性的理论、批评文章加以遴选,展示本领域的历史发展脉络。

目录

上册

导言

让文艺广播的花色品种丰富起来

浅谈广播剧

声音造型初探

美感的耳朵对广播剧的形式规范——关于提高广播剧艺术质量的思考

从纯声音的艺术——广播剧谈起

沦广播文艺的手体意识

广播剧如何真正走出低谷?

广播剧艺术结构美学论

谈谈电视剧

漫谈电视剧的扬长避短

关于电视剧的“电影化”和“广播化”

电视剧集问题初探

关于电视剧艺术特征的探讨

电视剧理论支点刍议

电视剧艺术的多样化

电视剧审美感受的特殊性

关于电视剧观念的思考——兼及电视剧美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多元背景中的特性研究——电视剧二题

电税剧:文体的扩张及其电视本性的回归

向屏幕文化深层开掘——兼论电视剧的审美取向

论电视艺术的本质特性

电视观众的审美心理结构及其功能

应当“忠实于”什么?——略论从长篇小说到电视连续剧的改编

短篇电视剧为什么黯淡了? 

略沦电视剧的岂_术定位

屏幕义化:当代意识烛照中的律动——中国新时期电视剧审美价值取向观照

电视剧的叙事神话

“玩”的解构和戏剧的文化学分析——以“侃涮风格”电视剧为例的论述

电视剧艺术语言初探

电视剧的题材定位

儿童电视剧的美学特征

电视剧的两种叙事者

工业化尘产与电视剧艺术

电视剧观众非审美心理初论

短剧应有独特的文体特征

90年代广东电视剧的文化特色和艺术成就

90年代:中国电视剧的成熟期

肩负起繁荣文艺的历史责任——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创作播出情况调查

电视剧:生活话语与影像阐释

电视剧的空间可能

戏曲电视剧艺术走向的探索

戏曲电视的“艺术共生”论

关于文学电视

电视与消费文化——解读音乐电视(MTV)现象

电视综艺晚会的形态荚感

关于“电视戏曲”的思考

提高戏曲电视剧的本体意识

少儿剧编导应该蹲下来拍戏

纪实荚与艺术美之比较

再论纪实不是真实

讲好小“故事”很不易

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和艺术

视像艺术的本体特性与载体演进

当代世界电视解读模型论

在电视符号的背后——电视研读笔记

电视话语审美视界的双霞变向

电视媒介:被忽略的生态环境——谈文化媒介生态意识

“电视薄剧”论纲

走向大众建构大众——论视听(影视)“语言”文化时期的文化精神与交流特征

论映像思维

论当前电视节日的假大空与浅薄俗——对中国电视节目病的分析、批评

“转型期”中国影视文化建没的四个浪潮

后电视时代,请学会选择

下册

广播剧《二泉映月》艺术特色浅析

从《璇子》、《燕燕》淡淡对电视戏曲片的看法

脱弃陈骸 自标灵采——听广播剧《陈妙常》

一次成功的改编与创新——评黄梅戏音乐电视连续剧《桃花扇》

从《一口菜饼子》到《神圣的使命》

第九艺术绘红花——喜看电视报道剧《永不凋谢的红花》

电视剧《最后一幅肖像》是有严莺缺陷的作品

让我们都来发光——评电视剧《萤火虫》

把焦点对准人物——漫谈《新岸》拍摄

永远珍美的玫瑰——看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

黎明时的新星——关于电视剧《新星》观众反映的调查报告

病人类——评电视剧《希波克拉底誓言》

电视剧《那五》是个好家伙

风俗长卷:熔铸符历史的沉思——《严凤英》形象结构断想

从《蹉跎岁月》到《家教》——谈蔡晓晴的审美意识

各有特色的民族止气之歌——《京华烟云》小说与电视剧比较谈

谈电视剧《渴望》的妇女观

《围城》二层而说——兼评小说和电视剧

真实的和想象的——《上海-家人》小议

皇城根儿何以坍塌

北京通俗连续剧创作简析——从《渴望》到《北京人在纽约》

市民剧:对市民文化的主体性审视——谈《小墩子》的文化视点

从《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看长篇室内电视剧的人

语言特征

纪实性电视剧审美特征——《九·一八大案纪实》引起的思考

真实世界经验和通俗剧模式——对电视剧《孽债》的分析

说电视短剧

关于“逃避”的集体庆典——由《我爱我家》谈情景喜剧

张大民:群体精神的历史演化——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文化评析

《大明宫词》的创新意义

无解之谜和永恒的解

《雍正王朝》是历史正剧吗?

积极正确地看待电视剧《太平天国》

剪柳春风导九秋——电视剧《莎菲女士日记》的改编与拍摄

诸葛亮在屏幕形象上的新创造——评电视连续剧《诸葛亮》的改编

小但取其貌,更要摄其神

忠于原著慎于翻新——改编系列电视剧《西游记》的体会

荧屏上的艺术再现美——谈古典名著的改编

平心论红楼——电视剧《红楼梦》观后随想

“梦”魂失落何处寻?——关于《红楼梦》电视剧及其评价问题

不复有《聊斋》之神韵——粗议《聊斋》电视系列剧之失误

大型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成就和意义

现代视角:电视剧《水浒传》的深层改造

空问感情虚实——杂谈几部优秀电视剧的摄影

电视剧“通俗”沦

理想人格爱情模式海派心态——对市民剧接受热点的文化学思考

从《坎坷》看通俗电视剧的艺术性

改革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思考

试论香港电视剧的情节魅力

我们是怎样导演电视剧《有一个青年》的

努力寻找“雅”与“俗”的交叉点——我们组织创作《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的体会

塑造当代英雄

我对“生活”的认识

《北洋水师》编剧及导演闸述

《黑槐树》:与陈肿利的对话

《中国商人》导演阐述

《中国地方戏曲》导演阐述

一个民族的生生死死——我拍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

溯同从之,道阻且长——回顾《东周列国》创作兼谈历史剧

擂响奋进的心鼓——电视政论片《世纪行》的艺术特色

历史长镜头中的沧桑画卷——《邓小平》的魅力与电视文体启示

从《望长城》到《生活空问》——电视纪录片的文化思考

民间艺术的史诗——谈电视纪录片《流年》

触摸历史诠释历史——评《解放战争著名战役系列片》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理论批评卷(上下1977-2000)/中国广播电视文艺大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靖波//戴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353979
开本 16开
页数 6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45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1.1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29.2-53
丛书名
印张 4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5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5: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