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冷眼看孔子/圣贤指路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南方百家讲坛”主讲人陈华先生携众学者激扬古今。

他是中华文明祭坛上不倒的旗帜,越过时间的沧海,影响着中国人的一言一行。他杏坛抚琴,弟子三千,不愧为万世师表;更有妙语纷呈,使人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他自有可爱之处,却被推上圣人的宝座,从此面目庄严,却少了几分本来的亲切与祥和。

他亦有白璧微瑕,堪称性情中人,千载之下,又有几人识其真心!

他,就是孔子。

内容推荐

圣贤指路丛书

一套发掘传统资源,演绎现代观念的力作。

一套启迪心智,安抚浮躁心灵的文化读本。

一套关于如何理解幸福与价值的生活导读手册。

目录

第一章 孔子其人

 一 蛮荒中的大智者

 二 中华理念程序的编织者

 三 孔子的避世、逍遥、融通、忘我

 四 孔子常有无奈时

 五 难得的平民心态

 六 孔子的隐僻观与梭罗的独居

 七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八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第二章 孔子眼中的“君子”与“小人”

 一 孔子的“君子”信仰

 二 有些小毛病不算什么

 三 “君子”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四 多务实,少务虚

第三章 孔子做人做事的偏颇

 一 遇事不要想当然

 二 看问题不要太绝对

 三 不要看不起人

 四 书生意气多误事

 五 形式主义的歧途

第四章 跟孔子“抬杠”

 一 道不同,亦可与谋

 二 不在其位,亦谋其政

 三 敬畏生命本身

 四 讲究“名分”的弊端

第五章 孔子教育理念的长短

 一 因材施教

 二 述而不作

 三 寓教于乐

 四 做学问的日的

 五 有教无类

第六章 大师与阴影

 一 人之本性

 二 美德还须以法相助

 三 乖孩子未必真君子

第七章 超越时空的洞察

 一 精神贵族

 二 欲速则不达

 三 对人对事的虔敬

 四 读书“求道”真君子

试读章节

从我们的人生体验看,好些事你当时很生气,但过后觉得自己很可笑,甚至很懊悔自己的生气。你为好些事情着急得不得了,但过后才知道世上多数的事情你着急也是没有用的。人生中没有多少事情是真正值得生气的,也没有多少事情是真正值得着急和深究的。

面对如流水般的人生和世事,孔子曾感叹“逝者如斯夫”,他对人生程序的重复和虚无比常人更为敏感。

孔子说:“鱼的生存在于水,人的生存在于道。在于水的,以水池来供养;在于道的,无所事事而性情安定。所以说:‘鱼相忘于江湖之中,人相忘于道术之中。”’

孔子曰:“鱼相造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庄子》

这是一段庄子记述孔子的话,其真实程度待考。但从孔子思想的另一个侧面来看,说这段话也并非不符合情理。

克尔凯郭尔说:对于无聊的绝望是我们精神的孽障,我们自我的厌恶。

笔者认为,像孔子和克尔凯郭尔这样的先哲们对虚无的绝望更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对生命程序不断重复最终归于“无”的厌倦:无数的人重复做着可数的简单动作,每一次举手投足每一次微笑,只不过是重复先辈们做了千百次的动作,甚至每一次激情仍是可怜的重复。

程序的重复性有其令人生厌的一面,但也有其积极的另一面:当某种重复的程序形成一种惯性之后,便类似于火车运行的轨道,种种关注和乐趣在轨道上滑行可以省却精力和太多的麻烦。

时间的程序在滴滴答答中重复和延伸,人类在周而复始的繁衍生息中不断进步,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也才有可能日趋完善和富足。

程序的重复性由人类自身的本能和各种规则所决定。一切程序的重复在形式上都可能会单调乏味,但也只有重复才使其内容丰富和完美。而且,程序的重复一旦在不同的人、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里发生,事物就仿佛以新面貌、新内容出现,显得生动、美丽而富有意义和乐趣,乃至升华到某种令人难忘的境界,或造出某种独特的风景,生活便总是有所企盼而不致枯燥无味。

孔子如若还生存于世,他又会有怎样的感叹呢?

从我们的生活体验看,能力基本想同的情况下,一个人能不能成事关键看他对事情用不用心,可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用心,就很难得有“忘我”之境;一旦太用心,就很可能在“君子”与“小人”的界线上再难有清醒的把持,太“用心”的人极容易为成事不择手段,这样就从“君子”这方滑向了“小人”那边。“君子”对许多事情是不“用心”的,常呈“马大哈?之状,“小人”则为成事时时处处留心,抓得住任何能“成事”的空隙,所以,在历史长河中,“小人”总是战胜“君子”便不足为奇。试想,历史上被侵略和蹂躏的国家,他们往往在整体实力上一点都不比侵略者逊色,可他们太麻痹大意、太“马大哈”了,总认为自己很强大,感觉别人不可能敢欺负他们,结果是真被惨烈地欺负了。

我相信孔子也是那种很想“成事”的人,他为想做成的事情也很用心过,但他更多时候只是形而上层面上的追求,甚至是不切实际的“用心”,所以他便能总是保持“君子”的风范,不时还有逍遥和忘我之状。

孔子的言论中,时常体现出“自知之明”和“世事洞明”的两面。难得的“自知之明”使他有开阔的心胸和中肯的自我评价;“世事洞明”则使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有着大彻大悟的理解,带着几分通透和超脱。

有一次,孔子与颜回论道。颜回说:“我进步了。”孔子说:“是什么意思呢?”颜回说:“我忘记仁义了。”孔子说:“还可以,但还不够。”过几天,颜回又见孔子,说:“我进步了。”孔子说:“什么意思呢?”颜回说:“我忘记礼乐了。”孔子说:“还可以,但仍不够。”

又过几天,颜回去见孔子,说:“我进步了。”孔子说:“什么意思呢?”颜回说:“我坐忘了。”孔子惊奇地说:“什么叫坐忘?”颜回说:“遗忘肢体,抛开聪明,超脱形象,去除智巧,而和同于大道,这就叫坐忘。”

孔子说:“和同于大道就没有偏好,变化就没有恒常,你果真是贤人!孔丘我愿步你的后尘。”

孔子有意识的行为与几乎无意识的行为都说明,他是那种知天、知人、知己者。梁漱溟认为孔子的学问最大的和最根本的是“明白他自己”,“孔子学说的真价值,就在他自己对自己有办法”。他断定,现在的西洋人要失败在中国人面前!这是因为,西洋人“对物的问题算有办法,而对自己则无办法”。中国最高学问与印度最高学问,是让智慧回到自己的生命,使生命成为了智慧的生命,而西洋人学术虽很发达,可是都系智慧外用的结果。“孔子学说的价值,最后必有一天,一定为人类所发现,为人类所公认,重光于世界!”P8-11

书评(媒体评论)

在世俗化的“古学热”中,海声兄怀有一份学者的冷静,厚积薄发,放言无忌,健笔剖析孔子这个正当红的全民偶像,把神还原为人。这样的书,值得一读!

——“新史派”传记作家第一人 清秋子

出幽境,用程序论解释孔子道心微意;创独见,以新批评阐发群经思想文化。

——著名学者 伍立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冷眼看孔子/圣贤指路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海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852488
开本 32开
页数 1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5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1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82.25
丛书名
印张 4.1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10
147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