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学界万象/经济学家茶座精品栏目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应对经济金融危机挑战,读《经济学家茶座》!

本书对《经济学家茶座》出版9年来(第1~39辑)之精品栏目”学界万象”中的文章优中选优,选出精品文章近80篇。

读《学界万象》,听海内外著名华人经济学者跟您畅谈经济学界的各色人等与万千现象。

内容推荐

本书对《经济学家茶座》出版9年来(第1~39辑)之精品栏目”学界万象”中的文章优中选优,选出精品文章近80篇。

读《学界万象》,听海内外著名华人经济学者跟您畅谈经济学界的各色人等与万千现象。

目录

钱颖一 经济学家市场在美国

夏业良 给“张五常热”降温

许 斌 在美国教洋鬼子国际贸易

王 诚 美国学者劳动力市场分析

仁 众 谈谈经济学界中的“级差地租”现象

王翼龙 李仁贵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退稿遭遇

卢周来 中国的非主流经济学:一个初步的综述

赵 泉 谷粒与粗糠——主流经济学与中国的非主流经济学家

党国英 不要妖魔化主流经济学

饮 冰 京城经济学教育的各路诸侯

饮 冰 经济学教育诸侯的生财之道

梁小民 经济学家与赚钱

何 帆 经济学的风格,经济系的性格

管晓云 刘建兴 国外常青藤大学经济系龙虎榜之排法

詹小洪 京城十类经济学人

王则柯 普林斯顿的老虎

张晓晶 与伟人对话还是与俗人对话

王玉霞 经济学家与聪明人的区别

皮建才 经济学里的“学术英雄”

李文溥 佐佐木教授的最后讲义。祝贺会

王 勇 我被“芝加哥化”了?

聂辉华 权威教材会不会破坏学生的创造力?

皮建才 强迫发表真的是悲剧吗?

李文溥 也谈经济院系三高热

周业安 闲聊北京的几个民间学术群体

聂辉华 谁在搞臭中国经济学家?

荆林波 杂谈京城经济学人的尴尬

许 斌 和我的美国老师交往中的点滴

徐秋慧 大学里的评奖

聂辉华 姓什么会影响你成为经济学家吗?

周 勤 你是哪个“模子”里出来的经济学博士?

顾海兵 曹 帆 中国高校财经院系近亲繁殖程度五倍于国际水平

封 进 女经济学者的天空

夏业良 经济学界资源配置的扭曲

李增刚 高等学校在引进与造就人才之间选择

李茂生 谈海归派本土派之争

蔡 昉 专业领域的名人及其“物”与“值”

何 帆 已经是永远——写在天则经济所成立十周年的边上

徐延辉 女性经济学家何以严重短缺?

胡海鸥 独立不羁,与尘世保持距离的大学

张晓晶 哈佛散记(一)

张晓晶 哈佛散记(二)

张晓晶 哈佛散记(三)

张晓晶 哈佛散记(四):我所知道的NBER

张晓晶 哈佛散记(五)

许 斌 在芝加哥参加美国经济年会杂记

黄燕芬 德国大学的经济学排名

王跃生 闲话“主流经济学家”

王则柯 猜测的代价

陈甬军 美国经济学教学与研究考察随笔

顾海兵 中国的非主流经济学

李仁贵 老诺奖·小诺奖·准诺奖

蔡 昉 记忆的经济史学

蔡 昉 经济学规律的善用与滥用

方恭温 改革初期农村经济政策争论回顾

杨 白 改革以来经济学界几次重要的会议

赖德胜 什么是一流的学术刊物

梁小民 经济学家的婚恋与事业

曹利群 “近亲繁殖”与“经济学的贫困”

罗仲伟 人文社会科学精英的择业取向和收入预期

夏业良 “海龟候鸟型学者”与“海外军团”

李文溥 经济学家的资源配置与中国的市场化程度

王振中 漫谈当今经济学界的“蒙太奇”手法

蔡 昉 经济学研究不应嫌贫爱富

王跃生 经济学家的“出世”观

卢周来 “全世界知识分子,联合起来!”

李仁贵 诺贝尔奖拒绝毛遂自荐

王松奇 怎样使经济学家的地位更重要

宋 立 中国经济学界:“海龟”上岸,“土鳖”完蛋?

周立群 谈中国大学的经济类教育

陆 铭 打造中国经济学的战国时代

赵人伟 “文革”期间美国经济学家代表团中国之行

赖德胜 经济研究的个体性与群体性

李仁贵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趣事

梁小民 回首诺贝尔经济学奖

赵凌云 中国经济学思潮:各领风骚三五年

许 斌 漫谈国际贸易学研究在美国

顾海兵 纳什热中的伪经济学问题

试读章节

理论

什么是主流经济学?有学者已经指出主流经济学就是现代经济学,其中包括一些最基本的概念:理性、自利、均衡等。的确,主流经济学就建立在这些基本概念之上。但是,如何运作这几个概念,却是有着固定的线路,这个线路就是经济逻辑。内行看门道,无论是加里·贝克尔的数理推断,还是哈耶克、科斯的随口叙述,内在的逻辑都是一致的。

非主流经济学是什么?在我看来,非主流包括两种:第一,不在现代经济学体系中;第二,现代经济学没有掌握好。前者是被现代经济学挤得“靠边站”的古典经济学,后者是那些没有接受过现代经济学严格训练的人创造出来的似是而非的东西,是一种现代经济学的“杂拌”。主流与非主流的区分,主要不是体现在理论上,而是体现在思考问题的方式上,体现在严谨有序的研究方法上。如果粗听非主流经济学家演讲,常常是“典籍淹通,妙辨无碍”,一旦深究细节,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立即成了南郭先生。

在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中,以擅长运用“理性人”的林毅夫为例,看他如何分析问题。几乎他的每个论断背后都有理性人,只是用经济逻辑把理性人在特定约束条件下做出的选择串了起来,得出一个符合人们经验的结果,无论是对三年困难的解释还是构建赶超战略假说,无一例外。大多数非主流经济学家或者是不懂经济逻辑,或者是运用不好,他们的逻辑不是前后一致、始终如一的,而是存在不少“断点”:从他们提出的原因,通常不能得出他们所说的结论。这些非主流经济学家也明白自己缺少逻辑严谨性,只好避实击虚,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有几个观点……”

创造出数不清的“新观点”但从未检验过,是非主流经济学家的重要特征。如果创造“新观点”有什么价值,不如去观察精神病院的患者,你听到的都是令人瞠目的“新观点”。

主流经济学家与非主流经济学家在思维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呢?根据我的观察,大多数主流经济学家的头脑中都有一个灵活的供求模型装置。他们思考问题有章法可寻,要么分析供给,要么分析需求,最终落到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上。非主流经济学家脑子里通常缺少这个灵活的装置。

主流经济学家大都相信市场的有效性。或许市场会受到扭曲,但是,市场不可能长期失灵,它在被扭曲后一定会做出一个扭曲的反应:要么把扭曲挣脱掉,要么产生出一个怪胎。承认市场有效性,经济运行才可以被认识,我们才能把握其中的规律性。非主流经济学家却经常否认市场有效性,以此否定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然后再声称:“我拍脑袋要比你的模型预测更准确!”——这是理性的:他们除了会拍脑袋还能干什么?!

为什么市场不会失灵?市场背后就是一颗颗理性的头脑,人们将各自有限的知识联合起来可以干成他们想干的大多数事情,市场则给这些想干事的人提供了一个平台(这是哈耶克的基本观点)。非主流经济学假定市场失灵,也就是把人贬低为非理性的低等生物,成了他们棋盘上可以任意摆布的小棋子。从这个意义上说,主流经济学家最尊重人并充满了人文关怀。中国非主流经济学家经常把某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生拉硬拽划为非主流。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那些所谓的“非主流经济学家”,其实都受过严格的训练,他们在理论创新的前沿,从来没有推翻现有理论,不过是完善、补充了现有经济理论。他们就像驻守“帝国”边疆的将军,不断为这个帝国开疆拓土,扩大帝国的版图。其理论武器都是“制式”的:哈耶克用“边际价值”这个工具否定了劳动价值论;斯宾塞发展了信号理论,他在解释旧车市场的信号传递时,先画出一个简单的供求模型,设定信息不对称,一步步诱导价格变成0。这给我的触动很大:一个在供求模型框架下讲故事的经济学家,怎么可能是“中国非主流经济学家”的亲戚呢?

方法

科学的东西一定是可检验、可重复的。那么,被经济学家视为真理的各原理也一定会被经验事实所证实或证伪。由于经济学面对的变量通常较多,同样的原理,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会引申出不同的结论,结果,使人对经济学的科学性产生怀疑,“五个经济学家会有六种意见”。经济学家注意到了这个尴尬处境,特别注意把约束条件说清楚。但如果每次都先把约束条件罗列一番,未免哕唆,于是又经常把这些约束条件省略,他假定对方(读者)也是一个经济学家,明白这些没有说出的前提。但对方(读者)可能是一个门外汉或者非主流经济学家,没有看懂。

对主流经济学家而言,“第六种意见”是共识,是赞同某个前提后达成的共识。

看主流经济学家的文章,一定要看他设定的前提,沿着他的逻辑,然后一步步推导出结论。最忌讳没有把别人的东西弄懂,根据一个个孤立的判断就匆匆发表意见了。记得自己刚开始看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时,一再指出“这错了”、“那错了”。后来,看了几遍之后,弄懂了别人什么前提、什么结论,才知道刘易斯没有错,是自己的学习方式错了。经过多次这样的反复,我体会到,没有一个学习经济学的正确方法,就无法学会按照经济逻辑思考问题。

经济计量学的出现与运用帮了主流经济学的大忙,经济计量学有时被人称为“经济学家的统计学”。经济计量学不仅可以把影响一个结果的各种原因给剥离甚至精确计算出来,更重要的是能够检验那些理论上具有因果关系或者相关关系的变量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如此。经济计量学是联系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经济生活的桥梁,这个工具的出现无疑使主流经济学如虎添翼,但这个桥梁并不必然引导人们走向主流经济学。

经济计量学是个工具,既能被主流经济学家所运用,也同样能被那些没有受过经济学训练的人所滥用,尤其是那些擅长数学推理的半路出家者。没有经济学理论的指导,照样做回归分析,很唬人,也误导了学生。在理论与方法的关系上,理论处于主宰地位,方法是个仆从。青年学生一定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熟练掌握理论上,要学好方法,但不要一味沉湎于方法。P38-40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学界万象/经济学家茶座精品栏目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明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9046732
开本 16开
页数 3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5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0-53
丛书名
印张 24.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2
172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6: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