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开国奠基(1949-1956)/图说新中国60年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49年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整整60年的辉煌历程。60年来,中国人民在人类历史上谱写了从崛起到腾飞的辉煌篇章。

本书是“图说新中国60年”丛书之《开国奠基(1949-1956)》,形象地再现了1956-1977年中国历程。重点反映了诸如中共八大,整风和反右,庐山会议,“七千人大会”,“四清”运动,文革”缘由,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天安门事件,“四人帮”的覆灭等重大事件。

内容推荐

6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是20世纪震动世界的伟大事件。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实现了国家(除台湾等岛屿之外)的统一,中华民族从此以独立、统一、自主、团结的崭新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把一个经济落后、地位低下、积贫积弱的国家,初步建设成为一个稳定、繁荣、富强,在当今世界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力量强劲的举世瞩目的强大国家。

60年来,中国人民在人类历史上谱写了从崛起到腾飞的辉煌篇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国运昌隆,东方巨龙,腾飞而起。伟大的中华民族,意气风发,迈着豪迈的步伐,步入世界强国之林。

当然,在新中国60年的历史岁月中,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经历过很多曲折,犯过许多错误,甚至犯过很大很严重的错误。但是,不管多大多严重的错误,都是我们自己纠正、克服的,并从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进,不断取得伟大的成就。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中华民族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了5000多年的光辉历史。相对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历史长河,60年的新中国历程只是弹指一挥间的短暂一隙。但是,新中国60年来天翻地覆的变化超越了中华民族此前的几千年。

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图说新中国60年”丛书,力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述新中国60年的历史进程,弘扬新中国60年的伟大成就。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新中国的诞生

 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第二章 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一 全国大陆的解放

 二 建立各级人民民主政权

 三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四 镇压反革命运动

 五 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第三章 各项民主改革的全面展开

 一 土地改革,消灭封建主义经济基础

 二 封闭妓院,铲除社会毒瘤

 三 禁烟禁毒,又一场人民战争

 四 工矿企业民主改革,人民的“第二次解放”

 五 文化教育事业改革

 六 文艺戏曲改革和全国戏曲观摩大会

 七 颁布《婚姻法》,改革婚姻制度

第四章 对外关系的初步展开

 一 立国外交“一边倒”

 二 各国外交关系的建立

 三 中英、中荷外交谈判

 四 毛泽东访苏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五 积极参与社会主义阵营国际事务

第五章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一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二 统一全国财经管理

 三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四 合理调整工商业

 五 恢复生产 重建家园

 六 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第六章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 开始实行人民代表普选制

 二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 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一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二 统购统销的实施

 三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四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五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六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八章 思想文化建设和国防外交成就

 一 思想文化领域的批判

 二 国防建设及其成就

 三 和平外交打开新局面

第九章 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

 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订

 二 中国工业化的日标

 三 工业化建设的高潮

 四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和超额完成

后记

试读章节

1949年10月1日,这是一个中华民族永远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天安门城楼粉饰一新。高高的城墙上,横挂着巨幅彩绸:“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城楼上面飘扬着八面鲜艳的红旗,正中券门的上方悬挂着毛泽东主席的巨幅画像。天安门城楼两侧红墙上,横挂起两条巨大的横幅标语:“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广场中央,刚刚竣工的一根高达22米的铁旗杆挺拔耸立。

从清晨开始,首都各界30万群众手执红旗,高擎彩灯,陆续进入天安门广场,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下午两点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副主席和56名委员宣布就职。会议结束,全体委员立即乘车前往天安门城楼,参加盛况空前的开国大典。

下午两点55分,毛泽东和一代开国元勋们经新华门来到天安门,从西头马道一步一步登上天安门城楼。

下午三点整,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开国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就位。

身穿黄呢子中山服,带着主席红色标志的毛泽东,以他浓重的湖南乡音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天安门广场上,群众顿时沸腾起来,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随后,林伯渠大声宣布:请毛主席升国旗!

毛泽东神情庄重,用力按动了通往广场电动旗杆的电钮。第一面耀眼夺目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与此同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这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54个单位,28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参加开国大典的30万群众肃立致敬,指挥员行举手礼,注视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庄严而美丽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随后,毛泽东主席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由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国外华侨及代表们所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业已集会,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决定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广场上不断爆发出暴风雨般热烈的掌声。

接着,林伯渠秘书长宣布阅兵式开始。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身穿崭新的呢料军装,乘坐敞篷汽车,在阅兵总指挥、华北军区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区司令聂荣臻的陪同下,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雄壮的军乐声中,沿东长安街、东单广场,直到外国领使馆聚集的东交民巷,顺序检阅肃立严整的三军部队。

朱德总司令检阅完部队,驱车回到天安门城楼,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坚决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随后,各受阅部队由东向西,接受检阅。

傍晚,长安街上华灯齐放。这时,无数彩色礼炮从天安门广场的四周发射。广场上遍地火龙翻滚,满天彩花飞进。随后,群众提灯游行开始,天安门广场变成红灯和火炬的海洋。

与此同时,长龙般的提灯游行队伍,穿越全城。整个北京,到处是飘扬的红旗,到处是耀眼的红灯笼,到处是欢乐的人群,到处是沸腾的海洋。

在这举国欢腾的日子里,新老解放区及一些大中城市,都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庆祝活动,欢庆新中国的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通过电台、报纸传到海外,侨居各国的爱国华侨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冲破种种阻力,以各种形式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通过电波传往世界各地后,一封封贺电随即从世界各地飞向中国,飞向北京。

10月3日,古巴人民社会党主席马里奈罗、总书记洛加电贺毛泽东主席。10月4日,美国民主远东政策委员会从纽约电贺毛泽东主席。同日,荷兰共产党电贺中国共产党。10月5日,英同下院工党独立集团致电毛泽东主席,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日,苏联《真理报》以《中国人民历史意义的胜利》为题发表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社论。此外,苏联的《消息报》和《新时代》,波兰的《人民论坛报》,捷克共产党的《红色权力报》,朝鲜的《民主朝鲜报》,阿尔巴尼亚的《人民之声报》,英国共产党总书记波立特,美国共产党主席福斯特和总书记坦尼斯,法国总工会等,都或发表社论或致电中国,热情赞扬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祝贺中国人民获得完全的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它标志着中国由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永远地结束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从此以崭新的姿态,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P8-13

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49年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整整60年的辉煌历程。

6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是20世纪震动世界的伟大事件。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实现了国家(除台湾等岛屿之外)的统一,中华民族从此以独立、统一、自主、团结的崭新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把一个经济落后、地位低下、积贫积弱的国家,初步建设成为一个稳定、繁荣、富强,在当今世界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力量强劲的举世瞩目的强大国家。

60年来,中国人民在人类历史上谱写了从崛起到腾飞的辉煌篇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国运昌隆,东方巨龙,腾飞而起。伟大的中华民族,意气风发,迈着豪迈的步伐,步入世界强国之林。

当然,在新中国60年的历史岁月中,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经历过很多曲折,犯过许多错误,甚至犯过很大很严重的错误。但是,不管多大多严重的错误,都是我们自己纠正、克服的,并从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进,不断取得伟大的成就。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中华民族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了5000多年的光辉历史。相对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历史长河,60年的新中国历程只是弹指一挥间的短暂一隙。但是,新中国60年来天翻地覆的变化超越了中华民族此前的几千年。

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图说新中国60年”丛书,力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述新中国60年的历史进程,弘扬新中国60年的伟大成就。由于水平所限和时间仓促,肯定有不足和错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订改正。

2009年3月31日

于中共中央党校

后记

2008年4月,四川人民出版社李洪烈同志来京,与中国现代史学会秘书长白云涛同志商讨纪念共和国60年华诞图书编辑出版问题。经研究,决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编辑出版一套反映新中国60年历程的丛书。最初丛书定为6册,经反复论证,改为现在的4册。5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建议由中国现代史学会负责组织丛书各册书稿的撰写,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负责为丛书各册书稿编配图片。

2008年6月,按照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郭德宏的意见,学会秘书长自云涛起草各册书稿的章节提纲,经郭德宏会长和李洪烈同志分头审阅,同时吸收编委会其他同志意见,经若干次修改,确定了现在的体例和各册的基本内容。随后,学会指定四名作者分别撰写各册书稿。9月初,各册书稿完成,白云涛同志首先对书稿进行了初审和修改,然后送交郭德宏会长进行终审,同时电邮给李洪烈同志阅示。经学会和出版社方面不断努力,反复修改,终于11月初定稿。随后,由出版社方面报送中央党史研究室审阅。2009年2月,送审稿批复,学会方和出版社方根据批复意见,对各册书稿又进行了增补修改。至3月底,书稿终于定稿付梓。

因为时间紧迫,各册初稿甫一完成,即开始图片编配工作。其中自云涛同志主持第一、二册的图片编配,曹欣欣同志主持三、四两册的图片编配,所编配的图片,特别是第三、四两册图片,几乎全从新华社购得。为此,图片编辑人员不辞辛苦,多次往返,查询购买。随着时间的推移,第四册内容不断延伸,直至2009年3月份两会召开。书稿作者不断增补修改文字内容,图片编配人员不断往赴新华社查询购置新增图片。其问甘苦,不言自知。

在文字撰写和图片编配过程中,我们还得到了王冰、司卫、刘苏娟、刘静、苏小玉、苏克标、张俊勇、张政然、张瑞林、陈家新、陈建堂、闻建华、韩劲松、董增刚等同志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水平所限,再加上时间紧,任务急,难度大,书中错讹之处在所难免。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编者

2009年3月31日

书评(媒体评论)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毛泽东

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

——邓小平

中华民族将以更加强劲的英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的未来是无限光明的。

——江泽民

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更加蓬勃的活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

——胡锦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开国奠基(1949-1956)/图说新中国60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白云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0078187
开本 16开
页数 1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70.5-64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37
16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3:2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