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的伟大小说,也是作家的代表作。小说采用了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意大利小男孩恩里克的成长故事,详细地记录了他小学四年级一个学年中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书中没有任何虚伪的说教,没有宗教式的宣传,也没有颂歌式的赞美,却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同时,它还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温馨的人性之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很多国家的中小学生都将它作为素质教育的范本来读。
《续爱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的续集,叙述了恩里克上中学后发生的故事。
本书为《爱的教育》和《续爱的教育》的合订本。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小说以一个小男孩恩里克的眼光,从10月份4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恩里克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细致八微、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其原名Cuore,意大利语即是“心”的意思,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让人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
100多年来此书始终畅销不衰,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影响遍布全世界。《续爱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的续集,叙述了恩里克上中学后发生的故事。
本书为《爱的教育》和《续爱的教育》的合订本。
我们的老师生了重病,于是一名五年级的老师来代课。他的年纪在我们学校里是最大的,他以前在盲童学校当过教师,白头发好像是用棉花做的假发,而说话时语调有些奇怪,仿佛在唱悲歌,知识却很渊博,非常懂得讲话的技巧,对于我们的问题,总是平静而有耐心。
他走进教室时,看见一个孩子的眼睛上包着绷带。于是走过去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接着说:“我的孩子,一定要保护好眼睛!”
德罗西问道:“老师,您以前在盲童学校教过书,对吗?”
“是的,我在那里待了四五年。”
德罗西低声问他:“您能否将那里的情形告诉我们?”
老师走回坐位上。
老师平静地说:“平时,你们总是说‘盲童’,好像已经司空见惯了。但是,你们能明白‘盲’的意思吗?请大家想一想,他们无法看见昼夜的变化、天空和阳光的颜色,也看不见父母的容貌和自己触碰的东西,什么都看不见,好像一生下来就进入了永恒的黑暗。你们暂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种情形,如果你们发现自己终生都是这样,一定会觉得难过、可怕,无论如何也无法忍耐,可能会哭泣,甚至会发狂!”
“当你们到盲童学校去,在休息时间,看见他们在拉小提琴、吹奏笛子,在楼梯、走廊或寝室里大踏步地跑来跑去,或者大声交谈,你们可能会认为:他们的状况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幸。但是,真正的情况必须用心细察才能明白。虽然这些十六七岁的孩子,好像不觉得自己的残疾是一种痛苦,但是,这些自尊的表现能让我们更加明白,当他们将来觉悟到自己的不幸时,会更加难过!现在,他们之中有一些人似乎已经察觉到不幸,并且非常悲伤。可以想象,他们一定会偷偷哭泣的。
“这些孩子,有些是患了眼病致盲的;有些是动过手术之后变盲的;还有一些出生时就看不见,好像来自于夜的世界。他们的生活就像身处一个大坟墓,从来不知道别人的容貌。同学们,请想一想,当他们想到和其他人的差别时,一定会问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差别呢?如果我们能看见,会是怎么样的情形呢?’那时,他们肯定会非常苦闷。我曾经和盲童一起生活过几年,至今都记得那些闭着双眼、看不见光明,没有欢乐目光的孩子,所以,你们之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说自己不幸。你们知道吗,整个意大利有两万六千多名盲人啊!如果排成队伍从窗前走过,至少需要四个小时!”
老师说完时,教室里一片肃静。
德罗西问老师:“听说盲人的感觉比一般人灵敏,是真的吗?”
“是的。除了眼睛之外,其他的感官都很灵敏,因为他们看不见,只能训练其他感官来代替眼睛,自然变得非常灵敏发达了。天亮后,如果寝室里有孩子问:‘今天有太阳吗?’那些已经穿好衣服的孩子马上跑出去,用手在空中探测一番,然后跑回来说:‘有太阳。’他们还能通过人的说话声辨别其高矮,只要听过一个人的声音,就能记住好几年。如果房间内有一个人说话,其他人默不作声,他们仍然能分辨房间里的人数。他们能通过触摸饭勺知道它是不是干净的;女孩子则能分辨毛线是否染过;如果他们在街上行走,通过商店发出的气味就能分辨出它是卖什么的;只要听见陀螺旋转的声音,他们就能走过去将它准确地拿起来。他们很喜欢触摸物体,因为触觉能代替眼睛。到工业品展览馆,他们就会非常兴奋,因为那里允许他们摸索一切,他们会跑过去拿着那些陈列的几何形体、房屋模型或者乐器等等,惊喜地、不停地抚摸,或者翻来覆去地探测其构造,他们将这种方式叫做‘看’。最后,他们的触觉练习得非常敏锐,不仅能旋盖子、跳绳、摘花,还能用小石块建造复杂的屋子,或用各种草巧妙地编织篮子或席子……”
这时,卡洛菲打断了老师的话,他问:“盲人也会计算吗?” “当然,他们也学习语文和算术。课本上的文字凸出来。他们用手摸着读,速度非常快!他们也能书写,但不是用墨水,而是用针在厚纸上刺出小孔,然后把厚纸翻过来,突出的小孔排列成不同的式样,代表着不同的字母,用这种方法书写、通信和计算。他们很擅长心算,因为眼睛看不见,所以更能专心致志。盲童们也非常喜欢读书,很小的孩子也能互相讨论历史和国家大事。四五个孩子坐在长椅上,第一个和第三个组成一组,第二个和第四个组成一组,虽然彼此看不见对方,但他们间隔着同时说话时,不会听错一句。
“和你们相比,盲童更看重测验,和老师也更亲近。仅仅凭借脚步声和气味就能分辨老师;只听一句话就能辨别老师是高兴还是懊恼。如果老师表扬了他们,他们就会高兴地拉着老师的手。他们很看重友情,总是在一起玩耍,女子学校中还有一些提琴组、钢琴组、管乐组,因此她们一直在一起,要使她们分离十分困难。他们不仅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且明白是非善恶,那些善良的行为总会让他们变得极其热情。”
华蒂尼问老师:“他们是否很喜欢音乐呢?”
“是的,非常喜欢。可以说,音乐就是他们的生命。那些刚入学的小孩子只要听三个小时的演奏,就能马上学会,而且会用最高的热情去演奏。如果老师说:‘你演奏得不好。’他们会显得非常失望,然后更加努力地学习。当他们倾听优美的乐曲时,你会发现,他们仰着头,露出微笑,红红的脸非常激动,从那种神情可以知道,对他们来说,音乐是最大的安慰。
“如果告诉一个孩子:“你可以成为音乐家。”他马上就会欢呼。那些音乐很好的孩子,不管是拉提琴的还是弹钢琴的,大家都对其非常敬爱,好像他是个国王。当孩子们发生了争执,总会找他评判;跟他学音乐的孩子把他当做父亲,晚上休息时必须说“晚安”才能睡。盲童们总是谈论音乐,晚上休息时也是如此,即使疲倦得睁不开眼睛,依然小声地谈论着乐坛上的名人、乐器或者乐队。在他们看来,最严重的惩罚莫过于不许读书和不许听音乐,那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悲哀使人不忍继续处罚他们,音乐是不可或缺的,就像我们认为光明是不可或缺的一样。”
德罗西问:“那么,可以去盲童学校看望他们吗?”
“可以,不过,盲童的情形非常可怜,你们现在不要去,最好是等到将来长大之后再去,因为那时才能完全了解这种不幸。当你们走过盲童学校时,经常能看见一些孩子安静地坐在窗口呼吸新鲜空气,看上去似乎正在眺望开阔的草地或青翠的山峰,但是,当你们想到他们永远无法欣赏美丽的风景时,心灵就会受到痛苦的压迫,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个盲人。那些生下来失明的孩子,有的孩子甚至是两三个月前才失明,会觉得自己的心一天天黑暗了,因为他们记得各种事情,但现在已经看不见了,并且那些已获得的印象在慢慢消退,热爱的人也渐渐淡出了记忆。
P82-84
此书特别献给那些九岁至十三岁的小学生们。
这本书的主题应该叫做:一个小学生一学年的日记,是意大利都灵一所小学里的一位四年级学生写的。但是出版的这本书,并不完全是直接出自他的手笔。他将一年中在学校内外的所见、所思、所感用日记记录下来,年底他的父亲对他的文字进行润色,但保持了孩子们习惯的主题和语言。四年以后,孩子已进人中学,他重读了日记,并且加入了记忆里保留的新鲜的人物和事件。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教育》是一部并不刻意讲究修辞与结构,语言也异常朴实流畅的作品,它之所以在世界各国都被奉为为人父母、为人师长、为人子女者一生必读的教育经典,其重要原因是它讲出了教育的根本。同时,由于它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温馨的人性之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很多国家的中小学生都将它作为素质教育的范本来读,它还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等,一百多年来,在全世界畅销不衰。
《续爱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的续集,叙述了恩里克上中学后发生的故事。
本书为《爱的教育》和《续爱的教育》的合订本。
亲爱的孩子们,翻开这本书认真地阅读吧!你们将从中获得教益,并一定会喜欢上它。
有这样一部书,凡是读过它的人都无法抗拒它的魅力……它所饱含的教益、慰藉和激荡的情愫使所有人流下感动的眼泪。
——亚米契斯(意大利儿童文学家)
书中叙述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想,使人读了体会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动了流泪。
——夏丐尊(著名教育家、《爱的教育》首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