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什刹海的民俗风情/什刹海小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什刹海小丛书》之一,是为更好地挖掘、传承什刹海的历史文化而编撰的。该书主要从民俗风情这一角度详细地介绍了什刹海。它的出版不仅有助于旅游,而且还能广泛地引起人们对什刹海的兴趣,更加了解什刹海,爱护什刹海,并更好地建设什刹海。

内容推荐

本书为《什刹海小丛书》之一。书中选取自古以来流行于什刹海地区的观灯、赏莲、放生、堂会、花会、冰嬉、市场、货声等民俗活动,介绍其起源、地点和鲜活的场景,对旅游者了解什刹海地区的文化底蕴,游览观光,有一定引导作用。

目录

一、古俗追溯/2

 (一)后门灯节胜景/2

 (二)上巳春禊古俗/8

 (三)洗象洗马故实/11

 (四)观莲韵事述往/17

 (五)中元节古今谈/23

 (六)什刹海畔放生善举/33

 (七)后门桥的春联摊/41

二、娱乐盛况/48

 (一)骀荡海子上的元曲/48

 (二)昆曲荡漾什刹海/54

 (三)王府堂会漫语/59

 (四)丝竹绕梁话票房/70

 (五)点缀庭园的金鱼/77

 (六)凌空翱翔的观赏鸽/82

 (七)乐战九秋话斗局/89

 (八)冰嬉漫忆/100

三、宗教活动/108

 (一)浴佛仪轨概略/108

 (二)城隍出巡旧闻/114

 (三)药王庙祭祀旧观/119

[四)火德真君庙故实/126

 (五)腊八粥与释迦牟尼成道/133

 (六)什刹海民间花会/137

四、市井剪辑/148

 (一)护国寺庙会面面观/148

 (二)钟鼓楼民众商场风情/155

 (三)鱼龙混杂的德胜门晓市/166

 (四)繁闹的德胜门果子市/174

 (五)荷花市场追忆/176

 (六)后门桥四季货声/182

 (七)什刹海除夕叫卖声/191

 (八)天汇轩大茶馆/195

 (九)几处书茶馆/207

主要参考书目/221

试读章节

(七)什刹海除夕叫卖声

昔日的什刹海地区,每逢除夕,无一处不热闹,无一处不沸腾。就拿叫卖声来说,从黎明到夜阑,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各有各的词儿,各有各的调儿,内容丰富,韵味儿优美,令人觉得年味儿十足,深感生活在古老的北京城特别有乐趣。

金鸡刚一报晓,还躺在热乎乎的被窝儿里,就首先听到了“芝麻秸儿来——松木枝儿哟!”这清脆悦耳的叫卖声,两样儿供除夕之夜祭神和“踩岁”用的吉祥物儿,逼着人们爬起来,随后笑嘻嘻地抱回两捆儿芝麻秸儿与松木枝儿。所谓“芝麻秸儿”,是指整棵的芝麻,连带茎部和一些芝麻壳(芝麻已经敲打出去)。旧时过年,迷信的人家,必买松木枝儿与芝麻秸儿,作为焚烧“神纸”(以纸制成的迷信品,如佛像和黄钱、纸锭等等)时的助燃物,还把芝麻秸儿撒于庭院地面,行走践踏,咔吧咔吧作响,老妈妈论儿叫“踩岁”(与“碎”谐音),是取吉利的旧俗。

晨曦渐渐明朗之后,也休想再有半点儿的宁静。接着,各种小贩打门口儿相继而过,挑着挑儿的,推着车子的,挎着筐儿的,背着包袱的,扛着板凳的……各个捂着一只耳朵,扯着嗓子叫卖起来,互不相让,大有叫人应接不暇之势。

“约斤的嘞——白菜来!”一车鲜嫩的青口白菜送货上门,再穷也得买几棵,除夕晚上的饺子总不能不吃吧?再者说,老北京传统年菜“芥末墩儿”,没有白菜又怎么做呢?

“沙土地儿的——山药来!”您听听,沙质土壤里种的山药,长得匀溜儿、光滑、须子少,而且滋味浓厚纯正;炖猪肉时俏点儿山药块儿,这是老北京人做年菜的传统,岂能不买它几根?

“砂锅哎——篮子哟!”这种小贩或推车或挑担子,其叫卖声颇有吸引力。您想啊,老北京人过年,总爱煮点儿“玫瑰枣儿”,炖点儿“糖醋酥鱼”,打点儿“豆儿酱”,糗点儿豆馅儿什么的;这些传统的年菜,哪一样不使砂锅和篮子制作,便成不了美味佳肴,您说怪不怪?

“磨剪子嘞——抢菜刀!”哈哈,吆喝得真是时候——千家万户都要剁饺子馅儿,都要切牛羊肉,刀不快怎么行?这笔钱不能不花。花这笔钱,那才真正叫做花在刀刃儿上!

“画嘞——买画啊!”唔,卖年画儿的冲着门口儿直吆喝,为图个喜庆劲儿,不能不照顾。打开那雪白的包袱,首先就闻列一股油墨的香味儿。各种来自杨柳青的木版年画儿一展开,准得被那些绘制得栩栩如生的人物及花鸟虫鱼迷恋得爱不释手,选几张最中意的贴在屋里,可说是蓬荜生辉,新年的气氛顿时会浓郁起来。

“拣样儿挑哇——火红的绒花儿!”您听听——“火红”,多么吉祥!当然,这种叫卖声招徕的主顾绝大多数都是妇女,那些换上簇新服装的母女、婆媳、妯娌、姐妹们,总要兴致勃勃地把卖花人团团围住,把手伸进长方形的厚纸匣中,微笑着挑选自己最喜爱的花样,而后轻轻插在油光闪亮的发髻上,雅而不俗,美丽而不妖艳。

“哎哟——辣菜!”这是临近黄昏的叫卖声,小贩大都是德胜门关厢的农民,专卖泡制的芥菜疙瘩与蔓菁疙瘩(均切成小薄片儿),每年只在春节期间出售,是老北京人过年时必备的一种特殊食品。连菜带汤买上一碗,端回家中调配少许香油和米醋,又酸又辣,又健脾又开胃又解油腻,物美价廉,雅俗共赏。

“送财神爷来啦!”、“送鲤鱼来啦!”——这是除夕之夜荡漾于什刹海闾巷的最后两种叫卖声。掌灯以后,无业游民或鹑衣百结的苦孩子,怀里揣着一叠从香烛店趸来的财神像,伴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挨门挨户高喊“送财神爷来啦!”主人闻声定然迎出门外,恭恭敬敬地接过财神像,并慷慨解囊酬谢,以示虔诚之心——即便家中已然“请”了这位神仙,也绝对不能说出“不要”二字。大年下的,谁不图个吉利呀?紧步财神爷后尘者,便是鳍、鳞完好而新鲜的鲤鱼;主人为图“年年有余”(与“鱼”谐音)这个吉利,即使价钱再贵,也情愿留下几尾。

P191-195

序言

美丽的什刹海历来被誉为古都北京的“璀璨明珠”,而什刹海地区是驰名中外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旅游胜地。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将什刹海与厦门鼓浪屿、苏州老城、澳门历史城区、青岛八大关并称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城区”。

什刹海历史悠久。远古时期,奔腾澎湃的永定河犹如一条巨龙,在北京小平原上摇来摆去,它的故道之一,世称为“三海大河”。永定河改道后,在今什刹海和北海、中海的地方留下一串湖泊,人称白莲潭。金代,为修建离宫太宁宫,将白莲潭南部水城加以开拓,成为皇家御园。被隔在宫外的白莲潭北部水域,就成为后来的积水潭,又称海子。蒙元之交,刘秉忠依据积水潭的地理位置,在其东选定中轴线,制订全面的城市规划,建起一座比原中都城远为宏伟的新城——元大都。后为更好地解决漕运问题,在郭守敬领导下修建了通惠河,引燕山和西山的泉水汇聚积水潭,逐步建成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码头。“舳舻遮海水,仿佛到方壶”,诗人曾以神话中的海上仙境(方壶)来比喻积水潭,并且大加赞美。元代积水潭畔成为大都城内最繁华热闹的集市,为后来北京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明时,积水潭(海子)逐渐变为蜿蜒相连的三片水域,分为西海、后海、前海。湖畔寺庙多,名园多,稻田多,有“西湖春、洞庭夏、秦淮秋”之美,而这里的冬景,十顷冰湖,飞雪弥漫,好一派北国风光,却是南方水乡任何胜地不能相比的。

清代,湖畔又出现了几座宏大的王府。清末民初,荷花市场的举办,使什刹海成为集休闲、消夏、购物、娱乐为一体的场所。

解放前夕,什刹海水面减少,环境脏乱,社会秩序混乱。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随着古都的新生,什刹海也获得了新生。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经人民政府多次疏浚整顿,致力建设,并加强管理,什刹海地区大大改变了面貌。《北京什刹海历史文化风景区总体规划》与《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的颁布与实施,为什刹海的保护、规划、管理、建设指明了方向。多年来,什刹海地区一些重要文物景点得以修复和重建,并新建了一些景点。这样经过几十年各方面的努力,什刹海已逐步形成了一个享有盛誉的广为中外人士所向往的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

为了更好地挖掘、传承什刹海的历史文化,在北京市西城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什刹海研究会、什刹海街道办事处、什刹海历史文化风景区管理处决定编撰一套小丛书,从各个侧面全面详细地介绍什刹海。希望它不仅有助于旅游,而且能广泛地引起人们对什刹海的兴趣,更加了解什刹海,爱护什刹海,并更好地建设什刹海。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受到读者的喜爱。

什刹海研究会

2008年3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什刹海的民俗风情/什刹海小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成善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06898
开本 32开
页数 2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7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2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92.41
丛书名
印张 7.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4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