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与女儿同行(记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优秀大学生志愿者王殊瑾的成长历程)
内容
编辑推荐

我们的父母,只要能做到李芳老师的一半,天下的儿女全都幸福了:我们的儿女,只要能做到殊瑾同学的一半,天下的父母全都安逸了。

除了生命之外,母亲给予儿女们的,是她的一切。《与女儿同行》一书,正是人世间这一伟大母爱的真实纪录。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的是一位母亲用爱心呵护女儿成长,用智慧教育女儿成长的感人故事。它告诉我们,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理解和关爱,需要激励和支持,需要懂得教育规律。我相信,千千万万希望孩子成长的母亲,一定能从这本书中得到启迪。

目录

可敬的深圳妈妈(序)

题词

爱露滋润幼苗壮

蓓蕾初放亦多姿

小荷才露尖尖角

知识海洋扬风帆

海阔天空任翱翱

母女情谊深似海

祝福激励四方来

跋:母亲是最好的老师

附录:王殊瑾在校表现汇总

后记:关爱之情常铭记

试读章节

1986年7月,我从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本科毕业,和女儿的爸爸(上海同济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毕业)同时分配到深圳大学工作。

在怀孕期间,为了使胎儿得到更好发育,我每天坚持弹钢琴和播放胎教音乐给腹中的女儿听,每天和她说话。然而却忽略了自己应有的适当运动,给生产带来了困难。预产期已经过了十多天,但是女儿还没有出生。而我的双脚肿得像大面包,右腿坐骨神经痛得走路一拐一拐,我不得不住进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待产。医务人员非常负责,医生每天为我数次产检,最后看还是没动静,主任就决定为我打催产素。这一打就是三天,疼得我双手紧抓病床边,大汗淋漓、痛不欲生。但我始终在配合医生,我就一个心愿:女儿一定要尽早顺利地出生。

女儿终于在1987年8月21日出生。当她满月后,我仍坚持每天弹钢琴给她听。几个月后,奇迹出现了。睡在婴儿床上的她,竟然跟着我弹奏贝多芬钢琴曲《献给爱丽丝》的旋律,张开小嘴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我停下来她也停,我再弹她又发出“啊——啊——啊”的声音。我真的感到太惊讶了。当我试着换另一首在怀孕期间没弹过的曲子时,她就没任何反应,我再次弹奏《献给爱丽丝》这首曲子时,女儿马上又张开小嘴发出很洪亮的“啊——啊——啊”,中气十足,令我兴奋极了,胎教成功了!

P2

序言

我读的反映青春少年生活的书并不多。十多年前,和我一起从北京大学来深圳大学任教的郁龙余,送来他女儿郁秀创作的《花季·雨季》,写她在深圳读书的生活,很有特色,有感而发,读后我写了篇评论,向大家推荐。

如今,二十年前来深圳大学时还是青年的李芳,最近也写了本书,写的是她在深圳如何培育自己的女儿,和女儿一起成长。女儿进了北京语言大学,成长为一名国际和平使者。读后,很为她和女儿的事迹所感动,欣然提笔,写下我的一些感受,又发一次少年狂。

这是一本感人至深而又启人心智的好书。

它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种美好的人生:一位优秀的年轻妈妈,竭尽全力,如何用爱将女儿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才,正在走向国际文化交流舞台上的和平使者。

妈妈叫李芳,女儿叫王殊瑾。

李芳,上个世纪50年代末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的一户书香门第、艺术世家,父母都从事音乐教育。受家庭熏陶,李芳从小就爱好艺术,长大后考进了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花了四年功夫学习音乐,弹唱俱佳,成绩优秀。1986年毕业后,她就来到了开办才三年的深圳大学,热情投入到这所年轻大学的初创事业之中。在我们最早来深圳的这一辈人眼里,李芳还只是个阳光照耀下的青年,能歌善舞、多才多艺、谈笑风生、活泼开朗。她前期一直参与学校美育和艺术教学,后期则转向教学行政事务。她始终热心公益事业,曾获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深圳市青年联合会颁发的“先进个人”称号。她充满青春活力,精神饱满,神采奕奕。

来到深圳的第二年,一个婴孩呱呱落地。李芳生了个女儿,取名殊瑾,寄寓了“与凡者殊,为国之瑾”的殷切期望。李芳从此当上了妈妈,女儿成了她生命中不可分离的部分。她开始了新的人生:在学校里,她一心一意地投入工作;一回到家里,她就全力扑在“小宝宝”身上,倾注心血,精心抚养,着意培养,像打造艺术精品一样抚育女儿。

李芳深深懂得,要使女儿健康成长,必须为她不断创造最好的环境。为此,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李芳不辞劳苦,到处奔走,为女儿挑选的学校都堪称深圳一流:深圳实验学校、深圳中学,这都是深圳的名校。

但外因还是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受到妈妈的激励和熏陶,王殊瑾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自小就像妈妈一样,热心公益,积极投身公共活动,成为了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优秀团员、文明模范。在高中最紧张的学习阶段,她还被推举为深圳中学团委副书记,并且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在一般中学中很难见到的一种突出现象,然而这奇迹却在李芳的女儿身上出现了。这颇应引起我们作进一步的深思。

名校为女儿的成长提供了优越的环境,使得她的潜力才能得以发挥出来。女儿的每一步成长,都得到了母亲李芳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热忱的激励。李芳对女儿的拳拳爱心,始终是激励女儿向前奋进的不竭动力和丰富源泉。母女情深,亲密无间,无话不谈,密切交流。作为母亲,李芳对女儿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言行为女儿作了榜样,引导着女儿不断前进,她自己也在这过程中得到了无穷的乐趣,快乐地和女儿携手同行。

为了女儿的成长,李芳倾注了无数心血,甚至甘愿作出巨大的牺牲。她推掉了许多社交活动,拒绝了许多娱乐活动,放弃了自己继续深造的机会。1994年,李芳报考了广州星海音乐学院的研究生,想提升自己的音乐水平。但眼看女儿即将跨入小学的门槛,需要母亲的更多关怀,李芳毅然放弃了这次机会,做出了自我牺牲,而把心血倾注到女儿身上。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李芳处处以自己的言行作为表率,引领女儿向前行进,从不懈怠,持之以恒。从女儿学步开始,李芳就手把手地教女儿下跳棋、练拼图,一起踢足球,练声。稍有空闲,她就带着女儿一起去书城,看书买书。在她的带动下,女儿从小就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读书对她来说成了一种无穷的乐趣。所以,直到如今,王殊瑾每到一个新地方,就会打听当地有什么书店,好去光顾。

最使我感兴趣的是,李芳心中有着当代最新的教育理念,那就是要把女儿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李芳自己谙熟美育,从小教女儿弹钢琴、唱歌,可谓得心应手。但是,她很清楚,孩子上学,就是要让她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学为主,兼学别样”的原则,鼓励女儿不断拓展视野,全面掌握文化。在妈妈的带领和鼓舞下,女儿从小就爱读课外书,并涉足美术、诗歌朗诵、合唱指挥、跳拉丁舞,不仅艺术修养较为全面,而且爱踢足球、游泳。数学也名列前茅,被同学们称之为“数学王”。女儿的作文也写得很好,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在课堂上宣读。在中学期间,女儿就有了很好的文化教养,被老师称赞为“淑女”。大家说,有其母,必有其女,从女儿身上反映出妈妈的教养,信然信然。

读书之外,李芳还鼓励女儿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关心公益事业。她要求女儿,学习需扎实,视野要广阔;既要完善自我,又要关心别人;既要胸怀祖国,又要放眼世界。女儿还在初二时,李芳就鼓励她去北京参加了“中国青少年艺术新人选拔大赛”,陪女儿前后忙了两个月。李芳伴随女儿一起去书城,在书海里挑选,最后挑中了一首歌颂美好大自然、倡导绿色环境的《绿叶之歌》,作为女儿赴京决赛的诗歌朗诵作品。然后,李芳又在《神秘园》中精选了一首乐曲,作为朗诵的背景音乐。女儿的这次比赛,凝聚着母女俩的共同心血,效果极佳,获得了评委的好评,荣获金奖。这真可说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数年之后,香港举办《夏之颂》朗诵演唱会,王殊瑾与深圳中学同学和老师一起,带着《绿叶之歌》赴港重新登台朗诵。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能梅花扑鼻香。”就在2005年冬天,经过严格的文化课考试和口语面试,王殊瑾受到北京语言大学的青睐,被提前录取入外国语学院亚欧语系西班牙语专业。

在女儿读小学和初中的假期,李芳数次带女儿去北京的大学,让女儿亲眼目睹了大哥哥大姐姐在自习室里学习的情景,女儿很受鼓舞。李芳有个心愿:女儿将来一定要争取上北京读大学。在深圳共同生活了十九年,母女情深,难舍难分,但是为了女儿的自由发展,被女儿亲热地呼作“美女妈妈”、“漂亮妈妈”的李芳,毅然放飞“小宝宝”,让女儿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翱翔。她为女儿欢度了十九岁生日,送女儿一起到北京,鼓励女儿走向了新的人生路程。

就在入读大学的第二年,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急需大量外语志愿者来服务。由于女儿的优异表现,她被入选为奥运会西班牙语志愿者,赴古巴进行为期四个月的特别培训,回国后投入奥运服务。

正在读大二的女儿把消息告诉在深圳的妈妈时,李芳就为女儿鼓气,积极支持。女儿和其他同学共二十名志愿者,在法国停留了一阵,然后飞往加勒比海,进入哈瓦那大学接受了四个月的训I练。李芳在深圳不时给女儿发短信,鼓励她为国争光,学好本领。

李芳一向教育女儿,要对故乡深圳充满感激之情。是改革开放的深圳,哺育了女儿茁壮成长。王殊瑾是西班牙语志愿者中唯一来自深圳的人,这是深圳的骄傲,但她不忘感恩深圳。在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王殊瑾负责危地马拉团队和委内瑞拉团队的服务,她尽心尽力,成为优秀志愿者的代表,受到了中央首长的接见和勉励。当年冬天,王殊瑾又作为首都优秀大学生代表之一,出访韩国,参加“中韩大学生志愿者交流营”,又一次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感受到年轻一代的国际友谊。然后在寒假里,她从北京重返家乡深圳,和妈妈紧紧相拥,久久不放。整个寒假,她在深圳和亲友们相聚一起,度过了难得的温馨时光。

2009年新的学年即将开始,王殊瑾恋恋不舍,又要离开妈妈北上,在大学做最后阶段的冲刺。当我听李芳说,女儿还有一年即将毕业时,我忍不住问:您想女儿毕业后做什么?李芳坦率地告我:她和女儿共同探讨过,当然是哪里需要去哪儿。如果要让个人选择,她们都一致希望,今后能在国际文化交流这条路上继续行走,“愿世界和平奏响和谐的乐章”。我也禁不住为她们叫好:中国急需和世界进行文化交流,把国外优秀文化吸收进来,把中国优秀文化传播出去,这才能构建和谐世界,中国多么需要她女儿这样的人才啊!

这里,我想起了青年马克思在中学时代对选择职业所作的思考,我觉得李芳母女俩的选择,暗合了这位伟人所指引的方向。为此,我赶紧把它抄了下来,作为此序的结尾,并转赠给李芳和女儿,为她们深深祝福,愿她们心想事成。

中学时代的马克思在思考职业时说道:

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_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我们可以选择这样一种职业,它能开辟人类的活动,达到共同的目标——对于这个目标来说,一切职业只不过是手段——达到完美境地的广阔场所。

2009年夏深圳望海书斋

书评(媒体评论)

可怜天下父母心。

读了《与女儿同行》,我想:我们的父母,只要能做到李芳老师的一半,天下的儿女全都幸福了:我们的儿女,只要能做到殊瑾同学的一半,天下的父母全都安逸了。

——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 郁龙余教授

《与儿女同行》讲述的是一位母亲用爱心呵护女儿成长,用智慧教育女儿成长的感人故事。它告诉我们,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理解和关爱,需要激励和支持,需要懂得教育规律。我相信,千千万万希望孩子成长的母亲,一定能从这本书中得到启迪。

——深圳大学城市文化研究所所长、“南粤教育人优秀教育” 吴俊忠教授

“要知道,你的生日就是妈妈的受难日,感谢给了我们生命的母亲,这才是过生日的意义。”这是《花季·雨季》中江老师对全班同学说的话。实际上,除了生命之外,母亲给予儿女们的,是她的一切。《与女儿同行》一书,正是人世间这一伟大母爱的真实纪录。

——深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郁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与女儿同行(记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优秀大学生志愿者王殊瑾的成长历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77266
开本 16开
页数 2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09-11-01
首版时间 2009-11-01
印刷时间 2009-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3.6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5:24:11